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名人推荐:比如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推荐的最佳替身,乔丹推荐的最有潜力篮球运动员,或者与某些超级名人合拍宣传照,这些都会使公众将名人的形象类推到求名者身上,产生他们是一类人的印象。
  2。竞赛得奖或破记录:如第四届世界小姐第一名、《纽约时报》年度小说征文赛首奖得主、徒步旅游全球最多国家的人等等,这些都足以让求名者获得媒体青睐,一举成名。
  3。公益善举:如政治人物的具名捐款、赞助、认养、公益性演讲。演艺人员常作义演、义卖、义工等公益善举,它虽然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但所带来的媒体报导、免费广告效益,及传递的公益形象效果等却甚为可观。
  4。诉诸多数民意: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民意调查,如某某总统参选人目前是民意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某某民意调查中,某议题是大多数民意最关注,而某某候选人的政见正好与此议题完全相符等。这类民意调查的可信度虽然可疑,但常获媒体青睐,只要主题吸引人,调查单位及过程并无太大问题,几乎都能跃居重要新闻,一夜成名。
  伟大的品牌超过伟大的产品
  可口可乐的首席总裁曾经对媒体放出豪言:“即使全世界所有的可口可乐制造厂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我也可以靠这个品牌重新建立起新的可口可乐王朝。”
  这绝非虚言,因为单凭这个品牌的价值,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投资商为它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它锁定了所有消费者的心。
  事实上,“伟大品牌”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伟大产品”。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某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它已经不可能“从肉体上被消灭”了。
  建立“伟大品牌”的方式可以无穷无尽,但利用有创意的广告和员工进行宣传却是最简单、最适用的方法。
  本来香烟是不能做广告的,但有一种“好日子”牌香烟的厂家采用了别出心裁的创意。他们在报纸上发布一条醒目的大标题:今天是我公司员工麦克?刘易斯的好日子!
  他们将当天过生日的员工名单、照片公布出来,向他们表示祝贺,宣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生日礼遇,并说明这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应该做的。广告以完全没有商品内容诉求的新鲜做法,给人以极大的好感和快意,使人不但一下子就记住了“好日子”,并且还会主动传播它。
  其实,员工的言行也存在着传播效应。对于某些资金紧张的企业来说,即使不登报,每个员工也都时时刻刻在以自己的言行为企业做广告,因为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存在着极强的传播效应。
  换言之,每个企业的形象,都受其员工言行的影响。如果企业正确地运用并加以强化员工的正面广告效应,那么对企业提升美誉度是非常有利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9)
对企业来说,品牌系统分为承诺与履行两大部分,其大部分都直接地表现为员工的行为过程。这提示我们,一定要重视员工在广告乃至品牌中的作用。
  因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员工在品牌形象传播或广告中的表现也不同,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员工行为规范养成为主;
  第二阶段,使员工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主体,所言所行都是为了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
  第三阶段,使员工成为企业整合品牌传播的主导部分,以其言行带动企业品牌的提升;
  第四阶段,每个员工在保持个性特点的同时,又显示企业的共有价值和社会责任,建立较高的公司美誉度。
  在第四阶段,员工生活的真正意义已经升华为通过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度。社会民众只要接触到这样的员工,就会受到感染而信赖他和他所在的企业,成为他和他企业长期忠实的顾客。这已经达到了超广告效应,获得了更好的广告效果。
  所以,一流公司的做法是,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在企业中获得足够的发展和充分的参与,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乐观负责的态度、处处为客户着想的精神、热情服务的行为,都能在不经意中,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个知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理论着眼于人的不足、人的缺点,而且认为人们的缺点不足都是不好的,因而总是牢牢地盯住人的缺点和不足,千方百计地试图让人改正缺点。
  与木桶定律相悖,是一个充分运用了马太效应的“杜拉克原则”。
  彼得?杜拉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精力、金钱和时间,应该用于使一个优秀的人变成一个卓越的明星,而不是用于使无能的做事者变成普通的做事者。”
  彼得?杜拉克认为,人们不应该把努力浪费在改善低能力的人或技能这一方面,而是应该使那些表现一流的人或技能变得更加卓越。
  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切地知道,把一个优秀的人变成一个卓越的人,比把一个无能的人变成一个普通的人,究竟能节省多少精力、金钱和时间,但是杜拉克观点还是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
  杜拉克原则关注的是人的成长,组织或个人应该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精力、金钱和时间都用在发挥人的优点上,而让人的缺点不要干扰优点的发挥,也就是做到扬长避短。
  杜拉克告诫说,坏习惯必须改掉,因为它妨碍你取得绩效。但你在某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却并不一定要花大力气把它提高到普通水平。因为,这样做的话,改善的很可能不是你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使你失去自我!
