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圣踪-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下可怎么办才好,陆正心头一阵一阵的发紧,握住山神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原本这古藤若是还在的话,那山神应该还有一线生机,但是现在可怎么办,那些人参娃娃总不会被自己喊过来吧!



  就在这时,只听‘郝郝’两声,一只小青蛙从陆正的怀里跳了过来,直接跳到山神的肚子上,又‘郝郝’叫了两声。陆正眼前一亮,小坏不也是自己用古藤抽出来的嘛?莫非他也是什么灵物?要是把小坏给山神吃了,会不会有什么效果呢?(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御龙诀
  这个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山神连多采人参娃娃几片叶子都不会,更何况去把小坏给吃掉。陆正自然也不会这么做,他这是心慌意乱,所以才有这样的念头纷纭。看着眼前昏迷不醒的山神,陆正是一点儿办法都想不出,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郝郝郝”小坏一直在山神身上跳来跳去,叫个不停。陆正开始尚未注意,但久而久之,心烦意乱之下,忍不住喝道:“小坏,安静些。”一声喝完才惊觉,自己怎么会脾气这么大?又连忙对说道:“小坏,对不起了,我可不是故意的。”说完,又不禁哑然,小坏怎么听得懂自己说话?他伸出手小心的把小坏捉到自己的手掌上。



  哪知刚一松手,小坏立即向外一跳,又蹦回了山神的身上,一跳跳到山神的心口。陆正又去将它捉了放在手心,摸摸它的背,发了一会儿呆,才说道:“小坏,连你也想跟山神叔叔待在一起,是吗?但是现在山神叔叔马上就要死了,我又什么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哎,事到如今,连个商议该怎么办的人都没有,跟你说了又有什么用!”



  “郝”地一声,陆正还没回过神,小坏已经又跳回了山神的身上,还是停留在山神的心口不去。陆正这一下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小坏老是要往山神的心口去呢?仔细看去,山神浑身衣服都有些破烂,从破洞里露出一个红红的卷轴,小坏就这么在卷轴上跳来跳去,怎么也不肯离开。



  陆正看得好奇,将小坏捉起来放在一边,然后将这个红色的卷轴从山神怀里拿了出来,翻转颠倒看了看,陆正便欲将卷轴打开一看,但是一扯之下。卷轴竟然打不开。陆正想起在使用古藤之时山神教自己要用法力抽出的事,当即以神识感应卷轴,准备以法力将之展开。



  就在陆正的神识接触卷轴的一刹那,一股玄奥难言的气息从卷轴中涌动而来。陆正的神识感应之下。被定住了身形。同时卷轴自行飞起在半空中展开,有无数金色符文浮现,光芒映照了陆正全身。



  似乎被这玄奥的气息和金色光芒吸引,一声龙吟从陆正的四肢百骸响起,回荡在周身窍穴。随后一条金龙从陆正胸口探出脑袋,冲着空中的丹卷飞去,伸出爪子去抓那卷轴。



  此时陆正无比清晰的看见这一切的发生,但是却一动也动不了,自己几乎忘记了,上一次在石室内金龙入体导致七窍流血,本来打算找渊无咎问个清楚的,后来发生一系列变故,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没想到它现在又蹿了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当陆正心中生出这个疑问之时。金龙的爪子已经抓住了那卷轴,但是爪子却是透卷而过。龙爪入卷,但它的半个身子还留在陆正体内,因此在陆正和卷轴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金色符文仿佛受到了莫名的牵引,纷纷以陆正为中心开始旋转起来,渐渐进入了陆正的身体之中。



  符文入体之后,便往金龙身上缠绕而去,就在符文触及金龙的刹那之间,金龙浑身一颤,嘶吼一声。身形陡然幻化成千百丈,不断向高空飞去,张牙舞爪抖落一身金光。身后是丹卷之中浮现的金色符文,绕着龙身不断盘旋而上。速度一点儿也不比金龙慢多少。



  金龙攀云,不断从陆正体内钻出,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尾巴还留在陆正体内。金龙停止上升之势,金色符文陡然往它周身附着了上去,不多时,所有的符文都烙印在了金龙周身。连龙角、龙须之上都有。符文着身,金龙再度嘶吼一声,慢慢的缩回了陆正的体内。随即九天之上一道紫色闪电突然降下,在空中分为四道,分别劈落在陆正的四方。



  金龙入体之后,陆正心中忽然多了一道心念。他很自然的便用神识去触及这道心念,随即心念化开,其中层层的内容不断在陆正心中展开。就在陆正解读了第一层的内容之后,几乎是让他没立即叫出声来!



