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蕙质春兰-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呢。不过,这么暖和,也不亏,人家可是千里迢迢运来的。这下子好了,蕙儿一到冬天就怕冷,现在有了这个棉被,再按照蕙儿说的做两套小棉袄,估摸着今年冬天就不冷了。就是棉花还太少了,不够替换。看来我们明年要多种点,争取明年我们府里都用上棉被,穿上棉袄。”



  陈远恒起身披衣说:“夫人真是慈母心肠啊。我却想到了别的地方。”白氏奇怪道:“老爷想到什么地方了?”陈远恒说:“我想,要是棉花种出来了,明年多多留种,争取以后推广开来,这样棉花价格就降下来了,要是百姓们都有棉被盖,有棉衣穿,就不怕冬天了。现在还好,等到冬天降雪的时候,每年都有冻死的穷人。安城好在地处江南,去年也有一百多个人冻死。京里,北方几省肯定更多。我以前没有出仕,并不知道这些,现在看到这些,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才不负我出仕一遭。”白氏肃然起敬:“老爷有这个心,就是百姓的福气了。我们明年就依老爷的多种点棉花。”



  每天都能看到有新的朋友收藏了这本书,真是开心啊,求收藏,求推荐票。
地三十一章 早慧
  陈远恒点点头又说:“我还想到一件事情。”白氏也披衣起身,问道:“什么事情?”陈远恒说:“我想了一下这半年发生的事情,我发现我们的孵化场,我们的酒楼,成衣铺子,豆油坊,甚至我这个的贷款计划都是在文蕙提议下才有的。可见,我们的女儿是个早慧的。”



  听到这,白氏的脸上笑开了,像一朵绽放的牡丹花:“那当然了,蕙儿很聪慧,学东西很快,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远不及她。”陈远恒又说:“其实,我今年的税收可不好。虽然有了这个贷款计划,但是要到明年才能见效,今年因为谷价低,反而比去年更难收。我很担心要是税收及不上去年,会影响我的考绩。我和几个师爷幕僚商议了许久,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想问问蕙儿的意见。”



  白氏吃了一惊:“老爷,蕙儿虽然聪慧,但是她可是才六岁啊,又是个女孩子,怎么能知道这些事情呢。那些积年办差的幕僚师爷们都没有办法,她一个女孩子知道什么?”陈远恒说:“其实,我就是想试试。反正不过是白问一声,怕什么?”白氏说:“好吧,老爷这么想了,明天就叫蕙儿来问一下,现在却很晚了,老爷还是快睡吧。”陈远恒笑了,忙答应着睡下。



  第二天,陈远恒特意没有去衙门,而是在白氏的上房把问题问了陈文蕙。陈文蕙很惊讶父亲会问自己这些,毕竟自己现在只是个六岁的孩子。但是又一想,父亲这一定是没有办法了,初为官的父亲一定太想干好自己的工作了,所以才病急乱投医的。



  想到这里,陈文蕙又有些心疼父亲。就说:“父亲,我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先容我想想。”陈远恒却不急,慢慢喝着茶等着。陈文蕙心想,市场规律,经济杠杆作用下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古人不明白,却也知道谷贱伤农。那怎么解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出现多出来的买家,发现粮食新的用途。这样才能解决多余粮食问题,价格才会回升。可是怎么解决呢。



  陈文蕙端起茶喝了一口,看了一眼茶杯,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父亲,我有个小办法,只能解决一点问题。”陈远恒说:“哦,蕙儿这么快就想好了,快快说,什么办法。”



  陈文蕙说:“我听吟红姐姐说我们酒楼用的酒水都是我们府里自己酿的,是吗?”一旁的白氏忙说:“是啊,我们酒楼是用的我们府里的方子改的,比起一般市面上卖的酒要醇厚很多。这个方子据说是前朝传下来的。我们的酒楼里每天都供不应求啊,陈庆和我抱怨几回了。”



  说完,白氏恍然大悟:“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酿酒啊。酿酒的一个主料就是米了,现在粮价这么低,我应该大量买进,这样酒水的成本就更低了,还能保障酒水的供应。”



  陈远恒失笑:“原来法子就在我们家里啊,可是我们一家能吃进多少呢。”陈文蕙说:“我倒是觉得我们家可以趁机赚一笔。其实那些大粮商也在趁低吸纳,但是他们不敢太多,因为存粮是个大问题,首先粮食占地方,要很大粮仓才行,其次是粮食容易坏,不能久放。还有,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明年粮食会不会价格提升。毕竟靠天吃饭,这个说不准的。”



  这番话让陈远恒吃了一惊。原来小女儿看问题这么透彻。陈文蕙接着说:“可是我们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粮食制成酒,酒这个东西是越陈越香,越陈越贵,存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且我们自己有酒楼,销售上就不成问题。”



