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天秘史-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之福。”

黎民越觉悲伤,远送十里,泪而别。西伯侯一日到了朝歌,百官在午门候接,只见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启、微子衍、麦云、麦智、黄飞虎,八谏议大夫都来见西伯侯。

姬昌见众官至,慌忙行礼道:“犯官七年未见众位大人,今一旦荷蒙天恩特赦,此皆叨列位大人之福荫,方能再见天日也。”

众官见姬昌年迈,精神加倍,彼此慰喜。只见使臣回旨,天子正在龙德殿。

闻知候旨,命宣聚官随姬昌朝见。只见姬昌缟素,俯伏奏曰:“犯臣姬昌,罪不胜诛;蒙恩特赦,虽粉骨碎身,皆陛下所赐之年,愿陛下万岁。

纣王道:“卿在里七载羁囚,却无一怨言,而反祈朕国祚绵长,求天下太平,黎民乐业。可见卿有忠诚,朕实有负于卿矣!今朕特诏赦卿无罪,七载无辜,仍加封贤良忠孝百公之长。特专征伐,赐卿白旄黄钺,坐镇西岐。每月加禄米一千石,文官二名,武将二名,送卿荣归。仍赐龙德殿筵宴,游街三日,拜阙谢恩。”

西伯侯谢恩,彼时姬昌换服,百官称庆,就在龙德殿饮宴。

比干、微子、箕子在朝大小官员,无有不喜赦免姬昌。百官暗宴尽乐,文王谢恩出朝,三日夸官于朝歌街头。

姬昌在朝歌城夸官三日,城中百姓扶老携幼,拖男抱女,齐来看文王夸官。

人人都道:“忠良今日出雕笼,有德贤侯灾厄满。”文王在城中夸官。那日到未牌时分,只见前面幢对对,剑戟森森,一枝人马到来。

文王问道:“前面是那里人马?”两边启上大王千岁:“是武成王黄爷看操回来。”

文王急忙下马,站立道旁,欠背打躬,口称:“姬昌参见。”

武成王见文王下马,即忙滚鞍下骑,执手言道:“有失回避,望乞恕罪。”又低声笑道:“今日贤侯荣归,真是万千之喜,末将有一要言奉启,不识贤王可容纳否?”

西伯道:“不才领教。”

武成王道:“此间离末将府第不远,薄具杯酒,以表思意何如?”

文王乃诚实君子,不会推辞谦让,随答道:“贤王在上,姬昌敢不领教。”

黄飞虎随携文王至王府,命左右快排筵宴。二王传杯欢饮,各谈些忠义之言,不觉黄昏掌烛,武成王命左右且退。

黄飞虎道:“今日大人之乐,实为无疆之福。但当今宠信奸邪,不听忠言,陷坏大臣,荒于酒色,不整朝纲,不容谏本。炮烙以退忠良之心,虿盆以阻谏臣之口。万姓慌慌,刀兵四起。东南两处,已反四百诸侯。

以贤王之德,尚有里城困苦之羁。今已特赦,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金鳌脱钓,如何尚不省悟!况且朝中无三日正条,贤王夸的什么官,游什么街?何不早早飞出雕笼,返其故士,父子重逢,夫妻复会,何为不美?又何必在此网罗之中。做此吉凶未定之事也?”

武成王只此数话,把个文王说的心神恍惚,顿时拜武成王道:“大王真乃金玉之言,提拔姬昌,此恩何以得报?奈昌欲去,五关有阻奈何?”

黄飞虎道:“不难,铜符俱在吾府中。”须臾取出铜符令箭,交与文王。随令改换衣裳,打扮夜不收号色,径出五关,决无阻隔。

文王谢道:“大王之德,实在重生父母,何时能报?”武成王却是不以为意,只催他快走,此时二鼓时刻,武成王命副将龙环、吴谦,开朝歌西门,送文王出城。

却不知姬昌能否逃出朝歌?

