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正门外有两个精壮汉子一脸不善的瞧着马大元,这让他心中越发烦躁。对于自己白天的态度举动,他或多或少有一些懊悔,但却又有不得不为之的苦衷,心里实在矛盾得很。这番漏夜来访,他并不奢望能够获得汴梁城这位少年贵人的原谅,只是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举动而让别人以为丐帮乃是恩将仇报之辈。
当赵佶走进厅堂的时候,马大元精神不禁一振,他本来已经做好打算在这里枯坐一宿了。毕竟自己那番态度,换了哪个人也接受不了。
未等到赵佶开口,马大元已经起身,长揖到地,对赵佶说道:“日间对衙内多有冒犯,马大元特来致歉请罪,不敢奢求衙内谅解,只希望能有一个机会与衙内开诚布公谈上一谈。”
赵佶闻言后心中愈发好奇,伸手扶起马大元,两下坐定后笑道:“马副帮主言重了,我不请自来,给主人家添麻烦,也实在不妥当得很。两下相抵,也莫再说什么谅不谅解。你要跟我谈什么,我洗耳恭听。”
马大元见赵佶态度谦和平静,并没有寻常贵人傲慢姿态,心下略定。不过接下来似乎有些难以启齿,几番张口,沉吟良久之后才说道:“我想请问衙内如何与我们乔帮主结识?若衙内方便告知,这过程自然越详尽越好。”
赵佶听到马大元这个问题,脑海中灵光一闪,大概已经猜到马大元心里一些念头了。思忖片刻后,他将自己与乔峰结识的过程详细讲述了一遍,并说道:“我只不过随手帮忙把贵帮方舵主从开封府里捞出来,举手之劳罢了,乔兄却不辞辛苦,为我运功疏脉,有为我续命的大恩惠。每每念起,我心里都感动至极。像乔兄这种重恩义的好汉子,只怕天下间没人不乐意与他结交。”
马大元仔细听完后,严肃的表情有了一丝松动,待听到赵佶对乔峰的评价,脸上也出现一丝笑容:“是啊,正是因为乔帮主慷慨义气,知恩图报,我们已故汪帮主才肯将丐帮托付给他。乔帮主他也果然不负众望,担任帮主这六七年里,丐帮越发兴旺,江湖上名号也越发响亮起来。”
赵佶听马大元言语中对乔峰也是欣赏得很,看来此老也不是个冥顽不灵的固执之人,他便又说道:“我有一事不明,还希望马副帮主能为我解惑。丐帮在汴梁城开设堂口之事,应该是有益无害,而且短短时间已经卓有成效。我知道你们丐帮有大批的贫苦弟子们要接济,正需要财货周转,自己也愿意帮丐帮这个忙,可是马副帮主你为何要反对呢?”
听到这番话后,马大元本来已经有些松动的表情又沉下来,表情复杂至极。过了好一会儿,他望着赵佶说道:“恕我冒昧,衙内您该不是汴梁城里寻常勋贵吧?过往我们丐帮也试过要在汴梁城里开设堂口,可是方方面面的牵扯实在难疏通过来,就连西军老种相公的门路也都试过,却仍是很难维持下来……”
“还有您的贵属,若我瞧得不差,该是一位、呃……”顿了一顿,马大元才又说道:“虽然乔帮主并方舵主他们并没有道出衙内您的身份,可是种种迹象,马某也大概能猜得出,衙内您该是一位宗亲吧?”
赵佶对马大元能猜出他的身份并不感到意外,闻言后只是点点头道:“不过一个富贵闲人而已。”
马大元叹息一声后,似乎下了极大决断,对赵佶拱手道:“衙内对丐帮诸多善意援手,我丐帮上下铭感五内,若有机会,定当报还。只是这汴梁堂口,实在不可再维持下去。当中缘由,我也难跟衙内分讲清楚。只是辜负了衙内一番苦心,若衙内心有怨愤,一切全是马某的不是,但有责罚,甘愿一力承担。”
赵佶仔细观察马大元的神情变化,发现他似乎真有不得已的苦衷。顺着这条线想下去,对马大元心中所想也渐渐明朗起来。此老该是担心丐帮与自己这位宗亲纠葛太深,一旦乔峰身世曝光,或会给丐帮酿成大祸。如此一来,宁肯不要汴梁城这份财源,也不愿丐帮承担这样的风险。如此一想,这马大元反对在汴梁城开设堂口,也是全心为了丐帮考虑,而且在已有成效的情况下还能毅然决定抽身。如此谨慎,也怪不得那位汪帮主将照看乔峰的责任交给他。
赵佶对马大元的心思猜度其实还浅了一层,马大元反对在汴梁开设堂口,一来是为了丐帮的安危考虑。乔峰的身世若仅只在江湖传扬开,那不过是丐帮名誉有损。但若让官面上人物知道丐帮帮主竟是一个契丹人,对丐帮而言不吝灭顶之灾。
至于这第二,却是为赵佶考虑,虽然乔峰担任帮主以来一直尽心尽力,但民间向来盛传契丹人虎狼之性,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突然狂性大发,所以马大元对乔峰的审视始终不敢放松。若这位宗亲与乔峰来往频繁,保不准就会被害到。
这第三,马大元自己也说不清是对是错。他可以说是看着乔峰长大的,哪怕明知对方是汉人世仇的契丹人,心里总有了一些情分。就算有一天乔峰的身世难以隐瞒下来,他也希望乔峰能离开大宋继续活下去。但若让一位宗亲贵人知道乔峰的身份,若一意追究下来,此事已经不能止于江湖,那乔峰的未来无疑更能增添许多凶险。
如此诸多考量,哪怕明知此番丐帮进入汴梁城是百年难得的好机遇,可是马大元还是决定放弃。哪怕要承受帮中上上下下误解,他也决定一意孤行,绝不答应这件隐患重重的事情!
