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蕙质春兰-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远恒说:“太子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将来一定能成长为一个不逊于皇上的明君。不过,这样的明君都是不好伺候的。”



  梅英听到他们这样的抨击太子,有些吃惊。但是看白氏和陈文麟都毫不在意,忙压下心中的震惊,继续听着。



  陈文麟说:“可不是,他虽然对我还念旧情,但是像以前那样的称兄道弟是再不可能了,就是他最信任的柳敬原,现在在他的面前也是小心翼翼,毕恭毕敬。”



  陈远恒说:“提起柳敬原,这一次皇上准备派我们去南洋,太子也推荐,柳敬原也跟着一起去。昨天柳敬原在衙门里碰到我。对我说,要是到时候一起去,他想带着明珠和孩子一起过去。明珠很想念文蕙啊。”



  白氏笑着说:“她们自幼情分就是最好的。当初在安城的时候,文蕙那么多的朋友,现在还剩下几个?王瑶珍自从进了太子的府邸,就和文蕙生分了。李书玉进了太子的府之后,目下无人,早就不和他们在一起了,都要成为仇人了。蓝家姐妹,一个姐姐嫁到王家,虽然还是和文蕙明珠要好,可是,碍于婆家的原因,慢慢的也生分了。妹妹更是过分,嫁到李家之后,完全听李书玉的,都不和我们来往了。还好有美珍的妹妹巧珍一直都和文蕙,明珠来往。可惜,巧珍嫁的有些远,不在京城,这在一起的更是少了。还有一个黄庭珍的女儿黄语嫣,本来她们玩的就少,后来长期分隔,自然情分就淡了。算起来,一把子的姐妹,只有明珠和文蕙两个人了。”…



  白氏接着说:“明珠小时候吃了那么多的苦,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嫁的人很好。敬原一直都对她很好,她婆婆公公什么都听她的。她自己嫁妆丰厚,又接手婆家的生意,这几年靠着海贸,一年比一年富有,在江南已经有了好多茶场了,这还不说,前几年有些子嗣艰难,现在也好了,儿女都有了,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最是高兴的就是我那个胡姐姐了,现在她不但要管着医院,还要照管两个外孙,虽然忙碌,但是幸福的很啊。我看着都羡慕了。我虽然也有孙子,孙女了,可是都不在眼前,真是干着急啊。”



  大家听着笑了起来。



  梅英用心的听着,原来柳敬原的夫人明珠小时候也是受过苦的,以后有机会要问问陈文麟是什么情况了。还有,婆婆这么喜欢孩子,自己还很年轻,公公也正当盛年,两个人感情很好,没有妾侍,怎么就只有陈文麟兄妹三个呢?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孙子都有了,还是没有怀上,这是不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看来,很多问题要问陈文麟了……



  白氏接续说着:“柳敬原夫妻能和我们一起去最好了。我们到了南洋更是团圆了。好了,时候不早了,明天文麟两个要回门,东西我都准备好了,还请了大宅那边的文昌,文浩陪着。还有我娘家那边的白嘉川也陪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对了,还有柳敬原呢。有敬原在,我一切都放心,他的智力,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陈文麟说:“回门又不是上战场,还用什么智力,能力,母亲,你就放心吧。”



  说完,带着梅英向父母亲告辞,回去自己的小院子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小妖71的双倍月票。
第九十二章 回门
  陈文麟带着梅英回门了。再一次的把京城的百姓都给震惊了一把。陈家给的回门礼实在是太丰厚了。梅夫人高兴的合不拢嘴巴,心里在暗暗的盘算,这下子,不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妆有了,就是以后儿子的聘礼都有了。虽然早就知道小陈家是豪门,可是这么豪气还真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梅夫人和梅翰林端坐着接受陈文麟夫妻的敬茶。梅夫人看着梅英身上穿着的水红色的褂裙,头上戴着的那一套百宝的头面,式样新颖,用料实在,贵气十足,却不是出嫁的时候嫁妆中的东西。可见,这个是陈夫人新近赏赐给她的了。



  看着珠围翠绕的梅英,梅夫人觉得梅英真是幸运啊,怎么这么幸运就嫁到了豪门去了呢。



  不过,想来梅英出嫁,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和自己的儿女。现在已经得到这么多了,以后成为姻亲之后,一定有更多的好处等着自己,真是越想越美。



  梅翰林看到女儿眉目舒展,而且,昨天他就得到了消息,昨天女儿和女婿在亲家母的带领下进宫谢恩,宫里的贵人们都给了赏赐,可见,女儿很的亲家母的宠爱。女婿还得到皇上的召见,一下子聊了一天。可见,皇上对女婿是即以厚望的。



