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搅局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搅局者-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了一个让王衡大吃一惊的举动,他对着王衡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深深的拜伏了下去。



  王衡大惊之下,连忙将张机扶了起来:“仲景先生不可如此,小子实在受不起,这可折杀小子了!”



  张机诚挚的道:“公子受得起,有公子今天传授的妙法,世间不知道会少死多少人,张机今天这一拜,是替那些被公子救活的世人而拜的!”



  王衡摇头道:“小子只不过看了一些闲书,学到一些皮毛而已,仲景先生于医道才是大家,才谈得上救人济世,要拜也应该是小子向仲景先生下拜才对!”



  张机对着王衡摆了摆手,跟王衡对视了一眼,两人有会于心,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在这一刻,两个年龄相差了二十多岁的人,倾盖如故,一下子成为了知己。
9 张机出手开药方 林宾赠金致谢意
  在这样的气氛中,王衡很自然的道:“仲景先生,有一件事想要请您帮忙。”



  张机只以为是王衡家里有人生病,想要请自己治病,他点头道:“公子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机无有不应!”



  王衡道:“我听说黄忠黄兵曹的儿子久病缠身,不知道仲景先生能否去帮他看一下病?”



  一听这句话,本来满脸微笑的张机脸上的微笑一下子消失了,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王衡心中一紧,难道张机跟黄忠有什么不对付?或者黄叙的病无药可救?那自己这一趟可就来得鲁莽了,自己应该事先侧面打听一下的。



  “仲景先生莫非有什么不方便?那小子倒是冒昧了!”



  张机摆手道:“公子想差了,此事并无不便之处。机与黄忠乃同乡也,其子黄叙之病,我当然也去看过,不仅是我,我师伯祖先生也去看过,黄叙的病,要治倒并不为难,只不过……”



  王衡一听黄叙的病有治,心下顿时一松,他追问道:“只不过什么?”



  张机这才继续说了下去,原来黄叙的病是先天性的气血不足,这种病在这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家境一般的人家的孩子得这种病的就更多了。对于张机和他的老师--南阳名医张伯祖来说,这种病并不难治,可是有一个问题对病人来说太难解决了,那就是钱。



  治疗这种先天性的气血不足,张伯祖手上就有一个方子,可以根治,只要按这个方子调养一年,病人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甚至气血更旺,但是这个方子里的主药是百年以上的老山参,其它药物也都十分名贵,用这个方子调养一年,至少要数百万钱,而且在调养过程中不能断药,一旦断药,前功尽弃!



  这种办法对于豪富之家来说很合适,因为数百万钱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是对于黄忠这样一个中人之家来说,数百万钱不啻于天文数字,这个数字已经十倍于他的家资了,黄忠无法可想,张机也是爱莫能助,张机虽然也经常给贫困的病人施药,但那也只限于便宜的药物,他自己的家境一般,这些名贵的药物,他也送不起。



  黄忠也只能让张机开了一个普通的方子,给儿子调养,虽然无法根治,却也聊胜于无了,至少能够让黄叙多活几年吧!要知道黄忠就这么一个儿子,如果有法可想的话,谁不想救自己的儿子呢?就算是普通的方子,也把黄忠的一点家底给掏空了,这些年,他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了,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就应了王叡的征辟,来当官好歹有一笔俸禄。



  听了这个原因,王衡心中大定,只要是钱能够解决的问题,那就不算什么问题,等他的武陵春酒上市了,数百万钱又算得了什么?



  王衡问道:“仲景先生,黄叙的身体还能支撑几年?”



  张机沉吟片刻道:“只要按我开的那个普通的调养方子服药,五年之内当可无虞。”



  王衡的心彻底定了下来,他对张机道:“仲景先生,能否请您把伯祖先生的那个方子开给我?也许此事,我能有些办法。”



  张机深深的看了王衡一眼,拿出笔墨竹简,运笔如飞,很快就写了一张方子,递给了王衡。



  王衡大喜道:“谢过仲景先生了!”



  张机道:“公子,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黄叙的病这么关注,不过如果能够把他的病治好的话,当然是一件好事了。黄忠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公子有大恩于他,想必他今后将会以公子马首是瞻了,不过我希望公子能够秉持一颗仁心,不要让他做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



  王衡闻言不由有一些尴尬,他对黄忠的心思全都被张机看出来了,他深深的对张机行了一礼道:“请仲景先生放心,我日后行事必定尽力为国为民,若有违背之处,仲景先生尽可弃我而去!”