021 两全之策
虽然大概明白了马大元心结所在,赵佶却没有太好的法子说通他,难不成要跟马大元说自己早知道乔峰契丹人的身份,并且不在意?这未免太过惊悚。
思忖良久,赵佶才开口说道:“是否在汴梁开设堂口,本是丐帮自己家务事,我这个外人,本也没有置喙的权利。只是由头到尾看下来,全冠清全舵主并先一批到达汴梁的诸位好汉们为此事都殚精竭虑,全心全力为丐帮开辟财源,如今刚刚打开一些局面,收获便已经不菲。此事只见其利,却无害处,若就此作罢,不只辜负了这群义士的苦心孤诣,便是丐帮其他人,也难安抚下去吧?”
马大元闻言后不禁默然,这正是他为难的地方。若是汴梁堂口还不见成效,说撤也就撤了,毕竟以前丐帮也有类似失败的尝试。可是现在全冠清却带回这样惊人的收益,若再想废止此事,且不说其他人怎么想,就连马大元自己都觉得可惜得很。
丐帮素有江湖第一大帮之称,可是在这偌大名声背后,也背负着山岳一般沉重的负担。上上下下千万弟子,加上各自的家眷,各个都要吃饭。若连饭都吃不饱,又有哪个肯安心凑在一起跟你谈江湖侠义?过往丐帮每年也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维持着,偶有经营一些买卖,往往盈亏各半,所谓一本万利的营生更是不曾有过。而汴梁这个堂口不过刚刚经营月余,就已经有了千贯收益,若日后上了轨道再做大起来,每年最少也能得到万贯利钱吧?若每年都能有这样一笔庞大进项,对丐帮而言,意义实在太重要了!
马大元越想越觉得为难,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能够一言以决的事情了,就算要废止,也难说服丐帮上上下下这么多人。难道真要告诉他们自己心里的苦衷?告诉他们乔帮主乃是契丹人?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自己不只辜负了汪帮主临终托付,也毁了乔峰这个丐帮不可多得的好帮主……但如果不说,单单此事只怕就要闹得丐帮内讧不止。
赵佶见马大元脸上满是挣扎之色,心知他现在已经矛盾至极,便又说道:“我不知马副帮主你出于什么样的考量而不同意此事,或许一些小节上不称你的心意。我这里有个折衷之法,不知马副帮主你愿不愿听一听?”
“衙内有何指教,但讲无妨。”马大元实在已经一筹莫展,听到赵佶有法子,也不及细想,当下便疾声说道。
赵佶笑了笑,续道:“马副帮主若不放心将此事交给旁人打理,依我看,你大可以亲赴汴梁,打理这件事情。有你这样一位老成持重的丐帮元老坐镇,纵使底下人有什么行差踏错,也可以及时纠正过来。”
听到这话,马大元眸子顿时一亮。仔细想想,这个折衷的法子的确不错。自己前往汴梁坐镇,一来可以更加专心经营这项营生,二来也能避免乔峰与赵佶接触太多。纵使日后乔峰身世真的曝光出来,自己在汴梁城里极力周转,力图将后续的恶劣影响消弭到最低,竭尽所能保全丐帮,保全乔峰。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己那些苦衷都是未雨绸缪、杞人忧天的隐忧,若仅仅因此就放弃掉对丐帮而言意义重大的一条财源,实在是有些因噎废食了。
沉吟了好久,马大元脸上渐渐流露出开朗之色,他再次起身对赵佶长揖道:“日间我冒犯衙内太甚,衙内非但没有介怀,反而仍肯以德报怨愿意为我丐帮出谋划策。如此仁义之举,实在令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赵佶又起身扶起马大元,笑道:“我虽然只是一个富贵闲人,也盼自己能做一些合乎道义的好事情。丐帮为国出力不少,这些事情虽然邸报不传,朝廷也没有明文嘉奖,但总有人会瞧在眼中。我肯帮助丐帮,也是有感于诸位为国为民的侠义之举,不能寒了义士们拳拳报国之心。”
听到这话,马大元表情益发激荡,大抵内心里也翻起如乔峰听到这话时的波澜。解决了心中横亘的难题,加上又听到赵佶对丐帮义举的认同嘉许,马大元心绪大大好转。又连连致歉,才再次落座,转而问起赵佶的身份。
对此赵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便直接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只是请马大元不要对外宣扬。这事就算赵佶不说,马大元也自然不会对外讲起,只是想到自己竟然有幸与一位亲王殿下坐而论交,总觉得有些虚幻不真实。这时候他可还不知道自己早跟一位亲王做了很多年的连襟,虽然只是边陲大理小国,但那爵位却是实实在在的。
