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蕙质春兰-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大喜,连忙从御座上下来,扶起了陈贵妃无比深情的说:“爱妃真是贤良淑德,可以比美古之贤后啊,不但不妒忌,处处以大局为重,还足智多谋,这真是个好主意啊。朕明天就召礼部的官员来办理这个事情。只是这采选的把关,还是要爱妃亲自来。一定要选贤良淑德的人才是。朕可不想这个后宫被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弄的乌烟瘴气的。”



  陈贵妃一听,立刻说:“皇上廖赞了,臣妾只是一个宫妃,哪里敢比美古之贤后啊?不过,既然皇上信任臣妾,臣妾一定竭尽全力。”



  聪明的大小陈贵人立刻上前来说:“皇上大喜,贵妃娘娘大喜,我们姐妹两个没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就再次献上一曲罢?”



  ps:  辛苦赶稿,求大家支持。
第六十一章 金玉堂
  刘演在准备去兵部上任,文蕙则是和黑家的金明铺主唐光辉一起开始经营已经开业的四个铺子。



  这四个铺子已经都开业四五天了。生意很好,已经成为京城中人人谈论的对象了。



  当日,白氏把四个铺子的贵宾卡发了出去。有些人确实是有需求,要买些稀奇珍贵的物品的,或者自己用,或者送人,还有一些人没有需要买东西的,因为现在陈家如日中天,为了巴结白氏也要去捧个场。这样一来,基本上得到贵宾卡的都来了。



  这些客人一来,就被四个铺子的珍奇东西给吸引了。金明铺是专门出售夷洲岛和南洋的特产的杂货铺子,种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多不胜数,其中有南洋许多珍贵的香料,最是受到欢迎。金玉堂的首饰则是得到了女眷们的喜爱。虽然京城中开银楼卖首饰的多了,特别是内务府的出品更是大楚最高水平,这些官眷们也经常能得到内务府出产的首饰,可是这些铺子有两样都不如金玉堂。一来,金玉堂的首饰中材料是一般水平的铺子比不上的,比如大个圆润的南洋珍珠,大块色泽艳丽的宝石,还有极为难得的大块的裴翠玉石。内务府的出品也没有这么大个的。再加上金玉堂的设计都是突破传统的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感,还有些是有浓浓的异国风情的,这些都让那些对于传统服饰已经腻烦的女眷们发狂了。虽然金玉堂的首饰都非常贵,但是销量还是很好。这些都是女眷们喜爱的东西,悦风堂出产的漂亮家具则是男人和女人都爱了。京城的有名的家具行,虽然做工很好,但是京城中很少能弄到如此多的珍贵木材,悦风堂借着南洋出产大量珍贵木材的便利,有许多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比如说酸枝家具,红木家具,花梨家具,还有一些独特工艺的,比如嵌贝工艺,这都是黑家的特色,这已经让京城的人士都感兴趣了,还有一点更是让这些上层社会的人十分喜爱的,就是家具的款式有传统型的,也有突破传统的。比如说洗头用的床子,现在基本上每个贵族家里都要备上几个。还有一些很便利的设计,比如说可以折叠的椅子,可以折叠的桌子,很舒服的摇椅,专门给婴儿用的婴儿车,都让京城中的百姓们追捧。特别是婴儿车,价格并不算是很贵,一般的富裕家庭都能买的起,因此,消息传开以后,普通富户们也与许多上门来买。



  这些还都是男女都喜欢的,黑家的最后一个铺子,疾风堂就是专门吸引男顾客的地方了。这里出产的马车舒适度让这些大楚的官员,贵族们都不可想象,因为都是增加了弹簧的设计。于是,京城中刮起了一阵风,若是谁家没有疾风堂出品的马车,出门都让人看不起。这样一来,本来储备的四十辆马车被抢购一空,没有买到的,只能赶紧订购了,订单越来越多,黑家的工匠们可是忙坏了。



  陈文蕙看到这四个铺子都这么赚钱心里那个叫美啊。虽然她现在赚钱很多,但是手里的现钱基本上都出去了,都给了黑家在南洋置办土地之类的了。现在陈文蕙自己每年的收益除了药铺的那两成收入都是捐献的,剩下的所有收入都是用到了在南洋买土地,投资人手,种子,物力去开发那些土地去了。陈家的产业,也都在陆续往南洋转移,现在除了苏州府还有一些铺子没有卖出去之外,就剩下京城的一些产业,和河阳州的三个大农庄了。所有的出产和变卖产业的钱都拿去南洋了。…



  再加上又新近在京城中购置了宅子,还要修缮,这都需要很多钱,因此,陈家居然开始有些周转不灵了,幸好文蕙还有个银行在这里。暂时是没有问题。但是手里没有大量存款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因此,这几个铺子能赚钱,让文蕙和白氏都很高兴。



