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面孔的故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忠祥:你就让我带东西我也不带。你送我,我都求你能不能别送我,我们国内满大街都是。
  赵忠祥是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播报过许多国内外重大新闻。甚至有一个时期,毛主席接见外宾的新闻指定由赵忠祥一个人播音。在他播报过的重大新闻中,就包括*同志的“三落三起”。
  田歌:您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而且是一个特殊的见证人。我特别想知道您当时播报*同志的新闻时,看他一会儿上去了,一会儿又下来了,您心里就没什么问号吗?
  赵忠祥:你说的这个问号是全中国人民都有的,我也不过就是老百姓当中的一员,当然也会有。上级给你稿子,你就要在这个时间把它念出去,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播音员该做的工作。但是我作为一个老百姓来讲,在离开职场以后,我当然会有我自己的想法。觉得这个真是带有一种戏剧色彩了,一个政治家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而且上的时候也是我念,下的时候还是我念!可是当时我的工作就是这样,我们必须这么去做!
  赵忠祥是中国唯一一位为毛泽东、*、*三代领导人的国庆庆典活动现场播过音的电视节目主持人。1960年,年仅18岁的赵忠祥刚进电视台8个月,就迎来了新中国成立11周年的庆典活动——毛主席将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队伍。中央电视台经过审慎的考虑,决定由赵忠祥负责现场转播的播音任务。
  赵忠祥:任务下来以后,把我给吓的!我本来从不失眠,那一段时间天天夜里都睡不着觉,老害怕出了错怎么办?“*”以后,我去了干校,还去喂猪……就没在北京了,所以这段时间没有再参加了。但是1966年,毛主席有10次接见红卫兵,也是我负责播音的。

赵忠祥(5)
第一次负责如此盛大庆典的转播,赵忠祥便一鸣惊人。事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多次点名表扬。从此,中央电视台开始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国庆35周年,赵忠祥又一次担任庆典活动的播音解说工作。不过这时候,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是坐在家里面,看着电视台传回来的画面插入解说。就是这次的国庆*中,出现了“小平您好”的标语。
  田歌:这件事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您看见那个标语了吗?
  赵忠祥:我不大记得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代表了很多含义。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领袖和人民之间的平等情感,代表了一种*的意识。这是大家对*同志发自内心的尊敬:我们把他当成一个领导人,但不是像神一样地去推崇。但在当时,我必须要按照原来设计好的词去讲,尤其这种重大场合,更不可以自己去加词。所以当时我还是比较保守的,只是觉得忽然之中出现了一个不在预案的情况,有点儿手足无措。
  国庆45周年,赵忠祥在天安门城楼主持烟火晚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并网联播。
  田歌:当时的场景是很辉煌壮丽的。您作为一个主持人,从1960年开始,一次一次地经历这样的场面,感受这样的殊荣。凡是这样的盛典,您总是首当其冲。对此,您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赵忠祥:第一我感到很光荣,第二我确实很感恩。是组织派我去的,不是想去就能去的,那绝对是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份非常非常深厚的恩情,我觉得无以为报。
  田歌:后来再去播音也好,主持也好,您就不紧张了吧?
  赵忠祥:不,没有一次不紧张。你在面临一个新的环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的时候,都会对自己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所以45周年的时候,还是紧张得不行,偏偏那天我的词还比较多。那次是直播,我和倪萍合作。倪萍是在台里,她把话递给我,我在天安门接她的口。我忽然就想到,这边彩旗飘扬,民众沸腾,万一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出错了怎么办?我这么大一把年纪,好容易修炼到这一步了,结果自己把自己弄得很紧张。
  田歌:您要是真出错了,我们后来就不可能在电视上看见你了。
  赵忠祥:我也不好意思出来了。
  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第一档益智节目《中学生智力竞赛》,就是由赵忠祥主持。也是从这一档节目开始,“主持人”三个字开始出现在他的名字之前。
  赵忠祥:当时都不知道“主持人”是什么意思,心想:“我不是播音员吗?”还觉得这个说法挺别扭的。
  这个智力竞赛实际上是知识竞赛。我们请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来给节目出题,然后让孩子们用问答的形式来参加竞赛。这是最早的一种节目形态。
  田歌:这个节目当时太火爆了!
