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午饭比较简单,他捉了三条小半斤的黄鳝,又偷偷从泉水中弄了几条鱼,然后收拾收拾再配上自己院子里的瓜果蔬菜,好歹算是拾掇了四个菜,虽然从卖相上看不怎么样,但是每个菜都是用洋瓷盆装着,分量特别足,农村人的实在可见一般。

王胜利刚开始心中还有些不屑一顾,他天天搞水产,什么东西没有吃过,刚才听刘军浩将自己这黄鳝夸得天上少见地下难有的,心中很不以为然。

结果只吃了一口,就感觉自己以前的那些水产都白卖了,以前常听人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他搞了十几年的水产也不相信,但是这次却信了,这黄鳝吃起来酥软无骨,嚼在嘴里特别烂,酥软中却透着滑腻,爽口中又带着浓香,吃一口他就立刻决定将刘军浩院子里的黄鳝包了。

当然那些平时很常见的农家蔬菜吃起来也别有味道,加上刘军浩淘来的猴儿酒,一顿饭宾主尽欢,尤其是赵教授,虽然他搞了一辈子的果树栽培技术,经常在农村待,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诗意的院子。

看着刘军浩院子里绿树成荫,手臂长的豆角脆生生的挂满了架子,个顶个大的西红柿压的枝子都断了,还有绿油油的大辣椒,紫色的茄子……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农家的乐趣,他太中意这里了,甚至产生了在这里住下搞课题研究的念头。

他搞了一辈子的研究,就是退休了也闲不下来,最近正在搞一个小型农家果园增收课题,就是研究一些附加值高、能够密集种植的果树,看到刘军浩家这么大的后院完全荒芜,他顿时来了兴致,决定暂时在农村住上一段时间。

当天晚上王胜利也没有回去,他打电话让自己的朋友将水产车开了过来,准备将刘军浩家的黄鳝买个精光。

第二天一大早,赵教授就起来在院子里打太极,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睡眠质量就特别差,可是昨天晚上他睡得特别香,早上起来山风阵阵送爽,羊羔小狗在院子里不住的乱叫,加上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间跳跃,让他的心中不知不觉舒畅起来,更加中意这里了,甚至有了在这里养老的念头……

第二天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王胜利叫的水产车就开进了村子,又惹来一群人围观,毛孩则领着一大群熊孩子跳到水池中抓黄鳝,别看滑不溜秋的在水中游得特别快,但是这群熊孩子从小就在水里混,因此抓起黄鳝来个个都是高手,加上水中的黄鳝密度大,拿起网兜飞速的在水中掠过,一般都能捞上一两条。

一上午的工夫抓了快二百斤,剩下的黄鳝变得机灵了许多,都钻到洞里,没有办法捉,这才让一群熊孩子住手。

因为黄鳝质量高,加上王胜利想做长久生意,因此就给了个比较高的价格三十块钱一斤,这让围观了一上午的农村人都吸了一口凉气,这一会儿工夫就卖了五千多块,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刘军浩卖了这么多钱自然高兴,给上午帮忙的熊孩子一人十块钱辛苦费,让这群孩子也兴奋的又跳又叫。

第二十一章 家里来人

事实再次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到一天的时间,刘家沟人人都知道刘军浩卖黄鳝发了笔小财,于是纷纷将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挖上水沟,然后又全家老少齐上阵,到池塘堰塘里捉起了黄鳝。

刘军浩虽然知道自己的模式并不太适合在村里推广,但是也没有开口阻止,毕竟黄鳝这玩意儿挺贵的,村里人养也不需要啥本钱,如果真成了还能创收,他有些想当然的认为一户一年卖个几十斤,挣个千八块钱还是可以的。

他其实也另有打算,自己照这个样子下去,恐怕也能成村子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正好给村里做个榜样,像水产养殖这种东西,只有扩大生产,形成一定得规模才有优势,所以他也乐意看到村民们如此。

当然也有几户村民懒省事,直接从刘军浩的水池中捉上几斤,然后让他算账,都是乡里乡亲的,刘军浩也就按每斤十块钱收费。

他原本就是一个懒散的人,属于小富即安得类型,他对现在这种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吃穿不愁的生活相当满意,而让他郁闷的是赵教授,好像真的准备在农村扎下根了,在刘军浩家住了两天就决定在刘家沟盖几间房子。

刚开始赵教授还慌里慌张的跑到刘广聚家要他到镇里审批宅基地,结果刘广聚大手一挥,你看中哪个地方直接说,只要出钱,我秋后找几个人给你把房子盖了,审批宅基地?我们村就没有人审批过。

刘广聚这话倒不是敷衍他,农村人盖房子没有那么多讲究,看中一块地,只要不是别人家宅子,不占着大路,你想怎么盖都行。

赵教授听他这么一说,还是有点不放心,就和村里签了个协议,一旦出现问题,村里帮忙解决。

不过他要在刘家沟盖房子的行为还是让大多数村民不理解,看赵教授的眼光怪怪的,都觉得这老头毛病,大城市住着多舒坦,他偏往上旮旯里钻。

这事儿就连刘军浩也不理解,赵教授这些日子住他家,两人已经相当熟悉了,赵教授就让他叫自己赵叔,说这样亲热。

“我说赵叔,您老到底是咋想的,在农村住两天尝个新鲜就算了,你还真准备在扎根农村了?”

