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项羽与刘邦-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惊恐而不是理智让他深明这一点。
  “那好,就这么办。”
  县令点了点头。萧何把屠狗店的樊哙叫到县衙,派他即刻动身到刘邦那里去,并让樊哙捎口信说:是想让刘邦带领军队进入沛城,我们将打开沛的城门等候贵军。
  樊哙生性憨厚质朴,浮躁奢华几乎从不与他沾身。唯独此刻,他也许是太兴奋了,竟一下子跳了起来。他正准备飞奔而去的时候,却被萧何给叫住了,说:“有件事忘了。以上口信传达给刘将军时,就说是县令大人提出的要求。”
  不说是县令的命令,而是要求,这是萧何随意加上的解释。从法律意义上讲,县令在说出“自己也要叛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是县令,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对刘邦下达命令的权力,只能是提出要求。县令对刘邦所能作出的约定,就唯有“提前打开城门”这一项了。
  “萧何,还是该说成命令吧?”县令又正言厉色地说道。
  “还是讲大人要求更为妥当。”
  “为何?”
  “县令已经表示要对秦谋反,仅此已经背叛了秦法。现在大人已只剩下个人身份了。”萧何仿佛开导般地说道。
  县令看到萧何这般的态度,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家伙大概是刘邦一伙的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县令的疑虑愈来愈重,于是改变了主意,叫来其他属僚命道:“关上城门!任何人都不准进来!”
  人们赶紧朝四面城门跑去。
  最早得知这项命令变更的,正是县令的驭者夏侯婴。他立即紧急通知萧何、曹参等县衙里的刘邦同党,让大家一起乘上县令的马车。继续留在县城里,大家肯定会被县令下令处死。夏侯婴挥鞭纵马,一溜烟穿城而过,经西城门朝城外飞驰而去。
  县令立即发现萧何已经逃掉,狼狈之余,他连鞋子都忘记穿上,急忙跑到县衙前院,吼着嗓子惊叫驭者。
  “夏侯婴到哪儿去了?”
  还好,厅堂里还剩下一名小吏,只见他有气无力地摇摇头,说:
  “大人的驭者也是刘邦的党羽。”
  接下来,县令所能做的就只有关闭城门,继续龟缩在城里。
  萧何等人出城不久,就碰上了刘邦的军队。
  刘邦依旧戴着竹皮高冠,还骑着一匹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马。
  “啊,是萧何吗?辛苦了。”刘邦高声说道。
  随从者中多数都认识萧何,所有人都是一副叫花子模样。
  萧何仰起脸,向骑在马上的刘邦报告了几件事情,刘邦只面带微笑点点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对萧何而言,这样就足够了。令萧何十分满意的是,刘邦已极其自然地具有了大将风度。
  

举兵(12)
当这支队伍抵达沛城城墙下时,发现城门已经紧锁。
  “还是让那些父老把城门打开吧!”
  萧何向刘邦建言,写一封帛书用箭射到城里面去。
  刘邦在一小块帛上用当地大白话给父老写了一封信。本来,萧何若同时署上名字,会使父老们更加信任,但萧何已经成了刘邦的属下,因而回避了这一做法。同时署上自己的名字,有可能损害刘邦的威望和人格,更何况既已成为属下,就得避免引起刘邦的嫉妒。作为萧何来讲,从今以后,只能以新的面目和周到的服务来面对刘邦,但对早已习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位老兄来说,这样做根本感觉不到什么痛苦。
  射到城里的帛书已被人送到父老那里。父老们早已集合年轻人组成了自卫的队伍。他们在靠近自卫队伍的地方商议一番,很快作出欢迎刘邦的决定。自然地,一山容不得二虎,既已决定欢迎刘邦,就必须先把县令除掉。
  “赠县令一死。”
  父老们向年轻人下达了命令。那些年轻人手持棍棒飞跑着穿过城区,直闯县衙逮住县令,按父老的话将其处死。
  刘邦等一干人马开进城里。
  父老们到城门口迎接,将他们引入县衙大堂。在这里,父老们恳请刘邦出任沛公(沛县主政者)。这种做法乃是该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尽管彼此早已心知肚明,却还要采取恳求刘邦拥戴其本人的方式。但刘邦毕竟是刘邦,一口便回绝了。
  “我没有那份德。”
  父老们又进一步恳求,但又遭到刘邦再次谢绝。
  第三次,刘邦才终于答应下来。可以说,这一切也统统是在走形式。
  刘邦的队伍整齐地列队在县大堂前的院子里。
  担任相当于现代参谋长职务的,是萧何及曹参。
  担任相当于现代副官职务的,是其幼时的朋友卢绾。
