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圣踪- 第6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正眼中一热,几乎立即落下泪来,听见心儿这样说,他没有任何喜悦,反而有一股难以压抑的悲怆。因为他分明知道,在心儿说的,正是他的心头在翻腾的几句话。也就是说,并不是心儿说出了这些,而是他自己!(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再回天地
  眼前的心儿并非虚幻,有形有神,身心亦存,在这一方天地之中就是真实。只要陆正原因留在这片天地,那就可以永远跟心儿在一起。不仅如此,就如心儿所说的一样,在这一片天地之中,一切只会顺从陆正的意志之变化。陆正被人称为天地之主,如果按照一般修行人或者凡人对于天地之主四个字的想象,只怕更接近这样一片天地,因为陆正可以在其中随心所欲,化现为实。事实上,这就是自成天地在天地之外展开,也就是修行人进入脱天境界所能达到的诸物不及。



  所谓诸物不及,也就是修行人完全能够独立天地之间的万物而存。不管是人间凡人也好,修行人也罢,只要是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必须得万物之养而存活。凡人之饮食就不必说了,修行人到达一定境界虽然可以辟谷不食,但是却也需要炼化天地之间的灵气为己所用。哪怕修行再进,不再依赖天地灵气,但其肉身仍旧是万物之一,想要从万物之中完全脱离,可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就不是自足与否了,而是肉身本身与万物的牵绊。



  只有到达诸物不及之境,也就意味着修行人可以真正离开,到达天地之外,随造化之力自赋形神。但是,在天地之间生成的肉身,还是需要留在天地之间,是不可能带出天地之外的。修行人要想出离天地,必须能够做到完全的炼化自己的肉身,得形神相合之妙的极致,也就是形即神化,神化即形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出天地而不丧自身之形神。



  但是在修行界之中,却有种种异常之法让修行人达到出天地的境界。比如有一些修行人并没有形神之妙的极致境界,肉身难以完全炼化,便干脆以法术直接烧化了肉身,专修其神,之后反过来修成神之妙化。如此一来,自然也能到达相同的境界,只是当中凶险以及变数字就加大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此种自成天地正是修行人从知道境之中的随身洞天进一步的成就,始于虚,终于实,脱天之后更可以在天地之外展开,成为修行人随心自得之天地。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修行人都求证了这样的境界,进入了在天地之外展开的自成天地之中,度过漫长的生涯。在凡俗之人眼中,可以说这已经是修行所得之极致。



  但这种天地是真实的吗?只能说,不能以真实而言,因为对于在天地之外展开这等自成天地的修行人而言,这就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其他的修行人而言,却完全就是不存在的。因为其他的修行人根本不得其门而入。



  怎么理解这种情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此展开的自成天地,就好比是凡人的一场美梦,一场自己可以任意做主的美梦,可以在梦中呼风唤雨,无所不为,但是却绝不可能让别人也进入他的梦中,同享这种美梦。其他之人出现在这个梦中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做梦的人以心念化入。只是这样一来,当然不是真的进入了,不过是做梦之人的心像化显罢了。



  眼前的自成天地可不同做梦那样虚无,醒来之后便是空幻。这一切可都是真实的,只要陆正继续展开这片天地,那一切就不会消失,与在天地之间无异。但是这等境界,毕竟只有诸物不及,尚未达到诸法不及。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这展开的自成天地之中并无任何属于陆正本身自创的天地之道。这一片天地之中的一切都是来自于陆正本身从原来的天地之中的见识和变化。也就是说,这一片天地之中的万物变化和运转,就是原来天地的天地运转之道,并无一丝其他的差别。更有甚者,这一片天地所能生成的万物,也不可能超出原有天地万物变化之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自成天地,不过是原本天地的倒影而已。



  万物变化如此,同样的在其中的人也是一样。以眼前的心儿为例,她并不是心儿但却也不能说不是心儿,是心儿留在陆正身心之中的影子。事实上以陆正和心儿的相契,加上在了雷泽之中,两人一起炼化九霄神雷,之后又在率意山一同炼化天命花。这个心儿和原本天地之间的心儿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两人的心意实在太过相通了。



  这就是诸物不及已达,却不能达诸法不及之境,所以这样展开的自成天地的源头还是在原来的天地之中。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诸法不及之境,那这一片天地才能有自身运转之道,才会有与原本天地所不同的万物诞生。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逆之处,那就是既然陆正本身是出自天地,因天地之道而成就,又如何舍弃天地之道而成就呢?这等于是以我至于非我,那到达非我之后,所成就者又是谁呢?另外一点,很多修行人并没有在到达这一步的时候继续让展开的自成天地再进一步,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并没有意义。修行展开自成洞天,乃是一种境界的求证,并不是修行的真正目的。继续将这自成天地修炼而接近原本的天地,也并非求证诸法不及的途径。因为如果是要获得这样求天地,那还不如待在原本的天地就可以了,何必需要炼化自成天地呢?