“你小子的眼光早过时了,现在的情况是农村人往城市跑,城里人往下乡住,刘家沟山好水好风景美,我还真准备在这里扎下根,养老了,过些日子等房子盖好,我就要把老伴接过来。”其实赵教授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那就是他这么多年经常到处考察研究,饭也没怎么吃好过,肠胃一直有毛病。

以前犯起病来手掌心经常发汗,脸色苍黄,也没有什么食欲,可是在刘家沟住了不到一个月,困扰他多年的肠胃病明显开始减轻,这些日子住在刘军浩家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瓜果蔬菜吃的鲜,再加上山里的空气好,他的身体越来越正常,尤其是最近十来天竟然没有再犯过。

老年人和年轻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一辈子经历的事儿多了,看问题的也不一样了,只要身体好,就什么都好。

他老伴儿身体也不太好,一直有高血压的毛病,天天吃药控制,看自己的身体日渐转好,他就琢磨着在这里盖几间房子,让和老伴儿一起过来养老,让她也把身体调理好。

结果房子还没有盖好的,赵教授的儿子女儿女婿等一大家子都来了,原来赵教授做出在农村生活的决定非常突然,根本没有和家里商量过,就想当然的开始准备。

刚开始家人还以为他是一时性起,谁知道一连一个月不回家,家里人才慌张起来,忙找到王胜利让他带着自己一大家子人跋山涉水来到刘家沟。

王胜利这些日子倒是每隔七八天就来刘家沟一趟,为啥?当然是因为黄鳝了,他没有想到刘军浩喂出的黄鳝这么吃香,刚开始给市里几个饭店每家送了二十几斤,结果第二天就有家饭店找上门来,要和他签黄鳝的供销合同,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

王胜利刚开始还有些纳闷,这家饭店的厨师特别挑剔,每次自己送水产过去,他都要挑半天毛病,这次竟然主动找上门来?

看来这黄鳝的确好吃,就在他准备到刘家沟的时候,又有几家饭店找上门来,要买他的黄鳝,价格可以商量。这才让他重视起来,赶忙开车跑到刘家沟,要和刘军浩签一个供销合同,而且价格每斤朝上提高五元钱。

这让刘家沟的人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兴奋了,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明天,纷纷扩大养殖规模,甚至不少人家请刘军浩去吃饭。

刚开始刘军浩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酒足饭饱之后,人家出言相问,他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找自己套养黄鳝的经验。

这让他有些汗津,天知道如果没有那个奇特的泉水,自己的养黄鳝会这么顺利吗?

更何况他也没有多少养殖经验,虽说看了几本水产养殖方面的书,但是还算是一只脚在门外呢,有什么经验可谈,为了不让人家失望,他只好装大尾巴狼,到水池边看看,然后用手摸摸水温,拽几个专有名词,糊弄过去,而且还特意给他们介绍养黄鳝的书籍,让人家自己翻看。

至于王胜利的合同,刘军浩却没有签,主要是人家需要长期稳定大量供应,他这院子的水池虽然几经扩大,但是黄鳝却不怎么多,而泉水中的黄鳝还很小,够不上吃。

不过即使如此,王胜利还是和他口头约定,一旦要买黄鳝第一个就要考虑自己,价格从优。

从头到尾,刘军浩就没有想过办成水产养殖场,也许是这些天赵教授不住的在自己的耳边熏陶,让他当初的雄心消磨了不少。

自己现在每天悠哉悠哉的过着小日子,舒舒服服的数着钞票,还有什么比现在的生活更惬意呢,何必要办养殖场,忙得像二小,累得像死狗一样。

就像赵教授说的:“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日子就连城里人也羡慕呢。

赵教授家人来的时候,两人正在大杨树下下象棋呢,刘军浩的象棋水平不高不低,和赵教授倒是旗鼓相当,算是对手,他们经常打赌,谁输了谁做饭刷碗,因此两人下起来都兴致盎然,一个子儿都不让。

这会儿争得声音正激烈呢,因此也没有看到院子里进来人了,主要是小皮不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赵教授的家人看到他唾沫四溅,抑扬顿挫的样子眼珠子快掉了出来,因为他平时在家里总是板着脸,好像一个活关公,没有想到到农村熏陶了一个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刘军浩这局恰好要输了,一看来人了,慌忙将棋子往棋盘上一扔,说来客人了,不下了。

这让赵教授气的直瞪眼,埋怨家人不该这个时候出现。

赵教授的儿子叫赵卫国,女儿叫赵卫红,一听就知道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都三十多岁,他们这次来也是拖家带口的,打的主意就是全家来一次乡村游。

因此把赵教授的孙子外孙女都带来了,两个小家伙都七八岁的样子,还是第一次到农村来,刚开始还有些认生,但是很快就熟起来,尤其是那个男孩子赵浩宇,不一会儿就骑在山羊背上拽着羊角叫的正欢:“驾,驾!”把山羊吓得咩咩,满院子乱跑。

感情他以为自己是骑马呢!

