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喜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渔家喜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手!”不顾丫头是真傻还是装傻,保也侯招呼伙伴堵住丫头可以逃走的方向。

手里拿的武器那都是唬人的,撑场面的,对付个小姑娘还要那么多人动手,还要用到武器,他保哥还要不要混了。

保也侯刚要出拳,就听到背后有人喊他:“小野猴儿,你干嘛呢,还不回去吃饭!”

声音听着很是慈祥,保也侯却不自觉的颤了一下。

两个小跟班们听到声音就作鸟兽散了。

“奶奶好!”丫头甜甜的说道。

“恩,真乖!给!”保奶奶从兜里拿出一块糖给了丫头。

“奶,你怎么来了……”保也侯有些不自在。

“不来怎么知道,你还会欺负小女孩了啊!走,跟我回家去,我让你爷爷好好教训你!”说着,保奶奶就拎着保也侯的耳朵走了。

丫头听着传来的惨叫声,恩,这糖真甜啊。

保奶奶原来是歌坊里的歌姬,叫做海棠。名气挺大。

那时候,战事频繁,蒙古人都打到了白水荡,虽然驻守在白水荡的只有八个蒙古兵。

那八个蒙古兵也没有做烧杀抢掠的事儿,和村民共处的还算融洽。

后来传来了蒙古国败退的消息,驻守在白水荡的蒙古兵们也收拾了行装准备撤退。

那天,海棠在井边打了水,散开了头发,准备洗头。突然感觉到了身后灼灼的目光,就回过身,想看个究竟。

一个年轻的蒙古士兵正盯着她看,她一转身,那蒙古兵竟然羞红了脸。

海棠觉得好玩,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再后来,那蒙古兵就留在了白水荡,成了现在的保爷爷。

这个故事呢,丫头是听何小花说的,何小花说的时候特别感慨。多么美好的爱情故事哟。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丫头不知道。不过,她每天都会看到,保奶奶搀着保爷爷沿着河堤,慢慢的散步,保爷爷偶尔会摘一两朵野花戴在保奶奶的头上。

说到爱情。

姑娘们似乎都要成熟的更早一些,或许是因为大人打趣嫁人的话讲多了,自己的心里也多了一些些的想法。

一种名为爱情话本的东西,悄悄在学院里流行了起来。

先是有一个姑娘去书店买书的时候,看见了一本名为《三生缘》的话本,抵不住好奇心,就偷偷买了。

同学在嬉闹间,一不小心撞翻了她的桌子,那本书就明晃晃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那个姑娘羞红了脸,急忙把书藏了起来。同学们也是装作没看到,继续打闹。

可没想到,居然有姑娘悄悄的向她借了。

再之后,不少姑娘去书店买了话本,互相借着看。

有甚者,连课都不好好听,在桌子底下,悄悄翻着书。

丫头是学院里最小的,班上的姑娘们都在九,十岁左右。所以,即使丫头也出于好奇借了一本看看,却什么都没看明白。不就是一个书生不好好学习,老想着翻围墙见人家姑娘嘛,有什么好看的。

(那个蒙古兵和歌姬的故事是有真实依据的。不过,真实事件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日本兵见了姑娘的笑留在了中国,原型是我同学的爷爷奶奶)

第十六章 着手买船

冬天是渔民们一年中最悠闲的时候。

这个时候,靠近白水荡的近海是没有什么鱼虾可以收获的,再加上船上的设施又没陆地上好的,如果出海,怎样保暖也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渔民们在冬天放松劳累了一年的身体,鱼虾们也在冬天休养生息,明年,又会是收获的一年。

第一年的生意不错,罗平和赖三都拿了不少分红,老刘的本也早就回了。

“明年,有没有兴趣买两条船自己干?”老刘轻飘飘的抛出一句话。

“哐当”赖三从凳子上跌了下来:“我没听错吧?是买船吗?!”

赖三之前在渔船上做过工,很辛苦,可是待遇着实不错,那时候,他最羡慕的就是船上的其他人了。

船老大不用做什么,拿到的钱却是最多的。三十岁以下的船老大基本没有,因为没有经验。船老大知道哪里有暗礁,哪条航线上会有什么鱼,什么时候撒网什么时候收网,甚至还能提前知道天气状况。虽然只说几句话,却关乎了出海之后会有的收获,更是担着一整船人的性命。

船上待遇比船老大稍差的就是舵手了。

操控一条船可不是容易的事儿,这事儿凭的不是经验,是灵性还有胆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海里不仅有机遇,还有着危机,每年翻船的人还少吗?有的甚至尸骨无回。

