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肯豪森将军会谈,策动他们参加新的密谋计划。曾任大使的哈塞尔因已受秘密警察的监视,只得打着巡回讲学的幌子到处向德国军官和占领区的文官讲演,题目是《生存空间和帝国主义》。讲演期间,他先后在布鲁塞尔与福肯豪森、在巴黎与维茨勒本进行过秘密会谈。他对这两个人,特别是后者,获得良好的印象。
  当许多其他的陆军元帅在俄国大显身手的时候,维茨勒本被搁在法国这条次要的战线上,感到手痒难耐。他对哈塞尔说,“隔离行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采取直接行动推翻希特勒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他愿意担当领导的任务。他认为,1942年夏季德国军队重新在俄国发动进攻的时候,也许是采取行动的最好时机。为了准备这一天,他希望动点小手术,先把身体弄好。不幸得很,这项决定却给这位陆军元帅和那些同谋者带来了严重后果。
  维茨勒本和腓德烈大王等人一样患有痔疮。* 为了解除痔疮的病痛,动手术本来是平常的事。但是当这年春天维茨勒本请短期病假去动手术时,希特勒却乘机免去了他的现役职务,派伦斯德接替他的工作。而伦斯德尽管最近还遭到过领袖的不客气的对待,并不想参加反对希特勒的密谋。这么一来,密谋分子发现他们在陆军中寄予最大希望的人,成了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陆军元帅。没有兵力,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了新政权的。
  密谋的领导人大失所望。他们接连举行秘密会议,筹划对策,'907' 但不能克服他们的沮丧情绪。哈塞尔于1942年2 月底的一次会议之后写道:“看来目前对希特勒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但是在下列两个方面要做的事情并不少:一是解决关于他们在废黜希特勒之后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德国政府的问题;一是加强他们的临时拼凑、至今效率极低的组织,以便一旦时机到来时能够接管政府。
  在抵抗运动的领导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保守分子,他们的要求之一是恢复霍亨佐伦皇朝的君主政体。但是在霍亨佐伦皇室中由哪个亲王登上宝座,却一直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密谋分子中的一名文职领导人员波比茨希望由皇太子登位,但在其他人中,大多数都对皇太子深恶痛绝。沙赫特赞成皇太子的长子威廉亲王,戈台勒赞成威廉二世的幼子普鲁士的奥斯卡亲王。大家一致的是:都不考虑德皇的四子、绰号叫做“奥咸”的奥古斯特·威廉亲王,因为他是狂热的纳粹分子,党卫队的分队长。
  到了1941年夏天,大家大致同意帝位的最适当人选是皇太子的次子,也是当时在世的年龄最大的儿子路易一斐迪南亲王。* 当时他正33岁,在迪尔伯恩的福特汽车工厂工作过5 年,现在在汉莎航空公司当雇员,接近并同情密谋分子。这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终于成了霍亨佐伦皇室中最孚众望的人选。他跟得上20世纪的潮流,是个讲民主、有脑筋的人。而且他有一个美丽、聪慧而勇敢的夫人,即以前的俄国女大公寇拉公主。还有,对密谋分子来说当时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他还是罗斯福总统的私人朋友。1938年他们夫妇在美国度蜜月时,罗斯福曾邀请他们到白宫作过客。
  哈塞尔和他的几个朋友并不完全认为路易—斐迪南是理想的人选。1941年圣诞节前后,哈塞尔在日记中无可奈何地写道:“他缺少许多非有不可的品质。”但是他还是同意了别人的意见。
  哈塞尔最感兴趣的是德国政府未来的政体和性质。早在上一年年初,他在与贝克将军、戈台勒和波比茨商量以后,制定了一个过渡时期纲领,1941年末又作了进一步修改。这个纲领规定:恢复个人自由;在正式宪法通过以前,由一位摄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这个摄政作为国家元首,可以任命政府和国务委员会。戈台勒和密谋分子中的几个工会方面的代表不赞成这样使权力过于'908' 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做法,建议立即举行公民投票,使临时政权得到群众支持,而表明其民主性质。但是由于缺少更好的办法,大家这才把哈塞尔的方案作为一个原则性的声明接受下来。后来这个方案为1943年制定的一个自由而开明的纲领所代替,后者是在赫尔莫特·冯·毛奇伯爵所领导的克莱骚集团的压力下制定出来的。
  1942年春,密谋分子终于正式选定了一个领袖。他们一致承认贝克将军为领导,不仅因为他的才智和品德,而且因为他在将领中的威信和在国内外的声望。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加紧组织起来,因此实际上也就没有让他担当起领导的责任。哈塞尔等少数人尽管对这位前参谋总长十分敬佩,却并不完全信任。
  1941年圣诞节前不久,哈塞尔在日记中写道:“贝克的最大缺点在于空论太多,正如波比茨所说,他是一个战术家,却缺少意志力。”后来事实证明,这个评价并非毫无根据,将军的这种优柔寡断性格和严重缺乏采取行动的意志,日后证明是极其不幸的。
  虽然如此,到了1942年3 月,密谋分子经过多次秘密会议以后还是决定“必须由贝克主持一切”(哈塞尔语)。到了月底,这位大使又写道,“贝克已正式被接受为我们集团的领袖”。但是人们从他们遗留下来的记载可以看到,在这段期间,他们的密谋活动仍然茫无头绪。在他们的无休无止的会议上,甚至最积极的成员也一直笼罩在一种很不现实的气氛之中。到这年春天,他们知道希特勒正在计划,等俄国的地面干燥以后,立即重新发动进攻。他们认为,这只会使德国在无底洞中越陷越深。但是,尽管他们谈得很多,却未见有所动作。1942年3 月28日,哈塞尔坐在他的埃本豪森乡村别墅中写下这样的日记:临离开柏林的前几天,与那森、贝克和戈台勒作了详谈。前景不甚美妙。
