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事笔记 晋册(初稿首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霸事笔记 晋册(初稿首发)-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姓们是不知道内情的,外面的诸侯也是不知道内情的,如果不是你做的,堂堂一个太子完全可以在父亲面前澄清啊,父亲难道还会偏袒别人!所以,太子申生跑出去流亡,在外人看来,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一旦没有诸侯接纳他,那么,迟早就会被遣送回来,或者被暗杀。如果在外面被暗杀,那么,更加的百口莫辩,冤上加冤。

  第三、太子申生觉得最好的方法,他跑出来,然后自杀,可以明志,告诉天下人,我可以跑到外面流亡,但是,我不去,我自杀,我不是怕死,我是要告诉天下人,这个事情不是我做的,如果是我做的,我早就跑出去流亡了。同时,也让天下人注意到,太子申生不回去声辩而选择自杀,其中肯定是有冤情的。

  太子申生这个做法对于保住他的名节倒是很高明,但是,保住了名节,丢了性命,却不是很值得。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过,这种处境也实难抉择,像太子申生这样有很高贤德的人,重视名节,也不为过。

  为名节而死的人属于很高尚的人,后来,在公元前650年秋天的时候,《左传》僖公十年传中记载晋国大臣狐突(狐偃的父亲)去曲沃的时候,遇见了太子申生,狐突当时恍惚间忘记太子申生已经死了。

  太子申生暗示狐突说:天帝要让晋国将不得安宁,秦国可能将要吞灭晋国。

  狐突请求说:如果晋国被灭了,就没有人祭祀你了,何况晋国百姓何罪之有,要遭受灾难,希望跟天帝求求情。

  太子申生就答应了,七天之后,太子申生派巫师告诉狐突,天帝给我面子了,只惩罚有罪的人。

  太子申生死后竟然去做了神,似乎为名节而死的人许多都是去做了神仙,这是很悬疑的一个事情。

19,一石三鸟
19,一石三鸟

  在太子毒害晋献公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已经赶到了晋国国都翼,表面上是按照惯例前往国都朝见父亲,外人感觉起来是一种巧合,因为消息刚传出去嘛,这两个人不可能一下子从边境变到国都,应该是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他们就从边境过来。

  其实呢,他们得到消息比宫门口的太监快,事情一发生,朝中必定有些大臣派出快马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各自的主子那里,重耳和夷吾立刻快马加鞭赶到,弄得好像未卜先知一样,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装神弄鬼的。

  他们赶到国都的目的很明显,他们俩知道太子申生出事了,必须马上回到朝中等待,疏通关系,找寻时机。

  晋献公必然要废除太子申生,那么,谁来接替太子呢?晋献公的其他儿子都有机会,重耳和夷吾的把握比较大。所以,他们赶紧回到国都,说不定晋献公看见谁,那个谁,你不错,太子就你了。因为儿子太多,都外派出去,记不得谁最好,当然这是玩笑。

  不过,众人以为又会是一场公子之间的争斗,重耳、夷吾和骊姬的儿子奚齐三者新一轮的较量。

  可是,当重耳和夷吾这些人都自以为是自己展现势力出手一搏的时候,又从宫中传出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骊姬随后在晋献公面前诽谤重耳和夷吾说:“他门两个人都知道太子申生下毒的事情,一定也是同谋。”

  听到这个消息,啥也没想,兄弟跑吧。重耳就又跑回了蒲城,夷吾就赶紧跑回了屈城。

  重耳万万没有想到骊姬的手法那么快,他们还没有“伸手”呢,骊姬马上就对他们来了“一个致命的大嘴巴”,连口气都没给他们喘。本以为骊姬除掉太子申生之后,再慢慢想办法排挤重耳和夷吾,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居然一石三鸟,再看来这个下毒的计谋很周详、很高明。

  所以,没啥好想的,逃命要紧,重耳撒腿就跑了。

  虽然说重耳是贤能的人,但是,贤者也要逃命啊!贤者并不是傻子,也不是义士。周文王被困在羑里的时候,他的儿子就是通过行贿妲己和商纣王,才把周文王放出来。贤者没有规定说不能行贿,不能撒腿就跑,贤者也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是骊姬的对手啊!重耳一路狂奔,跑回了蒲城。

  按理来说,骊姬现在就应该缓一缓,因为基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以马上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了。但是,这个女人毕竟是“高明”,心狠手辣,她还要斩草除根,非要除掉重耳不可,当然,还有另一个公子夷吾。

  重耳和夷吾撒腿跑掉之后,骊姬就去跟晋献公说:“你看到了吧,是不是我说的那样,如果他们两个心里没鬼,干嘛跑得那么快啊?”

