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子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失的子弹-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喽。”袁剑又和几个巴基斯坦的军人打着招呼。

  “哈喽。”巴基斯坦军人回应。

  为了迎接大部队的到来,为了提高施工进度,当然也是为了质量,袁剑请来了附近巴基斯坦的专业工程兵帮忙,他们的长官一听说是中国维和部队,很爽快就答应了。也难怪,本身中巴两国关系就很好。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给与巴基斯坦经济上很大的援助和装备的供给,在亚洲甚至在整个世界,我们和巴国的关系最好,所以在国外,巴国军人对我们也是“殷勤有加”,只要是我们到他们的营地,他们的长官都会热情接待,有时路过,他们都会把我们盛情款待一番,真的就像是我们平时家里的亲戚一样。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会好好对待,特别是我们的风油精、驱蚊霜,还有花露水,他们非常喜欢,因为本身他们国家经济不好,带的装备和军需不多而且不好,正是这样,每年都有不幸得疟疾丧身在蚊子嘴下的士兵。我们国家准备的东西很多很全,所以每次就给他们一些,接过东西后,他们连连说:“中巴兄弟,情深意长”。平时我们也经常在一起聊天,虽然语言有些障碍,但从彼此洋溢的笑脸上,大家已经心心相印。

  经过大家加班加点,不停的工作,房子盖起来了,整个营院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营院四周有围墙并增设了铁丝网,营门建有防御工事和岗楼,安装了路灯和探照灯,六十间装有空调的白墙蓝顶的活动板房美观大方、宽敞明亮。一百多台擦拭一新的运输装备整齐排开,蔚为壮观。平坦的操场,宽敞的图书室、健身房,可容纳百人就餐的大食堂,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淡蓝色的联合国旗在营区上空迎风飘扬,格外醒目。

  特别是战士们在院子前开辟的菜地,也成了传播友谊的种子。

  一天闲暇之余,袁剑突然想到营院前的空地,闲着太可惜,要不种上菜吧,不但自己可以吃,而且也能净化环境和空气。

  “今天我们开会,议题就是可不可以在院子前面的空地里种菜?”虽然袁剑可以自己说了算,但他还是想征求大家的意见。

  “可以啊。”在座的班长和排长异口同声地说。

  “那下面举手表决。”屋里的八条手臂全部举起。

  “全票通过,那就开始。”

  说干就干,干部战士全上阵,袁剑带头刨草,经过挖地、筛土、平整,撒籽、浇水等一系列过程,五百多平方米的菜地点中了黄瓜、茄子、豆角、西红柿、萝卜等十几样蔬菜,由于当地每天雨水十分充足,经过大家的悉心护理,没过几天,菜发了芽。又过了一段时间,长出了小苗,几个月后,汗水终于换来了辛勤耕耘后的收获,看着红突突的柿子、青汪汪的黄瓜、紫嫩嫩的茄子、白花花的萝卜和长长的豆角,大家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经常和中国部队有来往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军人来到看见菜地,连连竖起大拇指赞叹称奇,说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个连当地人都不种出菜的破土里,竟然冒出这么一大片绿色。走的时候,袁剑让炊事班的人给他们摘了一些菜捎上,他们连连说好。当袁剑有一次去他们营区时,也看到了一片小菜地,但是长得不太好,他们连连追问袁剑种菜的秘诀,袁剑告诉他们没有秘诀,只有辛勤劳动。

  不但友军都很羡慕中国维和部队种的菜地,而且当地人也受到了影响,原来根本不爱翻腾土地的人们,也跟着学起来,在大门外,在海滩边,在房前屋后种起了蔬菜,虽然算不上硕果累累,但最起码种植了绿色,遮挡了因战乱留下的破烂痕迹。

  直升机上,联L团司令正在闭目养神。

  “将军,您看。”旁边陪同的官员说。

  “什么?”将军睁开眼问。

  “下面的营院好漂亮啊,不知是哪个部队?”官员赞美中带着惊奇。

  “是不错!降落下去。”将军命令着。

  直升机驾驶员随即调整方向,慢慢的降落。

  刘一南、李刚等几个人正在往新的板房里搬床,忽然听见一阵轰隆声,然后就是一股很大的风,灰尘四起。

  “怎么回事?”刘一南警觉起来。

  几个人回头一看,是一架直升机凭空降落。

  飞机停稳,联L团司令走出来,“真不错,搭的房子很漂亮!”