  这道心念之中的内容竟然是圣宗所创的一套修行法诀!



  这道心念自然不是圣宗本人留下的,因为圣宗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尊号,而且是圣宗消失之后,后人对他的称呼,所以圣宗不可能称呼自己为圣宗。留下这道心念的人并没有说明自己谁,但是却明白的说明了这套法诀乃是圣宗所创,而这套法诀的名字叫做御龙诀!



  随着心念层层展开,整篇御龙诀也清晰无误的化显在了陆正的心中。这一套御龙诀分为潜龙诀、见龙诀、行龙诀、跃龙诀、飞龙诀、亢龙诀六个境界。



  为什么这套法诀叫做御龙诀?此人在心念之中自有解释。修行之道即得解脱之道,修证之时能得神通法术。所谓神通,并不在法术,而在其神能通天地万物。而若是其神能通达天地万物,那便是解脱之道。



  因此所谓神通,其本在神而求用在通,法术不过是其用而已。天地间的万物皆是有形之身,而在其可见可知的形中,还存有着生天生地的万法之本,便是神!



  这神,也可以说是是天地间的一切生灵都拥有的真灵本性,在生灵之中自然自在。但是因为种种障碍,一切生灵自在之神却无法与天地万物相通,由此乃生种种不自由不解脱,所以才需要修行以证。



  因此,修行的第一步,便是找到自身有形之身中的自在之‘神’。而龙是天地之间最具变化之物,夭矫升腾,或飞腾九天之上,或潜伏九地之下,行云布雨,随时消息,就如神的变化一样。因此圣宗用龙来比喻神。所以这套法诀才叫做御龙诀!



  所以法诀的第一层名叫潜龙诀,所谓潜龙之意,以龙潜伏波涛之内,九地之下来比喻神伏藏于万物之形之中,并不显露。而修行的第一步,便是找到藏于形中的神!而寻找之法唯有一种,便是神自行显现出来。至于如何让神自行显现,那相应的办法则有许多种了。



  在这篇潜龙诀之中,留下法诀的人提及,虽然佛道二门之中让神显现的方法有无数种,但是圣宗认为,约归而言,其实不过两种,一则是忘形,二则是践形。所谓忘形,就是忘却一切有形,使之不再阻碍神与万物相通。而践形,则是让有形之身成为神与万物相通之媒介。所有的办法其实都不出这一动一静两条路。通过这两条路,有形之身都能让神化显,找到潜龙。



  而圣宗更说到,无论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做到摄身有止、专心成志这八个字。所以圣宗本人却并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让神化现的办法,却在这篇潜龙诀之中,列举了无数佛道两门之中相关之术,包括有静坐、导引、练气、持咒等等。



  而圣宗在这潜龙诀之中所谈的更多的则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忘形之法和践形之法的不同,分别属于佛道两门。佛门之中主要修持忘形之道,而道门之中则以践形为先。当然这并不是绝对,佛门之中也有践形之法,道门之中也有忘形之修,但佛门之践形与道门之忘形,其中意义也是截然不同,更导致了此后修行的不同。



  佛们之忘形之道,以静坐之观法,视此肉身为地、火、水、风四大假合之身,视此心为眼耳鼻舌身意六缘妄合之物,身心二物皆为虚妄,其实不存,以此显露其神。而道门践形之道,则不然,视肉身形体为天地之委,其神之迹,是修行之根本,无此肉身之形,则修行无由谈起,以此将以形鉴其神,达到形神合真。



  最后圣宗并没有说明哪一种方法更为高明,只是提出有形之身千差万别,与哪一种方法更为相应,便用哪一种,无所谓其中分别。



  而陆正至此,心中自然与之前渊无咎所传给自己的御天诀产生了比较。一个是御天诀,一个是御龙诀,两者似乎有着一种十分微妙的联系。虽然御天诀分为九层境界,而御龙诀只有六重境界,但是御天诀的第一层法诀号称神霄天,讲究的元神化显、元精稳固、元气循经三步,其实跟潜龙诀所言的找到潜龙,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而御天诀化显元神之法便是入真诀和小炼形,正是圣宗所谈及的一动一静两种办法中分别的一种。只是在潜龙诀之中,所列举的方法要比这更多。



  其神既显,如龙已现,所以潜龙诀之后的第二层境界便是见龙诀。所谓见龙,便如龙现大地,为人所见。修习潜龙诀之后,有形之身被炼化,能显露其神,此时形神不二,形即是神,神即是形,两者再无分别。



