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神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旷世神相-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魏杰很显然知道明十四陵里真正的瑰宝是九天隐龙决,秦魏杰要的是权力!之前给秦魏杰随意写出的三个字,楚天赐怎么测得到的结果都在暗示秦魏杰将来会是一个权操天下之人,一个这么有野心的人,一旦得到九天隐龙决,后果楚天赐完全不敢去想。

    但事到如今,似乎秦魏杰从来都没给自己留下个任何选择的机会,参加古啸天的比试自己必须赢,而这一次又必须找到明十四陵,同时还要交出九天隐龙决,自己好像冥冥之中都在秦魏杰的算计之中。

    从现在找到的线索看,关于明十四陵的消息应该在青城山,所以第二天楚天赐就去了青城山,萧连山陪着顾安琪去见岚清,和楚天赐一起去青城山的就剩下越千玲和秋诺。

    越千玲不喜欢秋诺,楚天赐心知肚明,但至于原因,楚天赐始终不明就里,不过碍于另一本洛玄神策是秋诺给的,越千玲虽然心里憋着气,但也不好发作出来,楚天赐因为心里想着秦魏杰的事,所以并没有看出两个女人之间的暗战。

    青城山以幽名绝天下,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不过楚天赐完全无暇顾及这些风景,根据川西天仓图上的显示以及方亚楠提供的资料,似乎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青城山的天师洞。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

    越千玲学考古的,对青城山上的这些道观和景观如数家珍,完全是一个免费的导游,根据越千玲所说,天师洞的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

    走进天师洞,主殿是三清殿堂,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

    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

    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

    天师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是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1尊,高约1米,唐开元十一年雕造,皆为坐像。

    道教以黄帝、老子为祖师,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

    后来黄帝功德圆满,乘龙升天成仙,宁封子被封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黄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并且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祠。

    黄帝祠初建于隋代,是天师洞最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来称呼天师洞。其正门横额上有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大字。

    黄帝祠左侧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

    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

    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

    越千玲几乎是口若悬河的把不大的天师洞讲解的头头是道,楚天赐从进来就一筹莫展,三个正殿没有丁点流连,一直走到天师洞里面。

    按照越千玲所说,天师洞的原观早毁,清代才重建,很显然关于明十四陵的线索绝对不会留在这些建筑之内。

    天师洞是自然天成的,如果有线索也应该在洞里面,可楚天赐在洞中默不作声仔细看了半天后,依旧失望的摇摇头,里面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楚天赐指头在龙头木上敲击几下低声自言自语小声说。

    “这龙头木是从天师洞找到的,那伙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拿回去,说明这龙头木的作用非比寻常,可到底这龙头木有什么用处呢?”

    “天赐哥,会不会是推算错了,明十四陵的线索并没有在天师洞?”秋诺在旁边冷静的说。

    听见秋诺叫天赐哥,越千玲心里莫名其妙的泛酸意。

    楚天赐想了想很确定的摇摇头说。

    “应该不会,根据川西天仓图的提示来看,线索就应该在天师洞。”

    “这有什么好想的,既然这洞里没有,说不一定在洞外呢。”越千玲半天插不上话,无聊的说了一句。

    楚天赐眼睛一亮,冲着越千玲笑了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天师洞……应该不是单纯的指这个洞,看来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楚天赐说完重新环顾洞中的陈设,目光最后落在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

    楚天赐试着站到石像下面,随着手掌指的方向望过去,嘴角慢慢翘了起来。

    走出天师洞,按照刚才石像所指方位走过去,楚天赐脸上的笑容又缓缓黯然下来,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几块巨大的石头,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

    如果真有线索隐藏在这里,那真无疑是大海捞针,楚天赐看看手里的龙头木,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

    从山上爬到这里,一路也没休息过,越千玲和秋诺一脸倦态,看上去很累的样子,楚天赐看见不远处一个挑夫卖茶,想着暂时也没头绪,不如先休息一下。

    青城山虽然不大,但要爬上去还真要费点劲,所以青城山附近的农民就会挑着茶摊在上山的必经之路上叫卖,每天上山的人络绎不绝,因此平时生意挺不错。

    卖茶的挑夫年纪四十多岁,看见有生意上门,连忙倒了三碗茶,爬到天师洞早就累的口干舌燥,一碗茶水喝下去顿时感觉心旷神怡,楚天赐刚喝了一口,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低头看看手中的茶有些诧异的样子。

    “你们是游客吧?”挑夫热情的问。“天天上山的人多,到了天师洞也算爬到一大半了,喝完茶歇息歇息慢慢走,用不了多久就能上山了。”

    “师傅,这天师洞周围有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啊?”越千玲一边喝茶一边随口问。

    “能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呵呵,这青城山上上下下其实就一个样子,到处都是树。”挑夫坐到一边点燃一支烟说。“不过说到风景,这天师洞还真没啥好看的,不过天师洞附近的景色还不错。”

    挑夫说完伸出手掌指着不远处的大石头,让越千玲和秋诺看,楚天赐一边漫不经心的喝着茶,眼睛却落在挑夫的手掌上。

    “看见没,那块大石头叫三岛石,其实就是一块巨石,上面有两条裂缝。”挑夫饶有兴致的继续说。“我们这儿有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刻有“降魔”两字。”

    “不就一块大石头,有什么好看的。”越千玲憋着嘴说。

    “呵呵,你们是游客,来青城山无非是看风景,我天天都在这山头上呆着,哪儿有好看的当然比你们清楚。”挑夫吸了一口烟憨憨的笑着说。

    “你天天都挑茶摊上山?”楚天赐忽然笑着问。

    “风雨不改,娃上学吃饭就靠着茶摊。”挑夫点着头回答。

    “天师洞除了这大石头还有其他景观吗?”秋诺平静的问。

    “石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下至海棠溪边,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挑夫如数家珍的介绍。

