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随笔-用思维的乐趣解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桥随笔-用思维的乐趣解构历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时说话嘴里一定要放干净些,不然就会死得很难看。

  这里有一点要补充,在我看来许多人说的话并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比如有个客户说我的工作完成的很糟糕,我就不能理解成我的工作真的很糟糕。因为无论怎么改进,工作还是一样糟糕。但是,当我把这句话理解成“回扣给多少以及什么时候给”的时候,我的工作就变得很出色了。对于她说的话,大多也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比如她说她累了,那她可能是真的累了,我该让她好好休息一会;也可能她并不累,只是想让我夸她几句“你真能干”。又比如她说“你真讨厌”,那她可能是真的讨厌我,我该马上在她眼前消失;也可能她并不讨厌我,反而对我很来电。到底是哪种意思完全要凭直觉去猜,如果猜不对的话,她就会派出几百只蚂蚁在我身上爬,让我毛骨悚然。

  接下来难受的人轮到楚昭辅了。在楚昭辅看来,他不过是向苗训请教一个问题。至于当着几十万人的面问这个问题,不过是想显得自己和半神科学家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已。“你苗训不告诉我看见什么也就罢了,干吗冲我嚷嚷啊,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这里我一定要补充一下。苗训吓得要尿裤子的时候,揉着脖子的几十万人也感到无奈了,“为什么偏偏就是他呢?”如果是除了苗训之外的任何人,或者说只要是个人,这件事就容易解决了。几十万人就完全有权利弄明白“你仰着脑袋往天上看什么呢?”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就用藤条抽脚心,柳条打阴囊,直到说出能让几十万人满意的答案为止。不过,我以为任何答案都不可能让几十万人满意。如果你回答的是看到了什么,那几十万人为什么没看到呢?如果你回答的是没看到什么,那你为什么仰着脑袋,以及我们为什么跟着你仰头看天呢?无论怎么回答,结果都是在侮辱几十万人的智商。这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你拿几十万人开涮呢。但是,偏偏对苗训一点辙都没有,因为苗训不全是人,他进化了。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可能属于人的范畴,也可能属于神的范畴。对于无法区分归属的行为,通常应该划归到神的范畴里,不然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一来,几十万人就没办法太较真了。我现在真想变成苗训,因为我最讨厌别人较真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几十万人只能自认倒霉。就在大家正要自认倒霉的时候,楚昭辅这个倒霉蛋就发问了。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苗训并没有跟几十万人作对,而且他的处境一点也不危险。楚昭辅的问话也许是件好事,他毕竟是给几十万人找到了下台阶的机会,把几十万人从当局者变成了旁观者。也许是件坏事,因为在几十万人看来,楚昭辅就要倒大霉了,“你才吃几碗干饭,就敢和半神科学家较真”。但这个结论苗训并不知道,因为他做贼心虚;楚昭辅也不知道,谁让他是个冒失鬼呢。现在苗训在等着楚昭辅领着几十万人弄死他,几十万人在等着楚昭辅倒大霉。

  楚昭辅也许冒失,但他可不傻。他马上就看出了几十万人的憋着什么坏。照这样下去的话,自己不但没有显示出和半神科学家的亲密关系,以后还有天天被人称呼为“傻二”的可能。我认为这个结果是楚昭辅自找的。如果换作我的话,就只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从此当我没生出来过。因为被人称呼成“傻二”对我而言,实在是件生不如死的事。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楚昭辅不但不是“傻二”,而且是个天才。在几十万人的注视下,楚昭辅对苗训一挑大拇哥,真诚的说了三个字:“有道理!”然后点着头若有所思的离开了。

  现在又轮到几十万个幸灾乐祸的人犯傻了。这算怎么档子事啊!傻了眼的几十万人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半神科学家苗训在行军的路上研究与太阳有关的天象,要不他为什么说了两遍“日”呢。因为人是不能和半神科学家较真的,规则就是这样定的,所以半神科学家在研究什么,以及研究出了什么都无所谓,那是半神科学家领域的事,我们犯不上瞎掺和。但后面的结论就让几十万人受不了了:楚昭辅明白了半神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且他对这个结果还很认同。要不然他怎么能说“有道理”呢。那么,楚昭辅能明白的事,我凭什么就不能?咱们可都是人啊。何况楚昭辅刚刚差点就成了“傻二”。