  白氏听的两眼放光:“对啊,蕙儿说的太对了,酒很好储存,我们府里有专门储存酒的方法,不过是挖个地窖,都不费什么的。而且因为老爷的贷款计划,现在银钱有一半都流向我们的孵化场了,这可是七八万两银子呢。我们可以先用这个银子来大量的收购粮食酿酒。至于孵化场每月要的成本就容易了,可以每个月拿酒楼和成衣铺子的利润补过去就行了。这样都能周转开了,老爷的税收也容易了。”



  陈远恒说:“嗯,这个法子好,而且我们一家就完成了。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手,我们家现在哪里还有这个人手收购粮食呢?还有我们收购粮食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要是收的都是那些大粮商的粮食就没有意思了。怎么样做到收购的都是农户的余粮呢。”白氏一听这个问题就不懂了,很自然的看向陈文蕙。陈文蕙说:“这个别人做不到,父亲你却能轻易做到。”



  陈远恒奇怪了:“为什么我能做到呢?”陈文蕙说:“因为父亲手下有属官,税官,衙役,里正,村正这些人都是帮着收税的。现在百姓们手里只有粮食,没有银钱,所以父亲的税收完不成。要是父亲和他们说,让他们都上交粮食代替银钱,然后将收上来的粮食一总的给我们,这样税也完成了,也帮助百姓了,我们也不用人手自己辛苦收粮了。我们只是安心接受,然后酿酒,付钱就行了。”



  陈远恒听了大喜:“真是,哎,给蕙儿这个一点破真是容易了。我这就去前衙和他们商量去做。”说完就赶紧换官服。白氏和青霜忙伺候他换官服。陈文蕙赶紧说:“父亲,可要记得收粮的时候,不能按照现在的粮价收,要高于现在的粮价,按平常年景就可以了。这样我们也不亏,还能帮助百姓。”



  陈远恒立刻明白了:“蕙儿提醒的对,这样更有利于我的官声。”“啊?”陈文蕙愣住了,这个她倒是没想到。可见她还是不习惯这个社会的官本位思想。不过也算歪打正着,看来自己以后要多在这方面注意。



  陈远恒快步走去衙门,着急幕僚和属官们,把这个方法一讲。当然不会说,为了自己家里酒楼的生意,而是说自己的夫人因为看到今年百姓们丰收了反而过的更不好了,决定拿出自己的嫁妆来帮助百姓,大批量的收购粮食,而且按照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这个方法一说,立刻奉承潮涌而来,都在赞县令夫人仁义慈悲。接着就开始商量具体的做法。



  现在离完税日期很近了,这些属官们也很着急,现在有县令夫人出钱帮大家度过难关,都赶紧下去收粮食,生怕县令夫人改主意。因此这个计划推行的很快,几天功夫就收上来大批量的粮食。白氏特地把李环从田庄里调了来,帮助酒楼的陈庆收粮食,同时,招了许多短工,在城西买了一片地,挖酒窖,造酒厂,立刻用粮食酿酒。



  银子就让王义和从该给养殖场的银子里面出,半个月左右就收上来五万两银子的粮食,其实税收也只是差三万两银子的缺口。因为百姓们一看这个粮价比市场价格高,都纷纷把手里的存粮拿出来卖,除了交税用的,还换够自己一家用的银钱,因此本来因为谷价低快要卖儿卖女过日子的百姓,现在不但能交上税,还有剩余。



  手里有钱的百姓们就开始买各种生活必需品,比如说一家大小的衣服几年都没有买了,现在手里有钱了自然赶紧买,有些百姓因为没有钱,很久都没有买油,买盐了,现在也买了,诸如此类的,陈远恒突然发现,这两个月的商业税收多了起来,奇怪之下就派幕僚去察。幕僚们调查发现,百姓手里有了余钱买的东西多,自然商家们的生意就好一些,交纳的税就多一些。当幕僚把情况说出来的时候,陈远恒的表情很古怪。



  陈远恒在晚间没有人的时候,和白氏说:“上次蕙儿说的钱投放到市场上就会越滚越多,我很不以为然,因为东西就这么多,怎么会增加呢。现在真的是这样。”随后把幕僚调查的情况和白氏说了。白氏也很惊讶:“这个道理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蕙儿小小年纪会知道呢?”



