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深情回忆录:我与少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光美深情回忆录:我与少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平是我出生、求学和工作过的地方。1946年秋,内战加剧,谈判次数减少,经中央批准,我结束了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离开北平去延安。11月1日,我和###(他当时在南京周恩来处工作,此次回延安汇报,途经北平)乘同一架班机赴延安。李克农和夫人赵大姐在延安机场迎接了我,并把我交给驻王家坪中央军委的同志。我随外事组在延安——瓦窑堡——延安——晋绥——建屏(今平山)县的柏里、西柏坡等地工作,几经辗转,没想到这么快又回到了北平,心中十分激动。北平有我的父母和兄妹们。他们现在都在哪里?情况如何?我很想知道。家中虽有电话,但为保密起见,我遵纪没打。
  我陪少奇上山散步,他特别喜欢香山的大树,边走边欣赏,难得这样轻松愉快。过去,我也和同学们一起骑车到过香山踏青,观赏红叶,而今,看过北岳的大山,再看那座被称为“鬼见愁”的山岭,就觉得实在太夸张了。
  (二)
  工作是紧张而繁忙的。中央书记处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毛主席处双清别墅开会,交流情况,讨论问题,最重要的大事都是在那里决定的,散会时大多已过半夜。在我们的住处,最大一间房子是客厅,几乎每天有同志来,坐得满满的,愉快地谈笑,热烈讨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北平市和平解放,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市内秩序良好。但北平是一座消费城市,旧北平长期被日伪、国民党政府统治,经济早已是个烂摊子。加上长期被解放区包围,城乡联系断绝,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社会上失业人口太多,居民的生活十分困苦。由于华北连年灾荒,这种经济状况我们也难于很快解决。人民群众盼望共产党来解放他们。进城干部实行供给制生活也好不了多少,他们的父母靠乞讨度日的事情也时有所闻。人们含着微笑和眼泪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建设比打仗更复杂,领导同志们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因此,对克服困难充满了信心。
  下面,我摘抄几段当时的日记:
  3月26日,少奇有会。并同我谈“城市工作提纲”,我记下来。
  3月27日,少奇听取北平领导同志彭真、叶剑英、赵振声(即李葆华)、薛子正等汇报关于军管会、联合办事处的存废、物价、税收、房屋土地、财政组织;市委与市政府的分工、供给制与薪金制同时并存等问题。
  3月28日,彭真、李葆华、赵毅敏、刘仁、沙可夫和负责大学教育的李昌及负责中小学教育的刘局长等同志来,谈了大学教育经费、师资、教材以及校长人选问题,还汇报了文艺、电影、戏剧等文化教育、宣传方面的问题。
  3月29日,少奇主持财经、工会座谈会。彭真、李立三、萧明等同志出席。就工业、交通、商业、劳资关系、铁路、金融、合作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汇报、讨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从香山到中南海(2)
3月30日,少奇召开党、政、工、青、妇干部座谈会,彭真、刘仁和主管组织工作的傅部长等出席。
  3月31日,专题讨论工会工作,彭真、李立三、萧明等同志出席。少奇同志认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维护工会的独立地位,因为工会是最广泛的群众性组织,他曾建议重要同志负责北平市工会工作,可见对工会重视的程度。
  4月1日,少奇和彭真等同志讨论人民革命大学的问题。
  4月2日,约华北局书记薄一波等同志来谈平、津接管的情况。一波同志特别谈了对外贸易。
  4月3日,少奇出席北平市委会,讲了他听取各方汇报后的意见。他肯定了北平的接收工作,并就今后如何更进一步把旧北平变成新北平,先干什么,如何干,谈了他的看法。当晚主席处有会,可能就在那天决定让少奇同志去天津。
  我陪少奇进城专程到华北局一波同志处,那是后圆恩寺的一所漂亮的房子,室内有小喷泉,据说曾经是蒋介石的官邸。平津接管工作均由华北局薄一波同志负责。少奇去天津,行前先去同他打个招呼并嘱他:党中央、毛主席有何指示请及时转告。可见少奇是多么重视组织纪律性。
  叶剑英进北平以后,曾亲自给我家打了电话,告诉家里我已结婚。父亲不知“刘少奇”是什么人,跑到西单商场书摊找到一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日文小册子,上面说少奇外号“小诸葛”,湖南人,这大概就是我父母对少奇的全部了解了。少奇进城时顺路到我家探望和慰问我父母,光英光英,即王光英,时任天津近代化学厂厂长。六哥适从天津来,少奇同他谈了话,并很感兴趣地询问天津工商业的情况,还告诉光英近日要去天津,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谈。父亲知道湖南人爱吃辣子,特地到西单商场附近的湖南饭馆订了菜,款待娇客。当晚,我陪少奇去东交民巷北平市委小礼堂看京戏。
