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为女人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为女人翻案-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穆夫人获知晋惠公很快要被押进秦国都城受死,于是吩咐人在一个高台上铺满柴草,她领着太子(音“英”)、次子弘和女儿简璧身穿孝服,登上高台,准备集体自焚,以死替弟弟求救。同时,秦穆夫人又派人去城外迎接丈夫,并且带话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国不以玉帛相见,而以干戈相加。我弟弟死了,我活着也没有意思。如果我弟弟早晨进城,我当晚就死;如果他晚上进城,我早晨就死;您看着办吧!”
  这让秦穆公很犯难。这时,当时的周天子也派人来说情,晋国国内也在做应变准备,秦国的一些大臣也不主张杀掉晋惠公。在综合各种因素,充分权衡利弊后,秦穆公决定给老婆一个面子,不杀晋惠公,在晋国割让黄河以西五座城池给秦国后,可以放晋惠公回国归位,但同时要把太子送到秦国当人质。
  秦公说话算话,这年冬天,晋惠公被送回国。晋君靠姐姐以死相救,侥幸留得性命,但他似乎并不领情。甚至把自己韩原大战兵败被俘的原因,归咎于秦穆夫人。他称当初晋献公为姐姐嫁秦做占卜时,卦辞讲这次联姻将不利于晋军,会导致秦胜晋败的结果。
  秦穆夫人似乎没太理会这些,依然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婆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晋惠公按约定把晋国河西五城割让于秦。但不久,秦国又把这五城还了回来。这里应该有秦穆夫人的努力吧。
  晋太子圉(音“宇”)在入秦做人质时,想必也没少得到大姑的关照。圉居秦国期间,曾娶秦穆公的一个妃子所生的女儿怀嬴为妻。从圉根本不喜欢这个姑娘的情况看,这很可能是他大姑秦穆夫人的主意,目的显然是想保证这个侄子的身家性命。晋太子毕竟是秦穆公的姑爷了,总会更安全一些。
  随后的几年,在秦穆夫人的周旋下,秦、晋两国在本土上基本无战事,晋国得以借机喘息。
  后来,晋惠公病重。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圉害怕自己接不了班,也没跟一直呵护自己的大姑秦穆夫人打招呼,偷偷逃回了晋国,连自己的老婆怀嬴都没有带走。这事令秦穆公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此后不久,秦穆夫人的另一个弟弟重耳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转而支持重耳夺取晋国君位。这里秦穆夫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有甚美必有甚恶(1)
夏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却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职业性工作者,她仅对公侯级的人物提供服务,曾经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夏姬是一切美容兼卖身行业的鼻祖,她研究发明的“驻颜术”,使她直到年近五旬还风情万种,充满着对男人极强的诱惑力。“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的记录是“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甚至她的基因在遗传给她的后代后,继续给国家造成动荡。
  这等不俗的成绩,如果特洛伊的海伦晚生几百年,怕只有羞愧自杀的份了。为了海伦争那个小破城邦,丢人不丢人哪。
  可惜,全世界都知道海伦,而中国人自己都没几个人知道自己家里的“宝”!
  其实,史书中对于夏姬的记载并不多,但是比较吓人。比如,《左传》说她“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就这不到二十个字,就够后人津津有味考证几年的了。
  夏姬是郑国郑穆公的女儿,纯正的黄帝后裔,周天子亲戚,所以是姬姓。她也是正宗的中原女儿,今天的河南人。后来,她嫁到了郑国东南边相邻小国陈国(今天河南淮阳),成为陈国大夫夏御叔的老婆。所以她被称为夏姬(这个“姬”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对女子的美称,它是夏姬的族姓)。
  也许是要反证“家有丑妻是个宝”的古训,对于夏姬这样出奇美丽的女人,一般男人是消受不了的。与夏姬结婚没几年,夏御叔就撒手人寰,死因不明。如果根据《左传》的说法,在此之前夏姬还曾让一个叫子蛮的人早死了。这子蛮是谁,是她的情人还是少时的相好,史学家也没考证明白。反正夏姬挺克男人。
  好在夏御叔还留下了自己的血脉,儿子夏征舒,字子南,他继承了死去父亲的爵位。
  孤儿寡母总要吃饭哪,但夏姬没有想带着儿子正式改嫁,而是凭着她的漂亮脸蛋开始了交际花兼卖肉的营生。
  夏姬勾搭的自然是有钱有权的上等人,最早的两个是他死去丈夫的同事,也是陈国大夫,一个叫孔宁,一个叫仪行父。后来,他们可能觉得两个人包夏姬不合算或者是不过瘾,又把当时的陈国一把手陈灵公拉来了。
  当时夏姬实行的是上等的座娼生意,不跑街的,嫖客要到她家来。夏姬住的地方叫株林,离都城可能还有一段路,于是,这君臣三人隔三差五就跑到株林来专嫖夏姬。《诗经》里的《陈风·株林》,据说就是陈国老百姓看到这番场景后的即兴创作: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说”通“悦”)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夏南指的是夏姬的儿子夏子南,明明是去见夏姬,为何要说成去见夏南?我想这也许是当时老百姓的智慧,如果直接说国君、大臣哭着喊着去见一个寡妇,那是什么意思?就是陈灵公开恩,不以诽谤的罪名,把创作者和传播者抓起来关几年大牢,怎么着也得把这首歌给你禁了吧。像现在这样,说君臣去见夏南(他继承父爵,也是大夫了),还有些礼贤下士的意思,天下人都明白真实的含义,陈灵公却又抓不到把柄,多么高明啊!