  没有人去问苗训到底研究出了什么,因为楚昭辅已经问过了,还差点变成傻二,如果自己再去问一遍,那真的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傻二”了。也没有人去问楚昭辅到底明白了什么,因为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比差点变成“傻二”的人还傻。当然,他们忽略了“傻二”其实是天才。看着楚昭辅若有所思的离开,几十万人只能揉着脖子若有所思的离开了。离开的时候有的人嘟哝着:“确实有道理。”没有人认为或承认自己被苗训和楚昭辅耍了,因为游戏的规则就是这样的。

  只有苗训一个人还站在当地一动不动,他至少要过半个时辰才能缓过劲来,因为他确实吓得不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8
赵匡胤在晚宴上迷糊了,越远的声音就听得越清楚。换个角度说,他喝的越多就可以听得越远。如果他有足够大的胃和酒量,就可以听到全世界每个角落的声音,甚至外空的声音,那他就成了古往今来性能最好的雷达。当然事实上他的听力范围没有超过行营的蜂巢,不过这也相当了不起了。其实,如果赵匡胤能再晚一点喷射,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再多喝点,就可以发现蜂巢其实不只一个,而是两个。而且另一个蜂巢比行营的蜂巢要大得多。那个蜂巢就是开封城。

  行营每个帐篷里的絮絮叨叨把行营变成了蜂巢,开封城每个房子里的絮絮叨叨把开封城变成了更大的蜂巢。两个蜂巢絮叨的内容都与赵匡胤有关,而且它们的结论也是一样的。

  这里有两点需要补充。

  结论一样不等于结果一样。打个比方,假设我对她有企图。这个企图的内容不言而喻,就是想和她上床。“我对她有企图”这个结论的结果,我们从对我和对她两个角度来分析。

  对我而言,这个结果从表面上看是比较有利的,因为我掌握着主动权,而她很被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我的动因,上床这件事就不可能发生。当然,如果她对我也有企图,则要另当别论了。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因为决定权在她,这样一来我又很被动了。谁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呀。

  对于她而言,当然这个结论就变成了“他对我有企图”,我也说不好对她有没有利,不过我也可以帮她分析。我觉得对她有没有利主要取决于她的态度,就是说她愿不愿意和我上床。如果她愿意,这个结论对她就非常有利了。当然,我知道她一定不会痛痛快快答应,因为女人都很小家子气。在答应前她可以尽情的把我玩弄于股掌之间,招之我来挥之我去,等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再委曲求全勉勉强强的答应,还要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让我觉得欠了她天大的人情,一辈子想还也还不完。如果她不愿意,也可以尽情的把我玩弄于股掌之间,招之我来挥之我去,等到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再含着眼泪告诉我“你是个好人,但我们不合适”,不过这也说明她并不讨厌我(我觉得我确实够贱的)。或者根本不玩弄我,而是直接让我滚蛋,这说明她讨厌我。到现在为止,这个结论的结果对她还是有利的。但如果在她告诉我“我们不合适”或让我滚蛋的时候,我臭不要脸死缠烂打甚至威逼恐吓,那结果对她就很不利了。不过要真是那样的话,我就变成了一点都不好玩的人了,而“好玩”是我做任何事情的前提。违背了前提的我应该在变得一点都不好玩之前,先找个茅坑淹死算了。

  总之,这个结论对我非常不利,对她有利没利要取决于她的决定,以及我好不好玩。

  结果一样绝不等于感受一样。

  再打个比方,还是说企图那件事,但这次变成了我的企图得逞了,也就是说我和她上床了(写到这我忍不住要偷偷乐)。我们还是从我和她两个角度来分析。

  这个结果的感受对我而言应该是好的,因为企图得逞了总该是件好事。而且男人和女人上了床,占便宜的一定是男的,如果是和美女上床,那就是占了大便宜。规则就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上床之后她告诉我“你得对我负责”什么的,我可能当场就中风,为什么中风我不敢说。另外,在上床以后的日子里,她很可能整天和我腻在一块,还在我耳朵边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让我烦的要命。只要我稍有异议,她准冲我来一句:“别给脸不要脸啊”。这样一来,这个结果的感受对我而言又不好了。

