《道器纵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器纵横-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废话了。」任道远沉声说道,其实这段日子,他过的也不好。无论是使团行进还是住宿,都很不方便,到处都有眼睛在盯着他们,就算想静下心来修行,都不可能。

不需要等身后的任家队伍,任道远早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并州最南端的一处小镇。早在几年前,任家就已经先后派出数只队伍,到那里打前站,花费无数,可传回来的信息上看,效果并不太好。

一路疾急,非止一日,远远的已经能够感觉到一股咸腥的气味,众人知道,这里距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

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任道远是没见过,这队人中,也只有任峰年青的时候,见识过大海的壮阔。当然,也只是见过,任峰并没有出过海,也不知道海中是什么样的情景。

要知道,九州岛大陆的造船业并不算发达,能够制海船的船行,都是有数的。除了去南海诸岛作生意的行商,很少有人深入大海。

在九州岛人眼中,南海诸岛,就是化外之民,民风彪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当然了,九州岛人并不害怕战斗,只是海上战斗,与陆上完全不同,即便是星爷,能够飞行,可在无边的大海之中,又能够飞行多远?别说是星爷,就算是月祖,在大海之中,也只能望洋兴叹。也只有阳神这样的怪物,才能自由来去。

半日之后,地面开始改变颜色,原本的泛红的土地,变得越来越红,青州骏马足下,似乎踏在一片浸满鲜血的土地之中,一脚踏下去,蹄印深深。

「快到了,这里应该就是所谓的红海滩了。」任峰轻声说道,他虽然到过海边,却是元命羽州的东南沿海,这里的景色,与并州的极南之海有着很大的差别。

任道远下了马,伸手抓起一块殷红的泥土,凑在鼻尖轻嗅,没有一丝的血腥味,浓浓的咸味令他有些不适。红海滩,千里赤地,却偏又富饶无比。

当初在青州的时候,看到从并州传来的信件,他还有些无法相信,只有亲眼见到,才知道为什么这里叫红海滩。

地是红的,并不代表这里不能种植,事实上,红海滩是并州的一个主要粮食出产地,特产血米,产量极高。每亩可产三十担之多,比起青州的黑水地,产量高出三倍还要多。

不仅产量多,而且人家是一年三季作物,这样算下来,同样一亩地,红海滩的产量,足足比青州的一等稻田多出九倍之多。

多吗?单以亩产而论,自然是极多的。可红海滩只有并州才有,血米也只有红海滩才出产。

当然,血米只是看起来殷红如血,口味只能算是一般,营养也并不比其它的稻米更好,因此在外人眼中,只能算是奇物,吃个新鲜。血米在黑水并州,也算不得什么好东西。

一年九十担的亩产虽然不算少,但毕竟红海滩的总面积并不算大,方圆千里,也不过数十万顷罢了,这样的产量,对于整个并州而言,着实算不得什么。要知道,在并州,一年三季,本是平常。

在并州,有很多的好作物,比起血米来,可是要强上许多。例如作为九州岛珍品的珍珠米、象牙米、细米和龙珠米,不仅口味上佳,而且营养丰富,可以增长武者的气血。那些东西,才是并州的好东西。

这四大珍米之中,任道远以前也吃过两种,知道的确是好东西。武者如果能够每餐皆食,对恢复和增长气血,有着相当好的效果。

四大珍米,即使是并州,数量也是有限的,除了供应道宗和皇室之外,也会少量的向其它八州出售。到了青州,就成无上珍品,也只有在受伤或者生病之后,才有机会尝上一些。

任家在青州延庆府也是一等一的世家,任道远更是任家的嫡长子,从小到大,也不过吃过几餐罢了。

并州的好东西,自然不仅有四大珍米,更多的是从南海诸岛传过来的海外奇珍。那些宝物对任道远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不过是些玩物罢了。可有些东西,的确能够吸引武者的目光。

例如深海蛤珠,这种产自千丈以下的深海的珍珠,只有手指肚大小,深黑色,磨成粉末冲水服下,是极佳的补品。在修行之后喝上一杯,可能快速的补充消耗掉的体力。

任道远正在回忆南海和并州的各种特产,远处一队快马,疾速行来。这里是并州,脚下是松软的红海滩,即使是青州快马,跑起来速度也是有限,不足原本的一半,更不会扬起高高的尘土。