  所以,在企业资源的分配上,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也要锦上添花,不要雪中送炭。
  举例来说,假定有一家企业有好几个事业部,许多企业在资源的分配上,常常采取“抑强扶弱”的策略,挪用绩效良好的事业部门的一些资源,补贴绩效不好的事业部门。但根据马太效应,企业应该大幅删减那些绩效不良、没有前途的事业部门的资源,对于那些绩效良好,或有前景的事业,则应该给予更多的资源。

2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10)
如此一来,企业可以更强化其本来的优势,而整体的绩效将会更好。换句话说,企业经营应该把握“抑弱扶强”的原则。
  建立强大的人才磁场
  知识经济是一个人才主权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所谓人才主权时代;就是说人才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另一方面;资本也在不断的追逐知识、寻找人才,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正如我们所说的;不管是企业购并也好;兼并也好;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我们在购并企业;不如说我们是在购并人才。
  美国经济的发展,便是人才集聚效应的很好例证。据统计,美国大学入学教育已接近普及水平,其大学入学率1996年为%,居世界首位,1995年美国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生的人数为5341人。
  在积极开发本国人力资源的同时,美国还千方百计地吸引国外优秀人才。一方面他们从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高薪挖人才、抢人才,另一方面他们广招留学生,并以优厚的人才待遇、先进的实验室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有才华的外籍学者提供各种方便,从而使留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据统计,在1991~1992年留美的外国留学生约60万,但有近65%的留学生学成毕业后滞留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充分的教育机制,加上广招世界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使美国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正是人才的这种集聚效应推动美国经济出现持续8年的增长,使美国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上升到1998年的%,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公司的发展也遵循相同的轨迹,优越的待遇、良好的文化、光辉的前途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要素,如果公司处在这个阶段,人才会自动地聚集在其周围。而那些效益差、管理不善的公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才的大量流失,相应地,由于缺乏人才,公司也很难再重振旗鼓。
  沉寂许久的中美史克公司又在市面上露面了,这次他给公众带来的是不含PPA的“新康泰克”。该公司总经理深有感触地说,那场禁药风波曾一度使公司岌岌可危,但即使是这样,公司仍没动过一名干部,没炒过一名员工,而是让这些员工拿着分文不少的工资放长假。在这段时间里,上至公司总裁,下至普通工人,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无偿加班加点,不计任何报酬,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凝聚力。
  放眼四望,那些打着以人为本,员工是“上帝”招牌的企业何止千万,但大多挂在嘴上,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是少而又少。这些企业将员工当作廉价劳动力,千方百计地压榨员工的血汗,侵害职工的权利。