  “是中国维和部队!”将军看到了飘扬在空中的中国国旗。

  “将军您好!”在楼上也早已听到动静的袁剑赶紧下来,见到联L团司令敬礼问好。

  “你好!袁队长,我们见过面,没想到这是你的部队,了不起!”将军竖起大拇指。

  “谢谢将军夸奖。”

  “中国维和部队和别的国家就是不一样,军队是一流的,营院也是一流的,是这里一处亮丽的风景!”将军不断赞美着。

  自此以后,联L团司令还专门带领有关官员和其他维和部队的领导来这里参观,袁剑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但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吃上了中国特色小吃,也把中国的精髓文化传递给了各国,让友谊之花真正洒向了世界。

第十八章 疟疾突现
为了迎接大部队的到来,袁剑请示联L团借来了一辆推土机,进行最后的道路休整。

  刚请示完,就接到任务,袁剑就安排沈涛带一排出发,由于刘一南感冒刚好,就负责在家值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来了一个长得很黑,浑身上下只有牙齿是白的但身体很健壮的黑人,驾着一辆推土机,来到后,二话没说驾起车子就开始干活,刺耳的笛声过后,尘土飞扬,乱草堆也变成一片平地。

  刘一南过去和他打招呼:“朋友,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联合国的雇员,来帮你们干活的。”黑人哈哈的笑着。

  “那谢谢你了。”

  “不要客气,只要中午能给点好吃的就行。”说完又笑了,露出一排大白牙。

  呵,这家伙和所有的人一样,时刻不忘要些吃的,其实,这里的人都这样。

  L国有着天然的资源和土地,物产也很丰富,但是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进行过开垦,地里全是杂草,他们知道给维和部队和地方院落割草赚钱,却从来不知道自力更生,倒是很喜欢开口给维和部队要这要那,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懒惰是大家公认的,刘一南听联合国官员、友军还有中国的大使和维和警察说过。

  不过懒惰也不全是他们的错。

  L国在很早以前非常发达,那时这里的货币很值钱,现在也可以看到被摧毁的大别墅和海边豪宅,这一切,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之所以到现在的样子,一是因为战乱,他们根本无心也无法种地,天天打枪,天天流浪,生命随时都有可能丢掉,哪有心思和时间考虑耕种;二是由于他们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又紧靠大海,像椰子、芒果、香蕉一年四季都长很多,紧靠海边,还可以打鱼捉虾,刘一南清楚地记得刚来时,大家还到海边捉过螃蟹吃,所以说,有利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也让他们变得更加懒惰。三是由于无休止的战乱,联合国介入后给与了该国很大的援助,其它好多国家也纷纷慷慨解囊,中国就赞助了很多的衣物和食品,包括好多小玩意都是中国制造。

  所以说,他们的懒惰也就在情理之中。

  他们不但懒惰,而且爱享受,确切说是会享受。

  记得中国在解放战争时期包括其它时代,战乱让大家很难在脸上浮现一点笑容,而这里的人却大不相同,虽然是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但如果你和他们交谈,就是单纯的交谈,这要抛除他们的穿着和饮食,也许你会觉得他们非常阳光。他们爱享受,每天晚上很早就睡,白天很晚才起;每周的休息日他们都进行聚会,尽情舞蹈;周六日,他们的商店都会按时关门;今天有吃的,他们就不会在乎明天能不能填饱肚子。他们的笑容多于忧郁,欢乐胜过悲哀,爱玩的童心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当然我们不能把他们在失去亲人、房屋被毁的时候谈论他们脸上的阴云。其实,在中国,南北差异就有这个问题,比方说,南方的四川重庆,他们就很会享受,街上满是茶馆,人们在晚上或休息日都汇聚在茶馆前,吃着当地小吃,品着香茶,自由自在的聊天、玩牌、打麻将,可相对北方就有差别,很多人有了钱都不知道如何享受,当然这不是全盘否定北方人,只是写到这里想到的。

  享受不是坏事,但荒淫的享受和过度的奢华,我想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我们都是不允许的。

  “靠近大海,有天然森林,又有肥沃的土地,而这里的人们却十分懒惰,不去耕耘,像这位有技术、勤劳能干的人联合国雇员还可以勉强持家,可是那些懒惰无能的人会怎样?如果这里没有天然的香蕉、芒果、椰子,他们好多人又该如何生活呢?”刘一南心里暗想。

  中午,刘一南拿出一些牛肉干和炊事班做的炒米饭给他,他显得特别高兴,吃了一些后,把剩余的用塑料袋提走了,刘一南有些不解。

  “你刚才干吗去了?”等他回来,刘一南用英语和他交流。

  “我叫詹斯,家里有八口人,六个小孩,靠我这点工资也算是勉强糊口,我们这里当地的好多人家都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刚才我就是拿回家给小孩吃了。”詹斯有些伤感的说。