  陈远恒回到京城之后,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主要是问关于新种推广的问题。陈远恒有自己的计划,他对皇帝说:“启禀陛下,臣这一次都是在京畿一带进行考察。臣认为,京畿一带天气寒冷,不能像南方一样一年两熟,因此土地出产要少很多,应该在春耕的时候,保留一半种小麦,其余的种上玉米和番薯。还要留一些土地种点自己用的棉花,这样等今年冬天来临的时候,京畿一带的百姓都能有棉被御寒了。”



  皇帝笑呵呵的说:“这个棉被确实是好东西,朕这一冬天都是在用棉被,很是暖和啊。现在内务府给宫里各个宫里面都采购了棉被,但是也只是主子们使用,那些太监和宫女们用不上呢。要是百姓都能用上,朕心里真是宽慰啊。”



  陈远恒马上歌功颂德一番。



  接着对皇帝说:“臣和晋王这几年已经在江南三洲都推广了新种,所以,现在推广新种只是考虑北方和西北地区就行了。可是在臣看来,这北方的新种推广,有一个很大的阻力。”



  皇帝忙问:“是什么阻力?”



  陈远恒说:“臣观察,京畿一带百姓死去土地的非常多,几乎是江南一带的两倍,甚至有些地方达到三倍。”



  皇帝点点头说:“这个倒是,京城中达官贵人们最多,大家都在京畿一带购买土地,庄园那是阡陌相连啊,京畿一带的土地也比别点点州贵很多。爱卿说的很是啊,若是这些庄园主们不愿意种新种,那还真是不好推广。这个好办,这些富人,特别是官员,管理起来很容易。朕下一道圣旨,京畿一带的官员凡是家里有田产的,一律要一半种小麦,三分种番薯,一分种玉米,一分种棉花,违背者以抗旨论罪。朕再特许爱卿成立一个督查队,配备一百个衙役,督查队长有你找人担任,衙役也可以你来挑选。衙役的俸禄都由朝廷负担。队长就设置为一个,嗯,官儿小了也不行,就设置为四品官吧。这个督查队专门查处这些阻挠新种推广的人。”



  陈远恒大喜,这样一来,推广新种就会快上很多。



  谢恩之后,陈远恒想了想,欲言又止。



  皇帝很是精明,一下子就发现了,问:“爱卿还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陈远恒,一咬牙说:“臣能体会到陛下爱民如子的心情,可是,臣观察看到的情况,因为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京畿一带当佃户的百姓几乎是普遍情况。再加上京畿一带比较太平,因此,百姓繁衍很多,就是都当佃户,也没有这么多的土地给这些人种啊?还好因为地靠京城,很多人进城来做工,要不一定会发生变乱的。京畿一带因为人多地少,因此这些大户们对待佃户都很苛刻,这些佃户仅仅够裹腹的,若是家里有个什么事情,或者是有个灾害的,这些百姓们就会立刻一无所有,那个时候,京畿一带的安全都堪忧啊。”



  这种不定因素历朝历代都存在。皇帝也是知道的,皇帝说:“这个情况,朕也在一直都留意,因此,一旦有小灾害,就立刻开仓放粮。这个危险,户部的官员,御史们也有上奏的。可是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陈远恒说:“其实这个问题,京城中大多数官员都知道,就是臣没有出仕的时候,也知道。也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后来,臣到了江南出任地方官。先是从小县令做起。臣发现,在江南一带也有着这样的问题出现。因为江南一带的富商很多。富商们赚了钱就会大肆的回乡买地,这样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百姓手里的地越来越少,佃户们越来越多。还好的是江南一地天气暖和,可以一年两熟,因此大多百姓生活的还不错。但是一旦有灾害来临也是没有保命的余粮啊。臣在当地方官的时候,因为想法子增加税收,就鼓励商人经商,还给了许多的优惠条件。特别是兵灾来的时候,为了多安置那些灾民,在开店铺方面提供许多的便利条件,比如说,免税收一年,或者三年,给贷款扶持等等。这样一来,臣治理的那个小县城经商的多了,开工坊的多了,渐渐的,那些不止是那些灾民们在工坊里做活,还有那些佃户们也来工坊里做活了。做工的百姓多了,家里明显富裕了一些,当再次有灾害来的时候,比如说后来的旱灾,臣治理的那个县城和德庆一地基本上都不怎么需要朝廷的救济,百姓们自己都能救助自己了。”



  这些话一说,在皇帝的心里掀起来滔天巨浪。这个农民失地,土地兼并的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有。其实每一个王朝,农民起义都此起彼伏,都是因为失地农民活不下去了,才这样的。这样威胁帝王统治的重要事情,每一任帝王都想解决,但是都没有方法,难道要在自己手里解决?