第296章 文王姬昌算卦

却说西伯侯姬昌被困里城七年,后来散宜生派人贿赂朝歌奸臣费仲、尤浑,费、尤二人受了好处,便在纣王面前为姬昌求情,姬昌才得以脱困。

却说姬昌一朝脱困,纣王奉其为王,给他加节征伐之荣,并给他在朝歌夸官三日的荣耀,文王遂在朝歌夸官。不想,武成王一番分析惊醒姬昌,姬昌遂在武成王黄飞虎的副将龙环、吴谦相送下,从朝歌西门,出城逃命而去。

却说这是二更时分,姬昌刚出西门,却只见一对人马奔朝歌西门而来,姬昌见是通传紧急军情的,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心中担心国事,思量如今夸官两日,明日尚有一日,明日寻机再逃,也是不差,遂又返回朝歌城中。

却说姬昌次日一早往午门来,打探军情,就有报马飞报黄飞虎。飞虎大惊,沉思姬昌为何去而复来,莫非费、尤两个奸逆坐害西伯,令周纪快请各位老殿下速至午门。

周纪去请,黄飞虎随上坐骑,急急来到午门,时西伯已在午门候旨。

飞虎忙问曰:“贤侯去而复返者,何也?”

姬昌道:“国有大事,姬昌怎忍独逃?”却说姬昌通大臣一起上朝见驾。

纣王见了姬昌,隧道:“卿三日夸官,今日为何反来上朝?”西伯至丹墀俯伏奏曰:“荷蒙圣恩赐臣荣耀,臣得知今日有军情到来,心中担忧,故来上朝”

纣王听罢,沉吟道:“姬昌果然是真忠臣,此时尤记着国家,可见其心。今日完毕,明日你便回西歧去吧。”

姬昌跪地谢礼道:“敢问王上,有何军情?”

纣王道:“是东南那两个匹夫!不思报效君恩,而反悔辱天子,反叛朝廷!”此话说完,纣王不禁想起昨夜妲己枕边之话,东南二侯反了,若是将西伯侯姬昌放回,不也反了?

纣王虽然听了妲己之话,如今见姬昌如此忠诚,便不能如此问罪,隧道:“姬昌,我放你归国?你若是如他们一般,有负君恩如何”

此话说完,殿上大臣俱都惊惧,西伯侯跪地叩头道:“臣虽至愚,上知有天,下知有地,中知有君,生身知有父母,训教知有师长,天地君亲师五字,臣时刻不敢有忘,怎敢侮辱陛下,自取其死?”

纣王见此,心中一动,不若唬上姬昌一次,看他到底如何!便忽然发怒道:“你还在此巧言辩说?你演什么先天数,听人说你侮王君躬,说本王不得善终,你倒能善终?此话怎说?”

姬昌匍匐在地道:“先天天皇伏羲演成八卦,定人事之吉凶祸福,非臣故意捏造。臣不过据数而言,岂敢妄议是非?至于大王所言,臣实在未曾演过?”

纣王听此,心道,“前时姬昌之子伯邑考获罪与我,爱妃让我择机会整治姬昌,为她报仇,今日便正好试上一试,若姬昌果真算得准,便就此放他回西歧,若不然,再将他问罪。岂不是好?”

如此一想,纣王便道:“姬昌,你既然甚得先天八卦,便试演朕躬一数,看天下如何?”

姬昌道:“前演之败不吉,故对费仲、尤浑二大夫言,即日不吉,并未曾言什么是非,臣安敢妄议?”

纣王听此,顿时大怒:“你果然说过朕不能善终,自夸寿终正寝之话?你这话非忤君,却是何罪?此正是妖言惑众,以后必为祸乱。朕今日先教你先天数不验,不能善终。”

遂传旨:“将姬昌拿出午门,以正国法。”

左右侍卫上前便要拿人,只见殿外有人大呼道:“大王!姬昌不可斩!臣等有谏章。”

纣王急视,见黄飞虎、微子等七位大臣进殿,俯伏奏道:“大王!天赦姬昌归国,臣民仰德如山。且其先天数,乃是伏羲先圣所演,非姬昌捏造,若是不准,亦是据数推详;若是果准,亦是直言君子,不是狡诈小人,陛下方可赦其小罪。”

纣王听得果然有人为姬昌求情,更添怒火道:“凭自己之妖术,谤主君以不堪,岂得赦其无罪?”

