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听到了孔武的名字之后,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是淡淡的一笑,说道。
“此人我游历天下的时候曾见过一面,气量略有些狭小,虽然武艺惊人,但也只有有勇无谋,匹夫之勇!若是对此人用计的话,我想必然是极易成功的。”
陈宫不仅没有任何的反应,反而把吕布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孔武这才放下了心里的一口气,原来是自己多虑了。
太史慈听到孔武口中又一次说起了吕布,感觉有些不喜,便开口说道。
“大哥!吕布此人的武艺当真是如此高强吗?子义若是和他对阵,能有几成胜率?”
“三成,而且还是在步战的情况下,若是马战,吕奉先天下无敌!”
基于对三国第一人人中吕布的信任,孔武还是说出了自己不太想说的话,这话落在了太史慈的耳朵里面,虽然孔武知道太史慈肯定会有些不喜,但是自己一定要让太史慈明白吕布的武艺有多恐怖!
若是某天,吕布和太史慈对阵,若是太史慈掉以轻心,必然会被吕布手里的方天画戟所伤,所以孔武只是用吕布的强大去激励太史慈更加刻苦的鞭策他自己而已。
太史慈撇撇嘴,没有再说些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大哥是不会欺骗自己的,所以那吕布必然会有不一般的本事,自从自己跟了自己的大哥,就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大哥看错人过。
有些时候太史慈都觉得很纳闷,自己和孔武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但是孔武现在说的这些,自己一件事都不知道,好像自己的大哥不出门便可以尽知天下事一般。
“哈哈,子义莫要灰心,吕布乃是天生神力,但是子义的戟法胜在灵巧,并不是以力量取胜,若是子义以后勤加练习,终有一日,必定能和吕布一较高下!”
“我明白了,大哥!”
始终是小孩子脾气,孔武两句话便把太史慈哄开心了,太史慈觉得无聊,向两人打了个招呼,便留下孔武和陈宫自己去到了门外和那几个士兵聊天去。
屋内只剩下了陈宫和孔武,孔武看着陈宫,开口说道。
“公台,咱们现在谈谈正事吧!”
看着太史慈走了出去,两人心照不宣的开始谈论起了正经事。
“主公接下来准备如何行动?”
“公台,我身边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光凭我自己却是经验不足,想要凭一己之力拿下平原,难如登天!所以我想先听听公台你的意见!”
孔武也没有害怕自己的弱点暴露在陈宫的面前,一开始便把自己的弱点说了出来,陈宫听得孔武坦荡的话语,点了点头说道。
“主公胸怀坦荡,宫佩服!宫这里有上中下三条计策,全凭主公决断!”
陈宫虽然未曾出仕过,但是多年的学习和奔走让陈宫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自从孔武来到平原的那一天,陈宫就已经给孔武想好了几条计策,知道今天才说了出来。
“从一千精兵中挑选出五十名精锐,我等从中配合,夜袭平原,大开城门,主公再亲自带领剩余的士兵,直捣高府,剿灭高府所有人,让他们没有办法把这里的消息传到袁家。此乃上策!”
“主公手里有当今圣上授予的诏书,这是千真万确的,想来高家人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阻拦主公登上平原县令的位置,主公登上县令之后,高家必然会对主公暗中出手,到那时主公只要有了证据,便能昭告天下高家的罪行,再以一千精兵杀入平原,剿灭高家,到时候袁家必然保不住高家。此乃中策!”
“主公可以向北海孔文举借兵两千,再联合城外受高家欺辱的农户,一同强攻平原。此乃下策!”
“此乃上中下三策,还请主公定夺!”
陈宫不愧为三国中的顶级谋士,虽然是初出茅庐,但是仍然很理智的帮助孔武规划出了几条道路,孔武听到陈宫说的三条策略,手在桌上敲着,自己也在心里快速的分析着陈宫这几条策略的可行性。
 ;。。。 ; ;
第八十六章:定奇计军师腹黑
陈宫现在还很年轻,也就二十七八岁左右,年轻的时候陈宫喜欢游历天下,在游历中经历了不少的事,但是这也让他当初稚嫩的思想得到了磨练,变得比以前更加的成熟,更加的稳重。
现在的陈宫就像是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一样,浑身充满了抱负和智慧,诸葛亮初出茅庐的首功是火烧博望坡,而陈宫的首功会是帮助孔武顺利拿下平原吗?