  梅翰林看到女儿,女婿这么好,心里觉得总算是做了一件对得起亡妻的事情。眼睛不禁有些微微湿润。



  陈文麟在梅家并没有受到刁难。他的岳父是个文人,大舅哥们都是文士。之前又是已经熟识了的,这几个大舅哥都是人才,都准备跟着他一起回天水城,哪里还会刁难他?至于梅英的弟弟们,大多还没有成年,都是青涩少年,对既富且贵的姐夫都是一片崇敬心情,更不会刁难他了。所以,陈文麟的回门十分的顺利。



  梅英在内室,被几个嫂子围着。华氏说:“大妹妹啊。你这头上戴着的这些头面都是彩宝的啊,这宝石可真是又大又亮,并不是你嫁妆里面的东西啊。还有你身上的这件妆花的缎子,可是市面上没有的东西。这花纹。这质感。甭提多好了,一定就是上造的东西吧?这可都是你嫁妆里面没有的。”



  梅英的嫁妆都是三个哥哥和嫂子给准备的,有什么东西。华氏她们最是清楚了。可能比梅英自己都清楚。



  梅英含笑着说:“这个是婆婆昨天刚刚给的,婆婆说是黑家的铺子里面出品的,所以,式样新颖,用的都是南洋的宝石,所以,个子大,纯度高。这一套衣服,是婆婆早就让翠锦楼的绣娘给我做好的。用的却是是上造的妆花缎子,今年的新品,还没有在市面上卖,这个是皇后娘娘赏给我婆婆的,我婆婆叫了翠锦楼的人做出来给我的。”



  —氏问:“知道翠锦楼是你们陈家的产业。这个大楚的人都知道。可是,我听说京城黑家的铺子也有你们小陈家的股份是吗?”



  梅英说:“虽然我刚到陈家,可是这个还是知道的。婆婆昨天说了,黑家的铺子这么赚钱,可惜不是家里的产业,那个股份是我家妹子文蕙郡主的。”



  】氏倒吸了一口气说:“这居然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的?文蕙郡主的钱是和家里分开的?”



  梅英说:“这个我不知道,不过,夫君说,他们家里三个兄弟姐妹,就数小姑子文蕙郡主最聪明,家里很多产业都是文蕙的主意。还有,文蕙很独立,自己赚钱花,不花家里的钱。相反,他们兄弟两个还是靠着家里支持呢。比如说,这一次在南洋建城。天水城就是小陈家出钱出人。庆春城就完全是文蕙自己的人,自己的钱。”…



  卓氏震惊了:“一个姑娘,可以用自己的私房钱建一座城市?”



  梅英说:“何止呢?夫君说,现在南洋四城,就数庆春城发展的最快,不但城市都建设好了,还因为居民多,又开始建设三个卫城了。等到我们到了南洋,说不定庆春城的卫城都建好了呢。可惜,我们的天水城自己的城市还没有建设好呢。不过,夫君说的时候,还说,这一段时间,他不在南洋,就把天水城的事务都交给文蕙打理。文蕙现在一个人管理两个城市,还要管着四城事务。真是能干。夫君还说,只要这个城市给文蕙打理半年,她一定能把城市管理的好好的。这样,我们过去,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省事多了。”



  卓氏皱了一下眉头说:“小姑子这么能干,你能想处好吗?”



  梅英笑着说:“人家家里小姑子和嫂子不和,大多是因为,小姑子要的东西,嫂子不舍得给,怕花钱。可是我们家哪里有这样的事情?文蕙人家都不花家里的钱,再说了,就算是花了家里的钱,我们家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在乎一个姑娘家花钱吗?供不起吗?还有,我们家的钱又不是我夫君一个人的,还有大哥呢,大哥都不在乎,我们在乎什么。更何况人家文蕙还不花家里的钱呢。对了,以前,皇上就说了,文蕙是大楚最有钱的姑娘。”



  卓氏笑了说:“我怎么忘记,你们家和别人家不同了。”



  梅英笑着说:“这些都不说,你看,我还没有见过文蕙,还没有嫁到她家,她就已经先给我添妆了,嫂子难道不知道她送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齐全,多么周到吗?”



  卓氏怎么会不知道,说:“怎么能不知道,我们三个那个时候,还不停的感叹,你真是好运,嫂子,小姑子,给你添妆,可见,以后一定能想处好的。”



  冯氏说:“想当年,我们吃过的亏,大妹妹你大概是不用吃了。”



  卓氏和华氏都点点头。梅英说:“恩,我也觉得很幸运。不过,他们家真的和别人家不一样啊。”



  卓氏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梅英说:“这刚刚成亲,婆婆就派人来说,不用伺候她,不用和她一起吃饭,也可以一起吃饭,就是吃饭,也不用站着给她布菜,一起坐着吃就行了。”



  华氏说:“可怜,我到现在还在伺候婆婆,每次吃饭,都是婆婆吃完,我才能去吃。有时候,饭菜都冷了。”



  卓氏和冯氏说:“谁不是这样?陈夫人真是会体恤媳妇。”



  梅英甜甜的笑了说:“这些还不说,他家还有更奇怪的呢。”



  冯氏问:“还有什么奇怪?”