  赵忠祥:是啊!因为在十年*时,一直都是“知识无用论”。有很多人希望去学习知识,却苦于无门。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了我们要掌握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科技。所以这个时候文化、知识又重新被人们重视了。当时参赛的那些孩子太可爱了!我问的那些问题,要不是手上有现成的答案我自己都回答不了,但是他们都能回答出来!他们当中的第一批,后来都是留美的博士,非常精彩!他们给我们也带来了一次了不起的机遇,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光荣,因为我们在宣传知识有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赵忠祥(6)
田歌:人们再一次尊重知识了,大家再也不是以交白卷为荣了。
  但是在这个精彩的节目中,赵忠祥还是出了一次“严重”的错误。他认为“狼嗥”不能写成“狼嚎”,但其实后一种写法也是正确的,于是误判了。结果被误判的那所参赛学校直接找上了法院。
  赵忠祥:因为害得人家没得上冠军嘛!我后来就道歉了,我今天仍然道歉。但是当时这么一闹,弄得我们当天晚上的节目不能录播了,得停一个晚上,把整个事态平息一下再播。可是北京的观众不干了,打电话到我们电视台来。
  这个问:“凭什么你不播了?你为什么不播,得说个理由!”
  那个说:“你们想不播就不播了啊?!”
  当时大家对这个节目太喜欢了,喜欢到了一种你不播他就非常愤怒的程度。
  《中学生智力竞赛》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风潮。连赵忠祥常在节目中说的那句“回答正确,加十分”,也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田歌:可以说,当时中国最好的电视节目都是赵老师主持,或者担任播音的。这不过分吧?
  赵忠祥:我很坦率地跟我现在的同事去解释一下:如果在今天,我们有300到500专职的和兼职的主持人,未必每一次节目都会选择我。但是在当时,至少在1983年以前,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在编的央视男主持人就我一个。
  那时候电视还不发达,中央台就一套节目。这一套节目也就晚上播那么一会儿。哪儿像现在铺天盖地,那么多电视台那么多节目!
  田歌:我还以为那时候赵老师会是一个出镜委员会的负责人,所有新同志都被你拒之门外了呢。
  赵忠祥:不会,不会!第一,我没有这个权利,第二,我的情操还不会这样。回想电视这50年,我觉得是央视的栽培,以及广大观众的包容,才让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我真是感恩不尽!
  田歌:赵老师的回答总是那么有高度,但是我的问题坚持从低角度进入。后来中央电视台的男主持人,包括罗京,是不是都得经过你的同意才能进来啊?
  赵忠祥:你说现在都已经进来的经过我同意,那我就谁都没得罪;问题是那些没进的,那我就得罪人了。你说罗京进来是我同意的,确实我同意了。因为那个时候是我们组同意的,当然也有我的一票了。后来央视的规模逐渐扩大了,我们也就不张罗这事了。现在央视的出镜委员会,并不决定一个人进台不进台,只是给一个业内的评判。
  1994年5月11日,赵忠祥主持的《人与自然》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开始播出。这是一个宣传环保基本国策的专题节目,宗旨是“讴歌生命,关注环境”,一经播出即获得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的赞扬:“希望各国电视传媒向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这个节目学习。”该节目连续5年获CCTV专题节目一等奖,1999年在央视调查中被观众评为最喜爱的节目。
  田歌:现在你退休了,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主持人来主持这个节目?可是这个声音还不能更替,还非得是你来配音。
  赵忠祥:你是不是在这儿使坏,让我们台把我给开了。
  田歌:我那一点坏心眼儿都被你看见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也许主持人是可以更替的,但是一个人的声音却是不可以更替的。
  赵忠祥:从科学鉴定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声音确实是不可以更替的。一个人的声音就跟指纹似的,几乎没有相同的。人总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一年、两年……几十年,我不可能一直主持下去。但是就算我不播了,这个节目总还要一直播下去。也许哪一天换了一个新人,大家会不怎么适应,但是并不意味着新人就没有我播得好。毕竟中央电视台不可能选择一个很糟的主持人来接替我。

赵忠祥(7)
我已经播了将近30年,实际上我也没有做得尽善尽美,只不过大家听习惯了。所以我很感激大家,能为大家服务,我也很乐意。
  田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赵老师很幸福!您拥有这么多喜欢您的节目、喜欢您的声音,甚至依赖您的声音的观众。您真是很幸福!