  少奇根据连日来听取的汇报,归纳各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亲自用毛笔草拟了《关于北平工作问题》的报告提纲,4月7日在北平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指出:“在接收中一般很好,同志们保持了廉洁和艰苦的作风,这些是令人满意的。”并讲了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建设新北平。
  4月8日,同市委领导谈论成立北平市政协会议的问题,少奇建议召开各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时,应让工会、商会代表参加,并指出:“群众的要求与最大利益是恢复与发展生产。”
  (三)
  少奇是肩负着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真正管好城市的使命到天津去的。天津工商业比较集中,问题很有代表性,当时天津已顺利完成接收,正转入管理与发展生产。临行前少奇还特意通知才从香港回来熟悉贸易、金融工作的龚饮冰、卢绪章两同志同行,北平市委也派了张文松等几位得力干部随行,以便及时将少奇的意见转告市委,中办同去的有吴振英(老红军,少奇的秘书)、李树槐(老红军,负责警卫)等同志和我。
  4月10日晚9点,少奇一行乘火车抵天津,黄克诚、黄敬、黄火青、吴德黄克诚,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黄敬,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市长。黄火青,时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二副书记。吴德,时任中共冀东区委员会书记。等到火车站迎接。我们被安排在近郊小刘庄的一座两层小洋房住下。因时间较晚,仅就如何汇报、视察等事宜谈了一下,决定活动安排均由黄敬负责,并全程陪同。
  4月11日,上午视察中纺一厂和自行车厂,少奇提出要注意劳动保护。下午举行第一次汇报会,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综合情况以及对内对外贸易情况,并且汇报了资本家的顾虑和意见。
  4月12日,上午视察灰堆子纸厂(即现在的天津造纸总厂)。下午座谈,工商局的同志汇报工商管理和物资分配等问题,最后介绍了几位工商界大户的情况。
  4月13日,上午视察中央电工器材厂。下午听取市场、粮食管理、金融等方面的汇报。
  

从香山到中南海(3)
4月14日,上午视察汽车修配厂,下午继续听取贸易部门的汇报和讨论。
  4月15日,工作之余,少奇想看看他1928年任顺直省委书记、1936年任北方局书记以及先后几次到天津时住过的老房子,我们坐车在市区转了一圈,在几条胡同走了走,陪同去的干部大都不熟悉当时的情况,找不到少奇记忆里的老住处。幸得有龚饮冰同行,他找到了当年在天津建立的地下党联络点“万源湘绣庄”,少奇真还在那里住过。
  4月16日,市工业局有关同志来汇报工业企业等方面的情况。
  4月17日,听取和讨论工会工作的汇报。
  4月18日,少奇在天津市委会上讲话,谈对天津工作的初步意见。
  4月19日,邀请天津市几位著名资本家座谈,这个会开得很成功,对于安定资本家的情绪,解除顾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天津比较有名的资本家李烛尘、周叔、宋卿、朱继圣、边洁清、孙冰如、劳笃文、资耀华、王翰庭等参加了会议。黄敬出席,我在场。与会者纷纷发言,反映情况,表###态。少奇鼓励他们办好厂,多办厂。
  4月20日,上午少奇听取外事工作汇报。下午与贸易部门负责同志谈话,他指出:贸易工作好比血管,对经济的影响甚为重要,天津是对内外贸易的集散地,搞不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都会很大。
  4月21日,少奇解答工商界100余人提出的问题。同日还到生产抵羊牌毛线的东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工厂车间,并接见了劳资双方代表。
  4月22日,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报摩托接管处、电讯管理处、仓库、联勤、被服、针织、冀北电力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学厂、卷烟厂、面粉厂、火柴公司、耀华玻璃厂、华新纺纱厂、食品饮料厂、铁砂厂等情况。
  4月23日,视察仁利毛呢厂,少奇赞扬工厂文明、清洁、先进。总经理朱继圣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关于工厂管理的英文书。
  4月24日,少奇在天津党、政、军、民干部扩大会上讲话。指出:接收工作完结,同志们很辛苦,党中央一般是满意的。并就今后如何管理、改造和发展新天津作了长篇论述。
