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圣踪-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完成这样的观想当然并不容易,两宗弟子各自还有一套辅助之法,便是对着日月吐纳生息之法,其中也有种种要求,比如真阳宗弟子对日吐纳,为的是采取真阳之精,但要面对的是朝阳,且不可是午阳。因为朝阳之气静定而午阳躁烈,导致的效果会是天差地别。



  如此行功日久,弟子自然能做到心生日月,在这一点入门上,真阳和太阴两宗却是十分相似。陆正随之想起万里红云和尘凝榭,两个人的个性却是天差地别,其实倒是也如同日月之别一样。万里红云豪迈不羁,而尘凝榭则是无语如月。



  心生日月之境,便是两宗弟子的元神化显,但与天宗不同的是,两宗弟子所化显的并非纯粹清明之无形无象的元神,而是有形有象的日月,这一点却是八派法诀最为特别之处。其他六派的元神也是各自有所不同,如水火二宗,有的弟子化显元神是一团烈火,有的可能是一片火海;无极宗弟子有的是一汪泉水,也有的是一条大河,据说还有元神如汪洋大海的。山宗弟子所元神中的山也是不尽相同,有的巍峨雄浑,有的幽深秀丽,有的蜿蜒险峻,就如天地之间的山川一样,各具风姿。同样泽宗弟子则是水泽横行,各有动态!



  倒是风雷两宗弟子的元神化显有些不同,风雷与水火一样无形,但是其动远远较于水火为甚。所以两宗弟子并无元神化显与其他各宗不同,事实上这两宗弟子都是直接与天地之间的风雷行交感之法,凝炼神风神雷,并无特别鲜明的化显元神之法。(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于我一心中
  风拂万物,雷动群生,前者化而改之,后者动而出之。风宗和雷宗法诀修行与其他六宗相比入手更为困难,对修行弟子的资质要求也比其他宗门修行弟子要高。每一次历劫的难度相对来说更加危险,但两宗弟子神通求证之后所修习的法术威力也会比相同境界的其他各宗弟子要厉害很多。



  风雷两宗弟子的修行与他们本身宗门道场所在有很重要的关系。风宗所在的不死神谷,常年吹拂大风,雷宗所在的雷泽更是电闪雷鸣从不止息,正因为有这样的地利之便,才能帮助两宗弟子凝炼神风神雷,在交感之中得证元神化显之功。



  这八派的法诀陆正都得一一求证入门才能真正学习到其中的法术,这是八宗法术之根基。虽然陆正并不是要去真正的修行这些法诀,只是学习其法术之妙,但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但陆正就如此在定坐之中,怎么样才能和八宗弟子一样以同样的方式求证元神化显之境呢?比如采日月之气,他虽然从御日诀和御月诀之中得知了采气之法,但是这可是需要应对天时。还有其他的几种法诀,对于种种条件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即便是八宗弟子修行,也需要择天时、应地利、顺人为,陆正又怎么能够就在这大树之下,定境之中完成呢?



  但实际上,陆正恰恰就是在定境之中完成这八种法诀的入门的。他已经拥有神念,元神展开如一方天地无二,这是随身洞天能够展开的基础。事实上来说,这不过是陆正神识所感的一切,是曾经经历的一切在心中所形成的天地,属于元神化转之功,从神识所感的外在天地在心中所呈现。这是陆正早已达到的境界,但是到了知道境界,才能从容化转。



  这个天地正是从陆正身处的天地而来,但是却是他心灵的世界。与凡人心灵世界不同的是,修行人的心灵世界可以随着他们的神念变化而化转成为各种样子,只要其中的一切是他曾经神识所感,就能出现在这个天地之中。也就意味着造就这样一个天地。需要的是感应万物之功和神识锤炼之功。



  从身外真正的天地而言,这当然不过是一个神念所化成的世界,但是对于元神来说,就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存在。元神本身便是一种纯净的感应,可以做到不蒙不受。当然也可以因虚变化。所以陆正就在这神念所造就的元神天地之中修炼参悟八种法诀的入门元神化显之法。



  元神之中的天地与真实的天地不同,可以随时调整成适合某一种法诀修炼的场景。比如修炼御日诀的时候,陆正就让元神之中天地处于朝阳初生之景,而修炼御月诀的时候,则换成皓月在天之象。其他如水火之观,山泽之景、风雷之动也是同样如此。而那个时候,陆正的元神就似乎成了另外一个自己,会面对种种景象的变化,进行种种不同的修炼。