  梅英说:“他们家如果没有事情,吃饭后,要一家人一起商议家里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说一些外面的事情。像这些事情一般都是爷们在书房商议的,可是他们家就在婆婆的上房商议,这已经很让人奇怪了,还有更奇怪的,就是让女人也参与商议。我是不敢吭声的。可是婆婆不时发表意见,公公和夫君都很尊重婆婆的意见呢。”



  卓氏想了想说:“以前,陈夫人就多次说过,让你跟你大嫂学习,以后可能要让你管理天水城。可见,他们家习惯女人管理事情的。”



  梅英说:“大嫂管理新光城,那是因为大哥要忙着倭国的事务,大多数都在倭国呢,哪里能管得了夷洲岛的新光城啊。可是我家夫君就在天水城啊,哪里还用的着我管理。我管理好内宅事情就行了。”…



  卓氏点头说:“是啊。不过,你嫁过去,不能想着我们家的规矩怎么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到了他家,就要按照他家的规矩过日子。你婆婆让你向大嫂学习,你就多学习,多帮帮姑爷,以后少让姑爷操点心,也算是对得起你婆婆一片爱护你的心意了。”



  梅英点点头。心里想着,婆婆待她还真是好。



  冯氏突然说:“有些富贵家庭,不缺钱,也不缺产业,可是家里人丁少,心疼儿子,就娶个能干的媳妇,替儿子做事情,这样能让儿子歇着。”



  大家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冯氏。冯氏有些怯怯的问:“怎么了?我只是说有些家庭,并不是说陈家啊。”



  梅英被冯氏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说:“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是,陈家真的没有妾。我公公和婆婆的感情很好,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很年轻,都是盛年,其实再多生几个都没有问题。可是,陈家只有夫君他们三个。这样的情况下,对儿女看重一些也是可能的。”



  卓氏想了一下说:“那倒是不一定。你看,要是他们娶你回来是为了不让姑爷干活,那他们怎么舍得把没有出阁的小女儿送到南洋去开疆拓土了?”



  这么一说也对。



  梅英想了一下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夫君对我好。公婆对我也好。对我们梅家都好。那我还有什么说的?只要是我所能,都贡献给陈家了。”



  卓氏笑着说:“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别说他们对你好,就是对你不好,你嫁了人了,就是人家的人,要时时处处为人家家里着想啊。”



  梅英红着脸,点点头。



  晚上,梅英跟着陈文麟一起坐着马车回家,心里非常的甜蜜。自己太幸运了,成为了陈文麟的妻子,成为了陈家的儿媳妇,未来应该会有很多的好日子等着她去过吧。(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新城
  陈文麟和梅英在京城过了一个月的逍遥日子。不过,这一个月也不是全然闲着。梅英每天要跟着白氏学习管理家族事务,特别是学习管理生意。



  陈文麟每天则是在朝廷拜访那些官员,还经常进宫受到皇上的召见。皇上对于南洋的事情很是上心,经常要问陈文麟。



  陈文麟也趁机提出了一些对南洋有力的事情。比如说,那些灾民都在南洋安顿的很好,从迁徙开始,一路上的车马费,衣服,吃饭,都不用朝廷管了。朝廷为此可是事来很大一笔银钱。



  陈文麟趁机提出,把迁徙灾民到南洋变成一个常态的事情。以后,大楚只要有灾难发生,就把灾民送到南洋去,这样又事,又省钱,还对百姓好。他们本来一穷二白了,到了南洋,辛苦上几年,还能赚上一笔,兴许还能置下一片产业,不是好事吗?



  ∈帝有些意动。陈文麟又去找太子说这个事情。太子十分支持,不过,太子说:“文麟啊,这些灾民交给你们,我是很乐意。可是,现在不能完全交给你们。前一段时间,把那些灾民交给你们,你大哥文俊来了奏折,说倭国也很需要百姓,要不新近得到的倭国的领土就不稳了。而且,倭国比南洋还要近便一些呢。你说怎么办?”



  陈文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说:“我大哥还敢跟我和妹妹抢人?我是没有意见,就怕大哥要面对妹妹的怒火了。”



  刘演立刻想到了陈文蕙,以陈文蕙的性子,一定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