  按古代规矩,君王坐马车,一乘四匹,大臣坐驹车。按《诗经》的说法,在通往夏姬家的路上,一会儿是陈灵公的马车驶过,要去株林的野地上乐呵乐呵;一会儿是大臣的驹车驶过,要赶着去株林吃早饭。想象一下,真是浩浩荡荡、蔚为大观。
  君臣三人彻底被夏姬迷住了,国家的事情也不管了,整天忙着往株林跑。据《国语·周语》记载,当时的天子周定王派单襄公到宋国出差,路过陈国,看到国事荒废,民不聊生,连招待他的国宾馆都没有。陈灵公忙于嫖娼,甚至没工夫接见一下这位天子特使。单襄公大为光火,回去后对周天子打小报告说“陈国必亡”。
  陈灵公没钱、没时间干正事,却有钱、有时间讨好夏姬。他劳民伤财,在夏姬家乡建了一座亭台,在那个年代,这也是地标级建筑哇。
  夏姬不知道用的什么手段,把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玩弄于股掌之中。《列女传》称夏姬“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可能是有道理的。就是说夏姬不仅美貌无敌,而且精通房中术,越老床上功夫越棒。我们计算一下,夏姬当高级交际花的从业时间是公元前600年,假使十五岁结婚,十六岁生子;她丈夫死时,儿子可以袭位,年龄也当在十五六岁,就是说,此时的夏姬至少已经在三十岁开外了,这对古代的女人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年龄了。
  

有甚美必有甚恶(2)
夏姬是有真本事的,她居然把君臣三人培养成了异物癖。他们时常穿着夏姬的女人上衣上朝,甚至拿着夏姬的衣裤在开会时展示。这时,一位思想比较保守的老大臣叫泄冶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灵公劝谏说:“君臣如此淫乱,老百姓还能学你们什么呀!”陈灵公转脸就把这话告诉了孔宁和仪行父,两大臣要求把泄冶宰了,免得他乱说乱动,灵公未置可否,于是他俩就把泄冶杀掉了。
  公元前599年,陈灵公与与孔宁、仪行父包养夏姬已经一年。一天,这三人又窜到夏姬家喝疯酒。喝到半截灵公酒喝得有点多,竟对两个大臣开玩笑说:“我看夏姬儿子夏子南怎么长得像你俩呢,该不是你们的吧?”两个大臣估计也喝多了,说:“哪里像我们,明明长得像您老人家。”
  这话被待在家里的夏子南听到了,这个已经十七八岁的汉子哪里受得了这番侮辱。等陈灵公喝完酒准备上车回宫时,夏子南用强弓将他射杀在马棚里。孔宁和仪行父则逃亡陈国西南边的楚国。陈灵公的太子闻讯跑往晋国。夏子南自立为陈侯。
  臣子篡位,乃大逆不道。次年也就是公元前598年,楚国出兵###陈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陈给灭了,夏子南被车裂处死,夏姬则作为楚军的战利品,被带到楚国。
  当时楚国的一把手就是前文所说的樊姬的老公楚庄王。我们知道,樊姬对于老公好色的毛病,帮教手段就是满足他。因此,雄才大略的楚庄王,始终是见了漂亮女人就走不动道儿。如今看到三十多岁、透着成熟女人兼风情女子魅力的夏姬,不可能不动心,就想把她接收为妾。
  这时,一个叫巫臣的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您要是把夏姬据为己有,会破坏我们楚国的形象,别的诸侯国会认为我们出兵伐陈不是为了主持正义,而是抢美人去了。楚庄王听着也有道理。
  一个叫子反的将军本来也想贪占夏姬,只不过不敢跟一把手争。楚庄王一缩,他以为机会来了,但没想到被巫臣以夏姬是“不祥之物”一通吓唬。最后,为了生活,夏姬只好跟一个叫襄老的老头混日子过。结果襄老不久后也死于战场,连尸体也没运回来。
  这时,襄老的儿子黑要又想占便宜,把自己的庶母夏姬“”了过来,这已经是夏姬有历史记录的、相对固定的第七个男人了,她也只好又跟自己的庶子做变相的皮肉生意。
  那个叫巫臣的楚国大臣有点坐不住了,他原本是自己想占有夏姬,才想办法吓退别人的,但没承想夏姬越走越远。他瞅个机会,明确对夏姬说:“你要是能回到娘家郑国,我就娶你。”
  十几年变相的风尘生活,估计已经让夏姬身心俱疲,这时她也奔五十了,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了,于是费尽周折回到郑国。巫臣也找了一个到齐国出差的机会,从楚国叛逃。他没有食言,正式向郑国国君下聘礼,将夏姬明媒正娶为正妻,此时已经是公元前589年,夏姬应该是四十六七了,巫臣成为她第八个相对固定的性伴侣。