  每当修炼成功一种法诀,元神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然后再返回到他自己原本不蒙不受的清明纯净的元神,继续下一种法诀的修行。从日月到水火,从风雷到山泽,陆正的元神依次去体验其中种种变化和奥妙的同时,他的神念也在同时得到无数次的锤炼,第二条金龙的法力逐渐的融入了他的形神之中,一身金光渐淡,只剩下脑后一轮圆光。



  一一尝试了八派元神化显之后,陆正深刻明白了这八派法诀和御龙诀最根本的区别。虽然八派的化显元神之法不一,但是其中却有着共通的一点。那就是其元神化显并非如陆正这样只是纯净清明之元神。而是带着初入门时候所修证的法术之变化。比如日月二宗的弟子元神化显就会在身心之中化显出一轮日月,那日月不仅是元神,更是日后法术修行之根基,而水火山泽乃至风雷诸宗亦是如此。



  陆正的御龙诀修行。实际上是从知心境开始的,而他知身境的修行却是在天宗打下的根基,在这一点上,御龙诀和天宗的元神化显之道却是一模一样的。究竟是御龙诀抄袭天宗的法诀,还是天宗抄袭御龙诀的法诀呢?



  御龙诀是圣宗所传,而天宗的法诀出自道门。时间上来说要比圣宗早很久。这样说来,极有可能是圣宗参照了道门的法诀,不知道圣宗有没有在道门修行过,或者跟道门的高手有所接触。但是在御龙诀最后,分明又留着圣宗的一句话。



  或成佛,或成仙;可成佛,可成仙;不成佛,不成仙;唯所愿,能成人!



  陆正现在大约能够理解一点这句话的意思了,前面一句‘或成佛或成仙’,应该说的是修行之道可以成佛或者成仙,代表着圣宗认为道门和佛门的修行都是真实无虚的,只要修行有成,的确有成佛和成仙的境界。而‘可成佛可成仙’,则应该是圣宗在说自己,或者说是在说每一个人都面对的两种选择,那就是或者去成佛,或者去成仙,代表人与妖物和精怪不同,都有成佛成仙的资质。而最后一句‘不成佛‘不成仙,唯所愿,能成人’说的则是圣宗自己的选择,他不选择去成佛成仙,而是选择去成为一个人。



  这一点就让人很费解了,圣宗所谓的成人,当然不是去成为人的意思,既然他之前已经说了可成佛成仙,就说明他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妖物或者精怪,那为什么他还说要去做一个人呢?而且从人来说,去成佛成仙,获得种种解脱境界,长生不死,不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吗?当然除了陆正这种二愣子不想长生的之外。但即便是陆正不想长生,他也不会拒绝修行所给他带来的种种能力和境界。



  而且从最后一句话反推,可能‘可成佛,可成仙’这一句,只怕还可以理解为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圣宗的修行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往前一步或者成佛或者成仙,但是他都放弃了,而是回头重新去做一个普通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在圣宗的心中,其实做人和成佛成仙是一样的境界?



  陆正往这个念头上一想,便退了出来,他自认境界未到,无法理解圣宗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已经隐约感到圣宗所谓的人,跟他自己所理解的人,只怕是有所不同的。也许只有等到了圣宗这个境界才能了解吧!但是自己也许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了,因为他自己本身并不是愿意去追求修行的人,只想安稳的好好过日子。从来如是,现在如是,只怕将来也如是。



  哪怕他从前爱听说书人讲那些神仙故事,其实说白了,也不过是他觉得做了神仙不必吃饭而已。那也是因为他是个小乞丐,太过想要吃饱肚子了。只是虽然如是,但是却因为种种缘故,他却是一路修行而来,甚至已经到了知道大成之境,在修行界之中,已经算得上是一位高手了!



  念头一岔即收拢,一一化显元神之后,陆正继续参悟八种的法诀,发现接下去的八宗法诀之中,都有一些针对元神化显境界之后的修炼,所有的步骤都是针对炼化肉身而发,但是具体做法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御日诀是心中所现之太阳与天地之间的太阳相互交感,采取天地之间的真火之力,用来洗练肉身,强化筋骨,驱除杂气、病气。而御月诀的修炼也是同样,只不过却是要求在满月之时,以心中之月交感天上圆月,吸纳月阴之精华,达到目的。



  另外水火两宗则不然,而是以化显的水火元神直接游走周身百骸,巡遍经络。风雷两宗则更不同,乃是将交感之神风神雷凝炼成形,对于自己肉身之炼化却并不大重视。至于山泽二宗则更有不同,比如山宗之中变化更多,除了可以采集山川之气洗练肉身,另有一法就是养育山灵。



