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获文件中德国方面关于这次会谈的秘密记录中得到证实。意大利外长看到希特勒站在一张大桌子前面,上面摊着军用参谋地图。他一开头就解释德国的西壁防线的力量。他说,这是攻不破的。除此之外,他轻蔑地补充说,英国只能派3 个师到法国去。法国的师当然要多得多,但是因为波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击败,德国那时就可以在西线集中100 个师来进行“那时就将开始的生死存亡的斗争”。事实会不会如此?几分钟以后,被齐亚诺的初步反应弄得心烦意乱的元首就自相矛盾起来了。意大利外交部长按照原来的打算向希特勒慷慨陈辞。据德国人的记录说,他表示“意大利对完全意料不到的严重局势大感惊讶”。他抱怨德国没有经常把情况通知它的盟国。“相反,德国外交部长5 月间在柏林和米兰' 还曾声明但泽问题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当齐亚诺接着宣称对波兰的战争将扩大为欧洲大战的时候,他的主人打断了话头说,他的看法并不如此。
  “我个人,”希特勒说,“绝对相信西方民主国家到最后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会退缩而不敢发动全面战争。”德国方面的记录接着说,对这番话,齐亚诺回答说,“他希望元首的话会证明是对的,不过他可并不相信”。意大利外交部长接着就详细列举了意大利的弱点,照德国人的记载看来,他这番长篇诉苦最后想必已经使希特勒认识到意大利在未来的战争中对他并没有多大用处。齐亚诺说,墨索里尼所以要推迟战争的理由之一是,他“极为重视按原定计划举行1942年的世界博览会”。希特勒这时已经完全沉迷在军事地图上,一心在盘算怎样打仗,听了这句话一定感到很惊异。同样一定曾使他大感意外的是,齐亚诺居然天真地拿出一份公报的草稿请他同意发表,其中说轴心国外交部长的会议“重申了两国政府的和平愿望”,并且表示相信能“通过正常的外交谈判”来保持和平。齐亚诺说明领袖心里本来想的是要举行一个有欧洲主要国家参加的和平会议,但是由于尊重“元首的顾虑”,他愿意退而求其次,只进行通常的外交谈判。
  希特勒在头一天还没有完全拒绝举行国际会议的建议,但是他提醒齐亚诺,“在今后列强开会时已再也不能把俄国排除在外面了”。这是第一次提到苏联,然而并不是最后一次。'511' 最后,当齐亚诺设法想要他的主人明确表示到底决定在哪一天进攻波兰的时候,希特勒回答说,因为秋天多雨,他的装甲师和摩托师那时在一个很少有高级路面的公路的国家里会无法行动,因此“同波兰算账就必须在8 月底的时候,不是用这种办法就是用那种办法来进行”。
  齐亚诺终于得到了这个日期,或者说是可能的一个日期中最后的一个日期。因为过了一会儿之后,希特勒就又大发雷霆,说要是波兰人采取任何新的挑衅行动的话,他决定“在48小时之内进攻波兰”。因此,他接着说,“任何时候都可能对波兰采取行动”。这场发作结束了第一天的谈话,只是希特勒还答应要考虑一下意大利的建议。
  在给了这些建议以24小时的考虑以后,他在第二天告诉齐亚诺,最好还是不要就他们的谈话发表任何种类的公报。由于预计秋天的气候不好,就很有必要:' 他说' 第一,让波兰在尽可能最短的时间内明白表明其意图。第二,德国将决不容忍任何进一步的挑衅行动。
  齐亚诺问他,“什么叫尽可能最短的时间”,希特勒回答说,“至迟到8 月底”。他解释说,虽然打败波兰只要半个月就够了,“彻底清算”还得再花两个星期到4 个星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精确的预言。最后,到会谈结束的时候,希特勒又按他的惯例对墨索里尼大加奉承,而事实上他从齐亚诺的话里一定已经明白,他再也不能指望墨索里尼了。他说,他个人感到十分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除了他自己以外,另外还有一个政治家将作为伟大而独特的人物而名垂青史。他能同这样一个人交朋友是他个人极大的幸'512' 福。当共同战斗的时刻到来的时候,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将永远在领袖的左右”。
  不论爱戴高帽子的墨索里尼会被这些话打动到什么程度,他的女婿可是无动于中,他第二次同希特勒会谈以后,在8 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回罗马的时候,对德国人,对他们的领导人,对他们办事的方法,真是讨厌透顶了。他们出卖了我们,对我们撒谎。现在他们是在把我们拖进一场冒险中去。这场冒险是我们不想干的,而且是会危及我们的政权和我们整个国家的。”
