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一八"全记录-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街头热闹的地方偷偷一撒,带到学校往同学的书桌里一塞,宣言就发出去了。”
  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加紧组织领导发展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引导民众到反帝的斗争上去。就是在这同一天,匆匆忙忙刚从“剿共”前线返回南京的蒋介石发表演说,提出“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中共的决议充分表达了东北各族各界同胞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响彻了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
  张学良接替父任主政东北时,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国民常识促进会、拒毒联合会等爱国抗日的群众组织,在张学良的支持下,曾开展了一系列使日本帝国主义为之恼怒的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心存报复的日军,便按开列的名单,到这些组织的办公地点进行搜捕。
  其中的主要负责等人,已无法在沈阳留居,拥挤在同样行色匆匆的难民中,先后流亡到北平。
  一行人到张学良的北平行营,恳望张学良率子弟兵杀出关外,抗击外侮,收复失地。但昔日敏捷果敢的张学良,眼下思虑重重,处在矛盾的漩涡之中。虽然国难家仇集于一身,但恐违背了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他仍持听候中央指示的态度,寄希望于“国联”主持公理。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也承认日本方案,央求百方,无人理###的主张。”
  (巴黎特电21日发加急报)
  在21日公开理事会席上,###代表施肇基氏承认了日本的共同派遣调查员的提案,决定撤兵没期限,但希望迅速完成可行的撤兵。
  ###代表对日本没有大骂,老老实实接受是使人意外的。据说是###一直在理事会召开的之前,还抱着立即撤兵的主张,根据第十五条要控诉,哀求了各国,向议长普利安氏提交了书面意见,但###哀求的联盟事务总长吐拉蒙氏和普利安氏,完全不采纳,反而批评###,日本已有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反对圆满解决事态的建设性方案。提出十五条等破坏性提案是岂有此理。无计可施的###,在21日晨到吐司大使处多次恳求说,要提出十五条,吐司大使拒绝说,十五条的问题是属于联盟范围,不在美国参与的事。###知至今无一人支持###的立场,认输接受了日本方案。
  此时,号外上报道的“国联”消息,及时为鼓动日本侵略张目。得已领略了日本侵略者亡我之心,深痛枪炮下沦陷的东北各界爱国人士,闻听了张学良的苦衷和心态,无言劝对,很是失望。
  九一八事变一周后,原“东北国民外交协会”等抗日团体负责人阎宝航、杜重远、车向忱、高崇民、卢广绩等人,在抗日爱国思想的支配下,召集流亡在北平的东北界代表和爱国人士,商讨发动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动员群众起来抗日,以及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问题,以便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复土斗争。到会人员均表赞成。
  当年,奉天会馆坐落在北平西城西单旧刑部街(今民族饭店位置)。明代,此街因刑部在此而得名。清代刑部移迁,此处仍延续称名旧刑部街。
  9月27日,大会成立那天,到会人员极为踊跃,齐聚奉天会馆,与会的500余人,群情激愤,坚决反对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遂决定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会址设于奉天会馆。
  此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立的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的第二天,便在发表的宣言即《告东北民众书》中,一针见血地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九一八事件,“以与倭奴决一雌雄”,这是“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宁”所进行的“最后之战”。
  救国会成立后不久,曾组织“东北民众救国请愿团”,经由上海,赴南京请愿,要求面见蒋介石。
  蒋介石在中央军校见无法回避了,才迫不得已在礼堂接见了请愿团,蒋介石接见时却说:“静候中央处理,依靠国联正义制裁。”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接受我方代表提议的调查员派遣方案。
  普利安议长表扬说,“方案既具体又明确”。
  (巴黎特电21日发加急报)
  21日午后四时三十五分,召开了联盟理事会公开会议,首先普利安议长提出希望,日支两国根据九月三十日的决议,能得到解决。然后芳泽代表提案,派遣共同调查员,普利安氏支持这方案作演说之外,平稳结束了。最后,议长普利安氏声明,把日本的提案作为原则,接受它,今后决定细节问题后定决议案。会议在六时十五分散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救国会为民族生存而战(2)
而“国联”的一纸决议,丝毫无碍日本侵略者的我行我素。昨日的惨痛,今天的状况,激起了国人更大的义愤。
  请愿团群情激愤,递送上请愿书后,痛陈东北民众水深火热之痛苦,责问日本拒不执行国联要求日军撤兵的决议,政府该做何打算。站在台上的蒋介石说:“你们所责难的话未免过火,至于最后所问的具体办法,则容俟当面答复各代表,不便当众宣布。”
  蒋介石面露愠色地急忙退入后台。也许缘由维护尊严,也许为了表明观点,十几分钟后,他又返身回到台上,对大家说:“不要听信谣言挑拨,要镇静听候中央处理。”“到必要时候,中央一定抵抗,还要依靠国联正义制裁。”说完,在军警的保护下离去。会场内顿时群情鼎沸,呼喊叫骂之声,不绝于耳。
  请愿的结果如何呢?当年请愿团领导人之一的卢广绩,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就在这天夜里,警察突然闯进了我们住宿的金陵大学请愿团驻地,硬说我们这里有共产党撒传单。我们根本不清楚这件事,也未看到什么传单,最后警察也没检查出什么。对此,我们非常气愤,曾严厉指问当地国民党当局:“我们向政府请愿有什么罪?”