  张机点了点头,今天与王衡这一席话,他看得出王衡的不凡,虽然他才十三岁,可是假以时日,王衡定非池中之物,今天他能够这样对自己承诺,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约束力,但是也能让他稍稍心安了。如果异日王衡真的违背了他今天的承诺,张机也只能弃他而去了。



  随后,王衡又去拜访了桓阶,桓阶是一个性格十分方正的人,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不近人情,他现在是王叡的主簿,这是刺史的绝对心腹,可以说,他今后的前程就牢牢的跟王叡绑在了一起,桓阶同样出身平民之家,也想要出人头地,现在刺史的独子主动登门拜访,他当然不会拿什么架子,两人相谈也是甚欢。



  就在这两天,带着沙摩柯的信物去黑虎寨的两名义从也回了,跟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人,他是黑虎寨主派来的人,不过他不是蛮人,是一名汉人,是来看看沙摩柯的情况的。



  王衡和沙摩柯一起见了这位黑虎寨主派来的汉人,沙摩柯一见这位汉人,很恭敬的对他道:“林先生,您来了!”



  原来这名汉人名叫林宾,算得上是黑虎寨主的智囊了,黑虎寨主将他派来了,可见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了。



  林宾微笑道:“少寨主,你的伤没什么大碍吧?”



  这几天,沙摩柯身上的伤基本上已经痊愈了,他受的本来就只是一些皮肉伤,以他的皮粗肉厚,加上王衡给他用的都是好药,所以他的伤好得非常快,他对林宾道:“林先生,我身上的伤都好了,这都要感谢王公子。”



  林宾对王衡行了一礼道:“王公子,多谢了!这一次如果不是公子施以援手,我家少寨主祸福难料啊!”



  说着,林宾从腰间解下了一根腰带,这根腰带沉甸甸的,他将腰带放到席上打开,只见里面竟然是黄澄澄的沙金,怕不有十来斤,林宾道:“公子,这是我家寨主的一点谢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这还是王衡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金子,不过来到这个乱世,他的人生目标早就不仅仅是区区的荣华富贵了,看到这么多金子,他的眼皮子都没有动一下,微笑着对林宾道:“林先生这是何意?我救了沙少寨主,只不过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已,可不是为了这些金子的。”



  林宾一直注意着王衡的神态,看到王衡面对这么多金子,竟然神态自若,他的心中也是暗暗赞了一声,也放下了一桩心事。他对王衡拱手道:“我们黑虎寨旁边的一条溪流之中沙金甚多,这些沙金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是我们寨主感谢公子的一点意思而已。我们蛮人讲究的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公子如此大恩,我们是一定要报答的,还请公子收下!”



  沙摩柯也在旁边道:“叔平,你就收下吧!”



  这些天王衡对沙摩柯着意结纳,两人感情突飞猛进,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沙摩柯当然希望王衡收下这些金子。



  王衡见状,微微一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沙摩柯和林宾俱是大喜,王衡便安排林宾去休息了,他的住处就安排在了沙摩柯的隔壁。



  入夜之后,林宾突然单独求见王衡,王衡便在自己的房间里见了他。



  林宾对王衡行了一礼道:“王公子看上去没有一点惊讶的样子,难道对林某深夜单独来访没有感到意外吗?”



  王衡微笑道:“林先生作为黑虎寨主的智囊,亲身来此,当不是仅仅来表示谢意这么简单的,定是有所为而来。”



  林宾赞叹的点头道:“公子果然见微知著。”



  王衡淡淡一笑,看着林宾,他知道林宾一定还有下文。



  果然,林宾继续道:“林某有一句话想要问一下公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衡颔首道:“先生但说无妨。”



  林宾目光炯炯的看着王衡道:“林某想问一下,令尊王使君是怎么看待蛮人的?”



  王衡沉吟片刻之后道:“我在救下沙少寨主之后,家父对我的所作所为很赞同,对于曹太守的一些做法颇有微词。”



  林宾会心一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帮到王使君。”



  王衡淡淡的道:“比如呢?”



