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中天品三国-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现在的汉口,武汉市的汉口,做了江夏太守。所以这个历史有时候非常好玩儿,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初出茅庐第一计,是给人家处理的家务事。但是为刘备立了一大功,因为刘琦带走的这一万人是后来赤壁之战中刘备一半的本钱,因为赤壁之战刘备两万人,一万是关羽的水军,还有一万就是刘琦的兵。 
  刘表的这个后事安排是不恰当的,它为后来荆州的分裂打下了基础,甚至可以说自从刘表做出让刘琮接班,把刘琦派出去当江夏太守的这个决意以后,荆州集团在事实上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派以刘琮为名义上的代表,背后是蔡瑁、蒯越这些人。蒯越我们前面讲了是曹操欣赏的人,蔡瑁估计与曹操有旧,跟曹操老早就认识了,后来曹操得到荆州以后,还进了蔡瑁的家,到了他的内室,见到了蔡瑁的妻子,可见曹操和蔡瑁的关系是很好的,那么这一派我们可以叫做降曹派。 

  另一派以刘琦为名义上的代表——这俩人都只能当名义上的代表,这俩人没用的,——背后是谁呢?背后是刘备、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的政治态度也是很清楚的,刘备是决心要抗曹的,因为刘备不可能投降曹操,他是从曹操那儿背叛跑出来的,而且曹操已经说过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投降曹操他能有什么好下场,他只有死硬到底。而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已经都规划好了,就是要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也不会主张刘备去投降曹操,所这一派我们无妨称之为抗曹派。 

  刘表是什么态度呢?刘表是既不想降曹,也不想联吴,他想守中立,他想保住他这一亩三分地。但是他管得了自己,他管不了儿子;管得了生前,他管不了身后。而对他的后事他居然做出这样一个安排来,岂非是草包。所以陈寿对刘表这个人的评价不高,他也是把刘表和袁绍放在一起评论的,他说刘表和袁绍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有仪表,人长得漂亮;有风度,儒雅;第三,有名气,名声很大;第四,也有成就,我讲过袁绍他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的祖辈和父辈,刘表到荆州以后由单骑入宜城到一统荆州,也是有成就的。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说这是这两人的共同特点,所以说是漂亮的草包。 
  * 刘表虽然凭借权术和谋略在荆州暂时站稳了脚跟,但他有限的权术和谋略并不能帮助他在荆州长久地站住脚跟,因为他胸无大志,心胸狭窄,再加上一些错误的决策,最终为荆州的分裂埋下了伏笔。而袁绍也是心胸狭窄之人,也做出过很多错误的决策,最终也导致了失败的结局。那么,刘表和袁绍除了这些相同点之外,他们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在这里我还是要给刘表说句公道话,刘表和袁绍还不能说是完全一样。第一,袁绍是自取灭亡,刘表是在劫难逃。袁绍是自己去惹曹操的,官渡之战是袁绍发动的,刘表没有发动过战争啊,他是个“自守这贼”,他只是想守住自己这块地盘,他是因为荆州变成了必争之地,他在劫难逃啊,第一点。 
  第二点,以刘表的能耐,他除了做一个“自守这贼”以外,他也别无出路,他没有能力进攻。他的错误只在于不明白守有两种守法,其中之一叫做以攻为守,他应该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他可能荆州就守住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正由于刘表实行了“爱民养士,从容自保”的政策,在他的治理下荆州地区获得了十多年的安定和和平,荆州地区的人民和士人过着安定和较为幸福的生活,这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刘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是想苟全荆州于乱世。 
  所以说刘表是漂亮的草包可能过了一点,不太恰当,比较准确的评价是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提出来的,他说如果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刘表就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刘表最大的不幸是不该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这不是他的错误。而且刘表也不是一点运气都没有,刘有也还是有运气的,他被朝廷派遣到荆州,就是他的运气。因为荆州这个地方是当时汉代十三州当中最大的州之一,汉代十三个州有两个州是最大的,一个是荆州,一个是益州。这个地方很大,也很富庶,但不是政治中心,因此争夺天下的战争首先不发生在荆州地区,发生在北方,袁绍和曹操的这个争夺天下的战争它就是在北方打的。所以在天下未定之时,荆州不失为一个避乱和苟全性命的好地方,但是到了天下将定的时候,荆州就成了虎狼眼中必须争夺的一只羊,所以刘表是不幸的幸运儿。当然刘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他只能采取苟全荆州于乱世的政策,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操早就在打荆州的主意,诸葛亮和鲁肃为各自的君主所做的战略规划也盯准了荆州,那么荆州的命运将如何呢?请看下集——兵临城下。 

