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回音:在东周列国里胡乱穿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回音:在东周列国里胡乱穿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如今还有左儒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请你惩罚我
当我跟朋友说到姜后时,朋友说,她是美女吗?如果不美,下场可就惨了。

  孤陋寡闻的我没有读到过对姜后容貌的具体记载,也就不知姜后是不是倾国倾城。但齐国姜氏出美女是不用怀疑的,著名的先有品貌俱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后有绯闻缠身的姊妹花宣姜文姜。据此推测,周宣王之姜后也应该是个大美女吧。何况身为周天子的宣王,怎么会娶一个丑女为妻呢?虽说古代女子行止受限,但秦汉之前的风气尚未至此,姜后未嫁时的容貌不会是多大的秘密。退一步说,如果姜后不是美女情形又会怎样呢?大概也就未必能坐上“王后”之位了,肯立钟无盐为后的齐宣王毕竟只有一个。

  其实,姜后美不美本在我的思考之外。历史无数次证明,红颜易逝,以色事君是极不可靠的。如果没有内涵,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变为“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时候,你注定只会剩下泪与哀愁。虽只“长门一步地”,他也“不肯暂回车”了。

  事实上,光是后宫三千的美色PK,已足可令天昏地暗鬼神失色了。这个硝烟不息的战场不是如今的选美大赛,可以鼓捣出个叱咤美女排行榜来。这里,没有冠军的奖杯绶带,当然也没有真正的最后胜利者。何况天下美女尽在君王囊中,只要君王高兴,后宫随时可以补充新鲜血液。只凭美色,你不气死也得累死;敌情严重时,你恐怕连一争的信心都无法树立起来。

  而且,就算美女香汗淋漓地使尽浑身解数,终于争得了美色上的一时之宠,那也只是让君王多点时间陪你喝喝酒赏赏花聊聊天留留宿而已。

  这道理美女本来也懂,美色只能抓住身体而留不住心。可是为什么偏偏还要贪恋那虚幻的胜利感而自欺欺人呢?

  那么,君王的心究竟在哪?怎样才能留住君王的心呢?

  这个问题不好说,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姜后。

  如果说宠爱是争来的,姜后已经争得了这份宠爱。

  周宣王即位之初,英明勤政。可是时间长了,便有些懈怠起来。不但喜欢赖床,而且懒得上朝听政,常常在姜后房中磨磨叽叽地不愿离去,就如后世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是姜后的做法跟杨贵妃不一样。据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记载:她看到宣王如此迷恋女色,心里十分担忧。长此以往,周宣王不仅中兴不了西周,而且完全有可能变得像他父亲厉王一样;如果因此而葬送了大周社稷,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罪人。

  可是怎样才能让他振作起来呢?那个时代讲究君权夫权,女人对政事不能直说,更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了认为后宫干政。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老师叫一个上课睡觉的男生回答问题,该生没有回答出来。正在窘迫时后边的女孩对他说了答案,但是声音大了点让老师听见,于是老师说了句话:“我知道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但是现在好象有点大声了吧?”众人哗然。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姜后,她想出了一个极有震撼力的进谏方法——罪己。

  于是,她摘下发簪、脱掉首饰,一身民女装束,把自己关在女囚监狱里。然后使其傅母禀告宣王说:是臣妾无德无才,有淫佚享乐之心,这才让君王失礼而晏朝,让人觉得君王好色忘德。君王如果迷恋于女色,一定会穷奢极欲疏于朝政,引得诸侯作乱。那么###的根源就是臣妾,所以特请君王治罪。宣王可不糊涂,听了这段话后惭愧不已,连忙赶到女狱里迎出姜后,说:这哪里是王后的错呀,完全是我自己失德。今天幸有贤德的王后及时提醒,否则我将成为千古罪人。

  从此,宣王早起晚睡,勤勉用心于政事,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而姜后为了使宣王不再沉缅于后宫之乐,还制定了君王起居制度。规定侍奉君王的人要等夜深才能进卧室,而且要马上熄灯。闻鸡鸣要马上起床,并让玉配发出撞击的声音,提醒宣王起床,然后迅速离开。

  宣王很为姜后自豪,上朝时也说:朕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而姜后呢,对宣王一往情深的。宣王崩后,姜后因悲恸太过,未几亦薨。