  相当于队长职务的,则分别由驭者出身的夏侯婴以及下级小吏任敖、专办丧事的周勃和绢帛商灌婴等人担任,连人们眼中本事最大的樊哙也只能当上一名队长,率队乖乖地站在那里,他们都很安于其职。映着沛上方一片晴朗的天空,地面上旌旗翻滚迎风飘扬,这些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旗帜一律呈红色,以象征刘邦乃赤帝之子,由此成为刘邦军的专用颜色。
  大院里摆放好祭坛,上面供有祭祀用的活猪活羊等牲畜。
  首先拜祭开天辟地以来传说中最古老的皇帝,即黄帝,接着祭拜象征战事大吉的军神蚩尤,最后将祭品活猪活羊等宰掉,用它们的鲜血把战鼓皮染得通红。
  

《项羽与刘邦》故事梗概(1)
就在项羽与刘邦在黄河沿岸攻城略地,向西挺进时,传来了主将项梁战死的噩耗。项梁的谋士范增,也逃到了项羽这里。项羽闻后,于三军将士前悲泪涕下,誓报此仇。但鉴于秦军的强大,项羽在范增、刘邦的劝说下,不得不撤兵,退到了彭城。
  楚怀王本是项梁所拥立,今日项梁已死,怀王认为到了摆脱傀儡地位的时候。于是,怀王重用自己的亲信宋义,期待以宋义来驾驭项羽和刘邦。宋义乃楚国旧贵族之后,家族人丁旺盛。宋义很有计谋,趁着齐国内乱,竟然策划让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作宰相,控制齐国。
  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相聚于彭城,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宋义作战况汇报:秦将章邯,已经率领大军进攻赵国,把赵军团团围困在了巨鹿城。怀王令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统领大军,北上与秦军主力决战;令刘邦率领小股军队,向西挺进,以迫使秦军分散主力。项羽对于这项安排大为恼火!
  宋义统领着大军,开拔数日,便安营扎寨,不再前进。后来得知,宋义竟然在忙于让自己的儿子去齐国当丞相。项羽以此为借口,假诏怀王之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宋义斩杀,并追杀了宋义之子。
  楚军的主力部队,再次由项氏家族控制。这是项羽一生中唯一的权力斗争。项羽带领三军,急赴巨鹿战场。
  在北上的行军途中,范增向项羽介绍了赵国的情况。这里有两位贤者张耳、陈余,他们拥戴了一位赵王,复兴赵国,定都在邯郸。秦将章邯率领大军,铺天盖日地涌向邯郸。张耳闻风丧胆,带领赵王匆匆逃跑到了北方的巨鹿。但是不久,便被秦军围住。
  面对赵国的求教,齐、燕等地的义军纷纷前来相助。但是面对强大的秦军,他们不仅不愿前来进攻,反而作壁上观。就连张耳的刎颈之交陈余,也按兵不动。巨鹿城危在旦夕,但是章邯好像并不急于攻城,他要等各路援军都到了,然后将其一举歼灭!
  项羽来了!此时秦军有二十多万人,项羽带领的楚军只有七万人。面对强敌,项羽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楚军渡过黄河后,项羽便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都沉入水底;每人携带三天的干粮,然后把锅全砸碎。一种激烈的情绪,正在楚军的心里翻江倒海,掀起万丈波澜。
  楚军的先锋部队由黥布率领,首先攻击秦军运输士兵和粮食的甬道。秦军将领苏角率众进攻。但是受地形所限,秦军难以形成大规模进攻之势,使黥布得以站住脚。
  此时,项羽率领的主力部队,已经出现。苏角急忙向秦军其他将领求援,这里成了主战场。秦军把楚军分割成小块,一一包围。楚军疯狂起来,凶狠异常。面对楚军的殊死搏斗,各地来的援军没有一人敢伸手相助。
  项羽已抱必死之决心,像闪电一样,向秦将苏角直扑过去。秦军就像水一样,被这道利刃拨开!刹那间,白光一闪,苏角便身首异处。
  秦军失去主将,顿时慌乱。楚军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涌来!苏角统领的秦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就在此时,秦将王离也率军前来。项羽一鼓作气,把王离活擒!另外一支秦军由涉间带领,面对楚军的虎狼气势,未战即溃。涉间愤而自杀。
  巨鹿城获救了!赵国及各地援军的诸侯、将领,都膝行到项羽的帐下。而项羽却想的是如何战胜章邯。
  秦章邯将军,惊闻手下的三员大将,一战死、一被擒、一自杀,几欲晕倒!面对急转直下的局势,章邯收集残兵败将,稳住局势,与楚军对峙,并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搬救兵。
  而此时的咸阳,赵高当权,蒙蔽皇帝,指鹿为马,残害忠良,阴谋发动宫廷政变,自己做皇帝。所以对于司马欣的求助,置若罔闻。司马欣不仅没有见到皇帝,并且还险些丢了性命。司马欣逃回章邯的大营,章邯的赤胆忠心,顿时被击得粉碎!