  前景怎能美妙得起来呢?连个行动计划都没有。得马上行动起来,趁现在还有时间。
  在战争的第三个春天到来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却有他的计划——而且他有实现这些计划的坚强意志。
  德军在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攻势
  由于希特勒愚蠢地不让德军在俄国及时撤退,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武器损失,使得许多指挥人员锐气大伤,也使1942年1 月、2 月间几个星期中的局面有几乎无法收拾的危险。尽管如此,希特勒死守活拼的疯狂决心无疑也有助于抵挡来势汹涌的苏军。德国军人的勇敢和坚韧的传统精神也起了作用。
  俄国军队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战线上发动的进攻,到了2 月20日劲头已经过去了。3 月底,又到了泥泞季节,血流成河的漫长战线相对地沉寂下来。双方都已精疲力尽了。1942年3 月30日德国陆军的一份报告透露了这一回冬季战役中遭到了多么惨重的损失,东线全部162 个作战师中,只有8 个师还有进攻的能力。16个装甲师中,只剩下140 辆坦克可供使用——比1 个师的正常数字还要少。
  当部队休整时,现在身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就己在忙于制定夏季攻势的计划了。其实还要早得多,早在隆冬时期部队仍在冒着风雪后撤时,他就在这么做了。这些计划不如去年那样野心勃勃。现在他才开始明白,要经过一次战役就摧毁红军的全部力量是不可能的。这年夏天,他将把大部分力量集中在南线,证服高加索油田、顿尼茨盆地工业区、库班的小麦产区,并拿下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格勒。拿下这些地方,可以达到几个重要目标:使苏联失去为继续进行战争所迫切需要的石油、大量粮食和工业,另一方面却可使德国得到几乎同样急需的石油和粮食的来源。
  希特勒在即将发动夏季攻势时,对倒霉的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斯大林很可能也说过差不多同样的话,为了把战争坚持下去,他也必须保持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德国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封锁住通过黑海和伏尔加河向俄国中部运送石油的最后的主要路线,如果高加索油田还保持在俄国人手中的话。
  希特勒不仅需要石油发动飞机、坦克、卡车,还需要人来补充他的兵员日减的部队。冬季作战结束时伤亡总数是1167835 人,病员还不包括在内,后备兵员不足弥补这样的损失。最高统帅部向德国的盟国——还不如说是仆从国家——要求提供更多的部队。早在冬天,凯特尔元帅匆忙赶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特,为夏季攻势征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整师整师地征募。
  戈林,最后甚至希特勒也亲自出马,请求墨索里尼提供意大利军队。
  1942年1 月底,戈林到达罗马,点收意大利向俄国战线增援'910' 的部队。他向墨索里尼保证1942年可以打败苏联,1943年可以使英国放下武器。
  齐亚诺发现这位脑满肠肥、胸前挂满勋章的帝国元帅简直不堪忍受。
  他在2 月2 日的日记上写道:“此人还是那样趾高气扬,架子十足。”
  两天以后又写道:戈林今天离开罗马。我们在艾克赛尔西奥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戈林别话不说,只谈他的珠宝。
  他手上真的戴着几只漂亮戒指??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他穿着一件宽大的黑貂皮大衣,既像1906年汽车夫的穿着,又像一个高等妓女去看歌剧时的打扮。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的腐化堕落已日甚一日了。
  墨索里尼向戈林表示,只要德国给大炮,就在3 月份派两师意大利部队到俄国去。但是他对他的盟邦在东线的失败是如此忧心忡忡,以致于使希特勒认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举行一次会谈,以便说明德国仍然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次会谈于4 月29日和30日在萨尔斯堡举行。墨索里尼、齐亚诺和随从人员被安顿在一座巴罗克式的克莱斯汉姆宫里,这座宫殿曾经是历代王公主教的故宫,现在又经过一番装饰,布置了从法国运来的帷帘、家具和地毯。
  意大利外交大臣猜想德国人得到这些东西大概“所费无几”。齐亚诺看到元首倦容满面。他在日记中写道,“去年冬天那几个月在俄国的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我第一次发现他添了许多白发”。* 会谈中,德国方面照例说了一通对总的形势的估计。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请两位意大利客人放心:在俄国、北非、西线和公海上,一切都很顺利。
  他们透露,东线即将发动的攻势,矛头是指向高加索油田。
  一旦俄国石油来源告罄' 里宾特洛甫说' ,俄国便要屈膝投降了。然后英国??也将屈服,以求保全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英帝国的剩水残山??