  陈远恒严肃的说:“古时就有许多早慧的人,这些人大多是前世就是大贤,转生之后必然早慧,这样的人都会青史留名的。没有想到,我们的蕙儿就是这样的早慧之人。只是可惜了,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那样,我们陈家一定能随之崛起。像这样是个女孩子的,除非进到宫里,成为一代贤妃贤后才能发挥才能,在普通人家,有什么用呢?其实,要说蕙儿小小年纪就清理不俗,长大后必定像夫人一样,是个美人,再说是我们陈家之女,进宫还是没有问题的。”



  白氏本来每次听到陈远恒夸她美貌都很高兴,这次却高兴不起来。白氏脸都苍白了,毅然说:“老爷,这一生能嫁给你是我的福气,我自从来到陈家后,从没有违逆过老爷,现在,我第一次不赞同老爷的想法,我就是死,也不能让女儿入宫。”



  感谢大家的推荐票,谢谢,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二章 推荐
  陈远恒看着夫人愣了:“夫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入宫为贵人不好吗?”



  白氏说:“老爷,我们家大姐十五岁入宫,因为容貌美丽,出身世家,一时间很得宠,肚子又争气,先后诞下一女一子。晋为妃位,我们陈家跟着风生水起,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呢,过两年,先是皇子被**中不知谁暗害死了,大姐又失了宠,那几年过的生不如死,要不是有女儿丽川公主,早就不知道怎么样了。我们陈家也跟着一落千丈,处处受排挤,府里的日子也差了很多。老爷,这还不让人惊心吗?大姐可是名门嫡女啊。再看二姐和三姐,一个嫁给临海伯世子,一个做了长公主的儿媳,都生活在勋贵之家,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繁难事情,可是都过的很好,想回娘家吩咐一声,做个车就回了,在夫家有不如意的事情,可以回府里说一说,想个办法,度过了多少难关。而大姐呢,从十五岁开始,到现在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宫里争斗,我们能跟着沾光,却不能为她帮忙,这还不说,我们连见,都见不到她,这就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啊。老爷,您还看不到吗?我们的蕙儿从小儿多病,我们夫妻费了多少心力,怎么忍心让她去那不见天日,不见父母的地方,过那些明刀暗枪的生活啊。”



  说道这里,白氏已经泪流满面。陈远恒也是一阵唏嘘:“夫人说的很是。我和大姐虽然不同母,小时候大姐却待我很好,并不因为我是庶出就看不起我。可是她很早入宫,说来我也快有二十年没有见到她了。若是让我二十年见不到蕙儿,我会发疯的。哎,还是把蕙儿早慧的事情瞒下来,日后,给她挑一个普通的人家,我们给她多一些嫁妆,让她在夫家过的舒舒服服,若是夫君婆婆对她不好,我就让俊儿和麟儿打上门去。”这话让本来正在流泪的白氏破涕而笑起来。



  日子过的很快,秋天快过去了,陈远恒这一阵子很高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他在这个秋天也丰收了。贷款计划推广的很顺利。其实,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有不少地方官做过,但是大多以失败告终,只有他这个非常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和商人合作,把这个计划作为一项生意来做的,不像以前的官员是当做政策来做的。



  可以预见明年一定会带来成效的。还有就是一直让他头疼的税收之事顺利完成了,并且谨慎的他派了许多衙役押卸税银,这些衙役完成的很好,已经送到税银,并且安然返回了。



  返回时还带来了一个消息。原来并不是他一个地方愁税银,因为这两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造成谷物价格越来越低,很多地方都完成不了任务。他居然是德庆府里所有的县中第一个完成任务的。这让他很得意。



  前几天他终于从繁忙的俗务中抽出身来,下了帖子,请了县里许多名士和年轻士子一起来到他离县城不远的田庄里,开了一个赏菊诗会。诗会上,菊花的缤纷姿态,酒宴上美味的佳肴,醉人的美酒让这些读书人们文思大开,做了许多诗。诗会后,这些诗作飞一般的在读书人之间传阅,一时间赏菊诗会的名声响了起来,当然他的名声也在读书人中间想起来了。同时,他还在通过这些诗作看中了几个分外有才的士子,着力结交了一番。



  当然换来了他们的感激涕零,相信以自己的眼光,这几个人今年一定能中,倒是他就多了许多助力了。未来的日子真是美好啊。当然,他在这个安城经营的好,也不能忘记京城里,现在就要准备过年送给京里各家的礼物了,看来,他要催促一下蓝尚翰帮他购买上等绸缎的事情了。



  白氏整个秋天都在忙碌。因为她手下的人比她更忙碌。首先是陈材,这个大管家整个秋天都照顾不了府里的事情,因为陈材要帮助老爷打理衙门的事情。这样许多事情就得她亲力亲为了。



  然后是紫玉很忙碌。因为那个天大的订单砸下来,之所以是天大的订单,是因为这是个七八万两银子的订单。紫玉虽然之前早就有所准备,还是不能自己完成,无奈之下,她只能让李环在本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