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一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亡一叹-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海龙王头上,从此就结下了深仇。”

李承乾问:“哪吒可就是那三坛海会大神么。”

蛟魔王道:“正是。我料想这次天庭作怪,哪吒必然要前来。只是有桩事情,着实想不明白,天庭战将,哪吒就算是顶尖了。他尚且都要落荒而逃,又有哪个神将,能来取这神针。”

孙悟空道:“莫非是那老龙王自己疑心,发白日梦么。”

蛟魔王道:“不会。敖广虽然本事平平,终究当了两千余年的龙王,这种大事,岂会信口胡说。”

众人议论纷纷不提,转过神针,又看见一座白玉高台,形状古朴,看起来不似近代之物。上面直直插着一柄长剑,猜测起来,大约是三分之一的剑锋没入台中,三分之二留在外面,全剑长约五尺。长剑的形状也极为古朴,剑身阔大,握柄狭长,剑身仿佛是青铜所铸,寒光凛凛,上面也用篆文刻着三个字:轩辕剑。

蛟魔王指着长剑道:“各位兄弟请看,那就是轩辕剑了。上古人族大圣轩辕黄帝持之荡平六合,斩杀了无数的神明妖魔。后来斩杀龙族大圣应龙,把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封印其中一千年,实在可以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宝物,传说其中还蕴藏了轩辕黄帝的功法秘诀,只要得了,哪怕不立刻就能横行天下。这两千年来,有多少神仙妖魔,都想取这柄轩辕剑归为己用,结果无一不是惨淡收场,落荒而逃。”

正说话间,突然听得鸣锣开道的声音,循着望去,只见一对对虾兵蟹将,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高打黄伞,抬着四座龙辇到来。辇上坐着四个老者,都是碧眼紫髯,头上长着淡紫色虬角,分穿青、红、黄、黑四色龙袍,正是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润。

四海龙王下了辇,看见蛟魔王一行,似乎有些奇怪,回身询问了旁边虾兵蟹将几句。蛟魔王暗自冷笑,迎上前来,拱手道:“见过四位龙王。”

他是龙族,原本算是四海龙王的臣下,仅仅拱手,已经算是失礼。只是如今正要借助他的力量,四海龙王也不好计较,含糊答应,指着李承乾等人问:“这些却是何人?”

蛟魔王道:“这几位都是我的结义兄弟。这位是西牛贺州翠云山芭蕉洞的牛魔王,人称平天大圣;这位是东胜神州五指山六耳洞的猕猴王,人称通风大圣;这两位是东胜神州花果山水帘洞的洞主,李承乾和孙悟空,乃是佛门大圣准提道人的得意高足。”

第六章 往昔恩仇终难消

此言一出,不但四海龙王吃了一惊,面上失色;就连李承乾和孙悟空自己都吃了一惊,唯有牛魔王和猕猴王面色如常,仿佛早已知晓似的。李承乾心道:“我不曾说过半点师门来历,他们如何知晓了?是了,是了,定然是悟空酒后乱说。”却不知这回倒是冤枉了悟空,猴子虽然贪杯,人却不笨,看见师兄对师门来历闭口不谈,虽然不解其意,自己却也就把嘴闭得紧紧,梦里都没说过。

其实李承乾虽然出身皇家,博览典籍,但终究看的都是凡人记载,对于这些神魔秘辛,上古传说,哪有这些大妖怪熟悉。他们虽然闭口不说,但当时在水帘洞前,猕猴王看见了孙悟空显露金身法象。

这金身法象,便如李承乾师父所说,乃是他独创的法门,天上地下,独一无二。一般的小妖怪见了,自然不认识;但这三个妖怪,牛魔王、蛟魔王、猕猴王,个个都是神通广大,有千年的道行和见识。猕猴王生有六耳,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这金身法象,平时总曾听说。当时见了,心中就暗自盘算,后来暗中和牛魔王、蛟魔王说起,蛟魔王倒还罢了,牛魔王身为老大,年岁最长,是曾经亲历封神一战的,亲眼见过这金身法象。一听猕猴王描述,顿时就知晓了李承乾和孙悟空的来历。

如今一说,看李承乾和孙悟空神色,顿时更加确定。蛟魔王哈哈大笑,道:“两位贤弟能拜在准提道人门下,这是多少人盼都盼不得的天大福缘,却还瞒着我等,真是不够义气。”李承乾勉强一笑,没有说话。

其实师父平时,虽然不喜欢和徒弟讲论师门渊源,但也未曾禁止徒弟向外人透露,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李承乾生于皇家,诸王子为皇位争夺,勾心斗角,阴谋诡诈,每天都要遭遇上四五遭,早就习惯了尽可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不愿自己的信息被他人掌握。如今来历被蛟魔王一口叫破,总是有些尴尬。

对于孙悟空来说,他的惊诧则又是另一种缘故。虽然在师门学道九年,但师父从来不和弟子谈及师门,李承乾自己能猜出一二,孙悟空却是个天生地长的石猴,顽劣无知,别人不与他说,他也不问,也不知晓。只是他出生于东胜神州敖来国,这里是道门的地盘,花果山的老猴,偶尔也谈些道家掌故,所以孙悟空以为世上的高人,全都是道士,压根不知道还有其他。

