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兴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的兴衰-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样才能妥善处理这些小矛盾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矛盾未出现时,如何能避免或减少它的出现。第二种,矛盾出现之后如何有效解决。

  对第一种情况,最好的杀着就是互相信任。常言到,无风不起浪,疑心生暗鬼,只要互相不信任,相互猜忌,没矛盾是偶然的,有矛盾就是常态,没矛盾也得整出矛盾来。同样一个言行,没有信任,就会想得多,且专会向坏处想,理所当然,就能推理出好多不利自己的结论,就能猜出许多对方的险恶用心。最后必然就是满腔气愤、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了。而对方莫名其妙受到猜疑、误解,就等于受到了侮辱与伤害,就会还击。一环扣一环,矛盾就平地产生向前发展了。没有信任,利益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意见上的相左,等等任何一点小的争端都可能成为矛盾的源头。

  怎样才能让别人对你产生信任呢?勿庸置疑,只有那些诚实善良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一般地说,靠能说会道和欺骗在短期内能赢得这种信任,但时间一长,经历的一多,这一套就要露馅。在这种24小时全接触式的环境中长期相处,任何人都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正意图。你的一言一行是什么意思,出于好心还是歹意,熟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句话叫“革命是分水岭,是试金石”。把“革命”换成“时间”,这句话照样有效。时间是分水岭是试金石,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就等于经受住了所有诱惑、所有恐惧、所有欲望的考验,有任何企图有任何不纯杂念的都走不完这座断魂桥,都将被无情淘汰出局。不论你开始长征时打的是什么旗号最后能跨过时间隧道活着出来的,都只能是那个唯一的真我,其它的伪装都变成灰烬了。想在这种环境中经受住考验,赢得众人信任的,惟有真心善良。谁都不傻,谁都不想吃亏,所以谁都喜欢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彼此刚认识,互不了解,容易闹矛盾,这不可避免。但只要是心地善良,即使被误解了,时间一长,别人总会品出你的真性情,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了解你的那一刻,就是人们对你产生信任之时。

  第二种情况,矛盾出现之后,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呢?还是要靠善良的心地、优秀的品质。

  在矛盾来临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大部分人都会针锋相对,你一拳我一脚互不相让地斗起来,力量越来越强,伤害越来越深,鸿沟便越来越宽,最后势不两立,非分出个你死我活不可。若想避免形势恶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必须有一方作出牺牲,成为绝缘体。矛盾到此为止,不再一报还一报了。想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儒家强调中庸,喜怒哀乐不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西方把这种表现称为自制。感情情绪已经产生了变化,就是一种物质力量,能靠理智憋回去吗?不可能。想做到自制、中庸,这怒就不能产生。该怒而不怒,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呢?理解。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讲求忠恕之道。别人背后挑拨离间了我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别人在上级领导面前无故告了我的状,给我穿了小鞋,受到了某人的蔑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此等等,莫名其妙之间受到如此不公待遇,谁都无法不愤怒,但这种人不会忍无可忍,立刻以同样方式回敬对方,而是会先检讨一下自己,俗语云:无风不起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是自己无意中得罪了对方,才遭到对方的报复,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无完人,孰能无错,即使换了自己,也同样会挑礼。这就是厚到。如果对方是由于不如自己而产生的嫉妒,也可一笑置之,不与其一般见识。否则不就与其一般高低了吗?如果对方是成心想侮辱自己,这种行为就不能原谅,必须给以反击。但这反击的方式,不能是背后搞鬼,这是小人才会采取的手段,只能使问题没完没了的继续下去。必须当面锣对面鼓地向对方讨个公道,讲个明白。即使付出血的代价亦在所不惜。如果对方理屈,以后就不会再做这种小人之事了。如果另有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搞清楚,消除隔阂,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这就是坦率。不管怎样,这么做的人都会成为一个防火墙,矛盾终结者。理解别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理智的事。能做到理解别人的人,你不教导他,他也能做到这一点,不能理解别人的人,你再教导他,他也做不到这一点,这是性格品德的事。不搞小动作,这也同样不是理智的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最解气的方法,基于此,有的人就想,我就要用你最不喜欢的方法去对付你,只有这样才能解我满腔怒气。关键是,有的人这么做了之后,心情舒畅,兴高采烈,轻松又愉快,因“自己”心头这口恶气终于出去了。但心地善良的人如果也这么做了,就潇洒不起来了,也不会有任何轻松愉快的感觉。心上的石头不但没有搬掉,反而更沉重了,饭不香了,觉也睡不好了。自己最鄙视这种手段,也最恨被人背后捅刀子,只有小人才会这么做,而自己却这么做了,还能睡着觉吗?这种贱人大有人在,非理智所能左右,性格使然。