  美国完全是吹牛??
  齐亚诺带着几分耐心听着他的对手的话。但他得到的印象是:'911' 不论美国最后采取什么行动,真正吹牛的却是德国。实际上,只要他们一想到这里,“他们就觉得凉了半截身子”。
  像往常一样,话说得最多的是德国元首。
  希特勒没完没了的说呀,说呀,说呀' 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在受罪——他也是惯于只管自己发言的,现在却不得不憋着不说话。第二天吃过午饭,在一切都谈过以后,希特勒又不住嘴他讲了1 小时又40分钟。战争与和平,宗教和哲学,以至艺术和历史,什么问题都淡了,真是一项不漏。
  墨索里尼不由得看看手表??德国人,可怜的德国人,天天得耐着性子听希特勒讲话。我敢担保,他讲话时的每一种姿势,每一个字眼,每一处停顿,他们莫不记得烂熟,约德尔将军经过一番了不起的克制,最后在一张长沙发上睡着了。凯特尔也直打瞌睡,但他总算没让脑袋搭拉下来。他离希特勒太近,不能由着自己??虽然希特勒费了很多口舌,或者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他费了这些口舌,总算使墨索里尼答应向俄国前线提供更多的意大利炮灰。希特勒和凯特尔从各个仆从国家得到了很大收获,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统计,“盟邦”将有52个师可供夏季作战之用——罗马尼亚27个师,匈牙利13个师,意大利9 个师,斯洛伐克2 个师,还有西班牙1 个师。这52个师约占东线的轴心国家全部兵力的1/4。在德军进攻重点所在的战线南部,将要增援41个师的生力军。其中一半,即21个师是匈牙利部队(10个师)、意大利部队(6 个师)和罗马尼亚部队(5 个师)。哈尔德等绝大多数将领并不赞成把大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么多的“外国”师上。他们认为,这些部队的作战素质往轻里说也是靠不住的。但是由于他们自己人力不足,也只得接受这些援兵。这一决定很快就对即将到来的灾难起了促成作用。
  最初,在1942年夏天,轴心方面还大走红运。在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开始以前,北非战场上便已取得了轰动一时的胜利。
  1942年5 月27日,隆美尔将军在沙漠地区重新展开攻势。“他率领有名的非洲军(有2 个装甲师和1 个摩托化步兵师)和8 个意大利师(其中1 个师是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把英国沙漠部队打得狼狈逃回离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6 月21日,他攻陷英军防线上的重镇托卜鲁克,1941年英军曾在这里坚守9 个月,直到德国撤围。两天以后,他进入埃及。6 月底,到达离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65英里的阿拉曼。盟国许多政界人士大为震惊,他们反复端详着地图,认为现在几乎已无法阻挡隆'912' 美尔给予英国一次致命打击:征服埃及,然后在得到增援的条件下,向东北推进,席卷中东的大油田,再与俄国境内的德军会师于高加索。俄国境内的德军这时已经开始从北面向高加索前进了。
  这是盟国在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之一,相对说来,是轴心方面最光明的时刻之一。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希特勒对全球战略是一窍不通的。他不知道如何利用隆美尔在非洲获得的惊人成就。他奖给这位非洲军的英勇领导人一根陆军元帅的节杖,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