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青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青云- 第7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是别人,肯定会对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毕竟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肯定会成为市里的重点项目,能够成为协调办主任,不但可以掌握一定的权力,也能在个人履历上留下一笔。但是对包飞扬来说,这两点都没有什么价值,他不缺这样的履历,也不需要协调办主任的身份就可以对项目发挥影响力。



  沈国生看了看包飞扬,沉吟了一下说道:“是啊,临港经济开发区现在的担子很重,你身兼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事情确实比较多,市里也在考虑,是不是给你任命一位助手,不知道你个人的意思如何?”



  包飞扬看了沈国生一眼,沈国生所说的助手,显然不是阎安平、于海兰等人,而是让他放弃兼职,转而专任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这一点确实有人提到过,毕竟党政一把抓的情况在基层并非长久之计,但那个时候是有人觉得包飞扬年纪太轻、资历太轻,担任管委会主任就可以了,应该再配一个老成持重的党工委书记把关,而且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党政一把手向来都是高配的,包飞扬因为年龄关系,级别提不上来,那党工委书记就应该高配。只不过薛绍华在的时候,为了保证包飞扬的权威,在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工作不受掣肘,一直顶着压力没有办。(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格局初成
  沈国生现在再度将这件事提出来,却换了一种说法,按照基层的惯例,党领导一切,在党政领导的序列当中,党委一把手是要排在政府一把手前面的。沈国生看似要保证包飞扬一把手的位置,但临港经济开发区与一般的区县又不一样,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经济建设工作的管委会权力更大,如果包飞扬只是党工委书记,不但要接受市委的直接领导,而且对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发言权都会受到影响。



  包飞扬不认为沈国生现在有决心和信心将自己从临港经济开发区踢开或者架空,那么沈国生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的只是想为他分担掉一部分工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提出某种交换。



  “我服从组织安排。”包飞扬态度十分平静,他说道。



  沈国生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包飞扬很久,然后才淡淡一笑:“当然,服从组织安排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不过组织也会考虑个人的想法,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当然,这件事你可以先考虑考虑。”沈国生话风一转,接着说道:“刚刚我们说到要成立协调办公室,调动一切资源支持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建设,江北船舶总公司那边也提出,江北船舶总公司下属的江北船舶柴油机厂拥有生产船用主机的经验,有一支熟练的工人与技术队伍,他们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洪省长甚至也专门问过这件事,海州过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江北船舶柴油机厂恰好可以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缺陷。”



  包飞扬心里暗笑,沈国生终究还是暴露出了他的目的,也就是想要通过江北船舶柴油机厂,让江北船舶总公司参与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项目,包飞扬倒是并不反对江北船舶总公司参与。只是江北船舶总公司此前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些过份,他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答应沈国生提出来的要求,哪怕沈国生已经扔出了交换的筹码,甚至还有隐隐的威胁。



  包飞扬想了想说道:“江北船舶柴油机厂能够参与当然是好的。不过这必须要征求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方面的意见,据我所知,合资几方目前的安排是这样的,一七七所出技术,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出资金与技术。华夏船舶总公司出资金、人员和设备,熟练的技术人员与工人这一块,应该是华夏船舶总公司负责的。”



  沈国生微微皱了皱眉头,包飞扬没有拒绝,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有华夏船舶总公司出面,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并不用担心人员的问题,毕竟华夏船舶总公司旗下几乎囊括了华夏造船与配套产业的大半壁江山。



  沈国生道:“还是要争取一下,能有更多的资源介入,对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对海州的船舶工业发展来说,都是积极的。飞扬你觉得呢?”



  “当然。”包飞扬连忙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回头跟那边联系一下,探探他们的口风再说。”



  看到包飞扬没有当场拒绝,甚至还留下一丝松动的口风,沈国生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最好是能够争取下来。”



  “另外,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项目刚刚签订协议?应该很快要成立项目组,我们这里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对接。”沈国生说道。



  包飞扬点了点头:“这个暂时还没有消息,不过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方面的考察团近期应该就会抵达海州,并展开考察和项目筹备工作。”



  方夏事业集团的崛起非常迅速。就好像突然蹿出来一样。沈国生也专门了解过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情况,但是随着方夏实业集团股权的基金化,以及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参与军方项目以后,很多材料都已经被处理过。所以即便是沈国生,也弄不清楚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来龙去脉,只知道这家公司与包飞扬的关系十分密切。



  “飞扬你与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那边应该比较熟悉吧,届时的接待工作就交给你负责了,具体的安排你同高秘书长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安排合适。总之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对方满意,不但要让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项目顺利进行,还要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争取更多的投资项目。”沈国生也没有想要在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这个问题上争夺主导权,当即非常干脆地安排道。



  *************************************



  根据协议,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最后的股份按照方夏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占百分之三十八、华夏船总占百分之二十八、一七七研究所占百分之十八、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占百分之八、江北船舶总公司占百分之二的比例进行分配,另外还有百分之六的股份则被其他一些投资者所瓜分,但都没有超过百分之二的,江北船舶总公司勉强算是第五大股东。



  包飞扬最终还是没有堵死江北船舶总公司参与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项目的大门,政治就是妥协的产物,为了让江北船舶总公司拿到这两个点的股份,沈国生与江北船舶总公司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除了江北船舶柴油机厂要拿出一部分资源,江北船舶总公司还要将他们在江北远洋造船厂的一部分股权出让给海州船舶工业集团,然后从海州船舶工业集团的手上换取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股份。



