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蕙质春兰- 第4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说完后,文大老爷环视了整个屋子。严叔鹏毕竟是他的女婿,他要把资源向女婿这里倾斜,还是要看看各位的意见,所以,才召集大家过来,说说这个事情,看看每个房头的意见。



  文大老爷的话一落地,聪明的文家人就明白过来了,心里都佩服长房的光明磊落,各个房头的人都赶紧表态,说一定鼎力支持。



  三房的文三老爷激动的说:“想那蓝家以前只是我们的一个小分销商,现在都成了大楚第一棉布商家了,我们一下子被拉下来几条街远。当然了,蓝家待我们不薄,我们这几年靠着蓝家也赚了不少的钱。可是这些变化都是因为蓝家巴上小陈家的关系。我们要是能抓住这次的机会,也能搭上郡主这棵大树,凭着我们家的底蕴,不说比得上蓝家,起码比现在要强上好几倍。”



  四房的文四老爷也点头说:“是啊,这都是叔鹏给我们带来的福气啊。叔鹏,你可要忠心为郡主办事,一定要取得郡主的信任,这样我们也能跟着沾光。郡主是最大方不过的人,商场上都知道的,跟着文蕙郡主办事,从来不会让人吃亏的。看看蓝家就知道了。”



  八房的八老爷年轻一些,也跟着说:“以前我们想巴结文蕙郡主,一直没有门路,这下子可好了,叔鹏啊,我们文家这次可是要靠你了。”



  文大老爷等到八个房头都表态了,满意的点点头,说:“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就这么定了。叔鹏,你先说说你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看看能做多少,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这阵势,让严叔鹏吓了一跳,本来只是因为妻子要随着一起远离青阳城,所以,于情于理要来岳家和岳父岳母说一声的,没有想到,文家人这么激动,一下子就把整个文家的振兴大任给架到了他的肩膀上,这真是让严叔鹏不知所措。



  严叔鹏尴尬的一笑说:“其实,我来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着我们夫妻要带着孩子离开青阳城几年,这家里的产业要托付一下,我的一些生意要处理一下,还有带着孩子,跟岳父岳母禀告一声,并没有想这么多啊。”



  文大老爷正要说话,一旁的文家七房的文十五忙开口说:“姐夫要是想脱手青阳城的那两个客栈还有两间茶馆,我倒是想接手,价格姐夫来定。”



  这话一说严叔鹏一喜,本来就是为了这个来的,果然妻子说的没有错,七房的文十五愿意接手忙说:“价格就按照市价来,你也是知道的。只是我有两个要求。一来,我希望你接手客栈和茶馆之后,我定的那几条救助百姓,穷苦书生的规矩,你还要遵守。第二,我的人员,希望你好好看待。要是做到这两条,我愿意在价格上让上一成。”



  文十五忙说:“这个没有问题。交到我的手上,姐夫你放心,我也是读过书的人,自然明白。价格也不用减,就按照市场价,我估算一下大概值个五万两银子。我明儿个就给你把银票送去。你好用银子置办去西北的东西。”



  严叔鹏忙说:“哪里能值五万两,顶多四万六七的样子。你要是肯按照我的那两条来,我愿意四万就让出去。”



  文十五还要说,文大老爷一摆手说:“这是小事,你们过后再谈。现在要说我们文家整个家族生意的事情。叔鹏,这样吧,你要是去西北,肯定需要不少的人手,我们文家可以给你出人手,管事,还有文家子弟给你用。至于钱上面,可以先给你支付二十万。你看够不够?”



  严叔鹏吓了一跳。做什么事情能需要动用二十万两银子这么多钱?严叔鹏虽然出身刺史家,也被唬住了。



  文大老爷说:“二十万是留着你去西北经营用的。至于给郡主的吗?小钱,估计郡主也看不上,我看拿出五十万两怎么样。你看着置办。”



  严叔鹏更是吓傻了。



  一旁的文二老爷说:“大哥,光是银子,文蕙郡主不一定能看上。反正,叔鹏只是刚到郡主身边,将来要引荐我们文家,还要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再多准备一些别的东西。五十万两银子之外再备上一些礼物最好。恩,我听说,画堂是郡主兴建的,她本人喜欢画画,在绘画上很有造诣,也喜欢收集古今名画,不如我们多搜集一些,投其所好。”



  文大老爷一听,高兴了说:“恩,这个主意好,还是老二有脑子。就这么办吧。”(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
第二十二章 投其所好
  这个时候,严叔鹏才找到魂儿说:“给我银子干嘛,为什么要送郡主银子?”