在上一集中,易中天先生讲到,荆州是三国时期的战略要地,荆州的州牧刘表又是一个没有多少能力的庸碌之辈,于是各路豪强开始对荆州虎视眈眈。当时力量最强大的曹操在安顿好后方后,在建安十三年七月开始南下征荆州,一时间,战争的阴云笼罩在这个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事的富饶之地。庸庸碌碌的刘表和有英雄之志的刘备,都面临危机,那么,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兵临城下”。
上一集我们讲到,荆州牧刘表是一个不幸的幸运儿,他的幸运在于他得到了荆州,他的不幸也在于他得到了荆州,可以说是成业荆州,败也荆州,生也荆州,死也荆州,因为荆州是当时争夺天下的必争之地。建安十三年的春天,孙权先动手了,我们知道在鲁肃为孙权所做的战略规划中,也就是东吴版的“隆中对”当中,荆州是必须拿下的,后来甘宁又向孙权做出了同样的建议。孙权采纳这个建议,在建安十三年的春天西击江夏太守黄祖,而且灭了黄祖。孙权的这个胜利使曹操感到时不我待,曹操非常明白孙权一旦的手,天下形势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因为孙权拿下了江夏以后就可以觊觎江陵,就可以图谋襄阳,就可以鲸吞荆州,这个结果曹操是不愿意看到的。 

  曹操也是早就要拿下荆州的,而且做了准备,曹操做了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训练水兵,曹操在邺城挖了一个玄武湖,因为打荆州要用水军啊。第二个事情,曹操自任丞相,曹操把东汉的那个三公制度改了,恢复了西汉初年的丞相、御使大夫的制度,而且自任丞相,大权独揽,这两件事情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保证了曹操一统天下的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第三件事情,他安排了三员大将,张辽、于禁、乐进三个人驻兵许都周围,把许都保卫起来,解除后顾之忧。第四件事情,曹操安抚了在关中的马腾,而且扣押了马腾的家属作为人质,也是要解除后顾之忧。做完这四件事情之后,建安十三年的七月,曹操南下征荆州。
 在曹操大军压境下,荆州危在旦夕,度过了十多年太平日子的荆州转眼间就阴云密布。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荆州的拥有者刘表却一病不起,即将离开人世。面对依附于自己,而且有雄心壮志的刘备,重病中的刘表对他说了什么?刘备的反应又是什么呢?易中天先生是怎样分析的呢? 

  曹操的军队开过来的时候,刘表病重了,八月份,刘表一病身亡。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的《魏书》说刘表临终之前曾托国于刘备,刘表把刘备请来说:唉,我这两个儿子都不怎么顶用——刘表这个儿子不太顶用大概也是个事实,所以后来曹操曾经说过一句有名的话,说生个儿子就生个孙权这样的,如果像刘景升的那两个儿子呢,太不成气。所以才有后来一句名言叫做“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说——我这两个儿子不中用,我的这些将领也七零八落的,我死了以后,足下就代管荆州吧!刘备回答怎么回答呢,刘备说:哎呀,几位公子都很能干啊,阁下还是好好养病吧。后来刘备出来以后人家就说,哎,这么好的事,天生掉下一馅饼你怎么不接着呀?刘备说,哎呀,这个人对我是很厚道的,对我是很好的,我怎么能拿人家的地盘呢?我不忍啊,我不忍心啊。 