  第二天一早,请愿团在关码头离开南京时,中央军校二三百名东北籍学员,有组织地赶来送行。当队伍过江时,船上的离去人,岸上的送行者,无不热泪潸然,心头萦绕着亡土亡家之痛。
  “东北民众救国请愿团”返回北平,痛定思痛,认识到唯有将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抗击侵入家中的强盗,才能在救亡图存中有所作为。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武装占领沈阳直至整个东北后,东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抗日。救国会对这些抗日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成分主要由共产党、工人和农民组成,还有学生、知识分子、军人、警察、士绅和绿林人物。虽然其成分复杂,队伍称谓不一,举义规模有大小,地域有别,但都把他们划为义勇军的范畴。辽宁境内的抗日义勇军除了58路和20余支队外,还有许多支自发的抗日武装,如大刀会、农民抗日军、山林队、民团等抗日队伍。总人数约30万人。
  对此,号外报道了侵略者对义勇军露骨的仇恨。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七年一月二日
  “###义勇军的内情,其兵力弄清楚”
  (奉天特电1日发)
  关于北宁支线沿线的###义勇军的内情,根据辽宁义勇军第二旅第九大队本部没收的文件,及据士兵谈话综合一下,田家坟附近的兵力是干部18,下士398名,干部全是官兵,各手下配置土匪头目,从锦州军接受弹药的供给之事已弄清了。另外,调查写给土匪德好的一封信,奉天省里少有14处义勇军总本部,一本部为九大队组织,推测义勇军总兵力为5万,他们是以公安队为中心编制,以对日抗战为目的。这些义勇军势力范围达郑家屯方面。捉人质,掠夺金品等,做无限暴行。
  抗日义勇军是在血与火中产生的民族英烈。正是这些抗日义勇军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在斗争才孕育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利益和祖国的尊严。
  面对穷凶极恶装备精良的日军,抗日义勇军组织分散,装备低劣,他们最后失败了,但他们将永远得到人们的歌颂和敬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邓铁梅威慑安奉线(1)
9月19日午前9时,日军警戒占领的安东(丹东)商埠公安局。
  邓铁梅就是义勇军的代表。
  在辽宁的东南部,有一块由安奉铁路(今沈丹线)、南满铁路(长大线)和黄海海岸围成的狭长三角形地区,史称“辽东三角地带”。
  凤凰城,俗称凤城。它近依边城安东(今丹东市),南出直逼“关东州”,北下通连本溪、辽阳,是“辽东三角地带”的战略要地。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将凤城车站附近划为了附属地,驻有铁道独立守备队、宪兵队。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安东守备队,准备出动。”(安东县电报)
  安东守备队,以重松大尉以下全体人员,完备了出动准备,安东站的军需输送已备好,形成异常的紧张状态。另外,在###街方面,有便衣队蜂起情况,我官宪在极力戒备中。
  九一八事变之夜,关东军驻守安东的守备队,“完备了出动准备”和备好输送军需。这个夜里,守备队极力戒备的是当地警察。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六年九月十九日
  “从朝鲜军方面,补充弹药。”
  朝鲜军司令部,根据18日在铁路局召开的军需运输结果,已经制定了运输计划,决心万事不让出现误算。首先,对关东军补充弹药之事,一切准备完了,当19日拂晓开始运输。
  发动事变前,关东军就与朝鲜军默契,所以事关成败同安奉线紧密相连。这就是号外为什么专题报道,格外关注“辽东三角地带”动态的原因。