  项羽军虽然获得了初期的胜利,但是也损失巨大,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原赵国的上将军陈余,毛遂自荐,愿意去劝降章邯。
  陈余向章邯讲解了秦国诛杀名将的历史,从白起到蒙恬,而今赵高专权,章邯的越忠心,功劳越大,越容易导致身死族灭的危险。章邯很少考虑自身的利益,但是却愿意为了士卒着想而投奔敌营、降服叛军。
  楚军也已面临粮尽的窘况,项羽便带数人,与章邯约见在殷墟。项羽非常尊敬章邯,不仅不让章邯做自己的副将,反而称呼章邯为雍王。章邯痛哭。
  随即,项羽带领楚军和投降的秦军,挥师西进。楚人往昔常受秦人欺凌,今日翻身做了主人,便对投降的秦军辱骂殴打。楚军纪律又不严明,导致冲突升温。秦军本来就不想进攻自己的国家,现在又受到虐待,便有了反叛的倾向。
  达到新安后,项羽与范增、黥布密谋,在惺风血雨的夜晚,坑杀秦降兵二十万。如此惨无人道的杀俘行径,在古代战争史上非常罕见。从此,项羽的凝聚力开始下降,关中民众对项羽恨之入骨,这也为刘邦在关中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刘邦军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各地的流民不断地加入进来。刘邦没有项羽的勇猛,却以一种温厚的长者风范,深得饱受秦法暴虐的父老百姓们的欢迎,“天下苦秦久矣”,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投靠。
  

《项羽与刘邦》故事梗概(2)
出身于韩国贵族的张良,经历了国破家亡。为了报仇雪恨,他广揽刺客,准备刺杀秦王。机会出现在秦始皇巡幸天下中。当秦始皇的仪仗队路过博浪沙时,张良带领一位大力士,向仪仗队投掷大铁锤。可惜,没有击中秦始皇。张良四处逃亡,最终藏匿到了下邳。
  在下邳,张良遇到了奇人黄石公,传授给了张良《太公兵法》,张良由此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在下邳隐居的日子里,他还收留了楚人逃犯项伯,后来才得知这是项羽的叔父,日后竟然演绎出了一幕历史名剧。
  不久,秦始皇驾崩,陈胜吴广起义,天下烽烟四起。张良在投奔陈胜的途中,得知陈胜已死。张良四处投靠其他的义军头领,均以失望告终。一次偶过沛地,见到了刘邦。刘邦虚怀若谷,待张良为贵宾。张良甚为感动,从此开始辅佐刘邦创立天下。
  刘邦带着张良,投奔项梁。为了壮大实力,在项梁的支持下,复兴了韩国。可惜,项梁不久战死,张良只得在韩地打游击。
  楚怀王令项羽北上抗击秦军主力,让刘邦西进关中。可惜,刘邦的兵力太弱了,遇到了几个城池,均无法攻破。军队的粮草问题愈发严重。这时,刘邦遇到了一位守门的长者郦食其。本来傲慢的刘邦,礼遇了郦食其。郦食其便告诉刘邦,陈留城内藏了大量的粮食,并献计攻破了陈留城。
  粮食获得极大补充的刘邦,一下子聚拢了大批流民,但是战斗力依旧不强。此时的张良,放弃在韩地打游击,前来辅助刘邦,共讨关中。
  刘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敢于放权,让属下尽心去做事。这次,刘邦就把全部的军权授予了张良。张良马上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歼灭秦军的小城镇,夺取武器,提升士气,壮大力量。
  躲在大城市里的秦军,再也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刘邦军的壮大,便派将领杨熊,带领部队与刘邦军正面交战。张良利用佯动、奇袭、包围等多种战法,大败杨熊军。杨熊逃到荥阳,并秦廷斩首示众。
  刘邦军声势大振。但是张良可吃不消,把指挥权还给刘邦,甘愿做谋士的角色。刘邦军一方面抵制其他友军西进关中,一方面南下攻克南阳城。在此地得到大批武器、粮草的刘邦军,兵强马壮,准备进军关中。
  秦在南阳地区的最高长官,向刘邦投降,刘邦封其为侯。这是第一次秦朝官吏向刘邦军投降,秦朝的统治开始坍塌了。
  刘邦军队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但是若想攻占函谷关前的一连串秦朝城池,难度依旧很大。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放弃了进攻函谷关,而是南下进攻武关。沿途的秦朝官吏,纷纷请降。刘邦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克武关。
  消息传到咸阳,秦廷顿时慌乱。赵高担心一旦真相大白,秦二世必将震怒,从而自身性命难保,所以铤而走险,诛杀了秦二世。之后,立子婴为秦王,并派人去联络刘邦。
  秦人的抵抗非常激烈,刘邦军本来是向秦人复仇的,但也不得不改变态度,军纪严明,不准滥杀无辜,虐待百姓;而对于秦军,则不断地予以痛击,彻底击垮了秦人的抵抗意识。刘邦并且拒绝了赵高的提议。此时的赵高,已被子婴杀死。
  刘邦军屯住霸上,咸阳举目在望。子婴的降使,来到了刘邦的面前。刘邦大喜过望!经过一番审时度势的分析,刘邦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