    “呵呵,挑夫见过不少,但像你这样引经据典说话文绉绉的倒是不多见。”楚天赐一脸苦笑的说。

    “天天在这山头呆着,听那些道长说的。”挑夫吐着烟雾回答。

    喝完茶楚天赐给茶钱,挑夫刚伸出手,楚天赐盯着他手掌意味深长的笑着说。

    “我看你这生意一定赚不了多少钱,呵呵。”

    “那是,那是,混口饭吃,能养娃就行。”挑夫满脸笑容的说。

    三人刚想转身离开,挑夫忽然好想想到什么,指着远处的树林说。

    “哦,说到景观,你们千万别忘了去看灵山仙树。”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一十四章 镜花水月
    “灵山仙树?!”越千玲好奇的看看挑夫不解的问。

    “就在那边,不远,你们可以去看看,其实就是一棵银杏树,不过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天师修真、创教、显道、羽化、仙葬之地,此树为张天师手植,道教视为镇山之宝,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春秋,据传说,张天师在洞中盘坐,无意间看见山下广袤平野,林盘村舍,难以神定,于是,在殿前亲手钟下这株银杏,银杏树旋即飞达长十丈,如一道绿色屏风,锁住山的灵气,张天师终得大道。”

    “一千八百年前的树!”越千玲很有兴趣的笑了笑。“那真要去看看了。”

    传说虽不可求证,但青城山道教植树造林世代相袭,造就青城山天下名山却是不争的事实,千岁之树聚灵山之幽,灵山之观蓄千叔之气,道法自然,根脉相系。

    离开挑夫的茶摊,按照他所指的地方,楚天赐找到那棵灵山仙树,站在树前,三个人不约而同都张大了嘴,或许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树,楚天赐都有些震惊。

    这棵古银杏树,巍巍高达五十余米,直径达七米,需要六七人才能合抱,更为奇处,腰身间钟乳密集悬垂,色泽如岩石粗粝凝重,形态如笋,树身上好像缓缓流淌的岩石粘液,似动非动,十分奇异。

    根部至腰身状如漏斗,主干多粗状分枝,如巨伞凌空撑开,枝桠纵横盘错,凤舞龙蟠,密如蛛网,树干上密布苔藓,一年四季一片幽绿。

    楚天赐眉头皱了皱,连忙从包里拿出川西天仓图,指着图上兴奋的说。

    “你们看,天仓图上也有这棵树。”

    “图上画一棵树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这本来就是一副山水画,上面有树至于让你这样大惊小怪吗?”越千玲瞟了一眼不以为然的说。

    “从这幅画整体布局上看,虽说是山水画,但这棵树明显有些喧宾夺主,从画工上看,画这幅画的人应该精通山水画作,这棵树却分明是败笔所在。”秋诺看过后很自信的说。

    楚天赐笑着点点头很认同的说。

    “我的想法和秋诺一样,之前看这幅画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现在看到这棵树总算是明白,这树的确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完全破坏了整幅画的意境。”

    “天赐哥,这么重要的一副画有怎么可能有败笔!”秋诺眼睛一亮欣喜的说。“莫非故意留下败笔,线索就和这棵树有关!”

    楚天赐笑了笑抬头望向天师洞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在天师洞里,张天师手掌所指的方位,刚好就是这棵树的位置。”

    看着楚天赐和越千玲在旁边一唱一和,越千玲偷偷抿着嘴,用极其怨恨的眼神盯着楚天赐。

    “那你问问这棵树,明十四陵在什么地方。”

    楚天赐并没听出越千玲话里埋怨的意思,笑着说。

    “不管线索在什么地方,一定和这龙头木有关系。”

    楚天赐说完围着银杏树走了一圈,然后看看周围的其他树,从树大小上看,周围的树明显要比银杏树小的多,但即便如此,估计种植的年代也十分久远,楚天赐在周围的树林里穿梭片刻后,猛然想到什么。

    跑到银杏树下二话不说就往上爬,本来就是山里长大的人,爬树掏鸟窝的事从小就没少干,所以不一会儿就爬到十米多高的地方,然后往下一看,嘴角再次扬了起来。

    “我就知道没看错,围着银杏树的这些树并不是随意种植,从我这个高度可以清楚的看见,这些树是以古银杏树为中心,根据五行八卦排列的。”

    “这也什么好奇的啊,这里是青城山,道家发源地,按照五行八卦植树也合情合理,你至于这么兴奋吗?”越千玲仰着头大声说。

    楚天赐从树上爬下来,扬着手里的龙头木笑着说。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树按照五行八卦排列我就高兴,你看看这龙头木,再看看周围这些树,你发现什么?”

    越千玲和秋诺看看楚天赐手里的龙头木,再看看旁边的树,秋诺正想开口,越千玲抢着说。

    “都是梧桐木!你刚才说线索一定和这龙头木有关,从木头的质地和颜色分辨,这龙头木就是用其中一棵树所做,难道……我们真找对地方了?!”

    秋诺刚很开心的笑了笑,但看看周围,又黯然的说。

    “天赐哥,如果真和这些树有关,可这里算起来大大小小的梧桐树至少有上千棵,又怎么知道到底是那一棵树?”

    “我们来把现在已经知道的线索综合起来推算推算。”楚天赐低头想了想平静的说。“留下这个线索的人把秘密隐藏在这片树林里,可指向这片树林的是天师洞里的张天师石像……张天师的石像……。”

    “刚才我在天师洞仔细看过,石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楚天赐打断越千玲的话说。“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