  这个结果的感受对于她而言,我还是说不清是好是坏,不过我觉得还得取决于她愿不愿意。如果她愿意的话,那她的感受应该是好的。但如果在上床之后发现我原来是个ED(那我为什么要跟她上床?),或者发现我特别懒,还不讲卫生,那她的感受就不好了。如果她不愿意和我上床,而我是霸王硬上弓的话,那她的感受就应该是非常坏了。不过要真是那样的话,我就又变成了一点也不好玩的人,我还得赶紧找个茅坑淹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她也说不清愿不愿意和我上床,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或出于生理需要,那我就更说不清她的感受是好是坏了。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我怎么可能猜得出你的感受呢。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凭什么事情一对她不利或非常坏,我就得去找茅坑淹死呢。

  如果赵匡胤够敏感,就可以听出两个蜂巢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越来越兴奋,另一个越来越郁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
苗训和楚昭辅把几十万人结结实实的搞晕了,他们给几十万人留下了一个谜。这个世上有一种人特别喜欢让人猜谜,他们中间有些非常有名,比如哥德巴赫、费尔马、黎曼、庞加莱。我觉得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人头疼。我从小就不善于猜谜,所以不喜欢他们。但我非常崇拜他们让人头疼的生活目的,所以又很敬佩他们。

  她有时候也喜欢让我猜谜。我们知道,当她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大眼睛直勾勾盯着我的时候,就说明我要倒大霉了。但如果她连眼角都不扫我一下,任凭怎么问都不搭理,那就是要让我猜谜了,这意味着我还有救。这么看来,是不是猜谜以及我是不是还有救,完全取决于她看不看我。

  她出的谜难度很高,所有的线索都是隐蔽的,需要综合分析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生理周期等等客观因素和48小时内的一言一行等主观因素(以我的经验,48小时足够了,但也偶有例外)。猜对了的奖励就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安生过日子,猜错了的惩罚是必须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只要我还想安生过日子。

  苗训和楚昭辅给几十万人留下了个谜——楚昭辅到底明白了什么呢?其实几十万人比我幸福多了,就算他们猜错了甚至根本不猜,也可以照样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这就是说几十万人完全是自找苦吃。不过细想想,我也完全可以不猜,但我不敢,这应该就是犯贱吧。这个迷像一块血栓留在了他们的脑子里,因为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比楚昭辅傻。人总是有股证明自己聪明的欲望,但当他们发现其实证明自己傻来得更实惠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我现在就处于努力证明自己聪明的阶段,并等待着自己有一天能明白过来。几十万人一边揉脖子一边猜谜。解开这个谜的奖励是证明了自己比傻二聪明,没解开的惩罚是证明自己比傻二傻。不过他们都忽略了一点,他们已经比傻二傻了,至少在表面上他们解的都没有楚昭辅快。

  没过多久,谜就被几十万人解开了,毕竟所有的线索都明摆着。几十万人认为“日”是名词,那苗训说两个“日”的意思就是指两个太阳。他一直仰着脑袋看天,一定是因为他看见了两个太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可以说是谜面。那么这个谜的谜底是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太阳通常代表皇上,两个太阳就是说有两个皇上,也就是说皇上可能要换人了。楚昭辅明白了苗训的意思,而且他也认为皇上的确该换,所以他很认同。这么简单的谜底,用脚都能猜得出来,几十万人没有马上猜到,并不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都被苗训和楚昭辅搞晕了。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突然恍然大悟的表情,并死命的用拳头捶自己的脑袋,这么简单的答案居然被楚昭辅抢先了。

  谜底直指皇上,几十万人并不因此觉得奇怪,要想数清自朱温以来这几十年到底换个多少个皇上,手指头都不够用的。要是加上南唐前后蜀什么的,那就连脚趾头也不够用了。这也说明在几十万人的眼中,皇上并不尊贵。

  楚昭辅这时也猜出了谜底,他是和几十万人同时猜出来的,这说明楚昭辅并不比几十万人更聪明。这个结论我很喜欢,谁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比几十万人都聪明的人,那样会让我们自己显得很傻。

  故事讲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有点失望,这件事的结果和我预想的有很大出入。我本以为它充满了权谋诡计,随时随处都隐藏着无法预料的变化,而且所有的变化都应该经过周密的计算。但现在事情变得太简单且太直白了。更重要的是,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赵匡胤就太无辜了,完全是巧合让他当了皇上,鬼才信他有那么好的命。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出于私心,因为我不喜欢赵匡胤,他的酒德太差了。

  我觉得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幕后掌控着整个事件发展的脉络,他知道苗训不过是个爱流鼻血的算命先生,也是他把苗训变成了传说中的半神科学家。在我看来,这个人应该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虽然是个话痨,但决不是没事四处嚼舌头的八婆。把苗训包装成半神科学家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