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蕙质春兰-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西了。这以后要是成了姻亲,到了芬儿他们成亲的时候,还不得给一份大礼啊。怕是那份礼物都够当一份体面的嫁妆了。”



  梅翰林笑着说:“你要是聪明,将来就多和陈夫人走动。这些金珠之类的东西在她那里都不算什么,你多去走动,孩子也多和陈夫人亲近,陈夫人一高兴之下赏赐更多。说不定芬儿们自己都能攒出一份好嫁妆来。”



  梅翰林本来是开玩笑的话,谁知道日后果然如此,后来梅英嫁给陈文麟之后去了南洋,梅夫人经常带着女儿们去看望白氏。白氏身边不缺荣华富贵,拍马屁的人,可是,孩子还真是缺少。儿女们都在海外,就是孙子,孙女们也都是在海外,自然是稀罕起孩子来。梅芬也比较会讨人喜欢,能够亲近白氏,白氏自然就经常教导她起来。梅芬本来就聪明,不过跟着不懂事的母亲没有学到好的东西。后来家里的情况好了,眼界开了,再得到白氏的悉心调教,自然把以前不好的毛病改掉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甚至比陈文蕙还像白氏的孩子。自然,梅芬也经常得到白氏给的好东西,从头面首饰,到衣服布料,到玩器,珍品,摆设等等,到了出嫁的时候,还真是赞下来一大份嫁妆。让梅翰林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当初一句戏言,后来竟然成了真。除了梅芬自己赞的嫁妆之外,白氏因为和她有了感情,也送了一份很厚的添妆礼物,之中就有一个小宅子,怎么都值个万多两白银。还有就是远在天水城的梅英,也给妹妹送了价值有五千两银子的陪嫁物件。所以,梅芬出嫁的时候虽然不是十里红妆,可是也算是在京城排的上号的,嫁妆丰厚的人了。除了梅芬之外,梅翰林的几个儿子女儿,每个人成亲,白氏和梅英都送了及其厚的礼物过来。一般的是,梅英给每个弟弟妹妹都是三千两银子的物件,两千两银子的银票。给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的尤其丰厚,每个是两万两银子。其中一万两是东西,一万两是银票。陈夫人是给每个孩子两千两,其中一千两是东西,一千两是银票。其中除了梅芬的多些外,还有梅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每人是一万两的份儿,五千两的东西,五千两的银票。有了这些东西和银票,就是梅翰林两口子一点儿都没有给儿女准备,都能非常体面的成婚了。何况,自从梅英成亲之后,梅翰林的官职越来越大,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多,进项也越来越多。梅英出嫁之后,梅夫人虽然不善于管家,可是梅芬在白氏的调教之下很快接手家里的事务,管理的好好的,家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旺,积累的钱也多了起来,给儿女们的聘礼和嫁妆自然也就多些。所以,梅翰林再也没有为子女的婚嫁发过愁。当然这个是后话。…



  现在梅夫人听到夫君好言好语的规劝的话说:“老爷说的我都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左性子了。一定听老爷的话,好好的操持这个家,好好的教导儿女,好好的对待梅英,好好的跟随陈夫人。”



  梅翰林满意的点点头,伸手拿出来一个小小的夹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嫁妆单子上说的银票和房屋天地的契书。梅翰林说:“这些东西就交给夫人掌管了。夫人按照我之前说的,赶紧先买了宅子再说,买下来之后还要扩建,工程要紧,这样等到梅英出嫁的时候,就不用像今天这样,客人来了,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说起这个,梅夫人问:“几天,这么忙乱,多亏了陈夫人好算计,把客人送到庆和楼去招待。不知道,今天我们花了多少钱?庆和楼的酒宴可是出了名的贵啊。”



  梅翰林瞪了梅夫人一眼说:“又犯毛病了吧。庆和楼是谁家的?是陈家的。陈夫人让庆和楼停业一天,专门给我们家招待客人,这一整天的流水席摆下来,你知道花了多少钱吗?光是宴席就开了五十多桌。这还不算那些仆妇们吃掉的东西,加上仆妇们的得有一百多桌。可是人家陈夫人只是收取了我们家十两银子。”



  梅夫人瞪大眼睛,说:“十两银子?”