得知赵佶的身份后,马大元半是惊喜半是惶恐。一方面因为有这样一个靠山支持丐帮在汴梁发展而感到高兴,一方面又对自己日间恶劣态度而懊悔得很。待心绪略定后,不免又言辞恳切邀请赵佶返回丐帮总舵去居住。
不过赵佶却拒绝了马大元的邀请,一方面夜已经深了,他已经在客栈里安顿下来,也不想再深夜奔波折腾。另一方面却是自己心里总还有些脾气,白天被不留情面的赶出来,到了晚上自己再巴巴的赶过去,他没有那么好的涵养。哪怕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也要让这个马大元来回邀请折腾几次,他才肯再次踏足丐帮总舵。反正事情已经有了个定论,解决了马大元心里的纠结,那剩下的就是他来求自己了。
送走了马大元后,赵佶自回房安寝,躺在床上开始发散思维。诚然马大元到了汴梁城,他不好再毫无顾忌的指示全冠清,但这事交给全冠清去处置就好。全冠清现在可是一门心思把自己当作端王府门客,自然不会因为小小阻碍就断了联系。除此之外,把马大元拉到汴梁城来,却是好处多多。
一方面马大元本身在丐帮中的话柄就比全冠清要高许多,借助此人,自己能够更加牢靠的掌握住丐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乔峰了,赵佶想要试着跟马大元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套套话,最好能将那封带头大哥的信给讨过来。至不济,也不能让马大元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面,从而让局势完全失控。最好马大元连家眷也一起带到汴梁城来,赵佶自然不会对那蛇蝎心肠的马夫人动什么念头,他本身对人-妻就无爱。但把这样一个祸根留在汴梁城给盯死了,能省掉许多麻烦。
却说马大元解决了横亘在心中的大难题,心情出奇的轻松,一路步履矫健回到了丐帮总舵。待进了庄园后看到许多弟子们聚集在厅堂里,正听全冠清讲汴梁城的繁华种种。
众人本来听得兴致盎然,待察觉到马大元走过来,表情都有些尴尬,纷纷起身退到一边。全冠清一看到马大元便气不打一处来,沉着脸说道:“这么晚了,副帮主有什么吩咐么?”
见这全冠清对自己半点恭敬也无,马大元心下微恼,不过转念一想此事错在自己,当下便和颜悦色对全冠清说道:“日间我态度差了些,全舵主你莫放在心上。方才我去拜访那位赵公子,听到他口中对你诸多嘉许。不错,以后用心做事,帮里是不会亏待你们这些有功年轻人的。”
听到马大元态度大转,全冠清心里先是一喜,转而又想到马大元竟跟赵佶谈了这么久,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危机感。待反应过来,马大元早已经离开了。众多弟子再围上来请全冠清继续讲汴梁风光,全冠清却没了兴致,心里暗暗决定明天一早就要赶去拜会赵佶,一定不能让马大元这老匹夫夺取王爷的关注。
到了自己的小院里,马大元看到房间中烛光闪烁,心下不禁一暖。他这一生最自得成就还不是成为丐帮副帮主,名满江湖,而是娶了一位貌美如花又端庄无比的夫人。眼见窗纸上投下的剪影,马大元心中倍感歉意,悄然上前轻叩门板,然后小心翼翼推门走进房间中,便看见一道倩影独坐窗下,定定得瞧着面前的烛影。
马大元捏起木架上一袭披风走到窗前轻轻围在夫人肩膀上,温声笑道:“夜冷风寒,娘子何苦一定要等为夫回来,便先自己安歇吧。”
那倩影一转,白皙素手握住肩上马大元那满是老茧的大手,盈盈转过头来,虽只荆钗布裙,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娇媚从眉梢嘴角间溢出。她嗔忘马大元一眼,娇声道:“官人在外奔波,为的是千万人福祉的大事。妾身一个小女人,帮不得官人太多,能做的只是给官人留住门户,盼官人平安归来……”
或许是因了心情大好的关系,马大元瞧着平素便美艳至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