  此后修行者当突破自身,以其神与天地间的万物之神相感,同时要做到自身之神稳固有主,不被万物之神所夺。既不为外物所扰动,也不去扰动万物,神观万物,静而有止,动而相随,无有以为。所以在见龙诀之中,则有炼神之法,稳固其神,也有与物相感之法等等。(未完待续。)



  PS:  不好意思,这章改动大,更新迟了
第七十二章 修行劫
  见龙诀之后的第三层境界叫做行龙诀,神龙既见于天地之间,与万物无扰而相安,则能行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既知万物从何而来,便知自己从何而来,见万物从何而去,便知自己从何而去。



  人本就生于天地之间,活于万物之中,气息吐纳,有新旧之气交替。但此时既知万物出入之门,知其始而见其终,不再是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从何而去的混沌。修行者到此境界,才能真正算得上的把握生死之根,走上超脱之路。



  第四层境界叫做跃龙诀,修行者行龙有成,已握生死之根,便能真正主宰自我,此时所生诸般神通皆有所成就,其力可摧伏一切内外之劫,知其天命所归,行之有常。天地同乎其力,灾害不入其身。



  第五层境界叫做飞龙诀,神龙一跃而至飞天,升腾诸天之上,此时天地不能违其意,日月不能减其光。天地即身,身即天地。



  第六层境界叫做亢龙诀,龙既现乎天地之间,则升无可升,去无可去,此时再进,当脱天逸去。



  这就是御龙诀的六层境界。法诀之中解释道,道门修行为了羽化登仙,佛门修行为了涅槃证果,这套御龙诀取法于佛道,但是指向的成就既不是成仙也不是成功。因为圣宗认为,无论是成仙还是成佛,所指向的就是一条解脱之道。在解脱之中,所谓的羽化和涅槃不过是外在的不同罢了,修行人真正要明白的还是何为真正的解脱!



  但圣宗并没有在这套法诀之中言明何为真正的解脱,但是却说言明了这套御龙诀正是由他所创,能够指向解脱之路的法诀。



  这套御龙诀法诀之中不仅包括种种修炼之法,更有种种关窍指引,让人可以照之修炼。而其中每一层境界,也有相应的法术,一则用来验证所修,二来也是为了可以方便度过劫数。



  法诀之中解释了何为劫数?修行人在修行神通之时,将会面临各种考验。这些考验发自来自修行人形神之中,应于外在遭遇,所以避无可避,所以称为劫数。形神或者称身心。一般来说道门以形神而言,而佛门则言身心。所以比如忘形,其实在佛门是称为忘身。



  这一点陆正在得到御天诀第一层神霄天法诀的时候,渊无咎就已经对他讲解过了,修行人将之叫做神通劫。他还告诉陆正,在他第一层神霄天法诀修成,将会出现有相应的神通劫,此劫要面对的考验是元神之中出现种种幻觉。



  这些幻觉其实就是来自于形神之中的种种感觉的爆发,来自于形神曾经所受到的极为强烈难忘的刺激,比如身体曾经经受的饥饿、患病、伤痛,乃至隐藏在肉身之形中的种种伤害。还有就是心灵之中难忘的记忆,比如曾经过度的悲伤,分别的惨痛,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神通劫中一齐爆发出来。



  这些感觉都是历劫者自己经历或者曾经经历的所有感受,真实不虚,但为什么说是幻觉呢?因为这些感受都是在发生在过去,虽然人还可以从记忆之中回想当初的经历,在意识之中回味当初的感觉,但毕竟一切都已经不存,只是身心留下的感受在不断重现当时的情况,并无真实情景发生,所以称为幻觉。



  当时渊无咎告诉陆正,若是被这些幻觉所迷沉溺其中。将会导致元神迷蒙、元精奔泻、元气枯竭等种种危险,轻者修为退减,重者性命不保。此时需要修行者保任初心,不为所动。便能平安度过。而若能度过此劫,便能达到元神、元精、元气三者合一,生成法力,突破到御天诀第二层青霄天的境界。



  御天诀有九层境界,就有九道神通劫,御龙诀只有六层境界。所以只有六道神通劫。但是留下这道心念之人解释劫数的时候,却还提到了另外一个词,便是修行劫。



  圣宗认为,无论道门也好、佛门也罢,法诀万千,所修不同,但是每一种法诀都自有其在修行之中所经历的劫数,称为神通劫。这些劫数因为所修法诀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法诀所指引到达的境界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法诀都能指向真正的解脱,有些只是为了修成强大的神通罢了!



  但只要是能够真正指向解脱的法诀,有六个劫数是一定会经历的,只是名称不同罢了。而这六个劫数,每经历其中一个,修行者都会获得不同境界上的解脱。而其他的许多神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