此时听蛟魔王说自己的师父是“佛门大圣”,登时吃了一惊,心道:“如何是佛门?我似乎曾经听师兄说过,佛门都是和尚,是须要剃光头发的,师父又哪里是了。”本待不信,看李承乾神色,却又仿佛默认,不禁踌躇。

不提他们,其实最最惊骇的,还是四海龙王。他们是应龙四子,生于混沌开辟之初,自从被轩辕黄帝镇压,执掌四海也已经有两千余年。封神大战,他们虽然被定海神针镇压,不能插手,但也一直冷眼旁观。西方佛门,原本默然沉寂,无人知晓,封神战前,即便是在西牛贺州,也没多少人知晓准提道人。但封神战后,准提道人的威名传诵三界,与三清道尊、女娲娘娘齐名,与接引道人并列为佛门大圣,对四海龙王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

如今听说面前这一人一猴,居然是准提道人的徒弟,不由得四海龙王不吃惊。他们仔细上下打量,看众人神色,不像是谎,赶紧齐齐拱手,道:“四海龙王有礼。”李承乾吓了一跳,不想师门名号居然有这等威力,赶紧还礼。悟空只是不理不睬,全然当看不见。

北海龙王敖润笑道:“大喜,大喜。如今既有蛟王相助,又有两位大圣仗义援手,更有准提道人派门下弟子前来,我四海必然是波澜不起,三位兄长可以安枕无忧了。”

悟空一怔,道:“我师父却没有派……”话未说完,李承乾抢着打断,道:“我和师弟住在这花果山,和列位龙王也是近邻,若有差遣,敢不尽力,只是我们本事粗浅,又不擅水性,只怕反而碍手碍脚,误了大事。”

东海龙王敖广赶忙道:“哪里,哪里,两位太自谦了,所谓名师出高徒,两位是准提道长的得意弟子,又是蛟王的好友,岂有本事粗浅的道理,定然是在说笑。我们兄弟年岁长了,老朽昏聩,耳目闭塞,居然几位贵客驾临东海都不知晓,实在是失礼。如不嫌弃,今夜就在鄙处下榻如何,我们兄弟也好早晚请益。”他见李承乾和孙悟空犹豫,又道:“我兄弟久仰令师大名,只恨偏居陋海,无缘相识,万分遗憾。今日两位高邻驾临,真正是蓬筚生辉,四海有幸……对了,”他抬手探入怀中,取出一颗碧绿的明珠来,大如猫眼,晶莹生辉,细看其中仿佛有水纹荡漾,“这是避水珠,虽然不是什么宝贝,但倒也算是希罕,我四海龙宫中也唯有这一颗。只要佩在身上,江河湖海,任由出入。两位驾临鄙地,我忝为主人,未尽地主之谊,就以此物赔罪,望两位收纳。”

孙悟空听龙王如此说,就要上前去接过来。这些人中,除了龙王和蛟魔王,其他都不是水族,在海中行走,时时都要掐着避水诀,虽然不费什么力气,终究是心有旁骛,万一遇上争斗,都无法全力发挥。如果有了这避水珠,自然就免去了这种麻烦。李承乾微微踌躇,心知这避水珠不是凡物,虽然龙王口气轻描淡写,其实贵重得紧。若是接了,便是欠了份大大的人情,如今东海有难,就不好不出力相帮。

只是转念又想,莫非数定如此?师父指点去处,说要给我和悟空宝物,轩辕剑和定海神针自然是碰不得的,莫非就是应在这避水珠上?暗自掐算,只是天机精微奥妙,以他的神通,一时哪里推算得清楚。这么一犹豫,悟空已经伸手将避水珠抓了过来。

龙王见孙悟空接了避水珠,登时大大舒了口气,面色更加恭敬。转头命手下虾兵们就地摆上酒席,请众人入座。又命人回宫,取了两副衣甲披挂,都是金丝细缕,镶嵌明珠,闪烁生辉。龙王双手托了,送与牛魔王和猕猴王两人,连称:“仓促之间,不及准备,实在怠慢。”两位妖王全不客气,也都收了。

饮酒间,又有无数奇形怪貌的水族,从四面八方而来,都聚在这定海神针的周围,远远望着,不敢靠近。敖广环视一眼,叹息道:“四海气运能否存续,就在这两日见分晓,只怕我等兄弟,苟延残喘两千年,终究是躲不过这一劫。”

敖润笑道:“大哥何必说这等灰心丧气话。我们龙族深居汪洋,不沾世间半点是非;千年来兴云播雨,护佑黎民,也是薄有功德。天数昭昭,因果循环,气运自然绵绵,岂能就此断绝了?虽有劫难,自然避过。”