「少爷,是二管事来了。」宫子风远远的看到那队骑士为首之人,轻声对任道远说道。

二管事?任道远的脑海之中,出现一个熟悉的影像。任府的管事不在少数,能够给任道远留下印象的着实不多,二管事反而是印象最深的一个。

任道远还记得,当初压送那批环首刀的,就是这位二管事。家里如果有事,也多是这位管事到院中传话。此人应该四十多岁,很是精干。原本就是任家的家仆,忠心自然更无问题。

这次回家,还真没有看到过他,原来他早就被打发到并州来开拓了。此人的能力倒是不错,但给任家的信件之中,却一直在叫苦,可见并州之行,着实不轻松。

「大少爷,一路辛苦。」二管事到了近前,下马行礼,眼中带着一丝泪花,看上去很是激动。任道远对他也不算太熟悉,从身形上,看不出他是胖还是瘦。不过那深陷的眼窝,证明此人一直很努力。

「走吧,还有多远的距离?」任道远问道。

「回大少爷话,这里是刚进入红海滩地界,距离我们所在的响水弯小镇,还有百里之遥。红海滩土地松软,马跑不起来,大约需要三个时辰,才能到达。」二管事回答的极为简单,却非常清楚,果然是干练之人。

任道远知道,之前派到并州的,可不仅只有二管事,还有几位任家的旁支。对任家的情况,任道远自然心知肚明,除了自己和二弟任逍遥之外,任家这一代,还真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人物。

来这里开拓,绝对不是轻松之事,可惜任家派不出足够精明的人,那些跟随而来的任家旁支,只怕都是些混的,派不上用场,真正能担事的,就是眼前的二管事了。几年不见,此人头上,居然多了许多白发,可见这任务对他来说,有多难。

这并不奇怪,青州人在外的时候,本就不被人看得起,如果去的是云州和蛮州,情况还要好一些,大家谁也不比谁强。除了三这州,无论去哪一州,在别人眼中,都是些青州土包子,上不得台面的,想要办事,远比其它州的人更难。

「情况如何?」任道远上马,向响水湾前进,边走边问。

「不大好了,我们是四年前来到此处的,并州人极其排外,无论我们出多少钱,他们都不愿意卖我们地。红海滩的地价本就很高,自居地的价格也高得吓人。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说动了一户穷人,他们愿意代买。」

任道远点点头,二管事在处理这种事情上,可比自己要强多了。所谓的自居地,是指那些不适合种植的土地,以二管事青州人的身份,想要在这里买上好的耕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任家派人来并州,也不是来开荒种地的,青州荒地多得根本没人种植,何必跑到极南之地来。只要能买到足够多的自居地,盖上一座能够临时落脚的庄园,就足够用了。

「买下来的地有多大?」任道远问道。

二管事一脸的愁苦:「大少爷莫怒,这里的地实在不好买,我们花了大价钱,也只买到一亩半地。」

「什么? 一亩半?」任道远真的无语了,四年的时间,十余万金币的投入,上百人的努力,最终得到的居然只有一亩半土地?

一亩半土地有多大?以任府为例,占地三十余亩,也就说,这十万金币投下去,在并州,居然只买到任府的二十分之一。

第180章 任家的难题

?这么点地方,够干什么用啊。要知道,如果真的要使用这个落脚点的时候,来的可不仅仅是任家人。还有霍家、柳家以及一些依附于两家的小家族,这还不算后来的董家,毕竟董家只有两人,算上仆从,也没几个人。

这么多的家族,单是至亲忠仆,就不下千人之多,这一亩半的土地,别说足够休息的地方,就算大家都蹲着,怕是也转不开身呢。

何况这里只是一个落脚的中转点,还需要大量的囤积物资,准备向南海诸岛进发。一亩半的土地,只怕连这些物资都装不下。

「所有的办法都想过了吗?」任道远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问道,他知道,在与人交往上面,自己可远不如二管事,他搞不定的事情,用通常的手段,自己绝对不会比他强。

「能想的都想过了,从四年前开始,响水湾镇就发出通知,外州人口,不得在本地买自居地。」二管事说道,任家来的巳经有些晚了,来的时候,这份通告巳经实行,因此不得不假手当地人。

这种手段听起来并不难,可事实上,是有着很大风险的,毕竟财帛动人心,以当地人的名义买地,如果人家翻脸不认账,很可能钱地两空。

至于说动用武力,那就更不用想了,自从大量的并州、云州人进入并州南疆开始,原本算不得是边疆的南海沿岸,黛水帝国派出了大量的军队,而且还有众多的冰泉道宗人员。

「知道了,船的事如何了?」任道远皱着眉头问道,看来此行,远比他想象的要难得多。

二管事都快哭了,虽然早知道这些都是大少爷必问的,可他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才好,当了十多年的管事,他从未有办差办到这种程度的时候。能够成为任家二管事,能力自不用说,定是极好的。可这一趟差事办下来,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大少爷,只有一艘船,一千两百料的渔船,已经使用过十余年的时间,我已经让人进行修补过了,勉强能够出近海。不过……」