  想到这里,皇帝不淡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十二章 发展工商
  皇帝有些激动的问:“爱卿想要说的是,要想解决失地百姓的问题,就是要发展工商业吗?可是大楚是以农立国啊?金银绸缎再多,也是饥不能食,渴不能喝啊。还是要以农为本啊?”



  陈远恒说:“皇上所忧虑的粮食问题,不久之后都能得到解决。第一,我们现在正在极力的推广新种,几年后新种一推广开,粮食问题就解决了。第二,即使是现在新种还没有全面推广呢,我们大楚这两年,又是要给西北的将士们提供粮草,又是要安抚受到旱灾,兵灾的百姓,不是也没有缺少粮食吗?”



  皇帝立刻说:“哎呀,朕怎么忘记了南洋这个产粮食的地方了。恩,这海贸一开,先是新罗,高句丽,倭国的粮食都流到大楚来,解决了我们大楚很大的粮食问题,后来又有夷洲岛这个宝岛,产粮食的大地方,我们大楚的军粮供应也没有了问题。现在又有南洋一带的土地,虽然现在出产不怎么多,但是,听说你们陈家,还有许多大楚的富商官员们都在那里买了土地,估计这些土地全部开发起来,也要两年,那个时候就能更加供应大楚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新种也推广的差不多了,那哪里还能愁粮食啊?”



  陈远恒说:“正是,既然我们大楚未来不用为粮食的问题发愁,那我们要解决这些失地百姓的事情,正是时候啊。”



  皇帝心情激动,起来在御座边走来走去,说:“恩,听说你在江南一带实行多生孩子给予奖励是吗?这样一来江南一地的人口十几年后必然增多,你不但不怕人口多,还增加人口,看来就是这鼓励工商的效果了。”



  陈远恒忙说:“臣不敢欺瞒陛下,臣之所以敢于鼓励人口,除了臣在江南大力发展工商业。使得失地百姓能到工坊打工,还有一点就是臣大量的迁徙江南一带百姓去了夷洲岛,新罗,高句丽。倭国,还有一些去了南洋。”



  皇帝皱了一下眉头说:“那爱卿所说的要解决失地百姓的问题,除了要大力发展工商业之外,还要迁徙百姓去海外了?”



  陈远恒忙说:“正是,臣要说的第二点,就是要迁徙百姓去海外。我们大楚的百姓善良勤劳,但是大楚的土地有限,许多百姓想种地,却苦于没有地可种。南洋,海外那些地方。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气候和暖,产粮食多,可是却没有人耕种。不如让我们大楚的百姓去耕种。这样不是解决了人口多的问题,也解决了失地百姓的问题?除了百姓的问题,我们大楚的金银为什么流通很慢,经常出现银荒的现象,都是因为财富集中,越来越多的富商,官宦。世家们,有了钱就去买土地,可是经常会发生有钱一时间也买不了地的情况。因为土地是有限的。这样他们怎么办呢?就只能把金银存放在家里,经常有家族的银库里面有超过一百年以上的纯银,都已经变成全黑色的了。要是能把南洋开发出来,这些富商。官宦,世家们也可以把多余的,发了黑的银子拿出来,买土地。买了土地就要买种子,要买农具。要雇佣人,要发工钱,这样循环起来,一俩银子就变成了十两。”



  皇帝沉吟一下说:“爱卿啊,这个若不是你说的,换成旁人,朕就要治他一个居心不良,图谋不轨的罪名了。”…



  陈远恒冷汗立刻下来了,赶紧跪在地上。



  皇帝呵呵笑着,亲自扶了陈远恒起来说:“爱卿一心为国尽忠,朕是深深知道的。而且,爱卿才干远胜旁人,是朕的股肱之臣,朕是不会疑心你的。可是你想想,朕是天子,统领百姓,可是若是百姓都去了海外,朕还统领谁啊?”



  陈远恒一听这个话,心里镇定了一点,慢慢的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木非王臣。开疆扩土是天大功劳,牧民有功也是功劳。都是名垂青史的事情。若是把中原的百姓迁徙一部分到了海外,中原的人口自然就少了,短时间内确实是会影响陛下的声誉。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南洋之地,地广人稀,国家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个个的土著部落,那我们的大楚百姓到了那里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十年以后,百年以后,那里还是南洋吗?那里就是大楚的海外行省了。”



  这话说的皇帝动容了,想了一会儿说:“爱卿说的是,朕短视了。爱卿想的长远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