  这件事情裴松之认为不是事实,我也认为靠不住。因为我们在上一集已经讲过了,刘表对刘备的态度是什么呢?“礼遇之,疑其心,阴御之”,就是刘表对刘备的态度是客客气气地束之高阁,时时刻刻小心提防,他怎么会把荆州让给刘备呢?何况刘表对自己的接班人已有安排,那就是刘琮啊,他又怎么会把荆州给刘备呢?刘表病重的时候,刘琦从夏口到襄阳来探望他的父亲,被蔡瑁这些人、蒯越这些人挡驾,挡在门外,不让见,刘琦都见不到的人,刘备怎么见得到呢?而且蔡瑁这些人心里很清楚这个刘备,还有刘备背后的诸葛亮对待曹操是个什么态度,而这伙人是准备要投降曹操的,他们怎么会安排刘备去见刘表呢?而且根据当时的史实的情况、史书记载的情况看,病重之时的刘表其实已经被控制在蔡瑁家族这一伙人手里了,他不是想见谁都可以见谁的,就算刘表有这个意思,他也见不着啊,所以恐怕不是事实。
那我们就要来研究一下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刘备说谎,没有发生什么托孤或者托国的事情,刘备这么跟人说。这也没什么,这也不意味着刘备就有什么道德品质问题。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荆州大难临头,人心浮动,在荆州地区有相当多的士族是不愿意投降曹操的,而他们又很清楚刘表也好,刘琦也好,刘琮也好,都抵挡不了曹操,所以他们便寄希望于刘备,有这么一部分人心;而刘备自己也不愿意失去荆州,至少不愿意失去荆州的人心,因为荆州对于刘备来说,进是他三分天下的根据地,退是他苟全性命的栖息地,他不能丢掉荆州。也就是说刘备需要荆州,荆州也需要刘备,那么在这样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候,刘备出来说一句刘表曾托国于我,或者刘表曾托孤于我,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谋略,不必做道德的谴责,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刘表确实说了这个话,而我们前面说过了,刘表是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把荆州让给刘备的,那么刘表为什么又要托国或者托孤于刘备呢?试探。刘表很清楚刘备是在打荆州的主意的,但是现在我刘表在世,刘备不敢轻举妄动,我一旦撒手人寰,我那两个宝贝儿子能守得住这家业吗?不能不把刘备找来试探一下呀,于是假模假势地说:哎呀,你看我这儿子不中用,我死了以后这荆州你就拿过去吧!我怀疑刘表说这句话的时候两边已经埋伏好了蔡瑁他们派来的刀斧手,只要你刘备欣然表态说“好!你死了以后荆州就是我的了”,肯定就剁成肉酱了。但是刘备很聪明,他马上就辞让了。所以,把这个事情拿来作为刘备道德高尚的依据,这是腐儒之见,书呆子的看法。在荆州问题上其实不存在道德问题,因为第一,就荆州而言,由刘备来接管确实比由刘琦或由刘琮接管要保险得多,因为刘备自己本人有能力,又有诸葛亮辅佐,手下又有关羽、张飞两员大将,还在荆州那么得人心,真的是刘备接管了荆州说不定这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他接管荆州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也没有什么可让的;何况诸葛亮在《隆中对》说得很清楚,“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是老天爷送给你的,这意思就是说没有道德障碍。那么刘备为什么不接呢?说穿了也很简单,不是不忍,是不能,没有这个可能性,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能力就这么接过来。
在曹操兵临城下、荆州阴云密布的时候,刘表突然一病身亡,刘备不能接班,接班的是刘表喜欢的小儿子刘琮。面对曹操气势汹汹的大军,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刘琮会如何应对?有英雄之志,却一直没有用武之地的刘备又会怎样做呢? 

  那么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打过来了。曹操刚刚平定了北方啊,兵强马壮、虎视眈眈、来势汹汹、泰山压顶,襄阳城里乱成了一锅粥,刚刚接过刘表这个班的小儿子刘琮恐怕是没有了主张。这个时候刘表的那些旧臣们就来劝刘琮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叫傅巽的人,当时刘琮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说我们该怎么办?曹操打过来了。大家异口同声说:投降啊。刘琮说,哎呀,难道我刘琮就不能和诸位一起同心协力地守住我父亲留下的基业吗?大家异口同声说,不能啊,傅巽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我们看看曹操是什么人,“奉天子以令不臣”,他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的是皇帝,代表的是中央。我们呢?我们是地方,是臣子,以人臣抗人君这叫做以逆抗顺,以地方抗中央这叫做以弱抗强,以刘备抗曹操这叫做以卵击石,我们打不赢。不过最能打动刘琮的是傅巽的这样一句话,傅巽跟刘琮说:请将军想一想,刘备比得上曹操吗?刘琮说那比不上。比不上,好,我们姑且做两种可能,一种是刘备能挡住曹操,一种是刘备挡不住曹操,如果刘备挡不住曹操,结果是什么?结果是荆州变成曹操的;那如果刘备挡得住曹操呢,傅巽说刘备如果能够战胜曹操,他还肯做将军您的部下吗?刘琮想,是啊,这刘备如果把曹操打败了,他还听我的?那就是说,我让刘备去打曹操,不管打输了打赢了,我都没有好果子吃是不是?那我干脆提前投降曹操算了。投降了。
那么当时刘琮在哪里呢?在襄阳。我们看一下地图,曹操打到哪里呢,打到了新野;刘备在哪里呢,在新野南边的樊城;刘琮在哪里呢,在樊城一水之隔的南边的襄阳。刘琮就派人绕过刘备跑到新野去,投降了曹操。刘备不知道啊,没告诉他,蒙在鼓里,投降都投完了以后,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