  文大老爷忙说:“叔鹏,不给你银子,你能办事?郡主身边人才济济,你刚刚投靠,怎么显出本事来?不要上下打点?给郡主办事,不花银子?要想把事情办的漂亮,不需要帮手?相信我,这些你都需要。以你的才干,有了我们文家人力,物力的帮助,一定能很快在郡主身边崭露头角,到时候,你有了功劳,再引荐我们文家。郡主能亏待我们?到时候,我们得到总经销的权利,那花出去的钱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这话一说,文家各个房头都点头称赞。



  严叔鹏心中一动,这个话很有道理。文蕙郡主说了,要去西北,那可是个生地,需要大量的人力投资,也需要大量的银钱投资。能拉到文家这个大商贾去西北帮助郡主,也是他的一个功劳。当然了,文家将来要孝敬给文蕙郡主银子和东西,是他们的事情,至于送给自己的这二十万两好处费,大不了自己不要了。这么一想,严叔鹏不再拒绝说:“我明白了,岳父想的很周到。就这样吧。”



  接下来,文家和严叔鹏讨论了怎么出人出力的事情,严叔鹏本身在组织能力,经营能力上就很有天赋,一旦想通,头脑中就有了规划,开始带着文家人讨论起来。



  一旁的文氏看了这样子,满意的笑了,带着孩子们去了后宅看望母亲和各位婶婶去了。



  等到严叔鹏带着妻儿从文家的大宅出来的时候,口袋里已经多了一叠的银票,其中有文十五给的五万两银票,还有文家给的二十万两银票。至于给文蕙郡主的五十万两银票,一来文家手里也没有这么多现银,二来,文家还想着再多搜集一些名画,到时候。一起把银票和名画送上,所以这一次就没有让严叔鹏拿着。



  饶是如此,严叔鹏回到家中,关上房门。把银票拿给妻子文氏的时候,手都颤抖了说:“你看,这么多银子,你们文家可是真的有钱。”



  文氏听了事情的经过,不由得掩口笑了起来说:“我们家毕竟是百年绸缎大商贾。有些家底也是正常的。何况,这几年,整个湖州的上等苏缎,贡缎都是我们家总经销,还有蓝家把湖州棉布经销权也给了我们家,这一项每年的利润都在二十万两左右。可想而知,要是我们能在文蕙郡主面前给文家搭上线,哪怕是把庆春城的顶级绸缎湖州总经销权给了文家,那每年一定又是个二十万两银子。不,其实。海外绸缎这几年很畅销,利润很大,要是能弄下来,一定不止二十万两,说不定三十万两都有。给我们二十万两也是正常的。”



  严叔鹏楞了楞。想想,自己也算是会经营的,自从文氏嫁过来,十来年的时间里,严叔鹏用文氏的嫁妆做本,做生意。不几年攒下了两个客栈,两个茶楼,这一下就能卖出去个五万两。可是比父亲十几年的俸禄都多。还是做生意来的快。这么一想,文家能赚这么多钱。也是正常的了。



  严叔鹏说:“话是这么说,文家可是你的娘家,我又不费什么,不过是在文蕙郡主面前给文家引荐一下而已,平白得这么多的银子,我不安啊。要不你明天给退回去?”



  文氏笑了说:“干嘛要退回去啊?我们家也不富裕啊?虽然我的嫁妆丰厚,这几年夫君你经营有方,也赚了不少的银子,可是夫君可是小孟尝啊,乐善好施,广结人缘,花钱的地方多的很,我们不补贴一些怎么行?”



  严叔鹏笑了说:“这几年文家不是给我们不少的补贴吗?哪年不给孩子们大把的银子,说是给孩子们的,还不都是变相补贴给我们的吗?”



  文氏说:“可是我们严家这几年在官场上照顾文家,给文家省了多少的麻烦,那些银子都是该给我们的。”



  严叔鹏说:“我父亲照顾文家,文家每年给我父亲母亲送的也很多啊。除了给我们家钱财,东西之外,我父亲每次倡议湖州的富户们捐款,捐粮,修桥补路,救灾,救济,文家都是第一个相应,所以,我父亲这几年在湖州任职,分外容易一些。文家已经花费不少了,我们为你娘家办一点事情是应该的,再说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办成?怎么好要这么多钱呢?”



