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俚氖焙睿灰昧⒎ǘ纫晕F渖怼2还鋈艘晕诙觥氨佟被蛞彩恰靶啊钡囊馑迹感氨俚娜巳汉蜕缁帷R馕剑灰郧遄愿撸襻⒔榇τ谛氨僦小R蛭庋崛米愿雒媪傥O眨抟嬗谑馈

  关于谏争,《礼记·曲礼下》言:“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这是儒家符合情义的基础上对于谏争在事亲与事君的制度安排。君臣以义合,义尽则已,所以三谏不听,则臣尽义而君失义,就不必再谏了,再谏危身,于事无补。父子以情随,如果三谏不听,则不能逃去,虽然悲泣,但也要跟随。后来,晋人司徒西曹掾刘斌议论述道:“是以为臣者,必以义断其恩;为子也,必以情割其义。在朝则从君之命,在家则随父之制。然后君父两济,忠孝各序。”不过,又是君臣,又是亲属的,《家语》载孔子言并不反对以死谏争,对于比干的谏争,孔子是肯定的,认为其本于仁义。不过,历代并不乏臣子以死谏之事,而且还往往得到后世的褒扬。其做法,虽然与孔子的一贯想法有差距,但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内涵来看,以身殉道,不以死为惧,也未可非。特别是在,“以身殉道”、“视死如归”、“不成功、便成仁”等传统儒家价值理念,业已隐没,整个社会风俗民德日渐浅薄、低俗的情况下,作如此的倡导更有积极意义。当然如果有一天,整个社会大多能像聂婴、陈婴为情义而死的时候,再倡导尽义不危其身的儒家正道,还是可以的。

  在杀了泄治了,陈国君臣,更加有恃无恐了。居然在夏征舒家饮酒作乐时,当众说,夏征舒像谁像谁,夏征舒是夏姬与陈御叔的儿子,当时已为陈卿,本来父亲横死的事在他内心就有障碍,而国君与二卿与其母的事,全陈国都知道,他一直强忍着耻辱,这下,再次受到国君与二卿的人身侮辱,就再来忍受不住了,当即决定杀掉这三个人,在陈灵公罢酒出来,夏征舒就隐藏在厩门(置马供食处)射杀之。可能是一时决策,没有什么过多的准备,因而只顾杀陈灵公,就来不及杀孔宁与行仪父,结果让二人跑掉了,二人跑去了楚国,最终说动楚庄王兴帅伐陈,让夏征舒复仇革命没有结果。而陈灵公的太子(名午)则逃奔到了晋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泣血夏姬(2…4…2)
四、泣血夏姬(2…4…2)

  夏征舒在杀了无道昏君陈灵公之后,就自立为陈侯,第二年,也即楚庄王十六年(…598)夏,楚庄王还与郑伯、夏征舒盟于辰陵(陈邑,今河南省淮阳县,夏征服表示臣服楚国,但同年冬又兴师*夏征舒,具体原因不祥,可能是,一是夏征舒治陈,陈人不服,在舆论压力下,加上孔宁与行仪父在楚国的上下活动, 让楚庄王改变主意,也可能是,夏征舒的一些行为让楚庄王不满。陈本来就弱小,再加上弑君不得人心,因而抵抗乏力,很快就被楚军攻占了,夏征舒也被杀了。楚庄王就派官员留在陈,直接把陈纳入楚国版图,作为楚的一个县。不过,没多久又取消了,重新封陈,迎立太子午回国即位,是为陈成公。为何这样呢?

  主要因为楚大夫申叔时,在楚庄王平陈乱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当他返国在朝廷上向楚庄王复命后,就迳直退下去了。楚庄王就感到纳闷不解,要说,平陈乱而县陈,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一件大事,朝臣,都应当要祝贺的,可是申叔时,并没有祝贺的表示。所以楚庄王因此遗使责让他,问他不庆贺的缘由。申叔时说,夏征舒弑君罪行虽然大,楚国因此而诛伐也是义之所在,可是,对于陈来说,还没有到因此而被灭亡的程度,楚国因义而诛夏征舒而又将陈据为己有,就好像,别人有牛来踩了你的耕田,你去把人家的牛夺过来,这样惩罚过当,是不合理的。楚庄王听了后,想了一下,也觉得合理,于是就收回前命,复封陈。这是陈国第一次亡而得复,到后面楚灵王(公子围)时,还有一次。暂不表。