  为了夏姬而逃到晋国的巫臣与楚国结下了梁子。他又串通吴国叛楚,并亲自赴吴国当吴军的教官,指导驾车射箭、进攻防御等军事战术。吴国于是不断骚扰楚国,搞得楚庄王疲于奔命,叫苦不迭。最后,晋、楚在鄢(音“烟”)陵一战,楚师大败,楚庄王也受了伤,强大的楚军一蹶不振,楚国也自此从全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那个与楚庄王和巫臣争风吃醋的楚将子反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这一切,都是夏姬惹的祸。
  夏姬与巫臣最后在晋国定居,晋国国君封巫臣为邢大夫。他们在晋国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大学者叔向;夏姬的这个女儿和叔向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但这个孩子一出生,哭声就不祥,后来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左传》借夏姬的亲家母—也就是叔向的妈妈,对夏姬盖棺论定:“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甚美必有甚恶!”这里的“三夫”应该指夏姬的丈夫子蛮、御叔、巫臣,“一君”指夏姬的情人陈灵公,“一子”指夏姬的儿子夏征舒,“一国”即陈国,“两卿”为夏姬的傍家儿孔宁与仪行父。至于楚庄王、子反、襄老、黑要等人,还都没算进去。
  但不管怎样,自从跟了巫臣以后,史书中再没有关于夏姬的绯闻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女人引发的内乱(1)
这篇说的是另外一个灵公—齐灵公。
  中国古代有严格的谥法,有点像现在追悼会上对死人的评价,是很大的事情。谥法初起时,本着对死人言好话的原则,一般都是优秀(“美谥”),最差也是称职(“平谥”),没有不称职的(“恶谥”)。后来,发觉这种对死人的考评有弊端,不利于鼓励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好工作,于是增加了三六九等的评议办法。一般来说,颂扬类的是上谥,用的都是如文、康类的好词;同情类的是中谥,用词是闵、哀等;批评类的是下谥,比如炀、灵等;至于谴责性的则是恶谥,比如厉、桀等。
  按谥法规定,“灵”的意思是“好祭鬼神,乱而不损,不勤成名”。这话倒是挺适合齐灵公。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的配偶,按《公羊传》的说法,是“一娶九女”,就是娶一位妻子(被称为夫人),搭配两个陪嫁的媵,这三人各再搭配二位(音“侄”,侄女)或娣(音“弟”,妹妹),这些人可以称妾也可以称妻。有的诸侯配偶的数目还不止九人,比如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嬴和蔡姬,如果再加上各自的配送,应该有二十七人之多了。所以,那时国君的日子过得既爽又累,这给后代研究者带来的麻烦是,经常会搞混他们的关系。前文说过,这种媵和娣制有防备夫人没有后代的作用,所以也不一定是一次娶进的。
  齐灵公有多少老婆,我也没搞清。据《左传》记载,齐灵公娶的正妻是鲁国女子(应该是鲁侯宗室)叫颜懿姬,同时搭配进来的是她的侄女声姬(也叫声孟子)。但齐灵公的配偶还有仲姬和戎姬;仲姬可能就是媵,戎姬可能是媵的侄女或妹妹。
  颜懿姬果然没能生出儿子,作为备份的声姬派上了用场,她养的大胖小子光,被立为太子。这意外之喜让声姬很是高兴。但她没想到,预备给她做备份的仲姬也生了一个小子,叫牙。这堆老婆中,最讨齐灵公喜欢的是戎姬,所以仲姬觉得自己生了儿子也没用,就把牙送给戎姬养活了。这一家子从此就乱了套。
  戎姬受宠,就得寸进尺,想把自己代养的公子牙立为太子。齐灵公居然答应了。但牙的生母仲姬是个明白人,她认为如此废立太子肯定要惹出大事,就对齐灵公说:“千万使不得!不依法办事会有麻烦的。现在全天下都知道光是太子,无故把他废了,是让各国出丑哇。触犯各国,于我不利,您一定会后悔的。”
  齐灵公很不高兴听这话,说:“这是我的事,不用你管!”终于还是把牙立为太子,将原太子光赶到齐国东部边境的一个封邑。
  自己逐渐失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