比干奏道:“臣等非是为他,实为国也。今陛下斩姬昌事小,社稷安危事大。姬昌素有令名,为诸侯瞻仰,军民钦服。且其先天数据理直推,非是捏造,如果圣上不信,可命姬昌演日下吉凶。如准,可赦其生,如不准,即坐以捏造妖言之罪。”

纣王见大臣力谏,只得准奏,命姬昌演日下吉凶。姬昌在殿上取金钱一晃,大惊道:“大王,今日太庙火灾,速将宗社神主请开,恐毁社稷根本。”

纣王,听此,不由怒道:“数演火患,应在何时?”

姬昌道:“应在午时。”

纣王道:“既如此,且将姬昌发下囹圄,以俟午时之验。”

众宫出午门,西伯感谢七位殿下。黄飞虎道:“贤侯午时颠危,必预斟酌。”

西伯侯道:“且看天数如何。”

众官聚集午门等候午时到时,吉凶祸福。纣王则谓费仲道:“姬昌言午时太庙火灾,若应其言,如之奈何?”

尤浑奏道:“传旨令看守太庙宫官仔细防闲,亦不必焚香,其火从何而至?”

纣王喜道:“此言极善。”遂令费、尤二人悄悄出去办事,却说武成王黄飞虎约七位殿下,在午门等待,却不见火灾之事,命阴阳官报时刻。

阴阳官报道:“禀上众老爷!正当午时了。”

众官见午时太庙未起火,正在惊慌之际,只听半空中霹雳一声,山河振动,忽见阴阳官来报:“禀上众老爷,太庙起火了。”

比干不由长叹:“太庙灾异,成汤必不久矣。”众人齐出午门看火。

却说说纣王在龙德殿正聚文武商议时,只见奉御官来奏,果然午时太庙火起。只吓得纣王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两个奸臣肝胆裂尽,西伯真圣人也。

纣王道:“昌之卦数,今日果然应验,大夫如何处之?”

费、尤二人奏道:“虽然姬昌之数偶验,适逢其时,便不可恕他回国,等今日夸官事情了结,陛下若恐众大臣有所谏阻,只赦放姬昌须如此如此,天下可安,强臣无虑,此四海生民之福也。”

纣王喜道:“卿言甚善。”言未毕,微子、此干、黄飞虎等朝见毕,比干奏道:“今日太庙火灾,姬昌之数果验,望陛下赦昌直言之罪。”

纣王道:“昌卦数果应,赦其罪责。”

比干等谢恩而出,俱至午门。比干对姬昌言曰:“为贤侯特奏天子,准赦罪责。子明日便可然荣归故地。”

姬昌顿首谢曰:“只好如此了。”

飞虎上前道:“文王务要急忙,今日晚间我让人再送你出西门,再勿回来,切记切记。”

姬昌点头同意。辞别众人,只等天黑便逃出朝歌,回到西歧。到了夜晚一更刚过,便到西门,果然见有人为他开了城门,姬昌再不犹豫,上马加鞭,快速往西歧而去。

却说姬昌离了朝歌,连夜过了孟津,渡了黄河,过了渑池,前往临潼关而去。

这日一遭朝歌城馆驿官见文王一夜未归,心下慌忙,急报费大夫府得知。左右通报费仲道:“外有驿官禀说西伯文王一夜未归,不知何往?此事重大,不得不预先禀明。”

费仲闻知,命,“驿官自退,我自知道。”费仲沉思事在自己身上,如何处治?乃着堂候官请尤爷来商议。少时,尤浑到费仲府,相见礼毕,费仲道:“贤弟不知姬昌,保奏大王,封他为王,这也罢了。孰知大王准行,夸官叁日后,明日要问姬昌之罪,不想姬昌昨夜逃归,不俟王命,必非好事。况且东南二路被乱多年,今又走了姬昌,使大王又生一患,这个担儿谁担?为今之计,将如何是好?”