  日军占领凤城的第二天,便成立了维持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逮捕了几十名爱国人士。一时间,凤城内外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日军虽然在此拥兵自重,但这里的高山密林,重峦叠嶂,却又为抗日武装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深感亡国之痛,征得黄显声的支持,于10月下旬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
  邓铁梅深知此战成败至为重要,他先是连接几天多次派人潜入城中,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配置和火力分布。然后对主攻、阻援、预备队,进行了周密了的部署。
  日军对邓铁梅的动态,有所觉察。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七年一月二日
  “窥视安东的2000名匪兵团”。
  (联合奉天1日发加急报)
  安奉线五龙背的东方约2里山中,有2000名匪兵集结,企图袭击安东,正在前进中。接到急报后安东市再次动摇,当地守备队目前严重警戒中。
  1931年的冬天,苍天也含悲怨,东北连降大雪。邓铁梅部12月26日发起攻击的前几天,凤城地区又是一场漫天飞雪,满山遍野银装素裹,为义勇军的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方便。凭借落雪的掩护,黄昏时分,担任主攻的部队在县城附近顺利集结完毕,便趁着夜色分兵两路,一路直扑火车站,一路开向县城。
  夜12时,战斗准时打响。
  与此同时,邓铁梅也率队冲入县城,杀声连天地向日本独立守备队和警察队发起了攻击。事先埋伏接应的队员,也从四下里杀奔出来。霎时间,枪炮炸响,弹雨纷飞,杀声震天。日军在突如其来的攻击面前,惊恐失措,龟缩在队部的大院内。
  清晨4时,搬运战利品的大车驰出县城后,在高地上负责警戒的战士,发现增援日军接近了凤城车站,于是燃起了升腾的烽烟,发出了撤离战斗的号令。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七年一月二日
  “安奉线上增派警官,沿线越加不安。”
  (奉天特电1日发)
  威胁安奉线一带的匪贼,终于袭击列车,更增加不安,奉天警察署在1日午后3时25分发的快车,往本溪湖派武装警官队30名,往安东派20名。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在辽东三角地区首捷凤凰城,战果辉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国内外许多新闻媒介都报道了这一消息。日本记者采访时,凤城站的站长还心有余悸地说:“从那以后,大约一周左右根本不能入睡。”  
  当时,北平救国会还从青年中挑选了百余名骨干,经过短期培训后,分派到东北各地做宣传和联络工作。
  凤城一仗,邓铁梅自卫军的名望如春雷贯耳,北平救国会特派流亡北平的东北学生军大队长苗可秀,赶赴三角地区。他与邓铁梅建立上联系,当即被任命为救国自卫军的总参议,辅佐邓铁梅参赞军务。救国会统一建制时,邓铁梅被委为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司令,部队迅猛增至万余人。
  无义必将遭到反击,对于这一点,大阪朝日新闻号外上没有掩饰。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七年一月二日
  “日本人死于贼弹之下,匪兵袭击凤凰城”
  (奉天特电1日发)
  1日午前6时,安奉线凤凰城东北三十里的大堡处,正在避难途中的杉本定吉(35岁)及朝鲜人郑元铃(27岁),受到匪兵团的袭击,要逃走,匪兵对两人开始射击,杉本当场中弹死亡,郑在右脚上贯通枪创,险些丧命,跑到凤凰城急报守备队,据该人谈,汤山城里有多数匪兵聚集,怕随时袭击凤凰城,当地在极力警备状态。
  

邓铁梅威慑安奉线(2)
1932年初,日军为了维持三角地区占领,先后扶持各县成立了伪“自治维持会”,组织起伪警察公安队同义勇军对抗。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 昭和七年一月四日
  “军司令部发表,频繁的匪贼之害”
  (联合奉天2日发)
  关东军司令部3日发表如下情况:
  一、二日午后8时45分,在安奉线凤凰城,高丽门之间,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