  面对这以色亲更以德固的君后之情,我们可以说,宣王中兴周室的军功章里,也有姜后的一半。

  正如现代人说的: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家庭策略。不过,二十一世纪的女人是不愿意再为男人这样活的。做一个男人背后的女人,在心理首先得有这样的准备:也许默默无闻,包括也许将与漫漫长夜的孤独煎熬为伴,包括牺牲自己的幸福快乐。男人如果稀泥巴糊不上墙,那女人的心血岂不白费了?男人如果成功了,又容易有陈世美的癖好,尽心竭力地苦着累着,原来却是培养了一只白眼狼,留下自己在那儿悲悲戚戚多不公平啊!还不如自己抓住机会去奋斗去发光呢。反过来看,男人也是不愿意老把自己藏在女人背后的。

  现时的男女,不说东风压倒西风,也不说西风压倒东风,至少也是平等的,谁也别抢谁的镜头。

  这是题外话。

  

第五章  不小心笑成了“妖女”
昨晚就该想想这妖女褒姒一笑倾周的,却被《西游记》里的妖怪们拖住了。

  小说里的妖女虽然作恶多端,破坏力却远不及历史记载的血统可疑的准妖女们。妲己亡商褒姒灭周的大手笔,她们简直连想想都不敢,最多也就摸摸唐僧的粉脸,调戏调戏这木头帅哥罢了。

  为何说她们是准妖女呢?

  《史记》中说妲己美艳善舞,是有苏氏诸侯之女,并没说她生而为妖。小说《封神榜》里也说这个美眉本来善良仁慈,只是商纣伐苏时掳其入宫,途中为九尾狐狸所害附身才成为妖女的。那么,这妖女就并非妲己而是狐狸。

  而褒姒的妖女身份,倒是经过司马迁老先生技术鉴定了的,至于是什么技术今已不可考。《史记》上说,夏衰时,褒城二君化龙入宫廷,桀不敢杀之,只用匣子藏起它们的唾液。传至周厉王,匣子被打开,唾液流到地面化作小龟而去。一名小宫女偶践其迹不夫而孕,四十年后生一女,被视为妖异而遗弃。后为褒地人收养,也即后来被献入宫以免褒晌之罪的褒姒。这样看来,褒姒也不是地道的妖女,至少她母亲是人而非妖。

  如果硬要算妖的话,那我们的祖先黄帝也是妖了。司马迁在《五帝本纪》里只说黄帝生下来就显出神灵,七十天就能说话等等,据说是为尊者讳,有意隐去了黄帝的母亲郊游时不知中了什么邪怀孕二十几个月后生下他的事实。随着社会发展,不夫而孕之类太离谱的说法没人再信,就又演变成朱元璋之母服神药而孕,晚上出生时天上大亮之类的传说。再后来,“神(妖)人”的父亲也明确起来,所谓的神(妖)性便只好凭出生时的异象断定了。这种神秘现象也不单单是东方特有的,西方的玉帝宙斯也到处播种留下了不少神子神孙。此类说法也并未随科技的发展而消失,我们的邻居朝鲜,还说金正日出生时暴风雪也立马变大晴天了。

  当然,在男权社会,此类现象的主人公为男便是神,若不不幸为女,便只能做妖了。所以先人造字时,便为“妖”字配了个“女”旁,让“妖”与女子密不可分,从此只闻“妖女”而没有听谁叫过“妖男”。

  汉语字典关于妖的解释有如下几种:迷信的人指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装束或神态不正派;媚,艳丽;邪恶而迷惑人的。狐狸说与龙涎说无非想靠拢第一种含义,不过这说法多是后人刻意的妖魔化,本不可信,用谬论作正面论据当然得不出正确结论来。“邪恶而迷惑人的”之说,倒是可以找到例子。如妲己之造酒池肉林,启炮烙之刑,除姜后,剖孕腹等令人发指的妖言妖行。至于把女人本身的媚而艳丽和装束神态不正派称之为“妖”,把姿色迷人的女人称之为“妖精”,统统贴上有罪的标签,却未必一定站得住脚。美色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是也。如果你是唐僧,任她千娇百媚你也不会动心。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错不在色而在于好色的人。

  别看道学先生们骂得厉害,其实骨子里,他们也都喜欢狐狸精的。穿得露一点,神态媚一点,说话嗲一点,那也是男人们促成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状态也没改变。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造美女出现。强者永远都是善于促销自己的人,褒姒没有其他美人的王族背景,要在宫廷里站稳脚跟,除了美色还有什么可凭恃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她们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们来看看她们入宫后的表现。

  妲己除姜后,造酒池肉林,与纣王极尽荒淫之能事。褒姒设计逐太子废申后,自己做了王后,儿子成了太子。与妲己一样,整日跟君王宴饮淫乐,使幽王荒废了朝政。如果这个男人肩上的责任仅限于家庭,那么只要妻子不反对,两人天天对饮对舞倒也没多大关系;但她们的男人是身负治国重任的君王,沉缅酒色肯定要出大乱子。