「还有不过?」任道远真的要抓狂了,经过恶补,他知道,三千料以下的海船,都不可能行得太远,二管事只买到一艘不说,居然是使用了十年的旧船。

二管事一咬牙,反正早晚要上报的,早说晚说都一样,最多自己这个管事不干了,反正他是任家的忠仆,几代人都在任家生活,总能找个差事活下去,这趟差,真不是人办的。在他看来,无论换谁来办这趟差,结果都不会有什么不同,甚至只能比他办的更差。

「大少爷,船是有了,但并州的船行不接受我们的维护生意,我们只能花重金请了一些老船匠,在海边自己修补一下。最麻烦的还不是船的问题,而是人。」

「人?你们好象并不缺人手,我记得先后派了四次人手,加在一起,快一百人了吧?」任道远问道,这是他第一次接手家中事务,事前自然仔细研究过,在他看来,并州之行可能会有麻烦,但没想到,居然棘手到这种程度「不是我们的人,而是出海行船的人。我们家的人手是足够了,大半都是闲着的,可会使船的人,根本就没有。」二管事说道。

「不可能吧,我记得第三批派来的人中,就有不少使过船的。」任道远说道,他手中有详细的派遣人员名单,每个人名后面,都标出此人的特长。其中第三批中,大部分都是行过船的水手,还有三位是船老大呢,怎么可能没人能行船?

「大少爷,那些人行的都是河船啊,在江河中走走还行,到了海船之上,根本就不行事儿。」二管事苦笑着解释道,以前他也不明白,到了并州才知道,海船河船听起来都是船,可事实上,相差的太远,根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见任道远问起,他只能从头解释。在江河行舟,也是有帆的,但通常只使四面风,更多的动力,来自水流、明轮、船浆、等物。逆水行船之时,有时候还需要纤夫。

这些玩具,到了海船上,基本上都得扔掉。大海行船八面来风,单是船帆的操作,那些使船的都只会干瞪眼,根本就玩不转。一船一千两百料的渔船,就分为主帆、副帆、前帆、尾帆四种,这还是小渔船,据说大的海上战船,帆有上百面之多,任家的水手,连那些帆是干什么用的都不知道。

至于辅助的动力,海船上基本没有,只有一个超大的舵,用来控制方向。用并州人的话讲,海上无风三尺浪,在海中行船,根本不用担心没有风作为动力。

操作海船,这只是第一步,而且是最简单的一步,任家水手从未接触过,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也能勉强使用,让船走起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最麻烦的是,在海上分辨方向,这可是行船最重要的东西。海中行船,不同于江河,深入大海之后,四周全是海水,只能是白天看日头,晚上看星星。

方向石这种东西,当然也能看方向,而且价格不贵,想要买到不倒,可只靠方向石,根本无法解决航向的问题。

这东西,如果没有老海人指点,想要自己研究出来,几乎是没可能的事情。并州人看不起青州人,即使花了大价钱,人家也不肯教。何况并州最新出来的几条法令之中,就有不得教授航行之术这一项。

二管事为了能够让船动起来,狠了狠心,让任家水手出海,原本计划出海三天,行程两百海里,可事实上,这艘破旧的渔船,直到第十天才回到响水湾。这还是有好心的渔船路过,将他们带回来的,否则天知道他们会将船航到什么地方去。

从此之后,二管事再不敢让任家的水手出海了,想尽了办法,却一直招不到船员,那艘船,也只能停在海边风吹日晒。

出海的事情,讲究多了,不仅需要懂辨识方向的船老大,而且要懂八面行风的船老二,损管修船的船老三,保障后勤的船老四。即使是近海渔船,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了。

一艘船,航速多少、行程几何、时间长短、分派人手轮值、食物和水的分派,其中的问题无数,二管事把脑袋想破了,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要知道,航海知识,是赶海人几千年总结下来的,其历史比天道历还要久远。二管事想要靠着几个常年走江河的水手,花几年时间玩转海船,根本就是个笑话。

听完二管事的述说,任道远才知道,自己将问题想的太简了,一个小小的行船,就有这么多讲究,并州有意为难,事情还真不好办。任峰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