而那女孩儿则拎着两只兔耳朵抱在怀里,小兔子一发急,双腿一蹬将小姑娘的胳膊上划了两道印子,她立刻就开始哭鼻子。不过很快就被刘军浩家的大火头吸引,拿起自己的饼干就往水里扔。

第二十二章 乡趣

的确像赵教授说的,城里人整天生活在水泥钢筋制成的牢笼里,对乡下的生活尤其羡慕,而那两个小家伙则是充满了好奇,就连看到一口水井都要感慨半天。

刚开始刘军浩给他们摘了两个西红柿,要他们啃,赵卫红还赶忙拉住说道:“没有用清洗液洗,不卫生”

“让他们吃吧,这东西都是绿色食品,根本没有上过农药。”赵教授这些日子吃得舒心,自然知道。

赵卫红虽然有些担心,但是还是松开手,毕竟自己是客人,不能太挑剔。

“妈妈,真好吃,比咱们在超市买的西红柿好吃一百倍”小女孩吃了几口,就忍不住赞叹起来,非要让她妈妈咬一口,赵卫红刚开始不住的推辞,最后实在推辞不过,就敷衍的咬了一口,结果是自己也抱着一个西红柿啃起来,再也没有大人的形象。

几个人正热闹着呢,这个时候小皮却跑了回来,放下猎物,冲着树下的陌生人汪汪直叫,幸亏刘军浩发现的早,叫住了它。

今天恰好,小皮又抓了一只半大的兔子,特别肥硕。现在麦子刚刚收割完不久,地里一望无际空荡荡的,兔子没有了藏身之地,这让小皮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它基本上隔上三五天就会抓一只兔子回来给刘军浩打牙祭。

中午的饭菜有着落了,刘军浩又找到毛孩子,让他把昨天抓的知了贡献出来配一个菜。

这个时候正是知了出土的季节,一到晚上知了密密麻麻的从地底下钻出来,从晚上六七点天还没有黑透开始,一直到半夜三四点都有知了爬出,尤其是十点到十一二点的时候,知了好像赶集一样,一窝蜂的朝外爬。

这里经常有人坐在树下院子里乘凉,知了爬到大腿上的经历,或者正在竹床上乘凉,知了爬上床,更有甚者屋里出几个知了洞。

那群熊孩子也特别兴奋,晚上纷纷拿着手提灯去抓,大青山的土壤特别适合知了生存,一棵树上一晚上最多能摸三十多个知了,一片小树林一晚上能摸十几斤。摸到的知了都是自己吃,回到家里用豆油一炸,刚脱壳的知了呈淡黄色,鲜嫩无比,吃起来直咂嘴,想想都流口水。

刘军浩院子里树不少,知了也不少,这几天赵教授一到晚上就拿着手提灯抓,像个小孩子一样,然后两人炸了当夜宵吃,吃不完就喂黄鳝。

只不过现在是白天,他们昨天抓的知了都吃了个净光,所以刘军浩才会问村里的那群熊孩子要。这个时候剩下的主要是没有脱壳的,因为需要剥壳太费事,这群熊孩子刚脱壳的都吃不完,哪有闲心去剥壳呢,因此都用盆子养着呢。

中午油炸知了,黄澄澄的知了稍微沾一点掺了十三香的面,下锅用豆油一炸,满院子飘香,还没有熟,那两个小家伙就眼巴眼望的围在锅台边,不住的流口水,啃指甲。

别说小孩子,就连一群大人也暗地里吞了几口唾沫,因为这香味太冲了,直接钻进你的鼻子里将馋虫勾出来。接着又是红烧野兔,这个是正宗的野兔,看着鲜嫩无比的兔子肉,顿时让人食欲大开,接着炒黄鳝,烧鲫鱼,都是家常菜,可是每一样又不一般。

一顿饭让这群城里人没有了形象,连呼好吃,尤其是那盘炸知了,被两个小家伙给完全霸占了,连赵卫红想多吃几个都不行。两个小家伙吃的筷子不停手,嘴巴塞得满满的顺着嘴角直流油,最后竟然为谁吃得多了吵起架来。

吃完饭,泡上一杯刘军浩自己种的茶硕,茶香四溢,这茶硕田间地头,山坡沟里到处可见,农村人割草放牛的时候一般拽两把,蒸馒头的时候放在锅盖里蒸一蒸,然后再晾干就当茶喝了。这茶硕略显苦涩,但是能清热败毒,口感不错,香味还特别浓,而刘军浩院子里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