  林宾心下暗惊,王衡的表现实在是太沉稳了,如果不是他的面相实在太过于稚嫩的话,说王衡四十岁,林宾都相信。



  林宾道:“比如我们可以帮助王使君解决蛮人作乱的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话题,在荆州,蛮人作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荆州蛮人数量不详,不过至少也有数十万,其中也包括蛮人聚居地居住的汉人,由于种种原因,蛮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作乱,让当地官员非常头疼,不知道多少刺史、郡守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让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荆州的痼疾,王叡当然也希望能在自己任内解决掉这个痼疾。
10 林宾陈说遗民史 王衡初闻隐秘事
  王衡道:“你认为光凭黑虎寨能够做到这一点?”



  林宾道:“黑虎寨是荆州南四郡最大的蛮人山寨,黑虎寨主在荆州蛮人之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这是其一;黑虎寨里有我们这些汉人世家替他们出谋划策,这是其二;我们对荆州的蛮人情况烂熟于心,这是其三。有这三点,想来我们还是能够为王使君解决荆州蛮人问题起到很大作用的。”



  王衡点了点头,然后道:“我听林先生说了几次‘我们’,那么我能够问一句这个‘我们’都指哪些人吗?”



  林宾沉吟良久之后道:“公子可曾听说过荆南四郡蛮人山寨里这些汉人的来历?”



  王衡摇了摇头,对这个,他确实没什么印象,历史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也许很多历史都湮没在了时间的流逝当中吧?他现在很有一些好奇,也许在林宾嘴里,他能听到一段被湮没的历史秘辛呢。



  “我们这些人也许可以称为是一群遗民吧!”



  随着林宾平缓的声音,一段不见于史册的历史向王衡展开了。



  原来,林宾这些居住在武陵蛮人山寨的汉人的祖先是被秦始皇所灭掉的战国六雄的贵族,他们不愿意臣服于秦始皇,举族向南迁移,有一部分就迁移到了荆南四郡,隐姓埋名,与当地蛮人混居,有的与当地蛮人通婚、融合,而更多的人则是一直保持着汉人血统和文化的纯正。



  秦末,群雄纷起,逐鹿中原,荆南四郡的这些贵族后裔有一部分也想趁时而起,恢复故国,不过大部分人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不愿意再投入到残酷的争天下的战争中去,便留了下来,而那些出山争天下的人,不出意外的都失败了。



  数百年来,这些居住在蛮人山寨的汉人繁衍生息,他们将比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教给了蛮人,也得到了蛮人的尊敬,他们在荆南蛮人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林宾现在把自己这些遗民称为汉人,也只不过是为了方便王衡理解罢了,要不然,他能够怎么称呼自己呢?



  听到这里,王衡不由得想起了《桃花源记》,那里面描写的是不是就是这些遗民呢?



  王衡问道:“既然你们在蛮人山寨已经扎下了根,为什么又要静极思动呢?”



  林宾苦笑道:“如果不是出于无奈,谁愿意过着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呢?”



  遗民们有很多还是很有骨气的,他们一直秉持着不食汉粟的传统,坚持一切自给自足,可是说实话,蛮人的居住地自然环境实在是太差了,荆南四郡本来就是山多田少,在汉朝政府开始对荆州进行开发之后,蛮人的生存环境就更加恶劣了,他们的田地日益被汉人挤占,荆州的官员对蛮人的政策又非常不利,一味使用高压政策,这引发了蛮人对地方官员和新迁移到荆州的汉人的广泛不满,许多动乱就是这样产生的。



  而那些与蛮人混居的汉人遗民,在这些动乱中为蛮人出谋划策,很是让荆州官员吃了不少亏,不过,现在很多汉人遗民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这些汉人遗民一直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其中的一些精英,才智学识都不逊于中原一些大世家的子弟,可是他们却不得不一代又一代的在山里荒废自己的才能,郁郁而终,偶然有不甘于寂寞,出山去追寻梦想的出色年轻人,都没能回到山里,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也让留在山里的人充满了遐想。



  最近几代的汉人遗民,已经没有他们的先祖那么闭塞了,他们也在努力了解外界的情况,他们知道了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许多出色的年轻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这其中,就包括了林宾,他就是这群年轻人中杰出的代表。



  王衡道:“那你们想要做些什么?”



  林宾道:“我们希望自己的才能有用武之地,我们也希望那些蛮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



  王衡目光炯炯的看着林宾道:“那你们为什么找上了我?”



  林宾微笑道:“在我们这些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