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一八"全记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如号外坦率地承认,事变之前,即1930年7月,在奉天的日本人就对北大营进行了深入调查。
  虽然是军事禁区,北大营却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以各种方式;不择手段地猎取北大营的军事情报。一些日本军官还以“互访”为名义出入营区,对北大营的实际情况进行窥探。
  九一八事变前,对于日本关东军来说,北大营已经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联合奉天19日发急电)
  引起这次突发大事的是奉天军的精锐第七旅,旅长叫王以哲是精神振奋的青年。根据我军发表,事件的开端是在10时40分,北大营的正规###兵400名,突然企图破坏满铁铁桥,为了击退,我军开始了战斗。
  北大营,是东北军第七旅驻地。七旅是东北军的劲旅,《朝日新闻》号外称其为“精锐”。
  这支劲旅的主官名叫王以哲。
  然而,“九一八”那个晚上,这样一支精锐之旅,在几百名敌人的进攻面前,确确实实是输了,丢弃了营房,丧失了武器,有的官兵在睡眼蒙眬中成了枪下屈死的冤魂。
  造成这一幕惨剧的原因,竟是上峰一再强调的命令:“不抵抗!”
  当日军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营房进攻时,由于是周末,留在旅部值班的最高指挥员是旅参谋长赵镇藩上校。赵镇藩在枪炮声中,向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请示应急办法。
  面对赵镇藩的请示,荣臻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如果单看后面八个字,倒很像勇士的豪言壮语。
  三十多年后,作为起义将领的赵镇藩出任山西省交通厅厅长,回忆起当夜荣臻的指示,他仍然觉得“不可理喻”。
  正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洞悉了蒋介石的政治态度,所以才敢于断然突然袭击。
  不抵抗的命令,封锁了自卫的脚步,偃息了反击的枪声。
  九一八事变之夜,南满路、安奉路沿线的日军,全面出动,仅仅一天的时间,辽宁的战略要地和主要城镇,大部陷入敌手。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国耻,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在生与死煎熬中迸发怒火(1)
人在处于绝境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平日里以服从为天职的士兵们,在突围中打响了自卫反击的第一枪,北大营突围战,就在这种不抵抗中的抵抗之下,悲壮地拉开了序幕。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占领北大营,完全是奉天兵有计划满铁铁路爆破。”
  (奉天特电18日发)
  18日下午10时半,以奉天北郊3英里处,爆破北大营北侧的满铁铁路线,在###将官指挥下,有3400名###兵,有计划地袭击了我铁道守备队为开端,我军应战,导致了日支兵开战。我军在下午11时,立即向驻奉天第二十九联队及铁道守备队下达出动准备命令。19日上午零时45分,驻奉天大队开始了军事行动,目前在激烈交战中。
  号外捏造的挑起“九一八”事端的东北军人数难以精确。从“大约300名”到400名,一下子猛增至3400名,同一天的同一份报纸,竟然产生如此不同的“统计数字”,恐怕连读到号外新闻的日本国民都会产生疑虑:九一八之夜究竟有多少“###兵”在作战?