  所以,你跟这种人相处,想跟他吵架都没有机会,想闹个矛盾都找不到缘由,想整他一下子,他也不跟你计较。再自私的人,也愿意跟这种人相处,即使跟他意见不合的人、被他骂了的人,也不会看他不顺眼,还是照样喜欢他。无它,他已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同尊敬,已得到大家的十分信任,谁再说他是坏人,都没人会相信。有这样一个人,一个集体想不融洽相处都难了。

  在漫长的日常家族生活中,只有出于本性的正义与善良,才能经受住考验。它们保证的团结和睦才可以持久。每一个家族的兴衰都是对这一道理的正反两方面的证明。

  与其说,家族同盟是一个依靠,还不如说,道德才是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提供恒久保障的依靠。

  2.结拜弟兄

  古人云: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这透露了人的两种生存环境。第一种环境,最基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此渡过的,是家庭、家族,或由本家族人所组成的一个村落。第二种环境,就是离开家门之后进入的那个环境,这就是社会。人逃不出这两个环境。在第一种环境中,我们依靠的是家庭家族。在第二种环境中,远离了家庭亲人,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一些自己无法克服但不克服又不行的困难,在权、钱、血缘都指望不上的情形下,人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援助手段,新的力量,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摆脱个人的渺小。在这种种压力之下,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把陌生人变为自己的弟兄。

  自古到今,流传着这种风尚,平生彼此素不相识,只要一见面义气相投、彼此对脾气、惺惺相惜的,便立马喝血酒,一起磕头,海势山盟(口中念念有词:不能同日同时生,但愿同日同时死。但违此势的,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遂结为生死之交、异性兄弟。除了老婆外,一切不分彼此,更别说困难了。《三侠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中随处可见这一招的巨大威力。在社会中闯,在陌生环境中混,想生活如意,想做点大事,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迅速壮大自己实力的有效手段。这种友谊,往往是超越了出身,超越了贫富贵贱的,讲究的是“义”,看重的是情,其中一人有难,其他人都要各尽所能,誓死相帮。有钱的出钱即使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有力的出力,什么都没有,什么能力都一般的,还有一条命吗………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一个互相施与的过程。这过程中,不能有一个人有私心,能享受的好处都享受了,什么困难朋友都帮你解决了,该自己贡献的时候就心不甘情不愿了,就讲条件了,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使,你得到的只是一些金钱物质上的帮助,而要付出的是生命,似乎不公平,那也不能退缩。否则的话,会受到弟兄的谴责和鄙弃,受到熟人的耻笑,名声传出去,再也别想交到朋友了。

  结交弟兄容易,彼此见面,只要觉得彼此投缘,互相欣赏,对人对事的观点看法常常不谋而合,便可义结金兰。但想长期维持这种友谊,真像誓言所说,能一辈子患难与共同生共死的,难上加难。因为,时间太长,考验太多,要求太高。

  朋友相处,刚开始是处事,时间长了,就是处心。异性兄弟之间的友谊能否维持长久,不在平时是否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主要看关键时刻能否指望的上。朋友有难了,你又能帮的上,就是牺牲大,可能会让你冒危及生命或倾家荡产的危险,你能以情义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吗?在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没有任何硬性规定的情形下,在全凭自己自主自愿的情形下,能舍身忘我够哥们意思的,少之又少。现在这种现象已极难见到了,基本绝迹了。但在古代,还是比较普遍的。至于这种行为为什么在古代能较多,在后面会做进一步的论述。这里要探讨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有势利心的人做不到这一点。自我看的太重,遇到事就要计较,就要盘算,就要考虑利益得失,在关键时刻就要掉链子,就指望不上。我结交朋友就是为了有用,而不是为了要毁了自己。一般的牺牲还说的过去,巨大的牺牲让我去冒,门都没有。我就不够意思了,顶多失去一个朋友,毫发无损。我也知道这种关头装熊,不够哥们意思,会被人笑话,但为了面子就要冒傻送命吗?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性情中人。