  在他们眼里,员工只是挣钱的工具,毫无温情可讲,一旦企业有风吹草动,则视员工为洪水猛兽,将员工一股脑地扫地出门,他们惯有的解释就是“企业不是收留所,哪有闲钱供你白吃白喝”。岂不知裁人也是把双刃剑,一着不慎,既伤员工,更伤自己,企业也将陷入恶性循环,永难有出头之日。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福特汽车公司陷入全面困境,在一次董事会会议上老福特力排众议,不裁减一名员工,每月自己只拿1美元薪水。当与会者走出会议室时都惊呆了,整个工厂灯火通明,全体职工坚守岗位、自愿加班、无偿劳动。老福特深受感动,所有的董事也是热泪盈眶。三年后,靠着全体职工的努力,福特汽车终于翻过身来,重新称雄美国汽车市场并稳坐头把交椅。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那么,一个野心勃勃的企业又该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呢?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对人才来说,就像是一块“磁石”。可口可乐、高盛、摩根斯坦利、诺基亚都是利用良好的形象来吸引人才的。良好的形象来自过硬的产品和知名的“品牌”,它使企业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从而乐意为它贡献才智。
  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不拘一格用人才,为人才创造一个用武之地。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并不在于自己是否起早摸黑、加班加点,而在于如何充分调动职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位美国企业家说得好,领导者就如同乐队指挥,指挥得当,能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否则,只能一事无成。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才这个概念是有时间性的。作为企业,要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不仅要用才,而且要养才、蓄才,使人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
   。 想看书来

3警惕马太效应的泡沫(1)
一个真正了解马太效应的人绝不会轻视任何可能的隐患。他明白为了长远利益必须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他深知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联系;他懂得一次战斗不如一场战争重要。
  发现胜利的真实意义
  如果看过职业台球高手打球,你会很惊讶地发现:打台球似乎很容易,这些高手一般不会表演什么令你瞠目结舌的绝技,他们打进的球,你似乎也能打进。
  但每个会玩台球的人都懂得,台球打得准并不很难,经过几次练习,谁都可能把球打进,困难的是要学会怎样控制母球,为下一次击球做好准备。
  高手知道以后的球要靠现在这一击,所以他不会只为眼前这一球而打,也绝不会因为某球好进洞而去击球。他在击打现在的某球时必须考虑下一个球该怎么打,否则,接下来的每一球都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处理。
  如果你控制不了母球,或者根本就不考虑母球的走向,那么你很快就会陷入马太效应的负效应——所有的麻烦都会越滚越大,直到无力解决。
  尽管你可能是第一次察觉自己做了个笨拙的决定,但这绝对不是第一次,以前的愚蠢行为所带来的后遗症,以及被你忽略的细节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没有意识到某件事对另一件事的影响,采取行动时不考虑未来,一再地做出未经深思熟虑的决定,这些都是不考虑“母球”走向的愚蠢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很快你将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这时你可能发现,你一直自鸣得意的种种“胜利”其实都是给自己埋下的地雷,可惜的是,此时醒悟恐怕为时已晚,你已经深陷于自己布下的“雷区”而举步维艰了。“杀鸡取卵”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目光短浅的经营战略、人际交往方面的轻慢以及个性弱点,最终都可能使你败下阵来。
  有一个男孩常遭到同伴的嘲笑,因为每当别人拿一枚l角的硬币和一枚5分的硬币让他选择时,他总是选择5分的硬币,大家都笑他愚蠢。
  有一位同伴觉得他太可怜了,就对他说:“让我告诉你,虽然1角的硬币看起来比5分的硬币要小些,但它的价值是5分硬币的两倍,所以你应该拿1角的硬币。”
  但小男孩回答说:“假若我拿的是1角的硬币,下一次他们就不会拿钱来让我选了。”
  小男孩明白,只有选择5分钱的硬币,他才可以长期拿下去;选择1角的硬币,只能有眼前的利益,实际上并不是好办法,这是目光长远的最佳例子。
  战术运用的目的在于“争取主要的策略性目标”。一旦人们将战术目标看成最后目标,就看不见策略目标了。在谈判中,有时双方都会运用以进为退或者以退为进的战术,你不能因此忘掉谈判的最后目的。
  所以,每个人都得随时对行动的环境和真实情况的处理提高警觉,特别是当他自以为取得胜利的时候。
  提高实力,做到名副其实
  皮罗斯是古罗马时期的一位国王,在一场血腥的战斗中,他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