尤浑道:“年兄且宽心,不必忧闷我二人之事,料不能失手,且进内廷着两员将官赶去拿来,以正欺君负上之罪,速斩于市曹,何虑之有。”

二人计议停当,忙整朝衣,随即入朝。纣王正在摘星楼玩赏,侍臣启驾:“费仲、尤浑侯旨。”

纣王道:“宣二人上楼。”二人见礼毕,纣王道:“二卿有何奏章来见?”

费仲奏道:“姬昌深负陛下洪恩,不遵朝廷之命,夸官三日,不谢圣恩,不报王爵。昨夜暗自逃归,必怀反意。恐回故土,以启猖獗之端。臣荐在先,恐得罪责,臣等伏奏,请旨定夺。”

纣王大怒道:“二卿真言姬昌忠义,逢朔望焚香叩拜,祝祈风和雨顺,国泰民安,朕故此赦之。今日坏事,皆出二卿轻举之罪。”

尤浑奏道:“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如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姬昌此去不远,陛下传旨,命殷破败、雷开点洒满千飞骑,赶去拿来,以正逃官之法。”

纣王准奏,遣殷、雷二将点兵追赶。使命传旨,神武将军殷破败、雷开领旨,往武成王府来调三千飞骑,出朝歌一路上赶来。

却不知此次姬昌能否逃出生天,他又有何危难?

第297章 雷震子出山救父

却说纣王派殷、雷二将,率领三千起兵,随后挟风挈电便开追姬昌。却说姬昌自出朝歌,过孟津,渡了黄河,望渑池大道徐徐而来,扮作商人模样。文王行得慢,殷、雷二将赶得快,不觉便被赶上了。

文王回头看见后面尘土荡起,远闻人马喊杀之声,知是追赶之人,顿时惊得魂飞无地,仰天叹道:“武成王虽是为我,我一时失于打点,乘夜逃归,想必当今知道,旁人奏闻,怪我私自逃归?必有追兵赶逐。此一回,再无生理,如今只得趱马前行,以脱此厄。”

文王这一回似失林飞鸟,漏网惊鱼。也不分辨东西南北,心下慌张,心中苦叹:‘仰面告天天不语,低头诉地地无言。’,只得加鞭纵辔疾驰奔马,恨不得马足腾云,身生两翅过了潼关,进入西歧境地。眼看远望临潼关不过二十余里,后有追兵却就快追到了,却不知文王如何自处?

终南山玉柱洞。

云中子自七年前回到玉柱洞,便一心教导他收的这个弟子,今日正在碧游床运元神,守离龙,纳坎虎,猛的心血来潮,屈指一算,却不想算出一桩大事:“原来是西伯侯灾厄已满,目下逢危;今日正当他父子重逢,贫道正不失燕山之语。”便道:“金霞童子在那里?你去桃园中请你师兄来。”

金霞童子领命往桃园中来,见了师兄道:“师父请。”雷震子答道:“师兄先行,我随即就来。”

雷震子见了云中子下拜:“不知师父有何吩咐?”

云中子道:“徒弟!汝父有难,你可前去救援。”

雷震子不解道:“弟子父亲是何人?”

云中子道:“汝父乃西伯侯姬昌,今有难在临潼关。你可往虎儿崖下寻一兵器来,待我授你些兵法,好去救你父亲。今日正当父子重逢之日,后期好相见耳。”

雷震子领师父之命,离了洞府,至虎儿崖。东瞧西看,到各处寻不出什么东西,又不知何物叫为兵器。心中寻思:“我常闻兵器乃刀剑戟,鞭斧瓜,师父口言兵器,不知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