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斯拉夫兴亡-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塞尔维亚得到了新帕扎尔和桑贾克的一部分,包括普里什蒂纳和普里兹伦两市在内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亚、整个马其顿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斯科普里、奥赫里德和比托拉等市在内,总共约38万平方公里和近150万人口。结果,塞尔维亚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即从48万平方公里扩大到86万平方公里,而人口从290万增加到440万。
  黑山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也获得了新的领土和居民,它的面积从09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42万平方公里,人口从285万增至435万。
  希腊得到的领土和人口最多。它获得北伊庇鲁斯(包括雅尼那市)、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德拉马、卡瓦拉和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总面积约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0多万。
  保加利亚从奥斯曼帝国的“遗产”中分到了自己的份额,即得到了西色雷斯地区和皮林马其顿地区,新添领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
  罗马尼亚则从保加利亚手中得到了南多布罗查,面积为7696平方公里,人口为294万。
  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在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生活中是个重要的时刻。在两次战争中,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南部斯拉夫的东部和南部以及其他巴尔干国家的统治,为建立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但是,南部斯拉夫境内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地,仍处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管辖之下。在巴尔干战争之后,马其顿被塞尔维亚、希腊和保加利亚所瓜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南斯拉夫王国(4)
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没有满足巴尔干君主和资产阶级的领土欲望,反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加剧了业已形成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该地区的争夺和角逐。巴尔干各国民族主义膨胀,彼此仇视,剑拔弩张,为一场新的冲突埋下了祸根。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巴尔干战争中处于不同命运和利益的国家分道扬镳,分别参加了两个敌对的阵营。
  塞尔维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进入20世纪初,1878年柏林会议确定的欧洲列强之间的均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德国后来居上,以它强大的资本冲击着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当抢占殖民地的斗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已难以避免。
  据学者统计,1870~1912年,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侵占了11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的殖民地也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而德国仅获得30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伊万?博日奇等:《南斯拉夫史》下册,第480页。
  巴尔干国家刚刚经历两次巴尔干战争,受到狂热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煽动,都想报昔日的“一箭之仇”。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德国、奥匈和俄国在该地区的矛盾激化。巴尔干战争后,德国大力扶植保加利亚对抗英、俄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很快,巴尔干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分别站到两个不同的营垒: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站在德、奥匈和意大利三国同盟一边;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倒向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
  塞尔维亚和黑山在巴尔干战争中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居住在奥匈帝国境内的南部斯拉夫人,唤起了他们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愿望。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遭到波斯尼亚爱国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刺杀。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谋杀案。不少史学家称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1918年4月病死于监狱,至今受到人民的爱戴。社会主义时期,在普林西普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的地方,建了一座小型博物馆。该馆旁边的人行道上有摹制的两只大脚印,墙壁上有一块刻着红字的纪念碑,上面写道:“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这个地方以他的射击表达了人民对*的反抗和我国人民谋求自由的夙愿。”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了包括10项要求的最后通牒。7月28日,奥匈帝国政府指责塞尔维亚是这一事件的操纵者,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国家抗击奥匈军队的主力。