  陆正见到了这中办法,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青龙,原来的青蛟的来历了。山宗弟子难以入道化显元神,或者化显元神之后难以继续进一步修行,或者是为了日后修行更有成就,可拜求门中有知命境界的尊长之助,找来一些具有化妖可能的生灵,在深山僻静之处,找一座地灵之气充足的大山设置法阵,将找来的生灵置于法阵之中炼养,等待化灵成功之后,便能让山宗弟子以秘法炼化,或者将之杀死炼化为纯净之灵,或者成为自身神兽。一旦炼成,甚至可作为山宗弟子第二元神。



  只是这种秘法太难,且不说说找到的生灵是不是如预期的能够化妖。即便能够,那又会在什么时候化妖,还要配合山宗秘法炼化,调教有成,远比自己修行来的更为艰难。所以山宗历代以来能够成功的人也不多。但是若是真的能够成功了,其中好处又不待言而明了。光是能够作为第二元神,等于是就给自己留下了第二条命了,这种好处又岂是随便其他的好处可相比的。



  陆正联想到了自己还留在青丘山的青龙,心念微微一动,知道自己坏了山宗前辈的好事了,这件事只怕日后还要给自己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不过他现在还在定境之中,神念变化不曾受到这一点杂念的扰动。



  道门八派的修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锻炼肉身自然是为了度过之后的知身劫。但在八种法诀之中,知身劫并不叫做知身劫,而是各有其名。陆正所知的天宗御天诀就把知身劫叫做幻劫,意味着肉身种种之感所幻蒙受元神,诸幻齐作,元神要在其中保持自在清明,不受其扰。(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此念耿耿在
  知身劫在与御日诀和御月诀之中叫照形劫,意谓着这是从形所受的劫数。但是在御山诀和御泽诀之中则叫做凝形劫,御水诀和御火诀之中叫做转形劫,而在御风诀和御雷诀之中却叫做初感劫。劫名虽然不同,但是所爆发的一切触受之感都是在肉身之中。又因为每个人的肉身都是自己的,不仅是从先天从父母所生时就带着不同,而且后天之中一切遭遇一切,哪怕是各种饮食滋养肉身成长,也会造成肉身之中的种种不同。所以当知身劫爆发的时候,每个人的情形都不一样。



  有的人天生形体强健,没病没灾,那么爆发的劫数可能很轻,劫数也会很快过去,真正到达元神自如化显之大成境。但是假如天生体质虚弱,从胎里出生就有先天不足之症,反而极有可能因为修行至此而出现诸病齐发而亡的下场。



  所以修行之道,并非如世人所想象的全是益处,内中凶险不是门外之人可以想象的。到了之后,随着修为境界越来越高,更有可能出现一念毁身的凶险,一个念头踏错,便是万劫不复。从这一点讲,无论佛道修行,首先要看的便是缘法和资质。



  人间之人做成大事一是要靠自身本领,另外一半则是要靠运气,两者缺一不可。有时候能力虽有,但无奈时不我与,只能徒劳一场。至于天假其时而本领不足则是更多。修行也是一样,除了自身能够付出的努力之外,还要遇师、遇法、遇缘得当。否则的话,轻则修行不能有成,重则歧路偏差,产生种种难以想象的后果。当初荒未央在青丘山对陆正说修行要有三一之道,所谓天分、性情、机缘和叫师父,也是这个意思。



  知身劫之中,劫数随人肉身之情形而爆发,需要善加调养。有的修行人生机滋养不足,则还需要补充各种丹药增补元气。这一点比如当初乐先生送给天宗作为陆正拜师之礼用的神华丹便有着极佳的补益元气之效,而且还不仅仅只是在知身劫,几乎在每一个劫数之中都可以服用。此丹药之神奇。就是会随着劫数爆发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药效,最为神妙无比,所以可以想象当初岸无涯看见此丹之喜悦何来了,更何况是李仪亲手炼制。那更是可遇不可求。



  修行到了知身境之后,在御龙诀而言,接下去一劫就是知心境了,但是在阴阳八派可不是,他们还要经历更多的神通劫。因为在到了知身境之后,所有的成果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以陆正而言,他到了知身境是筋骨强壮,周身无病,寒暑难侵,而元神自如化显。不必刻意调摄入静。但是在阴阳八派之中,唯一相同的一点便是元神自如化显,其他的则未必然了,比如风雷二宗,他们的肉身在此时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因为他们的元神本身就是在交感之中化显而已,所以肉身并未得到淬炼,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阴阳八派本身以法术和神通相互配合,在知身之后,便开始为下一步修炼法术打下基础。而风雷二宗法诀不同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