  而且就算自成天地有了自创之道,也有了原来天地不同的变化,在这样的自成天地之中,身心都将获得极大的解脱和自由,但却并非真正的大自在之境界。只要还有因缘牵扯,到了一定时期,修行人还是会被牵扯入因缘之中,自成天地也会有崩坏之忧虞。



  修行境界之中,真正达到诸缘不及能与天地之外成就一天一地,且能让其他修行人进入的,只有佛祖所成的极乐佛国以及道祖所成的不灭仙界。这是只有到达诸缘不及之境才能成就的大造化之功。至于其中具体情形如何,极乐佛国和不灭仙界究竟是怎样一种天地的存在,却是谁也不能说出。哪怕是佛门弟子或者是道门弟子,也是不知道的。虽然不知,但是他们却有着佛祖和道祖所传的修行之道,依法修行便能够到达极乐佛国和不灭仙界,成就真正的永生不死解脱之境。



  佛祖和道祖的功德何在?他们为什么要在天地之外开辟极乐佛国和不灭仙界呢?其意义所在恰恰是为了那些无力达到诸法不及,乃至诸缘不及的修行人。自古至今,据说真正成就诸缘不及境界的只有道祖和佛祖,此后再没有人成就如此玄妙的境界。据说要想成就这样的境界,不仅需要修行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天地玄妙之中应运而生的缘法。成就诸缘不及,偏偏也需要缘法,这未免有些没道理,但事实摆在眼前,除了佛祖和道祖之外,真的没有任何一人成就诸缘不及之境。



  除却两祖之外,公认的修行最高境界的是圣宗,大家都传说他有了诸法不及之境,但个中情形究竟如何,圣宗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境界,只怕是谁也不可能说清楚的。因为既然只有圣宗到达诸法不及之境,那又是谁能判定并说出圣宗到了这个境界,岂不是只有佛祖和道祖?



  陆正也知道,自己并非依靠自身之力进入脱天,来到这天地之外,一切都是象帝先那一剑之功。是他的脱天一剑的牵引,才让自己进入这等境界。他很清楚自己眼前的选择,要么可以就此在这天地之外继续待着,继续修行,反正在象帝先的帮助下,自成天地已经展开,在这一切随心可足的天地之中,他可以得非常人想象之乐。



  当然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他就不能重回天地,要抛下天地之间正在发生的一切,不管是佛山奔行,还是人妖大战,甚至是心儿的生死,他都必须放下,不再理睬,从此与天地之间的一切再没有半点的瓜葛,好好修持,以期望突破更高的境界。



  人之一生,出现在天地之间,是为了什么呢?可以说所有人的出现,都不过是偶然,因此并不承载任何力量的意志,所以在最初之际并没有什么渴望。只有当人渐渐成长,灵智发耀,感应万物而分别有我之后,便会生出种种追求,这些追求可以说无非是身心之自足而已,但只有一种追求除外,那就是想要长生。长生并非是身之欲,也不是心之求,而是身心相合而生之自我产生的渴望。



  唯有自我才会追求长生!但偏偏自我不真不实,往往是连人自己也不知道何者为自我,更不知自我何求于长生,何得于长生,自我为何要求长生?因此之故,也不知如何能够长生!这样一来,大部分的人便消磨在了身心自足的欲求之中,审视身心之外,更不知审视自我,所以出身心自得之外,不知自我之得为何物!



  既已身心自得为足,那修行人是不可能走出这等完全随心自足的展开在天地之外的自成天地的。因为他们只能止于此,所求一切已足之际,便是停步依止的开始。陆正也是一样,假如他之所求仅止于此,那他也会很自然的选择留在这一片天地,自然得恐怕连自己留下来了都不会发觉,也不会在乎眼前的心儿究竟是怎样的心儿……



  但陆正并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心念之中毅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再回天地,去找心儿!”(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明月无归处
  心念一动的刹那,眼前白光连动。陆正赫然发现自己还在佛山之上,天空之中还是象帝先的剑气流动,金刚神金光四射,一切不变,自己仿佛从未离开。刚才的景象莫非是幻境,是象帝先的剑气开辟而成的幻境吗?以自己的境界,还会着幻?