  梅翰林说:“十两银子还是因为规矩上说,这个应该我们出才要得,要不就一分钱都不要了。”



  梅夫人不禁感叹到:“陈夫人真是让我佩服啊。”



  梅翰林说:“今天我们招待这么多客人,却基本上等于没有花钱。可是,这来的客人可都不是空手来的。都是带了礼物,送来礼金的。我已经让账房还有继祖他们看着弄去了。过两天就能汇总好了,交到你的手上,这可是一大笔钱啊。至于东西,让卓氏等人给你帮忙放进库房里面。这方面她可是好手。将来我们还要把这些东西分别还给人家,毕竟,又来就有往,人家在我们喜事的时候送了东西来,我们将来在人家喜事的时候也要送人家东西啊。”(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六十六章 三房要旺了
  梅夫人一想也是,可是这礼金确实到手的。这一大笔能做不少的事情呢,这么多京城的权贵今天都来了,想来出手都不俗,应该能有个五六千两左右。这些能拿来买上一个小铺子,或者是在京城边上买上几百亩的土地,这样家里又能多些进项了。



  虽然梅翰林和梅夫人猜到了这笔礼金会是巨大的,但是他们两个都是不善于算账的人,都没有估计准确,过了两天,梅继祖就把账本拿了过来,除了多不可数的礼物之外,礼金居然就有四万多两银子。



  梅翰林和梅夫人吃了一惊,梅翰林和梅继祖商议了一下,拿这笔银子在京城买上了几间铺子,这样一来家里的收益增多了。虽然日后要应付这一次来送礼的人家的喜事随礼,但是,这些人家又不是一起办婚丧嫁娶,都是每个月几宗而已。这铺子里的收益拿出一半来就够应付的了。剩下一半还能进了梅家的账房,作为家族的积累,开销。



  梅夫人更是感激了。



  忙碌了一天的梅继祖三人还有他们的妻子卓氏,华氏,冯氏三人都累的快要散架了。



  可是第二天还要挣扎着去处理后续的事情,结账,东西入库,分门别类的放好。很多东西不好处理的,就拿去寄卖。比如说一些吃食之类的。至于实在是卖不掉的,就施舍给庙里,或者是养善堂里。比如说一些不耐放的水果之类的。



  除去这些,那些能放的,比如说字画古董,绸缎,衣料。丝线,头面首饰,金银骡子,荷包,扇子等东西,都要分别放好,那些容易被虫蛀。那些容易受潮。都要妥善管理。这些都弄好,已经过去三天了。



  梅继祖和梅翰林商议好了,把这些钱按照计划。先是把东西两边的宅子都买了下来,然后打通,修缮好,这样一来家里就宽敞了。梅英也有了自己的待嫁小院子。梅家的几个女儿也都有了自己的单独居所。梅家的几个男孩子。大一些的也都有了自己的书房,卧室。小一些的还是跟着母亲居住。



  梅继祖又出面把剩下的银子买了铺子,陈家送的铺子和庄子也都接手过来安排人管理。



  每天忙碌着,偶尔梅继祖和卓氏聊天,卓氏说:“没有想到叔叔还没有正式和陈家接亲呢。这已经发达起来了。以后,要是正式成了姻亲,还不得真正的发达了。这还不是沾了梅英的光?看来。梅英说的,让我们跟着去天水城。我看就很好。”



  梅继祖说:“陈家做事真是让人佩服的。有情有义,不忘姻亲。肯帮助人,提携人。我想了,还是跟着姑爷去南洋吧。现在南洋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我之所以能在京城一带买了这些土地,就是因为很多京城一带的农民都去了南洋发展,这么过去一两年了,很多人已经发了财回来,把亲戚都带去了。普通农民都是如此,我们身为城主的亲戚,还不能发展的更好?”



  卓氏点头,问:“除了我们一家,还有谁家要去?”



  梅继祖说:“这个事情父亲和叔叔书信中已经商议好了。父亲在家乡也召开了族老会议。一致决定这是我们梅家的发展契机。我们梅家已经确定有三分之一的子弟要一起去了。另外还有姻亲家族的,我想连带着仆从,怎么也能有两三千人吧。”



  卓氏笑着说:“我们卓家也有一半的子弟愿意去呢。还带着钱去,要是能当官就当官,要是当不上官,就在那里弄个基业,买些土地,弄个庄园,开办个工坊之类的,比在大楚赚钱。”…



  梅继祖笑着说:“你们卓家比我们梅家有决断,可是华家比你们家还有决断,他们去了三分之二的子弟呢。”



  卓氏倒吸了一口气说:“华氏本来就是个见钱眼开的,这下子看到好处真是把她娘家全都搬过去了啊。”



  梅继祖笑了起来。



  同时在陈家,忙着给梅家下聘大家也都辛苦了很久。现在终于可以歇息一段时间了。陈夫人惊喜的发现,梅英因为婚期近了,等闲不出家门,可是梅夫人确隔三差五的带着梅芬等小姑娘,来拜访她。或者是和她一起参加贵妇的宴会,对她是百依百顺,马首是瞻,陈夫人白氏不禁笑着跟红鲤说:“可见这人心是肉长的,就是梅夫人这样的人,我也终于感动她了。虽然现在她行事还经常犯迷糊,不着调,见识短,可是,她知道弄不明白的和我商量,凡是以我为主。这就是将心换心的结果了。”



  红鲤笑着说:“这也是因为夫人是真心对待梅夫人啊。梅夫人以前虽然糊涂,可是现在已经明白过来了,这对梅姑娘是好事,对二少爷不也是好事吗?”