  计较利益得失的是理智的功能。人都是一样的,性情中人也是人,也有大脑,也会思考,自私的人想到的问题他们也一样想的到。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不利,却迎难而上,毫不退却,此无它,心地善良者也。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自私也不例外。再自私的人,对自己心爱的崽都是无私的。处于热恋中的人,再自私,也会听对方的话,为对方做出牺牲。何也?自己的幸福、喜怒哀乐都息于彼身,自己在这个对象面前已经丧失了独立性…太爱对方了,把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全投入到对方身上了,以至于丧失了自己。只有在此种情形下,自私的人才能义无反顾地作出牺牲,绝不会计较得失。那些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是这样。他们犯傻,绝不是因为怕朋友说自己无情无义,也不是自己如何伟大,“愿意”做出巨大的牺牲,而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心安理得,才能睡着觉,才能吃下饭。如果不这样做,是避免了危险,对自己有好处,但自己感觉不到一点快乐,反而会忧愁痛苦。何以如此?他们这种人总是把别人放在自己的心里,摆在第一位,不知不觉中,总是以别人的喜怒哀乐为标准,别人高兴自己才高兴得起来,因为自己令别人痛苦,自己永远高兴不起来。说到底,是自己的性格决定了这一点,是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全投入到对方身上的缘故,是爱左右了他。自己的崽比自己重,这很普遍很正常,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比自己重,这很难得,自己的朋友比自己重,这只能源于仁慈,源于善良的心地。只有经过这种考验的,才能真正成为患难之交,生死之交。你对我如此够意思,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我当然不会含糊。你真心对我好,我当然也要真心相待,你对我有恩,自己及自己的整个家人都要时刻牢记这一点,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彼此真心相待,真心为对方着想,俩好嘠一好,漫长岁月中碰到的误解、矛盾或由于其他人的挑唆而引起的不和,都难以拆散他们。乌云遮不住太阳,时间一长一切都将真相大白。这种关系,经得起任何考验,其它任何风风雨雨都难以动摇他们的友谊。并且,每经过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友谊就会增进一层。这样的朋友,是幸福快乐的支柱与源泉,早已超越了兄弟的情谊。物质利益在他们眼中是不值钱的。这样的结拜弟兄就会发展成为世交,这辈子感情没处完,由后代接着往下处。

  对结拜兄弟要心眼好使,要真正为对方着想,对其他种类的朋友也是一样。像亲戚、邻居、战友、同学、同门师兄弟等等,本质上都是朋友的关系,彼此关系如何,能否共患难,是否能处长远,关键不在血缘上、不在是否具有共同利益上,更不在海誓山盟上,只在于彼此的德性。在漫长岁月中,任何事情都会遇到,任何矛盾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矛盾都是一个检验,这个检验像X光那样可以穿透你的外表,看出你的心为谁想、利为谁谋、情为谁系;经不起检验的,就纷纷出局,朋友关系也就到此为止。

  朋友关系就是这样,有的友谊硬如磐石,坚不可摧,经得起日月的检验;有的友谊薄如脆纸,一捅就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谁都想有个好朋友,谁都想交个铁哥们,但这实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道德品质重逾千斤,自私自利轻如鸿毛。

  血缘家族、结拜兄弟、亲戚朋友邻居及其包括的各种各样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变种,都是特定条件下,获取这种自主自愿帮助的手段。但这种方式能否长期奏效,为自己和家庭的长治久安保架护航,取决于每个主体的道德品质。换句话说,现实中需要的,来自于别人的自主自愿的帮助,在威逼利诱无效的情况下,只有以披着各式各样理智外皮的道德手段得到,才能保证恒久性。任何手段离开了道德,只能是短时的偶尔的有效。

第三节  利他是怎样利己的
以上所述,都是从功利的角度去论述道德的必要性的。但我们又知道,一个为了有用而做的行为,是不可能获得道德好评的。道德首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利他行为,这一点不能改变。否则,对道德的论述就失去了意义。但前文我们确实处处都是从有用的角度、功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