  陆正一低头,自己的境界再高,还是在象帝先之下,不管那是不是幻境,其中的选择自己已经明白。神念化转,感应到自成天地之中的心跳,他长长的松了口气,心想,也许极乐佛国和不灭仙界不一定在天地之外!



  此念升腾,心已鼎沸,陆正忽觉一身天地之力竟在形神之中升腾,直欲离体而出,同时阵阵疲软之感从脚心钻入四肢之中。这是怎么回事?陆正大惊失色之际,赶紧收摄神念,顿时诸感一失,竟然是幻象动心!果然自己还是会被幻象动心吗?



  一看脚下,不知何时周身竟多了一抹月华,再一抬头,却是前方天上多出了一个月亮!佛山奔行,正往那月华所笼罩的地方前去,仿佛是自入罗网。



  这不是真的月亮!好像又有厉害的妖物出现?



  陆正一皱眉之际,忽听所有妖物都发出狂叫之声,当即伸手一引,天镜神光连射而去,破幻显真,那月亮之中闪烁三个狐影。陆正一下子认了出来,是在青丘山见过的幻狐、梦狐还有月狐,这是三狐合力,利用月狐珠引发的幻境,似梦似幻,难怪如此玄妙。



  青丘山的狐妖怎么会去帮助蚩尤,跟修行人作对,是蚩尤所为吗?为什么叶小秋没有约束她们,莫非叶小秋出了事?陆正回头一看高空之中的蚩尤,后者正和荒未央全力斗法。想起叶小秋也是混沌之妖,不至于有生死之事,极有可能的倒是再行托生了,但这也太突然了吧!是蚩尤在背后捣鬼吗?



  青丘山失主,不是还有渺渺吗?难道渺渺也出事了?陆正立即担心起渺渺来,但眼前事急,眼下也只有他才有余裕出手了。若是佛山闯入那月光幻境,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变数呢?



  正思忖间,佛山距离前方月光所笼罩的范围已不足数里,下一步佛山就要踏入幻境之中。前方群山之中,忽然响起了万千狐鸣,似怨似诉,回荡千山,更助那月光幻境之威。陆正神念遥感,只觉那一片月华天地已成不可测之深渊一般,神念稍一接近即引动无数幻象生成,当即以天镜之力灭除。



  这等威势,只怕这月光幻境应该是倾狐族之力而成了。若是佛山踏入其中,下方的修行人都要遭殃了,走出之后不会有几个人还能活下来。陆正心中明白,再不犹豫,当即运转阴阳八派法诀,举臂张弓,化成风雷之箭,瞄准了那月亮就是一箭射出。



  风催雷动,虚空之中陡然无端出现了一阵狂风,伴随着一道青色雷电横行。从陆正所在之处直冲数里之外悬挂半空的月亮。疾风迅雷至于半途便化成无数风刃,被青雷牵引,不及眨眼便钻入了那月亮之中。陆正曾炼化九天神雷,射出的青雷自然蕴含极阳之气,狐妖一族皆属阴气,两者相接,那月亮之上顿时电走如蛇,连续闪烁几下之后,月亮一下子就炸开漫射成了一片白光。白光所爆发之处,一方虚空发出催山裂地般的声响,下面所映照的大地同时晃动了起来。



  月亮破碎之前的刹那,有三道狐妖身影在月亮之中一闪,然后各自发出尖锐鸣叫,迅疾无比地往三个方向逃窜而出。但雷宗法术,同气相求,自有牵引,狐妖逃窜之际,当即有分出三道闪电追索而去。闪电一引,那风刃随之一分为三,在虚空形成三股风刃如流,冲着三只狐妖席卷而去。那三狐速度虽快,怎比得上疾风迅雷。刹那之间,三只狐妖同时被青雷追上,青雷如绳索一般缠绕住其身,将她们困锁半空,风刃狂流随后而至,将它们整个儿吞没其中。



  本以为是万千风刃割剐三狐,不料风刃刚一吞没其形,陆正便由青雷感应,三妖突然凭空消失,自己青雷所拿住的居然只是三道幻影。陆正心道不好,但为时已晚,半空之中三道狐妖从三方汇聚,再现一轮明月,普照大地。佛山奔行迅疾,一下子进入了月光幻境之中。



  一步入幻,天地俱变。陆正临机生变,伸手一招,天镜从佛山人形前额飞出,和他一起向前飞走。天镜一失,奔行的佛山顿时止步,再度落地成山。凭借天镜神光破幻,陆正刹那之间强行飞离佛山数里,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