  夏征舒被诛灭后,其母夏姬就被俘虏到楚国。可是夏姬的故事远没有就此结束。因美丽而导致的灾难仍在继续。首先是楚庄王看上她,想纳其为妃,申公巫臣劝说道:“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就是说,楚国讨陈乱是为了赢得诸侯,如果纳夏姬,是贪色,贪色就是淫,淫为大罚。为了赢得诸侯,反而得到大罚,是不知明智的。这话,本来有板有眼、无隙可击,合仁符义的。要不是申公后来,处心积虑地将夏姬据为己有,那么,这段谏言,可以称之为良谏了。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这时,申公谏庄王与接着谏子反,或许真是出于一番好心也说不定。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更多的证据,只能依结果来论。申公也贪恋夏姬美色想窃据为己有的私心还是很有可能有的。所以,对子反,他也说出了一番道理,让子反也打消了娶夏姬的念头。最后,楚庄王也觉得夏姬是个*,就把她赐给了,一个地方官员连尹襄老。本来,要是襄老后面不出事则罢了,夏姬可能就这样平安过一生了,可是偏偏在明年的晋楚邲之战中战死了,襄老的儿子黑要就趁机侵犯了夏姬。夏姬这时,如江河飘萍,孤立无助,任人宰割,不过还好,美人总有人关注的。过了一段时间,申公便对她说,你悄悄离开黑要吧,我娶你。夏姬当然就答应了。当时的形势,不容申公开娶夏姬,毕竟夏姬是由楚王赐给襄老的正式妻妾。申公于是就设计让夏姬逃离楚国。就派人从郑来向夏姬提议,襄老的尸首已找到,要夏姬亲自到郑去迎回来。夏姬将此事告诉了楚庄王,楚王就问申公,申公说,这事可以相信,讲了一些理由。楚庄王就信了,就答应夏姬回郑以寻襄老之尸。夏姬到郑国后,她的个人问题就有郑国来决定了,申公就向郑国提出,要求娶夏姬,郑伯也答应了。 可能这个请求是密密提出的。到楚共王即位后,派申公出使齐国,以联合齐国进行侵卫侵鲁的一些军事外交工作,这样申公就把家室家产都全带上了,准备趁机离开楚国去郑迎取夏姬了。从齐国出使回来,申公就没有回到楚国,就派副使返回楚国复命,自己就迳直去到了郑国,迎娶夏姬。申公迎娶夏姬后,原本打算到齐国去,可是齐国考虑到最近在案之战中败于晋国,就没有答应,最后去了晋国,在晋卻至(卻克族侄,卻豹玄孙,当时卻克执政)的支持和帮助下,当上晋国的臣子,被封邢大夫。楚国这方面,在得知了申公背楚亡晋后,就来气了,子反就主张花大钱请求晋把申公给关起来,甚至遣返申公。楚共王不同意,还是比较公正地谈了理由,一是,申公虽然为自己的私心设计谋划,是一种过失,但他为先君的一些谋划(止纳夏姬)还是很忠的。再说了,如果他有利于晋国,即便是花大钱,晋国也不会答应,如果他于晋国不利,晋国最终也会抛弃他,更不必花钱请晋关他了。

四、泣血夏姬(2…4…3)
夏姬到此时其婚姻也基本稳定了,以后也没有相关私通的记载了。可是因此而发生呈情仍没有结束。申公巫臣出奔后,留下了不少田产,还有族人子阎、子荡等。申公在楚时,同子重有隙,因为,在当年围宋之役(…595)后,子重请求楚王赐给申、吕(国名,姜姓,周穆王时所封,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西)之田,楚王都同意了,可申公跳出来反对,楚王也就不赐给了,子重怀恨在心。子反看到,申公自个迎娶夏姬与其私奔,想到当初阻止自己娶夏姬的事,就来气,也对申公极为不满。于是,子重与子反就联合起来,把申公族人子阎、子荡,还有清尹弗忌和襄老之子黑要给杀了,并分占了他们的田地、财产。子重就占了子阎的,就让沈尹与王子罢瓜分了子荡的,子反则占了黑要与清尹的。

  这下,申公在晋国就恼火了。就写信给子反与子重:曰:“尔以谗慝贪婪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于是向晋侯自请使吴,让晋吴相通。申公使吴,带了三十辆兵车前去,留了十五辆下来,又把射箭兵与御马的人员留下来,教吴人乘车,教吴人习攻战阵法,并嗾使吴背叛楚国(楚灭舒蓼时与吴、越盟),吴君寿梦相当高兴。为此,吴一下子学到中原的先进战具战术战法,很快就强大起来,吴果然背楚,开始伐楚与巢、徐等楚的势力范围。子反与子重一年之中七次奉命御吴,在北面与东面,蛮夷属于楚者,吴全部侵占过来了。吴也因此开始与中原诸侯交通。子反与子重最终都不得好死。

  夏姬与申公在晋度过了晚年,何时卒不得而知。不过,至少生了一个女儿,晋叔向想娶她,叔向的母亲反对,说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夫有*,足以移人,苛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母口中的三夫,大概指是,夭子蛮、陈御叔与连尹襄老,一君指陈灵公,一子指夏征舒,一国指陈国,两卿指孔宁与行仪父。叔向听母亲这么一讲,就害怕就不敢娶了,但晋平公强要叔向娶,于是就生了伯石,叔向母在伯石刚生时就去看他,看到小孩的样子,听到小孩的声音,就觉得不祥,认为“是狼子野心”会让羊舌氏丧亡的。后来,到晋顷公十二年,楚昭王二年(…514),伯石从晋祁盈之乱,而被灭族。这是后话,不表!