  东北易帜时,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按照国民党部队的统一编制,进行了整编。
  1931年5月,按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重新编制,第一旅改称第七旅。如果当夜东北军投入战事的话,号外“一下子猛增至3400名”统计,也不在话下。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方面的暴拳是起因——花谷少佐谈话”
  (奉天特电19日发)
  奉天陆军特务机关,花谷少佐谈话如下:
  日支之间,突然产生了开战火的惨状,感到实在是遗憾,这事是起因于北大营的青年士官们,轻视日本军阀,为牵制中村事件而爆破满铁铁路之结果。我军采取的行动是属于平时授权的范围之内,绝不是按关东军司令官命令下的行动。
  18日晚11时多,六团团长王铁汉在听到枪炮声后由家中骑马来到团部。团长的赶来,使全团官兵有了主心骨。19日零时刚过,王铁汉接到旅长从城内打来的电话指示:“不抵抗,等候交涉。”此后联络中断。王铁汉认为,等候不等于“挨打”,于是,大胆地下令所部“一面等候,一面抵抗”。
  北大营军士队队长李树桂发现,事态不像想象的得那么简单。旅直属骑兵连的草垛中弹起火,在火光的映照下能看到有人奔跑。随着一阵爆豆似的枪声,远处的营房有人应声倒地,有人还在拼命地奔跑,很显然是日军在追杀东北军官兵。
  北大营里,枪炮声愈演愈烈,日军的火力更为密集。东北军第七旅的官兵承受着生与死的煎熬。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奉天特电19日发)
  19日午前零时,攻击北大营的日本军队,占领了北大营西端,连续进攻后,占领了东端,午前1时25分,完全占领了北大营。
  日军杀气腾腾地冲向了北大营
  北大营就在这样毫无戒备的状态下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军也在增兵”
  (联合奉天19日发急报)
  19日午前零时半,我军完全占领了北大营,但###军时时刻刻增兵,形势不能乐观。
  朝日新闻号外中称日军在“19日午前零时半”完全占领了北大营,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在零点半的时候,北大营部队大规模的撤退还在进行。东北军不但没有像号外中所言的“时时刻刻增兵”,反而在想尽办法摆脱北大营这个死神降临的营院。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奉天特电19日发)
  19日午前1时25分,攻击北大营之部队中,部分兵,向正在顽强抵抗的守备弹药库的###军,开始了猛烈地攻击。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这是九一八事变后,在关东大地上和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间流传很广的歌谣。
  事实上,日军是在先占领北大营的大部分营区后,才攻入火药库的。守护火药库的中国士兵接到了“不抵抗”的命令,没有准备还击,纷纷被日军射杀、杀戮,一名中国军械官被打死。
  火药库内,流淌着中国官兵的鲜血。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奉天特电19日发)
  北大营方面的###军队,直到午前3时半,还在以大炮猛烈炮击日军,展开顽强地抵抗,开始了猛烈战斗。
  号外虽然欺人之谈写到东北军第七旅“以大炮猛烈炮击日军”,但是,日军承认受到“顽强地抵抗”。
  姜明文在《九一八事变亲历记》中写道:“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4点多钟,外面枪声大作,日本兵已经把我们包围了。我们立即以炽烈的火力还击,将对方的火力压制下去。”  
  在还击的枪声中,全旅三个团先后突出营房,含恨撤退到东山嘴子,集结待命。
  当时担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的林久治郎,曾在遗著中记载:北大营当时有以王以哲为旅长的第七旅驻军。中国军队一方面为我军的突然袭击所惊呆,另一方面还得执行上级不抵抗和撤退的命令,所以被我仅600人的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所驱散。拂晓,北大营即为我完全占领。向着奉天城内进军的第二十九联队,途中反复扫荡中国警察,于午前4时左右进入城内,这里也是天未亮就完全占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生与死煎熬中迸发怒火(2)
据统计,北大营一战,中国军队伤亡335人,失踪483人,日军死亡2人,受伤20多人。
  日军占领北大营后,恼羞成怒,在将遗留的军械、钱款掠获后,他们燃起了大火,将北大营的大部分营房付之一炬。直到9月19日中午,大火仍未熄灭。
  历史是什么?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形象,虽然岁月也许涵盖了所有逝去,但没有人能够躲避客观存在的剖视。
  

用刺刀助虐攻势和占据(1)
9月19日午后4时10分,日军在东北航空队获取的飞机。
  5时许,火光中,不抵抗政策不仅使北大营走向毁灭。也让沈阳城在哀号声中走向沦陷。