  但是,当时意大利是希特勒最不在乎的国家。他的心思集中在俄国身上。在8 月12日同齐亚诺的谈话临近结束的时候,有“一封莫斯科来的电报”' 德国方面的记录是这样说的' 交给了元首。由于希特勒和里宾符洛甫要看电报,谈话中断了一会儿。然后他们把电报的内容告诉了齐亚诺。
  “俄国人,”希特勒说,“已经同意德国派一个政治谈判代表去莫斯科了。”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8 月12日下午,希特勒在上萨尔斯堡向齐亚诺透露内容的“莫斯科来的电报”,就像在本书以前所出现过的某些“电报”一样,来源甚为可疑。在德国档案里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份从俄国首都来的电报。舒伦堡确实曾在8 月12日从莫斯科发过一份电报给柏林,但是它只不过报告了英法军事代表团的到达以及俄国人同他们的客人亲热地相互敬酒的消息而已。
  可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显然想用来打动齐亚诺的“电报”也仍然不无根据。8月12 日曾从威廉街向上萨尔斯堡传去过一份电报,报告俄国代办那一天在柏林拜会施努尔的结果。阿斯塔霍夫通知施努尔说,莫洛托夫现在准备讨论德国人提出来的问题,包括波兰和其他政治性问题在内。苏联政府建议以莫斯科为谈判地点。但是,阿斯塔霍夫说明,此事不必着急。施努尔在那份显然赶发到上萨尔斯堡的报告中谈到,阿斯塔霍夫强调说:“莫洛托夫给他的指示中主要着重之处就在‘逐步’这个词上……谈判只能逐步进行。”
  但是,阿道夫·希特勒可不能等待同俄国的谈判。“逐步”进行。正如他刚刚对震惊莫名的齐亚诺透露的那样,他已经把突袭波兰的最后期限规定在9 月1 日,而现在已经将近8 月半了。如果他要有效地破坏英法同俄国之间的谈判而同斯大林办成他自己的交易的话,就该快动手——不是一步一步来,而是大跳一步。
  8 月14日是星期一,又是一个关键性的日子。这一天,显然并没有完全得知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天机的冯·德·舒伦堡大使从莫斯科给威兹萨克打了一个电报,说莫洛托夫是一个“古怪而难办的人”,而“我仍然认为在对苏关系方面应当避免采取任何操之过急的行动”,然而,就在同时,柏林却给他发去了一份“特'514' 急”电报。这份电报是里宾特洛甫发出的,发报地点是威廉街' 外交部长当时仍旧在富许尔' ,时间是8 月14日晚上10点53分。它指示德国大使立即去见莫洛托夫并向他“一字不改地”照读一封长信。
  这封信,说穿了,是希特勒出的大价钱。里宾特洛甫的电报说:德苏关系已经“临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德国和俄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上,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那就不然了”。
  由于英国的政策而在波德关系上所发生的危机,' 里宾特洛甫接着说' 以及实行那种政策势所必至的组织联盟的企图,己使迅速澄清德俄关系成为必要。要不然的话,情况……很可能逆转,而使两国政府不再有恢复德俄友谊从而协同澄清东欧领土问题的可能。因此,两国领导人决不能坐失时机而应该当机立断。如果,由于双方不了解彼此的观点与意向而使两国人民终归仳离的话,将是极大的不幸。
  德国外交部长因此“以元首的名义”,准备在适当时机采取行动。我们获悉,苏联政府也有澄清德俄关系的愿望。不过,根据过去的经验。这种澄清通过通常的外交途径只能慢慢地来达到,因此,我准备到莫斯科作一短期访问,以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先生提出元首的意见。在我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直接讨论才能使局面有所改变,从而不是不可能为德俄关系的最后解决奠定基础。
  英国外交大臣一直不愿到莫斯科去,而现在德国外交部长却不但愿意去,而且急着要去——纳粹领袖们正确地估计到,这样一种对比一定会给多疑的斯大林以强烈的印象。德国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他们的意见直接提给那位俄国独裁者本人。因此里宾特洛甫在他的急电后面又加上了一个“附言”。
  我要求你' 里宾特洛甫告诉舒伦堡' 不要把这项书面指示交给莫洛托夫先生,而是要使它尽可能像我所指示你的那样确切地豆达斯大林先生;我授权你,如果有机会的话,请莫洛托夫先生允许你代表我晋见斯大林先生,那'515' 样,你就可以把这封重要的信件直接向他面陈了。除了同莫洛托夫会晤以外,同斯大林进行详细讨论也是我作这次访问的一个条件。