  当然这种交换也并不是对等的,江北远洋造船厂的投资额与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差不多,但是江北远洋造船厂拿出了足足一成的股份,才从海州船舶工业集团手上交换了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百分之二的股份以及一部分园区资源,其价值也就相当于江北远洋造船厂百分之五的股份,不足的部分,按照包飞扬的说法都属于溢价,也就是说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要比江北远洋造船厂更好,所以股份交换不能够按照资本金,虽然许鹏明认为包飞扬这是坐地抬价。但是包飞扬也说了,不认可的话江北船舶总公司可以不用参与,反正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其实也并不想转让手上的股份,最终江北船舶总公司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条件。



  通过这样的运作。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在江北远洋造船厂、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当中都拥有了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股份虽然不多,但是代表的意义却不一样,至少前段时间十分高调、声势很盛的江北远洋造船厂再也没有办法压制海州船舶工业集团。



  而在市里,沈国生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咄咄逼人。他与邱成德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的平衡,现在市里很多人都知道沈国生与邱成德的背后分别站着市里的两位大佬,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立场,或中立或偏向某一方,大致保持了均衡。



  包飞扬最终还是被任命为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并担任协调办公室副主任,由于国内的实际情况,能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对一个项目的建设影响很大。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背后有华夏科工委与华夏船舶总公司。海州市成立这个领导小组也表明了态度,大家都知道海州市对这个项目很重视,海州市各部门都是一路绿灯,筹备建设进度非常快。



  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工业的布局, 原来虽然先后有大宙唐盛合资造船厂、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工业集团和江北远洋造船厂三个造船厂,但是对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工业的发展持怀疑态度的依然大有人在,因为除了大宙唐盛合资造船厂,就算是江北船舶总公司在造船行业也没有什么实力可言,而造船显然不是投一点钱就可以的。



  四海船舶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背后站着华夏船舶总公司和一七七所,这说明华夏船舶总公司和一七七所代表的华夏科公司为都看好海州的发展。这个示范作用非常明显,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船舶配套企业来电来函甚至派人来考察,有意在海州投资。



  虽然有的企业只是尝试性的,但还是有很多企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投资**。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工业园的配套产业园也正式确立了以船舶动力为核心的产业框架,招商引资与建设都非常顺利。



  **************************************************************



  转眼间,就到了一九九七年年底,包飞扬到海州任职也快满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海州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变化非常大。其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确定了重化工业的发展重心,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今的田湾一带,已经完全成为一片忙碌的工地,几大船厂以及众多配套项目都已经拉开建设帷幕,建设进度最快的大唐、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工业集团厂区,都已经露出初步的轮廓。



  此外,华电集团江北电力总公司在新滩投资的火力发电厂也已经正式立项,并开始勘测与筹建工作,预计年后将正式动工。该项目初步的规划是装备两台三十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其中一号机组计划到一九九九年中的时候投入运行,二号机组到二〇〇〇年年中投入运行,项目总投资将达到三十亿元。



  新滩电厂建成以后,将成为淮海湾地区单体发电量最大的电厂,这个项目能够敲定,也是经过了一番曲折,毕竟三十亿的投资规模,在省里也算是一个大项目,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引起一番激烈的争夺。不过海州新滩电厂项目还是得到了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



  前几年经济过热,国家对投资的控制比较紧,不过从一九九七年开始,国民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内的经济影响也比较大,已经有很多人提出,未来国内经济有可能在走出通胀以后陷入通缩,所以从下半年开始,中央的调控虽然还是很严格,但是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却在加大。



  海州的陆桥概念一直为中央所重视,但是海州的发展却总是没有起色,如今海州凭借船舶工业上接二连三的大动作,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央也顺势加大了对海州的支持力度,新滩电厂就是中央所采取的第一个比较大的动作。



  除了政府支持,海州本身也拥有比较好的条件,一是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可以预见未来用电需求将会增加。原本随着望海县的崛起,以及周边县市的发展,这一地区的供电就已经出现紧张的状况,在海州建电厂,既可以缓解望海等地区的用电紧张,又可以满足未来海州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用电需要,至少可以保证新建电厂发电能够在本地消化,这是未来电厂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的基本条件。



  二来海州拥有良好的深水海港与岸线,电厂可以通过海上运输燃煤,降低煤炭的运输成本与发电成本。



  所以这个电厂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各方面的态度都很积极,最终也得以敲定,为海州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短时间内上了这么多项目,整个临港经济开发区都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尤其是在田湾和新滩,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存在问题
  “刚刚听大家说了那么多,可见在过去一个月,乃至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好事是接连不断,一桩接着一桩。”



  每到年底,各级政府都要开会总结一年的工作,临港经济开发区当然也不能够例外,不过包飞扬还是尽量简化了这个程序,在正式的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前,先开了一个额班子工作会议,让大家简单谈了谈过去这一年的工作。



  包飞扬最后进行总结发言,也是一如既往的简洁:“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些工作我们还没有做到位,表彰的话我们还是放到后面再说,我先说说存在的不足,说说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包飞扬笑着说道,表情轻松,并没有批评大家的意思,大家也都笑了笑,但还是拿起笔准备记录,脸上都露出非常认真的表情。经过这将近一年时间的相处,包飞扬在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权威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谁都知道,没有包飞扬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临港经济开发区。



  包飞扬说道:“这么说吧,一些没有做到位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一些规划的项目,目前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比如炼化项目,这个项目薛书记在的时候就在跑,但是直到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