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左手价值右手利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左手价值右手利润-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敏倡导 “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靠运气凭胆大,才是赚钱的高手;因为没有能力聚集文化精英,“庄园文化”最终衰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竭泽而渔 付出更大的生存代价(2)
“三株”失败后,总裁吴炳新发表了一份数百字的《吴炳新自白书》,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不错,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三株虽然认识到了利润的重要,却没有看到支撑利润的价值追求,那就是不唯利润而利润,企业要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市场生态、保护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来获取公平合理的利润回报。可惜的是,三株错误地选择了一种竭泽而渔的实现方式,“以一个极端冷酷的、狂热的功利主义者,采取对竞争对手的无情打击和带有阴谋色彩的颠覆,在产品上的夸大无度”,结果不仅毁掉了自身,又破坏了整个保健品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使企业失去了持续赢利的产业基础。
  企业是有生命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自己长寿,能够基业长青。企业的短期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而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核心理念中获得。只有那些符合社会规律和人性健康需求的核心理念,才会把企业逐步引上更加宽阔的成功之路。纵观那些优秀的百年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总能够保持一贯的核心理念,所以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学习创新,始终保持持续的赢利增长和竞争能力。
  今天企业为什么迫切需要核心理念?美国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积11年心血写下的两部经典著作《从优秀走向卓越》和《基业长青》给我们提供了最权威的答案:只有坚持核心理念,企业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只有坚持核心理念,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当企业只是一个团、一个师时,靠阵地战、运动战、歼灭战等,就能拥有自己的攻防优势;当企业要上台阶,有很多部队的时候,要打赢规模战、持久战,就必须要有核心理念。
  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因为拥有并坚持自己的核心理念,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惠普公司(Hewlett-PacMrdl)、索尼公司(Sony)等企业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跨越数十年、上百年而长盛不衰,最终成为翘楚中的翘楚。因为不改自己的初衷,同仁堂、全聚德等百年老店所以能够历久弥香。
  因为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一批企业家深谙核心理念之道,所以成就了像海尔、联想、万科等一批优秀企业,在21世纪的商海横流中共领风骚。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验证管理有效性的标准是总体经济绩效的提升。中国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多向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学习,树立正确务实的经营观,摒弃浮躁,张扬韧性,多些沉静,耐得住寂寞,注重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致力于营销思路的创新、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有效拓展等等,在踏踏实实和埋头苦干中发展壮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竭泽而渔 付出更大的生存代价(3)
“三低一高”的循环经济
  循序渐进折射出软实力,付出的是小成本;大乱后回头大治则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软实力“成”语
  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称为“公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
  “公地的悲剧”远超出环境和生态问题,折射出一条极不正常的生存潜规则,那就是在一个公共的生态环境中,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努力为自己谋求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在破坏共同的生态环境。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假设是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不矛盾。亚当·斯密认为,无数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在一只无形的手的指挥下,从事着对整个社会有益的经济活动。根据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和趋利避害的行为动机,他指出每个人越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就越会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这种理论假设与现实的经济生活显然不相符,原因之一是现在的企业生存环境与亚当·斯密时期有着重大的差别,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是极少存在的。在西方,企业经营中的一系列丑闻如贿赂、垄断、欺诈、环境污染、非法政治捐助、非法股票交易、窃取商业秘密等,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要求建立企业和社会相互信任的关系。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但利润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一个限制因素,满足社会需要才是企业的永恒目的,利润不过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回报。松下幸之助也认为,企业从社会中获得合理的利润,是企业完成了使命,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而得到的报酬。
  其实,人们在寻求自己利益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其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根据“三重盈余”标准,我们可以将成长和赢利的企业置入一个坐标系中,横轴是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利润的成长,即企业的影响力,受益者是作为企业出资人的股东,竖轴是企业对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回报,受益者是社会和自然这两个“股东”。按高影响力和低影响力、对环境的回报和破坏,将这类企业分成四种类型:
  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
  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
  上述四种类型的企业,蜜蜂型企业应该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典范。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做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沾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赢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国企业正处在“战略”退出的高发期,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凭什么生存?你的生存方式是什么?按昨天的生存方式你还能生存多久?你凭什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这些问题的提出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企业所带来的生存革命,又是全球经济面临的环境压力、资源压力等共同问题给企业所引发的战略思考。处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不容回避,而且必须以前瞻的眼光及时作出战略调整。
  “循环经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波尔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飞船延长寿命的方法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而地球经济系统就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很多,地球寿命很长,但也只能通过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地球寿命才能更长,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对特定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即经济活动要按生态学的规律运作,让能源和物质在经济活动中循环流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资源得到最充分和最持久的利用,并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资源闭环流动的循环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按照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新思维,以物质的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经济活动领域倡导新的行为规划和准则,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循环经济不仅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削质充量 让企业吃不了兜着走(1)
企业软实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软实力,以做人为主,讲究诚信和责任;第二层是核心软实力,以做事为主,讲究效率和创新;第三层是综合软实力,将做人做事融为一体,讲究价值。从现状来看,一些企业基本软实力欠缺,成本加大,甚至付出生存代价。
  产业链就是一条诚信链
  从企业软实力到产业软实力,反映了一个行业看待利润与价值的素质水平。
  ——软实力“成”语
  哈佛大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能生存50年以上的企业,其核心生存“秘诀”,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产品,而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的核心在于文化,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因价值理念而生,企业执行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诚信、责任、尊重、关爱、包容、协作、开放、创新、规范等价值理念,是知行统一。如果企业偏离价值轨道,必然造成灾难性后果。正所谓“做人百年,毁誉一旦”,这恰恰是许多企业风光一时却活不长久的软肋。
  在经济活动中,最浅层的软实力就是“你办事,我放心”,其支撑底线是诚信和责任。“人无信不立”,何况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文化就是要坚守一种诚信正直的态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延伸出更优秀的企业制度。企业没有诚信和敢于负责的精神就不可能存活,被社会淘汰是迟早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差距不是产品、技术、规模、资本等硬实力,而是诚信和责任的缺失。从1996年的“三株口服液事件”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都是一个“三”字,按老子的说法,“三生万物”,“万物”就是消费者,可是,三株、三鹿们的做法是让问题产品大行于市,直至出了人命才收场,这就不是“三生万物”,而是“三害万物”。企业因诚信缺失导致责任懈怠,最终的结果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遭殃。这样的企业能让其生存发展吗?不可能,人无信不立,企无信则亡。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也是企业最起码的伦理要求。
  当前,诚信和社会责任缺失恰恰击中了中国企业软实力的软肋。反过来,软实力缺失不光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发展,而且企业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诚信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由企业失信引发的重大事件呈多发趋势。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的诚信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经济领域中的失信现象还比较突出。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二是企业重大失信事件呈多发趋势。近年来,我国每年由企业失信引发的重大事件已由1~2起增加到4~5起。
  中国企业在“2008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上的“全军覆没”,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过,我们的所谓“免检”品牌所暴露的信任问题,肯定是一大要因,更深地讲,今后国际上对我们所谓权威的品牌评定还有多大可信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削质充量 让企业吃不了兜着走(2)
对中国奶业出现的质量问题,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表示,“这不仅仅是三鹿集团个别企业的问题,存在的范围涉及整个行业。”主要由几个方面所引起:一是中国的养牛方式十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养牛利润减少,造成了奶农这种掺假行为的发生。二是中国奶业过去太注重快速发展、抢占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奶源、产品质量的管理。三是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王怀宝介绍,我国对牛奶品质的检测
  标准还是1984年的标准,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