  奥匈帝国同塞尔维亚作战,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对比来说,这是一场“巨人同矮子”的战争。经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军队已疲惫不堪,缺乏军饷和武器。塞尔维亚经全国动员后只有40万现役和预备役兵力,它面对的是拥有200万全副武装的欧洲最强大的奥匈帝国军队。与此同时,塞尔维亚在战争在开始时没有得到一个盟友的支持。然而,“塞尔维亚不得不无辜地进行一场不对称的战争”米奥德拉格?泽切维奇:《南斯拉夫1918~1992年》(Миодраг Зечевич; Jугославиjа 1918…1992),贝尔格莱德:教育出版社,1994,第28页。。 。 想看书来

南斯拉夫王国(5)
1914年在南部斯拉夫境内发生了两次大的战役。8月12~20日,奥匈军队在波乔雷克将军的率领下,投入20多万兵力向德里纳河的塞尔维亚军队发起进攻,爆发了米尔战役。同年12月,奥匈军队与塞尔维亚军队又在科卢巴拉进行争夺战。在上述两次战役中,25万塞尔维亚军队半数以上非伤即亡,而奥匈军队也死伤数万人。波乔雷克将军被奥匈皇帝解除军职,宣布退役。
  1915年夏天,由于伤寒流行,约有15万塞尔维亚士兵染病,丧失了战斗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为夺回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失去的大片土地,站在同盟国一边向塞尔维亚发起进攻,决心占领整个马其顿、塞尔维亚南部地区和南多布罗查。从这年秋季起,塞尔维亚受到德国、奥匈和保加利亚三国军队从背后和侧翼的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军队被迫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向阿尔巴尼亚方向撤退。到了严寒的冬季,塞尔维亚政府和塞军最高指挥部决定将政府、议会和军队一起经阿尔巴尼亚撤退到亚得里亚海滨地区,因为当时意大利已向奥匈帝国宣战。撤退进行了一个月,饥饿和严寒造成约15万人死于阿尔巴尼亚山区。据南斯拉夫历史学家统计,1915年10月塞尔维亚军队有42万人,11月底到达科索沃时仅剩下30万人。他们在12月穿越阿尔巴尼亚时约有22万人,而在1916年2月到达科孚岛时已不足15万人。伊万?博日奇等:《南斯拉夫史》下册,第558、559页。塞尔维亚全境已被德国、奥匈和保加利亚3国军队占领。
  1916年8月,罗马尼亚经过几次犹豫后,答应同协约国一起战斗,条件是奥匈帝国垮台后在分享战利品时,它要求得到特兰西瓦尼亚的全部领土,布科维纳和巴纳特也要割让给它;同时,它还要求俄国军队进入多布罗查地区,以协助它保卫南部边界免遭保加利亚的侵犯。1917年6月,希腊也站到协约国一边投入战斗,使巴尔干战场形势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在希腊科孚岛上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后,10万多塞尔维亚军队于1916年下半年起同协约国军队一起投入了萨洛尼卡战役。1918年秋,塞尔维亚军队同英国、法国和希腊等协约国军队一起,彻底打败了保加利亚军队。塞尔维亚军队经过45天的战斗收复了塞尔维亚全境,并向奥匈帝国腹地进军。1918年11月1日,贝尔格莱德获得解放。
  在这场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南部斯拉夫地区有1100万人,却损失了190万人,也就是说牺牲了近18%的人口,它在协约国中的损失是最惨重的。
  人民用鲜血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在战争结束阶段,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奥匈帝国土崩瓦解。从此,帝国主义奴役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历史宣告结束。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1918年12月1日一个新的国家实体诞生了,它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南部斯拉夫境内各斯拉夫民族共同组成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个新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部和中部地区,面积248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
  具体到巴尔干国家,由于它们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同,所以战争的结局也是不同的,它们的领土和国界较战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南斯拉夫王国(6)
一战前,奥匈帝国是一个地跨中欧和东南欧的大国,面积为676613平方公里,人口达5139万。一战后,根据《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它将2/3的土地归还给了邻国,剩下的一小部分归奥地利、匈牙利和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收回了特兰西瓦尼亚、布科维纳、巴纳特的一部分,新增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
  希腊得到保加利亚割让的西色雷斯地区,其面积为8712平方公里,人口23万。
  保加利亚又一次被割地赔款,它不仅将南多布罗查割给罗马尼亚,而且还将西部边界地区和斯特鲁米察地区割给了塞尔维亚,将西色雷斯割给了希腊。尽管这些被割让的土地面积和人口不多,但后来一直成为引起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和希腊之间国际争端的问题。