敖顺也道:“四弟所言甚是。我也听闻佛门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又云: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我兄弟镇守四海,颇有恩德,纵有劫难,也不该应在我等身上。”他转过脸来,对李承乾和悟空陪笑道:“西海毗邻西牛贺州,久受佛光照耀,小王素来也十分仰慕佛法,常常在宫中诵习。只恨俗务缠身,职责所在,须臾不能暂离西海,不能拜在门下。两位是准提道长高足,自然是佛法精湛,如若有暇,可否驾临西海开坛讲经,则西海水族,同感恩德。”

李承乾和孙悟空虽然是准提道人弟子,但只学神通,不修道德,离“佛法精湛”差了十万八千里,真要跑去开坛讲经,除了误人子弟别无其他。这种事情倘若让他们那些师兄来做,庶几勉强,他们自己是万万不行的,但这些话一时又解释不清,只能含糊应了。李承乾心道:“四海龙王也是一方皇者,如今形势所迫,低声下气如此,着实可怜。”又想起大唐皇宫,父亲虽然只是凡人,神通法力也不算如何高明,但以人皇的身份,便足以与天帝平起平坐,分庭抗礼。这固然是托太清教主太上老君的庇佑,更多则还是始祖轩辕黄帝的遗泽,使儿孙不必仰他人鼻息。念及此处,不禁对轩辕黄帝的崇仰之心又多了几分。

蛟魔王呵呵大笑,道:“我这两位兄弟就住在花果山中,要来北海,却也不远,到时候我也要去焚香听讲。对了,等了这半日,那天庭怎地还不来?莫非是怕了么。”

南海龙王敖钦一直沉默,此时道:“以我来看,天庭神将,并无一个能取那定海神针的人物。但四海异变,神针出水,又是天象所示,绝无可疑……”

猕猴王道:“我听说天庭二十八部星宿,原本都是洪荒巨妖,在开天辟地之时诞生,后来被天帝收服,执掌周天星宿。轩辕黄帝灭杀天庭之时,他们都能逃过劫难,着实称得上神通广大。若是他们前来,是否可以取那定海神针?”

敖钦摇头:“二十八部星宿虽然厉害,总也强不过天帝金母去,不会是他们。而且他们当年逃过一劫,不是本事高明,其实是轩辕黄帝陛下要留着他们镇守周天星宿罢了,便如陆压,便如我等兄弟……”说到此处,喟然一叹,道:“我兄弟四人,说起来也算一方之主;其实力量微薄,处处受人欺凌,更被禁锢在这四海之内,除了兴云布雨,等闲不得出去,其实就无异囚犯。这龙王之位,坐了两千年,也没什么意思,早就厌了。”

牛魔王大声道:“那不简单,你们既然这位子也坐腻了,何不主动退位,向天庭俯首,大家不动刀兵,岂不是好。”

敖钦惨笑:“牛王的意思,自然是以为我兄弟口是心非,贪恋权位,所以与天庭相抗了。其实哪有如此简单,天庭要的,并非仅仅是我等退位,让出四海,而是一心要灭我龙族,乃至四海水族啊。”

他指着周围越聚越多的水族说:“列位请看,这些都是四海子民,闻听消息,自发前来护卫神针。为何?难道真是忠心护主不成?我兄弟当了两千年的龙王,吃喝用度,日常挥霍,哪样不是臣民供养,虽然也略有德政,却还没到能让臣民拼死效命的地步。他们之所以前来,不是为了我兄弟这四个宝座,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和族人的性命。”

李承乾奇怪,“这又为何?天庭想统据四海,这也在情理之中,但又何必一定要赶尽杀绝?”

敖钦道:“四弟方才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虽说这两千年来,我们谨小慎微,不沾是非。但两千年前的那场仇怨,总是避不过,要了结的。”

众人都有些愕然,不知道他所指何事。敖钦看了看三个兄弟,说:“两千年前,神魔大战,轩辕黄帝崛起,一统六合,这些想必诸位都是知晓的。但其中还有些秘密,只怕就唯有我们这些老家伙才知道:当年轩辕黄帝陛下为对抗天庭,曾经和我龙族秘密结盟,与先父应龙陛下结为兄弟。”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牛魔王大声道:“一派胡言,你们那个死鬼老头不是被轩辕黄帝斩杀了么,怎么又是结义兄弟?”

敖钦道:“小龙所言,句句是实。轩辕黄帝陛下和先父结义之时,我兄弟四人就在一旁侍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岂有虚假。当时黄帝陛下和先父约定,待覆灭天庭后,平分天下。后来黄帝陛下斩杀天庭神将,封印天帝金母,先父和我兄弟率四海水族,都是助了一臂之力的。”

李承乾微微冷笑,道:“龙王陛下的意思,是说我轩辕始祖与令尊结义在先,背信弃义在后。灭了天庭,就过河拆桥,杀了令尊,是么?”

敖钦低眉道:“正是如此。”

第七章 十万天兵临沧海

孙悟空一听,虽然事不关己,就要发作,李承乾反而从容,只是道:“原来如此。”敖钦看了李承乾半响,见他意态从容,毫无半点不豫之色,低头叹息道:“终究也是两千年前的事了,轩辕陛下早已羽化飞升,不知所往,往日恩怨,也就烟消云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