三条计策在孔武的脑海中来回的盘旋,不可否认,三条计策自己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是想要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孔武必定要三思而后行。
上计太急,没有给孔武多少多少缓冲的时间,而且上计实施之后,孔武定然会承受很严重的后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做的事总会落入袁家的耳中。
相比起袁家,现在的自己实在是太过弱小,若是袁家想要对自己动手,自己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所以现在自己一定不可以惹到袁家,上计必然不能用。
下计先不说那些被欺压的农户会不会跟随自己的号召共同反抗高家,自己现在在平原只算是一个无名之辈,根本不会有人响应自己的号召,而且孔融在自己离开北海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不会再给予自己更多的帮助,现在的自己只能靠自己。
下计也行不通,至于中计,对于现在的自己,应该算是最好的办法了。
自己手持天子诏书,乃是名正言顺的平原县令,高家再蠢,也不会蠢到对自己光明正大的动手,这样自己就有了缓冲的时间,让自己的能够慢慢的联络太平道,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待张飞等人的归来。
而且到时候自己便能有借口召回国渊和孙乾,有这些人在自己身边,对于平原的情况,对于高家的各方面,孔武才能更加的了若指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高家的情况,孔武知之甚少,国渊的消息是高家和清河国的山贼有染,清河国的山贼自己是见到过的,若是自己和太平道的人达成了一致,那么清河国的山贼便不再是问题。
思索再三,孔武终于决定了自己的路线,陈宫在一旁喝着茶,慢慢的等着孔武的决定。
陈宫何尝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对于孔武来说哪条计策最好,但是陈宫就是想把所有的选择都说出来,想看看自己的这个新主公到底是真的深谋远虑,亦或是只是徒有虚名。
孔武不停敲击的手指停了下来,也终于是决定了下来,开口对陈宫说道。
“公台的三个计谋,都乃是上上之策,每一条都可以让武到达自己的目的。”
“但是现在的武,底蕴和实力都不能和世家这样的庞然大物想必,若是高家的事情处理不好惊动了朝中的袁家,那么武之后的路途必然令人堪忧。”
“所以我选中计,上计太急,下计太缓,中计给了武休养生息的时间,让武手底下的文臣武将们有时间能够一一回到孔武的身边。”
“不瞒公台,武与太平道曾经有过联系,所以这场平原之战,太平道必然会帮助我等!这也算是为我等增添了一份助力,公台以为如何?”
孔武的想法很单纯,现在的自己需要一些时间来休养生息,自己准备好所有的东西之后,再去和高家一决高下,收复平原,但是这也仅仅是孔武想象中的,现实怎么如此简单。
陈宫听闻孔武和太平道有染,微笑的脸庞瞬间变得有些凝固,赶紧说道。
“主公你可知太平道现在的情况!!”
陈宫一脸的着急被孔武看在了眼中,孔武轻笑着说道。
“公台稍安勿操,容我细细道来,现在的大汉朝**不堪,太平道的崛起是大势所趋,据我所知,太平道的信徒早就已经遍布了十三州,虽然只是信徒,但是大贤良师张角此人,野心蓬勃,定不会是甘居人下之人!”
“但是从现在的时间上看,太平道的各方面还未成熟,体制还未健全,他们不会那么早跳出来,所以我可以趁现在他们还未站出来的时候,利用他们帮助我夺取平原。”
“若是有朝一日太平道行叛逆之事,我定会举起义旗,第一个站出来阻止他们,这样一能阻止太平道对于武的口诛笔伐,二能从太平道身上取下一些该取的东西!”
黄巾起义孔武是再熟悉不过,所以孔武才敢在陈宫面前如此自信的说出这番话,陈宫细细的回味孔武所说的话,再看着孔武自信不已的样子,只能拱手说道。
“若是真如主公所说,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到太平道,那么对于夺取平原那就变得更加轻松了,若是以后东窗事发,被袁家的人知道了此事,太平道就不仅仅是我们的助力,更可以当成替罪羔羊。”
最后一句话陈宫很小声的说了出来,孔武本来觉得自己利用太平道的方法已经是很落井下石了,但是没想到面前的陈宫更是一名腹黑军师!
但是,这样的陈宫,孔武喜欢!孔武本就来自后世,若是用世家那一套条条框框来框住孔武,想必孔武必定会浑身不自在,但是面前的陈宫却是正和孔武的胃口。
孔武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而陈宫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两人商议好了即将要施行的战略,便端起茶水很轻松的谈论起了其他的事。
虽然陈宫是法家的后人,但是显然陈宫并没有法家前辈那么顽固,相反,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陈宫的思想已经非常的前卫了。
陈宫聪颖睿智,孔武老谋深算,两人一唱一和,相得益彰,两人在一起竟然神奇的激起了不寻常的化学反应,总会有许多奇妙的点子出现在两人之间。
而陈宫也被孔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折服,孔武嘴里冒出来一个个新颖的词汇或是新颖的点子,陈宫听了之后都细细的思索,心里也渐渐的对孔武的思想佩服不已。
孔武的点子或是词汇都是几千年的老祖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其中的妙处,细细思索便会让陈宫觉得妙不可言。
 ;。。。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