  恩!有道理。晋献公自然点点头,先前说了晋献公不相信迷信,也不相信科学,就相信漂亮的女人骊姬。

  骊姬又加了一把火,故作着急地说:“啊呀!这两个公子回各自的驻地必然会聚众造反,要趁早除掉,否则,他们招兵买马,纠结外援,是一个祸患啊!恐怕又是另一个曲沃。”

  也很有道理啊!晋献公他爹就是从曲沃推翻晋国原来的国君,这两个儿子既然有谋反之意,自然不能让他们驻守在边境,养虎为患了!要尽早除掉,这就促使晋献公立刻痛下杀手。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原先骊姬使的“外派”那招可能就是为了此刻布下的棋子,促使晋献公杀掉这两个儿子,否则,骊姬光凭诬陷他们是太子的同党,还不足以促使晋献公下杀手。

  上文也说过“一国三公”,晋国国内三个老大,太子申生、重耳、夷吾各自占据一个城池,这就是福中的祸。重耳和夷吾有叛逆之心,又有自己的根据地,在晋献公看来,这就危险到了他的统治。如果没有根据地,仅有叛逆之心,最多就是被驱逐出晋国。

  那样的话,骊姬还会担心他们找寻外援,等晋献公死掉,回到晋国抢夺国君的位子。所以,必须杀掉他们,这点,骊姬早就想好了,用“外派”埋下伏笔,这是一个猜测。

  说实话,重耳也够倒霉,够冤的,遇到一个这么厉害的女人,不仅在国都没有给他一丁点出手的余地,而且重耳跑回蒲城也没有给喘息的机会,真可谓措手不及,小命难保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0,逃难吧
第四章、重耳逃难

  20,逃难吧

  公元前655年,这是重耳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发生,而是突然袭来的不测,重重地打击着他的积极性,有那么一句话:“期望得越高,失望得越大”。这是人生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对于重耳来说,第一次期望就摔得那么惨。

  晋献公被太子申生的毒药吓到,又听到骊姬不断地怂恿,另外两个儿子真的逃跑了,看来这个下毒事件再真是不过。晋献公很恼火,我对他们那么好,这两个畜生居然敢造反,忤逆不孝,派兵去*。

  派谁去呢?

  寺人披,你的去清剿重耳,这个寺人披后来倒是一个角色。

  在《左传》的记载里,这段内容的前面链接的就是“一国三公”的那段说辞,可能左丘明先生认为就是“一国三公”的原因给重耳带来了*蒲城的灾难。

  老爸晋献公派军队来*,作为儿子的重耳怎么办呢?抵抗,还是逃跑,或者听候处置?

  其实,这个问题和太子申生跑出国都面临的难题是一样:

  抵抗就代表自己心里有鬼,而且是违抗父命,属于不孝,因为父亲问罪儿子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逃跑到国外的话,在“心里有鬼”和“不孝”方面上就相对较轻;

  听候处置的话,就表示我心里没有鬼,坦然接受,性命就不知道如何了;

  至于自杀,上文太子申生的内容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当然,重耳是不会选择自杀的,整个事情的矛头并不是指向他的,即便有罪,在他看来也应该不是很严重,最多是个知情不报之类的。

  所以,在这种翻脸的情况下,重耳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说:“国君和父亲的命令都是不可以违抗的。”

  并且下令说:“抵抗的就是我的敌人。”重耳选择听候处置,不准蒲城的任何兵士抵抗。

  重耳的做法和太子申生的相似,表明自己的清白,这点《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先生是很赞赏的。

  另外,左丘明先生也记载了一个反面的例子来对比,就是公子夷吾,重耳和夷吾这两个晋献公的儿子非常有缘分,现在一起遭难,后面还会进行历史的对比,两个不同态度的人不同的人生。

  那是攻打重耳的蒲城后的第二年,开春,晋献公就派贾华去*另一个儿子夷吾驻守的屈城。夷吾选择了抵抗,他不管是不是不孝,反正保命要紧,但是,没有守住屈城,于是,他和屈城的人定下盟约之后,出逃了。

  左丘明先生对此事是批评的态度,从这点上看,就暴露出夷吾这个人并非是一个真正的贤者,在《左传》中,左丘明先生特意记载下来,是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伏笔。

  话说回来,重耳选择了不抵抗,表态自己心里没有鬼,于是,寺人披率领的*军队就直接进入了蒲城。

  许多人在这段历史场景中有些犯疑,因为许多小说和解释上是说晋献公派刺客刺杀重耳,重耳翻墙逃走,被割下袖子,重耳怎么这么灵活啊!难道重耳有功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经过是这样的:寺人披率领军队直接进入蒲城之后,在重耳想来他应该是把重耳抓回国都交给国君去审问,但是,重耳万万没有想到晋献公给了一道密令或者是骊姬暗中的命令,让寺人披把重耳就地处决。

  重耳听到寺人披传达的旨意,他父亲晋献公不审不问就把他处决,这是不合情理的,里头肯定有猫腻。

  而带来军队进入蒲城的寺人披因为重耳没有抵抗,是自愿听候处置的,所以,他就没有亲自下手,毕竟重耳是堂堂晋国的公子,就让重耳自杀。

  “你自杀吧!”