  按理说,当自己的男人误入歧途的时候,女人即使不板起脸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也是要温婉地拉他回正道的。譬如周宣王之姜后,唐太宗之长孙皇后,明太祖之大脚马后,都以助夫兴国而闻名。

  可惜她们却选择了一意逢迎。

  可是,不逢迎又能怎样?君王会听她们的话?在那个任何重大举措都要先求神问卜以决吉凶的迷信流行的时代,一个女人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可说是微乎其微。她们如若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并没像杨贵妃那样“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她们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劝谏也要看对象,忠言逆耳,有的人听得进,有的人不仅听不进,只怕还会把自己千辛万苦挣下的一切都给葬送了。逢迎无门的美眉多的是,为了保住胜利果实,连以不笑吸引他的酷招歪招都用上了(后来一笑便笑垮了大周江山实非我所愿啊),为何又要把到手的一切拿出去冒险?

  既然她们不是“妖”,并没有能随意控制局面的神奇妖法,既然她们只是一个长得漂亮一点的俗女,并没有能绝对左右事态的锦囊妙计,既然她们不是大气的阴丽华,连刘秀册封的皇后之位也能够推让出去,那么,一意逢迎也许是她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对策。

  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她们没想到,一意逢迎只会加速国家的崩溃。那时,王将不王,后亦不后了。妲己在《封神榜》中被周武王以祸国妖女之罪处死;褒姒在犬戎入城夫儿俱亡后做了番婆,后在诸侯勤王时被犬戎主抛弃,自缢而死。

  所以,一意逢迎其实是饮鸩止渴。

  也许,她们早已看到了结局,只是没想到结局来得如此迅速。

  也许,她们早已知道自己会成为继夏之妹喜后“红颜祸水”的又一例证。“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她们没想到的是,后世的道学家们会把亡国之罪一股脑地全扣在女人头上。

  如果可以回头,我想,本来善良仁慈的妲己再也不会选择宫廷,倾城倾国的褒姒也只想回姒大家做个乖乖女吧。就做个世俗女子,也许她们可以不受任何惊扰地静静老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玩不转的左手江山右手美人
本来,头脑里冒出的是“我为卿狂”,却终于想用“搏卿一笑”作标题。笑笑,如此迟迟疑疑遮遮掩掩,似乎倒不如故事里的周幽王爽快。

  “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据说褒姒性不喜笑,但“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幽王“嬖爱褒姒”,为搏美人“其笑万方”,乃“举烽火”,导演了那场足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空前绝后的军演party。只是幽王忽视了这贴“搏笑秘方”的时效性,其后又“数举烽火”拿诸侯开涮。你想,诸侯们不仅没有出场费,连服装费旅差费都得回自家单位报销,没当场发难已经算给面子了,哪还有兴趣反复应召啊。最后,“举烽火徵兵”而“兵莫至”,幽王被杀于骊山下,成了西周的终结者。

  后人说:幽王遗恨没荒台。幽王被犬戎主一刀砍死,我们已无从得知他死前那一刻的真实想法了。不过,以常情揣度,幽王也许会有一丝后悔的。如果早知道要以身死国亡作为“搏卿一笑”的代价,幽王大概是不会唱这出“我为卿狂”的。就算一定要看到褒姒那美艳绝世的笑容,估计他也会再找几位策划大师来做这个项目,而不会把虢石父的方案当作唯一的选择。

  那么,幽王到底有没有“遗恨”呢?

  如果幽王不爱江山只爱美人,如果幽王只看重“爱卿一笑,百媚俱生”,如果烽火之戏真是为了爱情,那么,“遗恨”也许便不会有吧。即使有恨,他也不至于在地府捶胸顿足泣涕皆下。一个沉浸在爱情里的人,心里还能装下多少恨呢?

  可是这很值得怀疑。爱情是存在的,爱情也是美丽的,但相信爱情并不等于相信幽王与褒姒之间也一定有爱情。

  爱情是一件华美炫目得谁都想穿的外衣,所以人们总喜欢因了美好的愿望而渴盼它的存在;有时,它就像皇帝的新衣,谁也不愿轻易拆穿这个谎言;甚至有的人会为尊者讳为圣者讳而精心制造出一场子虚乌有的爱情来。

  《史记》对这一次的“爱情”有过这样的轻描淡述:三年,幽王嬖爱褒姒;后幽王得褒姒,爱之;(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而冯梦龙说:幽王自从得了褒拟,迷恋其色。二者比较,其实小说家言更为可信。想当日初见,“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喜。——四方虽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