  4月25日,上午在工商业家座谈会上讲话;下午在耀华中学对天津国营企业职工讲话,其中谈到要团结起来搞好工厂,不要抛弃一个有用的人。党员应公开身份,以利群众监督。
  同一天,少奇还写了关于接管问题给华东局的指示电(现存有手稿)。
  在津期间我们经常听到零星枪声。有一天,少奇正在住处工作,又响起枪声。忽然黄敬自己开车来接我们去看市容,却把我们送到市内一所很坚固的大楼上饮茶、聊天。黄敬一直很沉着,过了一段时间,他才说,没事了,看市容去吧!原来是我们住地附近的一座兵工厂发生爆炸,原因不详。黄敬真有点儿“内紧外松”的本事。
  4月27日,少奇就干部对24日讲话的提问做解答。问题涉及面广,很多问题非常具体。
  4月28日,在天津职工代表大会上讲话。
  4月29日,上午在文教干部会上发言,强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要奖励私人办学。指出报纸工作不要为写评论而写评论,应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指出要好坏意见都听,不要限制畅所欲言。少奇还讲电影作品的审查不要太严,要让戏班子有饭吃,不要限制太死,越是禁止,人家反而越想看,只禁止那些淫秽的、政治上反动的,新作品出来自然会淘汰没有生命力的。下午少奇对华北总工会的干部讲话。
  5月1日,向路经天津的南下干部讲话。少奇讲要特别注意与当地干部、群众的联系。我们党即将取得全国的解放,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如何管理城市的问题,其中经济和工会工作至关重要。
  5月2日,召集资本家座谈并讲话。这次座谈会较4月19日召开的座谈会范围广,参加的资本家包括各个层次。
  

从香山到中南海(4)
5月3日,上午与华北供销总社干部谈话,下午和教育界人士座谈。这天少奇还给宋卿写了回信(来往两信均见过报,来信系30日写)。
  5月4日,视察天津市容。途中在中原公司附近下车散步,公司大楼的尖顶在激战中被炮弹打掉,有些不认识了。在和平路(当时叫罗斯福路)街边,正好走过光英开办的近代化学厂门市部,进去看了看,货架上有卷卷漆布,还遇见原北平我家的邻居、光英的同学和股东宗先生。
  5月5日,华北职工代表大会开幕,少奇代表中央做《工会工作问题》的报告。当晚,黄敬和李烛尘先生陪同少奇会见了开滦煤矿公司的中、英方代表。
  5月6日,少奇出席天津市委扩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关于城市管理和职工问题》的报告。
  5月7日,天津调查结束,少奇要去塘沽、唐山。
  天津市的解放虽然经过激烈的战斗,社会秩序恢复很快,水电供应基本正常,但生产的恢复比较缓慢,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断了。政权工作一时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像北平一样,干部们忙于招待来往队伍,贷款,找房子……还是农村那一套作风和工作方式,打锣开会,读文件,念报纸,大学教授、工厂厂长、银行经理去街道学习。形势迫使我们学习原来不懂的东西。
  (四)
  少奇的天津之行,对如何进行城市民主建设提出了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完整设想,指出管理好城市的关键在于理顺“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城乡关系、劳资关系、内外关系、公私关系。这对于早期政权建设、民主管理、革命党向执政党升华是有重要意义的。少奇说:城市的特点是集中。城市是市政府管理的,国家机器主要是警察、法院、监狱。接待来往人员有招待所,贷款找银行,管卫生有卫生局。这些事,街道干部管不了,也不该管。城市的基本组织是市党委、市政府、市民代表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好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会,不是资产阶级的议会,不是苏联的苏维埃,也不是过去的参议会,是人民管理政权。少奇说:城市工作主要是工会工作和经济工作,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到农村,多年同无产阶级是隔离的(除少数白区工作者外),现在由农村到城市,回到本队,无产阶级还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阶级觉悟也不高,如果组织不好,教育不好,所谓依靠,就是空话。一流干部要分配到工会去,工会一定要解决工人的问题,否则就没有威信。大革命以前,都是工会津贴党,党不津贴工会。现在倒过来了,如果工人还要罢工,这就值得我们思索了:工会是不是代表了工人的利益?
  七届二中全会以前,少奇即集中精力研究城市接管工作中的政策,当时石家庄、济南、沈阳等城市的接管,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石家庄解放后,搞清算斗争,把工商业算垮了。斗争会决定一切,可以捆人打人,没收财产,甚至把人拖死了。人们只看到斗争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