  可是,我有多大的罪呢?罪不至于死啊!重耳心说我不抵抗不代表我傻,我没有那么傻,无缘无故白白送一条性命,如果这样被弄死了,还不如太子申生呢。

  如果现在重耳就这么自杀了,在晋国军队包围中无路可走的时候,自杀的,说不定骊姬那活人会造谣重耳是畏罪自杀,到时候,重耳到哪说理去啊,死人是不会辩白的,那就要被一辈子黑锅了。

  按照常理,人要自杀,其他人就应该在门外等候,不好看着自杀,等自杀完了,再进去收尸。而重耳选择的是上吊,就是众人出去的这个间隙,他从窗户或者后门遛出去,寺人披等了一会,觉得不对劲,再去追,差点就抓到重耳。

  说起来很巧,重耳在翻墙的时候,寺人披拉住了他的袖子,寺人披就是一刀啊!结果,没砍中重耳,只砍下只袖子,或许是天意,重耳熟门熟路地就逃出了蒲城,可谓“九死一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21,忠实的狗仔队
21,忠实的狗仔队

  事事不如人愿,重耳想听候处置,判个什么罪就可以了,可是,有人却非要他的命。重耳只好无奈地逃命了,回想起来,也算幸运,幸好事发之前赶紧离开了国都,幸好自己刚才留了一手。

  但是,离开蒲城该去哪呢?前路茫茫,自己转瞬间就成了流亡的*。

  春秋时候,一般公子出逃流亡首选就是娘家,其次,岳父岳母家,于是,重耳就跑到了狄人的地盘,他的娘是狄人,娘家就是狄国。

  随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先后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人出城去了,什么人呢?重耳曾经交的一些“酒肉朋友”,这个时候,才看到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

  重耳的那些“酒肉朋友”听说重耳出逃了,就马上像追债似的,一个一个飞奔地赶上来,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十来个人不约而同地驱车骑马飞奔出城。

  这可是去逃命啊,去流亡啊,不是去喝酒、吃饭。为什么一个四十三岁的要去流亡的公子会有如此的魅力,让一大帮子人就好像看见漂亮的仙女,如此甘愿、拼命地追赶?

  这是非常值得总结的,这个时候为什么有这么多有才能的人愿意跟随重耳去流亡呢?有些人放弃了官位,放弃了家眷,到底是为了什么?用金钱,用地位为什么买不来这些人的心?

  首先,要申明这些人并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也不能预知未来重耳将成为霸主。

  不过,他们的大脑是非常理智的,而且都是有才能的人,对于那些庸俗的人,当然早就跑掉,树倒猢狲散。因为庸俗的人一般目光短浅,只看表面,一看重耳被追杀,要去流亡了,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前途,所以,庸俗的人必然早就跑掉,去投靠有“前途、势力”的人。

  但是,有才能的人就不同,他们的眼光往往独到,能够了解到内在的因素,而内在的因素往往就是未来的预兆。

  其次,就是重耳的内在因素,或者说重耳的魅力,什么魅力?其实,很简单,知礼、重义。《国语》中说:“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重耳身为晋国公子,自始自终能尊重长者,虚心向人学习,谦虚谨慎。

  在后文,我们会不断地看到,他守信重义的事情,甚至对自己的妻子的感情。

  知礼、重义这些就是魅力!就是重耳身上吸引人才的魅力,在晋国目前所有的国君候选人里面,重耳是唯一一个。

  记载中虽然提到另一个公子夷吾也是有贤德的,但是,到了后面,大家就会看到,夷吾为了做晋国国君,把晋国的土地作为酬劳许诺给秦国,而且,做上晋国国君之后,又违约,不给秦国土地,说话不算数,这样的人能算是贤士吗?只能说在平时有些贤德,到了重大的事情上就变脸了。

  但是,重耳不一样,他在流亡的时候,还是保持着这样一种贤者的风度。

  知礼、重义就好象一座天平,相对于能够对自己、对社会公平,这其实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