  1980年12月31日,《动物世界》开播了。时至今日,这档家喻户晓的节目已经陪伴中国的老百姓们走过了28个年头,对许多70后、80后的人来说,几乎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为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作出了贡献。
  赵忠祥:这个节目让我们更加了解大千世界,让我们知道人类还有这么多的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我们应该爱惜它们。怎么爱惜?不要把它逮过来关到笼子里供我们欣赏,而是让它们在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生态环境里面,自由自在地生存、繁衍、发展!
  田歌:现在回想一下,应该是《动物世界》最早告诉我们,动物和人类对地球拥有同等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它们!我们应该热爱它们!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当时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候,大家就觉得好看,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保护动物的意识?
  赵忠祥:那不可能。就全世界来讲,60年代对环境的认知,只能说是一个觉醒。那时候美国出了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后来,这本书对他们的一位副总统戈尔有很大的影响,他现在就是一个环保人士。“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春天到来了,却听不到鸟叫,因为很多鸟由于吃了沾有农药的农作物而死亡了。这才让我们意识到:环境恶化了。到了70年代,人们进一步觉醒,但是大家仍然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有多么重要。我记得曲格平同志——中国环保第一人,也是我们老环保局长——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1972年,周恩来总理召开中国第一届环保大会,很多参加会议的人以为就是打扫卫生。直到80年代才开始形成全世界环境科学的理念,90年代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现在呢,当然是越来越受重视了。
  但是这个节目确实对普通人在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说我刚开始播的时候,接到南方的一位农民朋友给我的来信。他在信里对我的称呼已经很时尚了,是赵先生,而不是赵同志。
  他说:“赵先生,你播的《动物世界》我看了,保护动物是外国有钱人干的事,跟我们不一样。我建议你在这个节目当中教我们养鸡、养鸭、喂猪……更实用。”
  我当时真的很困惑。我不能说他的意见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又没有更高尚的理由去说服他。大约过了10年左右,一个在农村教学的老师半夜给我打电话。
  他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搬家时捡了一只受伤的秃鹫,现在给调养好了,该把它往哪里送?”
  我当时不信,一个农民怎么会认识秃鹫呢?
  然而我们还是派了一个摄影小组去那学生家,真有一只非常美的小秃鹫!这位农民淳朴到什么程度,他跟村里所有的乡亲们说:“你们打了耗子给我们家送来,喂我们家这秃鹫,不要毒死的,要夹子夹的。”
  没有耗子,他把他们家的鸡杀了给秃鹫吃。其实他们家并不富裕,自己都不吃肉。我们送秃鹫走的时候,他的太太是两行热泪啊!那只秃鹫好像有灵性一样,一直从车窗里看那家主人。这个节目播出以后,境外的一些媒体也来采访。从那时候,我才觉得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里,才感到我们这份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赵忠祥(8)
赵忠祥不仅主持过益智节目、科教节目,还主持过综艺节目。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他前前后后一共主持过16届。
  田歌:可能只有赵老师一个人主持过16届。那么,从您多次参与、主持“春晚”的经历来说,对它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赵忠祥:我说两个元素。
  第一个元素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大年三十晚上中国人是不串门的,是家庭聚会,是在一个非常温馨的气氛下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因此,我们一定要探寻出一种和中国的这种民俗相适应的晚会形式。场面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节奏也不能无限制地加快,音响也不能无限制地鼓噪,灯光也不能无限制地闪烁……变成一种狂欢。我们中国的春节晚会不是巴西的狂欢节。比如说那首《难忘今宵》,虽然只是一首抒情的小歌,但是打动了所有的人,一直到现在成为一个保留曲。很多次我们都说要替换它,但是你再也做不出比它更好的歌了。
  第二个元素就是互动。“春晚”它有两个字叫“联欢”。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就是一个茶座的形态,演员可以和现场观众在一起,甚至现场观众可以点歌。尽管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可能都把自己的意见体现在节目当中,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