  文氏就是喜欢夫君的这一点,实在,闻言娇笑着说:“我不管,反正我要这个钱还有用。你就当是我娘家给我的补贴就好了。这个钱你也不用管我怎么用。以前你没有差事,所以管着我们的生意,今后,你要跟着文蕙郡主,领着差事,哪里还有功夫管这些。生意上的事情,家里的开销就交给我算了。”



  严叔鹏一想也是,还想开口推迟这个钱,文氏又开口说:“至于夫君想的,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们家办成这个事情,你倒是不用担心。我虽然没有见过文蕙郡主,也对于国家大事不明白,但是,平时听人说也知道一二。那西北是个苦寒之地,人少,出产少,平困。以前还常年战乱。文蕙郡主夫妻既然得到皇上和太子殿下的嘱托,要发展那里,少不得需要大量的人,大量的钱。钱还好说一些。文蕙郡主是大楚最有钱的人,现在在南洋还有几个城市呢。还有个比王家银行规模还大的大楚银行,自然不缺钱,可是这人呢?你只看她现在来江南是为什么就知道了,文蕙郡主现在最缺的是人。”



  这一点,严叔鹏倒是同意。听父亲严刺史说,文蕙郡主一来,就请江南的官员帮助,从江南迁徙百姓去南洋建设新城呢。江南的官员把三省四个受灾的府的百姓给文蕙郡主。文蕙郡主十分高兴,正在忙着这个事情,还拿出大笔的钱财给百姓安家,帮助留下的百姓灾后重建。给父亲的工作减轻很多压力。这么看来,文蕙郡主很是缺人啊。



  文氏说:“郡主不但需要普通百姓,更需要匠人,还需要各种商人去西北投资,要不怎么发展西北呢?所以,夫君,你需要我们文家的帮助,不说这些钱财,就是文家的子弟,文家这么多人,这么多管事,仆役,你都需要啊。一个好汉三个帮。出门在外就是要多帮手才好。至于文家的想法,我猜,一定时候,夫君跟郡主一说就能成。”



  严叔鹏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



  文氏说:“以夫君的才情,能力,一定不会现在就和文蕙郡主说这个事情。我们文家也不急于一时。等到夫君开口的时候,一定是文蕙郡主认可夫君,或者是夫君为郡主立下功劳的时候,那个时候郡主好意思驳你的颜面吗?而且,郡主这么缺人,只要文家肯出钱,出人,出力,郡主能亏待了文家。再说了,文家求得是海外绸缎的总经销权利,这个对小陈家,对郡主也是好事,卖给谁不是卖呢?文家起码是自己人,还比较能信得过。只要郡主答应了,又能卖你一个人情,又能笼络文家,还能让海外绸缎销量增加,多赚钱,郡主能不同意?”



  严叔鹏一想,妻子分析的很是,而且,他新近投靠文蕙郡主,也想早点建功立业,能得到文家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个好事,别的不说,文家的交际面很广,子弟们也都大多有才能,要是能帮着他跑跑腿,干干活活还是不错的。父亲在湖州几年官声不错,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文家的支持的缘故,他要是也能得到这样的支持,绝对是个好事。想到这里,严叔鹏不由得笑着说:“还是你想的对。好吧,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们就收下这个钱吧。只是,这么多钱,你干嘛用呢?不如存在银行,或者是在添些田产,铺面好了。”



  文氏说:“存在银行虽然保险,可是利息并不高。田产,铺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再说了,青阳城的铺面一天比一天贵,江南的田地也越来越贵,我不想在这里置办这些了。这些钱,二十万两银子加上我们自己的五万两,我要买一些东西,随着我们的队伍运到西北贩卖,这样一来,我们光是这一趟就能赚上一些。这还不说,我还要留着钱到了西北看看有什么生意做,就是不做生意,也想在西北置办一些铺面,田产之类的。这都是需要大钱的。”



  严叔鹏不由得奇怪了说:“西北苦寒之地,你干嘛放着江南的好地不买,去西北买呢?青阳城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这边的铺面你不置办,干嘛去西北置办那些铺面,那里可是很穷的,能赚什么钱?”



  文氏神秘的一笑说:“夫君,枉费你天天研究杂学,怎么连这个都没有看透?现在西北的地价便宜,铺面便宜,正是大量买进的时候。就是因为大家都在知道西北苦寒,经济不发达,所以都不想在西北置业,这个时候正是价格低的时候。可是,我知道,将来一定会价格涨上去的,这就是奇货可居了。”



  严叔鹏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跳脚
  文氏笑着给严叔鹏斟了一杯茶,说:“因为我可是土生土长的湖州人,还出身商贾之家啊。”



  严叔鹏更家奇怪了问:“跟这个有什么关系?”



  文氏说:“小陈家是从哪里发迹的?就是从湖州发迹的。我们湖州人可是知道的。当年,陈大人最开始是个安城的七品县令,可是,他就在安城又是发展经济,种植新种,修路的,把安城给发展起来了。还弄了一个家禽牲畜市场,这一下子就让那个市场周边的地产,铺面价格涨了几倍。后来,他成了德庆的知府。又在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