  白氏笑着说:“你跟着我这么多年,还真是什么都懂得了,这些人情世故的明白的很。我看也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了。”



  红鲤脸立刻红了,说:“夫人又打趣奴婢,我是不嫁的,以后要伺候夫人一辈子的。”



  说完还不胜羞,借口烧水倒茶,躲了出去。白氏呵呵笑了起来。



  陈家的巨大聘礼在京城中如同一阵风刮过,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议论在梅家的所见所闻,议论陈家的豪富,议论陈家的大手笔,也都羡慕陈家对于梅家大姑娘的重视,一时间,梅英成了京城少女最羡慕的人。这个事情,自然也引起不少人的不满。首先就是陈家大宅的那些人。大房的人还好些,二房的夫妻两个就生气的不行了。李氏说:“同样是陈家的子弟,文麟下聘给了这么多东西,可是我们文浩呢,相比之下啊可是差多了,媳妇几次三番的在我面前说话,真是气死我了。”



  陈远峦说:“这个三弟也真是的,搞这么大的声势,不是给我们难堪吗?麟儿是个小的。我们家成家的孩子们,就是大房的嫡长子文琪的聘礼也没有这么多啊。就是他们三房自己家的文俊成亲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聘礼啊。这一双媳妇,不一样的聘礼,小的比大的还多,白氏这人也不怕大媳妇不愿意啊?”



  李氏恨恨的说:“人家怕什么,人家的婆媳关系好的很。文俊的媳妇我们虽然没有见过,听说是个能干的,虽然出身商贾之家,可是万家银楼你也是知道的,生意很大,现在手里还有矿山,已经是天下有名的富豪了,还在乎这一点钱?还有,白氏是个厉害的角色,她的媳妇万氏也是个能干的,天下有名的宝镜坊就是她和文蕙开的,日进斗金啊,还缺了钱,这点子聘礼她能看在眼里吗?”



  陈远峦不由得恨恨的瞪了李氏一眼说:“都是你这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你看你给孩子们找的都是什么婚事,文锦当初要不是你贪图锦乡侯家的权势,能闹到后来合离吗?再看看文浩,你非要找个世家出身的,开始想在你们李家找。后来看血缘太近了,不成。我说,那就送白家找吧。白家的女子出了名的精明。可是你一直都恨三房的白氏,不肯从白家找。反而找了个王家的姑娘。你看看,现在媳妇是个什么样子?居然还为了堂弟的聘礼多和我们怄气,这哪里有大家子姑娘的气度?真是丢人,怪不得皇上都说王家教养的女儿不好。”…



  李氏没有敢吭声,她心里也悔死了。这个媳妇找的确实是不好。



  陈远峦说:“你看看人家白氏,从来找媳妇就是个不计较出身的,大媳妇出身商贾,当初婚事传到京城的时候,相熟的人家都笑话。可是,你看,人家多么能干,帮助文俊把新光城打理的好好的,大楚朝谁不知道,三弟有了一个能干的大儿媳妇?再看看三弟的第二个媳妇。现在三弟位高权重,深受皇上的宠幸,他们夫妻深受皇后娘娘的信任,比信任你我可是多多了。这样的权势,京城中的人家还不随便挑啊。就是四大家族族长的女儿都愿意嫁到他们家去。你们李家不是几次三番的递话要和三弟家接亲吗?还拿出李家嫡出的大姑娘来。可是,人家白氏就是没有同意,反而找了个梅翰林的大女儿。那是个丧母长女,还没有什么嫁妆,京城中哪里有人家愿意求娶,不过那个姑娘听说倒是很美貌,所以只有那些娶二房的,娶良妾的,或者是商贾之家想要求娶,可是,你看,白氏力排众议,坚持求娶,还给了这么丰厚的聘礼,比大媳妇的聘礼还给的多。当然了,现在她们家也比之前在湖州的时候,有钱有权一些。可是,这也能看出白氏的重视。你看着吧,这个文麟的媳妇将来也是个人物,一定会是妯娌中顶尖的。看来,三房不但三弟这一带旺了,下一代有这么两个好儿子,好媳妇一定也会旺,而且,因为有了好媳妇,必然能教养出来好孩子,三弟的孙子一代也一定是旺的。相反,我们家呢?自从我娶了你之后,一直都在走下坡路。这还不说,你看看你养的孩子,没有生个儿子出来也就算了,文锦还被你养的跋扈自大,没有脑子,这才走到今天的地步。文浩呢,出身不好,资质平平,虽然寄养在你的名下,算是嫡子,可是又娶了王家这个不贤惠的,我看,不但文浩不能出息,将来孙子辈的也难有出息,唉,我这一代算是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