  在德国外交部长的建议里,有一个没有什么掩饰的钓饵,德国人一定认为克里姆林宫是会上钩的。德国人这样想不是没有理由的。在重申“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任何问题不能按两国完全满意的方式解决”的时候,里宾特洛甫具体提到了“波罗的海国家、波兰、东南欧问题等等”,而且他还说,有必要“协同澄清东欧的领土问题”。
  德国已经准备同苏联瓜分东欧,包括波兰在内。这是英国和法国所无法出的大价钱,而且显然,即使他们能够出,也是不愿出的。希特勒在出了这笔价钱以后,显然很有把握不会被拒绝,因此,就在当天'8月14日' 再次召集了他的三军司令长官,来听他讲进行战争的计划和预测。
  上萨尔斯堡的军事会议:8月14日
  “伟大的戏剧,”希特勒告诉他的挑选来的听众说,“现在已经接近高潮了。”虽然要取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就不能不冒风险,他还是肯定英国和法国不会打仗。光说一点就够了,英国“没有一个真正有胆略的领袖。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人物”。但是就像前几次同他的军事首脑们开会时一样,元首总是忘怀不了英国,他相当详细地谈到了英国的力量和弱点,特别是后一方面。
  ' 据哈尔德的记录说' 同1914年不同,英国不会再冒冒失失参加一场要持续好几年的战争了……这就是富国的命……即使英国,现在也没有钱打世'516' 界大战。英国要打仗是为了什么?谁肯为了一个盟国而找死?
  希特勒问道,英国和法国在军事上有什么办法呢?
  硬攻西壁是不大可能的' 他自己回答道'。向北经过比利时和荷兰包抄不可能迅速取胜。这些办法都帮不了波兰人的忙。
  这些因素都表明英国和法国不会参加战争……没有什么东西逼它们非打不可。到慕尼黑来的那批人是不会冒险的……英国和法国的参谋总部对武装冲突的前途有清醒的估计,因而是反对打仗的……
  所有这一切都支持这样一种看法:虽然英国可能大唱高调,甚至召回大使,也许在贸易上实行全面禁运。它还是肯定不会进行武装干涉。
  因此,波兰很可能单独应战,但是希特勒解释说,仍然必须把它“在一两个星期内”打败,好让全世界都看到它已完全垮台,这样就不会再设法搭救它了。
  希特勒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告诉他的听众,他就在这一天同俄国做的那笔交易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虽然这个消息一定会使那些深信德国不能同时在两条战线上打一场大战的将军们大为快慰。不过他告诉他们的那一点也已经足以引起他们要求知道更多消息的欲望了。
  “俄国,”他说,“决不是肯为人火中取栗的”。他讲了一下同莫斯科之间从贸易谈判开始的“稀疏的接触”。他现在正在考虑是否“该派一个谈判代表到莫斯科去,这个人是否该是一个显要人物”。他说,苏联并不感到对西方负有什么义务。俄国人是了解必须摧毁波兰的道理的。他们对“划定势力范围”是有兴趣的。元首“准备同他们互相迁就”。
  在哈尔德记得十分详尽的速记记录中,没有一处提到,这位陆军参谋总长自己,或者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将军,或者戈林,曾对元首把德国引入欧洲大战的方针提出过异议——因为,虽然希特勒信心十足,法国和英国是不是一走不会打仗,俄国是不是一定会袖手旁观,还决不是绝对肯定的。事实上,刚好一个星期以前,戈林就曾接到过一个直接的警告说,如果德国进攻波兰的话,英国人肯定会打仗。
  7 月初,他有一个名叫比尔格·达勒鲁斯的瑞典朋友。曾设法让他相信英国舆论再也不会容忍纳粹进一步的侵略行动。当德国空军总司令表示怀疑的时候,达勒鲁斯8 月7 日又曾在靠近丹麦边境的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自己的一所房子里安排了一个机会,让戈林以私人的身份会见了7 名英国企业界人士。这几个英国人竭尽全力要戈林相信,如果德国发动进攻的话,英国一定会'517' 履行它对波兰的条约义务。他们不但在口头上说,而且还提出了一个书面备忘录。他们是否达到目的是可以怀疑的,不过,自己也是一个商人的达勒鲁斯是相信他们达到了目的的。这位好事的瑞典人肯定在柏林和伦敦都同上层有联系。在今后几个紧张的星期中,他曾在德国和英国之间担当了某种调解人的角色。他能直通唐宁街,而且曾于7 月20日在那里受到了哈利法克斯勋爵的接见,他同后者讨论了英国企业界人士即将会见戈林的事情。此后不久,他又被希特勒和张怕伦亲自召见。但是,虽然他争取和平的努力出于好意,他实在太天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