  发动九一八事变,日军为配合全面攻占沈阳地区,本庄繁命令满铁沿线日军迅速向沈阳集结,支援攻击沈阳的日军。从19日凌晨1时至8时,从抚顺、辽阳、铁岭、本溪、鞍山、海城、四平、公主岭等地向沈阳共出发13列军车,先后到达沈阳,迅即投入战斗,加强了日军攻势。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方面兵力是2万2千6百名”
  (奉天特电19日发)
  在奉天的###军兵力是被日军占领的北大营、东大营和其他合起来有1万8千8百名,再加3千3百名巡警,共有2万2千6百名。
  由北大营撤退的第七旅官兵,向沈阳城东约10公里的东山嘴子疾进。他们选择这里作为噩梦后的第一个落脚点。
  东大营,位于沈阳城东约10公里的东山嘴子,是东北军第二大营区,东北讲武堂所在地。事变前,第七旅六二一团的三个连也驻扎在东大营,讲武堂2000多名师生与第七旅的官兵和睦相处。
  东北讲武堂是张学良的母校,是东北地区最优秀的军事教育机构。1919年创办以后,12年的时间训练了十一期学员、约9000名毕业生,其中不乏后来成为抗日名将的黄显声、冯占海、王铁汉、唐聚五、吕正操等将领。教育成果的显著和毕业生的影响力,使东北讲武堂跻身“民国四大军校”的行列。
  9月18日晚上10点多钟,北大营方向传出的枪炮声,将已经就寝的讲武堂学员们惊醒。
  很快,在营内值班发觉:由于日军切断了省垣所有电线,东大营失掉了和北大营及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的联系。讲武堂学员们惶惶然不知所措时,眼睁睁地看着北大营火光冲天。
  9月19日上午10时,日军在占领沈阳之后,多门师团与独立守备队采取联合行动,由南北两面向东大营发起进攻。
  北营既陷,援应已绝,孤掌难鸣,东大营不是久留之地。在混乱的局面下,“奉令转移”,成了驻军及讲武堂学员不战而退的词语。
  中午12时,日军占领了东大营。曾经名噪一时、被称为“将才摇篮”的东北讲武堂,曾经承载着东北军的光荣与梦想,从那个秋风渐凉的日子开始,飘扬起了太阳旗。
  日本人在向沈阳增兵,空军的侦察机,也从朝鲜平壤出动了。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二十日
  “令人害怕的沉默中,如废墟一般的奉天”
  ——从飞机上观看的第一报。
  “水泄不通的我军森严警备网”
  (平壤特电)
  我军借用了由鹤原飞行员驾驶,伊藤司机同乘的日本空运大型客机;所属于平壤飞行第六联队,19日午后3时,与先发的侦察班一起,一下子飞到奉天,20日早晨,由奉天返回平壤,午前10时48分着陆。装载多数炸弹后,马上返回奉天。另外,奉天机场是比我们先到的陆军侦察机,在一个中队的应援下,不费力地占领了机场。机场里有完整的70架飞机,也隐藏着坦克车。散乱着###兵的军服、鞋、帽子等,可见受了我军攻击,仓皇不知所措地逃跑了。
  号外表明,日军对停放在东塔飞机场上的东北空军飞机,已经垂涎三尺了。
  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沈阳东塔,是著名的沈阳“四塔”之一。张作霖主政时期,在这座佛塔附近的开阔地兴建了东塔飞机场,并且建立了在全国各路军阀中实力首屈一指的空军力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北空军已拥有二百多架各式飞机,有的是军用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有的是教练机,有的是载人运输机,随时整装待发的飞机约有七八十架。
  9月18日这天晚上,东塔机场一片静寂,由于是周末,飞行员连同航空学员们都回到沈阳城里与家人团聚了。
  从奉天乘客机回来的说:
  “捕获的飞机的三分之一是可以使用的。”
  平壤飞行第六联队借用了日本空运客机(鹤原飞行员驾驶,伊藤司机同乘),19日午后,输送了地上勤务员赴奉天,然后装载了在当地执行任务的同队88式侦察机获得的情报。20日晨,到达平壤,我军为传递通信使用客机是头一次,收到的成果是很好的。
  这份有意义的报告说:18日午后11时半,我军炮击了奉天机场北方的北大营,敌人受伤3000名,兵工厂起火,直到19日还在燃烧,机场有70架飞机,估计有三分之一完全可以修理使用,机场是平坦的,88式侦察机可以着陆;奉天空军使用的汽油有50桶,###军正在向新民县、郑家屯方向退却,准备20日早进行侦察。我军目前着手设置长春机场。
  当日军轰炸北大营的时候,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已下达了“不准抵抗”命令,日军又未击伤机场和机库,因此“九一八”夜里飞机场没有任何举动。
  天亮后,机场又接到总部参谋长荣臻的电话命令:“今天不准飞机起飞,以免出事。”
  19日上午10时20分,日军第十六联队进占东塔机场。很显然,日军是准备完好地“接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用刺刀助虐攻势和占据(2)
东北空军的262架飞机,尽数被日军掠夺。日军把这些飞机立即改涂上“日徽”标志,并在东北空军司令部的大门前贴上“日本军占领”字样。
  始建于1922年的辽宁迫击炮厂,是当时中国颇有影响的军工企业。曾经在1929年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载重汽车。日军的占领,宣告了该厂生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