  “奥,原来这样。”刘一南悲伤加可怜的心情又来了,其实是一直没有停过,从最初来到L国那一刻起。

  第二天晚上,分队执行完任务回来。

  像往常一样,大家没事又聚集在一起玩扑克,下象棋。

  刘一南第一个快速奔向棋牌室的象棋桌边,好久没下了,刘一南也手痒。

  和刘一南对弈的是一个同年兵,水平吗,还可以,但是相对刘一南,就是输的次数多点。

  “哎,王会起呢?”刘一南问大家。

  “不知道啊。”

  “这下象棋没了他这个咋呼神,还真没意思了。”刘一南说。

  “他好像有些不舒服,出车回来吃完饭就躺下了。”王会起一个班的人说。

  “奥,那我得去瞧瞧,谁来下?”

  “我来,我来。”好多棋瘾都按耐不住了。

  刘一南走进五班,他看见了躺在床上的王会起,不像是累了,倒好像是病了。

  “你怎么样?”刘一南问。

  “一南来了,做。”王会起招呼刘一南,自己也从床上坐起来。

  “怎么不去下象棋了,没了你我都感觉下象棋没意思了。”

  “嘿嘿嘿。。。。。。”王会起不好意思的笑,他知道自己每次爱支招,可是没次都是坏招。

  “对了,你到底感觉怎么样?”刘一南关切地问。

  “没什么,可能是昨天睡车里着凉了。”

  “睡车里,孟家拉没给你们提供住宿的地方?”刘一南惊奇的问。

  “不是没提供,昨天的部队太多,住不下。”

  “奥,那你现在是头晕还是怎么?”

  “有些头晕,恶心,想吐,好像还打寒颤。”王会起说。

  “打寒颤?”刘一南此时才注意到王会起竟然盖了两床被子。

  “疟疾的前期大部分都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症状就是,头晕,恶心,发烧,浑身冷,还伴有厌食,呕吐等现象。”刘一南突然想起了王金的话。

  “那你昨天被蚊子咬了?”刘一南开始害怕。

  “当然咬了,昨天晚上太热,我就开窗,可是太累了,睡着时就忘了关窗户。”

  “不好,疟疾,百分之九十是疟疾。”刘一南真的害怕了。

  “不会吧,不会这么寸吧?”王会起也害怕了。

  “王医生,王医生。。。。。。”刘一南冲出帐篷一路喊着冲向医务室。

  王金来到五班时,王会起正裹着两床被子在发抖。

  “发作真快。”王金说。

  “啊,刚才他还好好的,现在怎么?”此时的王会起哆哆嗦嗦,浑身是汗。

  “小王,冰袋。”王金说。

  医务室的小王拿出预备好的冰袋,放到王金手里。

  王金接过冰袋,先放在王会起的胸口,一会挪到左,一会挪到右,挪到大腿,整个身体都冰一遍。

  “再多拿几块,快点!”王金急切地说。

  小王跑回医务室,不一会,拿来了一大包。

  王金把全部的冰块都放到王会起的身上。

  还是不行,王会起热量不消。

  “怎么办?王医生?”闻讯赶来的袁剑问。

  “别急!一南,给他搓搓,用酒精,全身的搓。”王金拿给刘一南一小瓶酒精和棉球。

  刘一南打开瓶盖,用棉球蘸上酒精,在王会起身上搓起来。

  “这样再不行的话,我看还是先送联合国医院,我们现在的设备太少,无法全面诊断。”王金下最后通牒。

  还是不行,王会起已经有些晕了。

  “通知救护车司机,火速开车到这里,送王会起去医院。快!”袁剑转身对刘一南说。

  刘一南跑到开救护车的司机大力的班里。

  “快去开你的宝马吧。”刘一南说。

  宝马,对,就是宝马,大力自称自己的救护车为宝马。

  “什么事?”大力问。

  “王会起好像是疟疾,要送联合国医院。”

  “啊,疟疾,不会吧?”

  “怎么引起的?”

  “可能是出车被蚊子咬了而致。”刘一南说。

  “我也去了!”

  “我也去了啊!”

  “不会吧。。。。。。”

  大家开始害怕。

  “不要乱说,搞得人心慌慌的。没那么严重。”刘一南安慰着说。

  “大力快走吧。”刘一南又催促大力。

  “好。”

  刘一南走出房间时,还能听见里面的人叽叽喳喳,他们害怕了。是的,刘一南心里其实也很害怕。

  大力开车到王会起的班前,此时已围了好多人。

  “大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