  阿尔巴尼亚的边界线几乎没有调整,它的独立进一步巩固,意大利想把它变成托管地的愿望破灭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尔干国家均被卷入战火之中。但在战争结束后所缔结的《凡尔赛和约》不仅没有解决巴尔干国家复杂的*,相反却潜伏下了新的领土和民族纠纷,为巴尔干国家之间的边界和民族冲突埋下了祸根。
  建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科孚宣言》建立一个由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组成的国家,长期以来是南部斯拉夫各民族中先进的社会力量的理想和愿望。他们认为,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应该统一于一个联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抗拒外来侵略,保证各民族的自由和独立,平等地发展各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进入欧洲地区,这一思想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运动,而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瓦解的过程中,这一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了特别的发展”。科查?云契奇:《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贝尔格莱德:文化出版社,1970,第17页。第一世界大战后期,由于欧洲形成的革命形势和多民族的奥匈帝国的解体,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尊重,为使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还在战争期间,要求建立一支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共同军队和组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呼声愈来愈高。南部斯拉夫的资产阶级首先提出了民族统一问题。因此,他们对战争的进程、特别是战争的结局十分关心。这也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扩大和统一国内市场的愿望。
  1915年4月,英、法、俄三个协约国成员国为了把意大利拉到自己一边作战,秘密签订了《伦敦条约》,允诺把属于南部斯拉夫的的里雅斯特、普拉、伊斯特拉和亚得里亚东海岸的大片领土划给意大利。这种由大国任意宰割弱小民族的决定引燃了南部斯拉夫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者民族团结的烈火。各地群众纷纷*示威,抗议欧洲列强拿南部斯拉夫地区作为交易的筹码。一批流亡国外的南部斯拉夫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于同年10月*伦敦,成立了一个以克罗地亚人安特?特鲁姆比奇(1864~1938年)为首的南部斯拉夫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宣言中要求统一和独立,宣布同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断绝关系,主张成立一个包括全体南部斯拉夫人在内的新国家。
  图2…1在巴黎的南部斯拉夫委员会成员(1916年)。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南斯拉夫王国(7)
随着大战进程的发展和奥匈帝国开始解体,特别是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使这种渴望统一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一切促使塞尔维亚政府同南部斯拉夫委员会进行政治谈判。1917年7月20日,塞尔维亚王国首相尼科拉?帕希奇(1845~1926年)同南部斯拉夫委员会主席特鲁姆比奇在希腊的科孚岛签订了《科孚宣言》。宣言号召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联合起来,在卡拉乔尔杰维奇王朝的统治下建立一个“*的和议会制的君主国”。在这个君主国里,拉丁字母和基里尔字母将享有平等使用权,天主教、东正教和*教也将受到平等待遇。同时,新建的国家不称南斯拉夫,而称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也是为了体现这个新国家中的三个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科孚宣言》发表不久,就在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意大利被迫坐下来同南部斯拉夫委员会谈判领土问题,而且美国总统威尔逊也把南部斯拉夫的民族自决原则列入了他于1918年1月公布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十四点计划”中。尽管《科孚宣言》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把所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平等权利都包括进去,也不符合人民对未来国家制度的愿望,但它在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不能不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历史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因此西方学者颇为风趣地说:“这篇宣言可以称作未来南斯拉夫的出生证”〔英〕斯蒂芬?克利索德主编《南斯拉夫简史——从古代到1966年》,剑桥大学出版社,1966,第162页。。
  统一的新兴国家
  1918年2月,在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欧洲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奥匈帝国舰队服役的南部斯拉夫人士兵在博卡…利托尔举行兵变,要求实现威尔逊总统提出的诸项原则。从当年夏天起,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南部斯拉夫人土地上,许多不愿打仗的士兵逃进森林和自发暴动的农民一起,成立了“绿军”,在各地抢夺奥地利和匈牙利地主的土地,拒纳租税。在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等地的资产阶级政党纷纷*,商议实施民族自决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