  夏姬的故事据史实讲完了,大家可以看到,直接因她或间接因她而起的事端很多,死了不少人,还引发了,大国交兵,吴楚争强。相关事件,都有前后因果关系。一个女人,因自己的美貌,纠缠于众多男人之间,又因这些男人间的恩怨情仇,写着惊心动魄的历史。在她的身边,床边*荡笑之后,紧接着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春秋的历史舞台上,从来没有这样一出大戏缘于一个女人。史书对一个女人的记载,也从来没有这样详细。在春秋的历史上,夏姬是唯一的。然而,她虽然人生曲折坎坷,受制于这些男人,但另一方面,她也以自己的智慧与权变主宰着这些男人,让这些男人,为她而争,因她而战。或许,她不是有意的,然而,她却在无意中,促成了这么巨大的历史变故。最让人难以预料的是,她居然以寿终寝,没有遭遇上妹喜、妲己、褒姒、杨贵妃等天生*的不幸结局。夏姬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最终遇上了申公,让她得以终老。笔者在感叹之余,也为其庆幸。悲矣乎?幸亦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河上败晋(2…5…1)
五、河上败晋(2…5…1)

  在讲述晋楚邲之战前,我们先看一下楚庄王即位(…613…597)以来,中原诸侯的大致国内外形势的大致演变。

  楚庄王即位之时,于周为顷王(壬臣)六年,不过,同年,顷王就驾崩了,其子班在晋赵宣子(盾)派兵拥立下继位,是为周匡王。匡王三年(…610)秋,甘(蜀欠)败戎于(沈,左包耳旁)垂,乘其饮酒也。匡王六年崩,其子姬瑜继位,是为周定王。

  于晋,晋灵公与赵宣子越来越突出,灵公十四年(…607),赵穿弑君,赵盾立文公少子襄公弟黑臀,是为晋成公。成公七年(…600)卒,子景公据立,是为晋顷公。

  于齐,齐昭公(名潘)卒后(…614),齐桓公的儿子商人弑昭公的儿子舍,而自立,是为齐懿公。懿公立四年,被断足子(丙戎,其父曹懿公断足)、夺妻者(阎职,其妻遭懿公夺)所弑,公子元(齐桓公少卫姬子)即位,是为齐惠公。惠公立十年(…599)卒,是齐倾公立。受齐惠公宠爱的崔杼受到高、国二卿的排挤,奔卫。

  于宋,在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卒后(…620),先是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君,宋人不满,共杀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为宋昭公,昭公无道,九年(…611),国人不附。襄公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昭公弟鲍革,是为文公。二年(…609),昭公的儿子因文公母弟须联合武公后代、缪公后代、戴公后代、庄公后代、桓公后代一起为乱,文公尽诛之,放逐了武、缪之族。四年(…607),发生了前面提到了,楚庄王命郑攻宋,活捉华元,华元又逃回的事。

  于秦,秦穆公卒(…621)后,太子罃代立,是为秦康公,康公时期,与晋互伐,互有胜负。康公立十二年卒(…609),子共公立,共公立。共公立五年卒(…604),子桓公立。

  于郑,在郑文公踕卒后(…628),子兰立,是为缪公。缪公二十一年(…607),奉楚命伐宋,囚华元。第二年,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灵公元年夏,因不予子公食鼋羹之故,子家、子公共弑之,其庶弟坚立,是为襄公。六年(…599),子家卒,郑人以其弑灵公而逐之。

  于鲁,鲁釐公卒后(…627),子兴立,是为文公。十一年冬十月,鲁败翟于咸(鲁地),获长翟乔如。文公十八年卒(…609),襄仲杀嫡立庶,立敬赢子俀,是为宣公。季文子执政。

  到楚庄王十七年(…597),中国的整个态势,仍然是晋楚继续争霸,中原诸侯仍是择强而从,且经常变化。晋楚之间常为救这救那而交兵,但基本上是偏师相遇,或遇而不战。

  庄王十四年(…600)楚伐郑,晋派卻缺(或云荀林父)救郑,郑襄公败楚于柳棼(郑地)。可是郑襄公又担心楚深怨之,又与楚平,这样,十五年,晋又帅领宋、卫、曹等诸侯兵伐郑。郑襄公不得已,又与晋平。郑与晋平之后,同年,楚又伐郑,晋士会又帅诸侯师救郑,在颖北逐出楚师,晋就留下部分诸侯军队戍守郑。这一年,郑逐子家之族。第二年春,楚庄王又伐郑,郑又与楚盟,夏,楚庄王与郑(郑襄公)、陈(陈灵公)盟于辰陵。随即派左尹子重(公子婴齐,楚庄王弟,后任令尹)侵宋。同年冬,因陈夏征舒乱而伐陈。在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