在白水荡有个赫赫有名的舵手叫金三条,虽然已经七十有六了,但依旧被白水荡的人敬佩着。

夏天海里鱼类丰富,可是飓风天,那是异常的多。总有些想赚钱想疯了的船主还会在飓风天里出海。

金三条在的那艘船是在夏天出的海。

尽管船老大很有一手,说天气可能不大对,可船主不听劝啊。

于是果然迎来了飓风。

巨大的浪打在甲板上,像是要把整条船掀翻。有年轻的甚至都躲在船舱里哭了:“我才十八,我还没娶媳妇呢!……”

也有的表情木然,这样的场景在脑海里闪过无数次了,出了海,就会有无数的风险……哪个行业没有危险呢。

金三条依旧稳稳的站在甲板上,船老大让他进船舱躲躲。他却好像没听到一样。

这个时候放弃掌舵,那不是白白等死吗?

船舱里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身影,在滔天巨浪里,为了他们和大海搏命!

他们活着回来了,虽然船身有些破烂,可是人一个也没少!

不少人从此再也没出过海,一踏上船就仿佛看见了死亡的阴影。当然也有人越挫越勇。

嗨,说那么多干嘛,反正就是赖三从小就羡慕船上的高薪水。现在乍一听到,自己要一跃成为船主了,首先就是不敢置信,接下来就是狂喜。

可罗平很快泼了冷水:“一条船,现在差不多也得四五十两吧,我全部家当可只有二十多两,我还有家要养呢,这二十多也不会全投进去。”

罗平算不错了,还能有二十多两,赖三是挣多少用多少,他身上也就四两多散银吧。

“钱呢,还是我出。”老刘笑眯眯道。“两条船,我占五成,剩余五成你们对分。不过,这两条船,得由你们亲自跟着出海!”

“行!我没问题!”赖三毫不犹豫。

罗平却是思考了很久,才回答道:“成,不过,这船上的人手问题怎么办,船老大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人手问题呢,你们也不用担心,只是船老大只会在船上待几个月而已,你们要在几个月之内,学完船老大的所有本事!”老刘说话永远都是笑眯眯的,可罗平和赖三知道,老刘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要做到。

赖三从来认为自己是天才,他能把自己养大,还有什么事学不会?

罗平小时候听过他爹说罗家曾有的辉煌,罗老爷子的爷爷是当时很有名的船老大,每一次出海回来,都会记录下在海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这些字被罗平的爷爷一一抄录了下来。罗平是从小看着长大的,这事,他也不怵!

罗平回到家,就想告诉朱氏这事,不过,有点小心虚。自从上次借钱的事之后,朱氏就明确规定,再有这样的大事必须上报,不得私自决定。

怎么开口呢?

“你杵在那儿半天干嘛呢?”朱氏见罗平进了门半天没动静问道。

“不干嘛。”罗平不知道怎么开口,正好丫头在一旁做功课,就问起了丫头的功课。

不过,罗平问的好像偏难了一点。

丫头直嚷嚷:“夫子还没教过,我们只学了写大字而已。又不要背书,夫子说了那是考科举的人才要背的,我们只要明理就行了。”

“你自己看我们发的书啊!”看着罗平明显不信任的眼光,丫头说道。

只是,很明显,丫头忘记了她的书中间还夹杂着一本爱情话本。

“恩?《金钏奇缘》?你们夫子还教这种书?!”罗平拿起书翻了翻。

惨了,惨了,怎么把这书忘了。

丫头正吓的魂不附体的时候,罗老爷子进来了,罗平忙放下书:“爹。”

罗老爷子点了点头:“你跟我出来!”

罗平和罗老爷子去了主屋,丫头松了口气,忙把书藏藏好,明天就还给赵丽丽好了。不然,要是罗平再心血来潮想看怎么办。

“我听赖三说,你们要买船了?”罗老爷子询问道。一旁的黄氏正在纳鞋底,听到这话,拿起线用嘴抿了抿,仔细的听起父子二人的谈话来。

这赖三,说他什么好。没做的事就大嘴巴嚷嚷的到处都是,生怕没人知道。

“是的,爹。”罗平点头答道。

罗老爷子眼神空了一会儿,显然又是想到罗家曾经的辉煌。

“恩,好啊,出息了!你钱够吗,要不要爹先给你点?”

罗平还没开口,黄氏就先出了声。

“平儿肯定是什么都准备好了,才要买船的,怎么可能差钱呢,再说了,你这死老头子就几个钱啊。”

“对,对。”罗平只能附和着黄氏的话。

第十七章 过年了

“爹找你干啥?”见罗平回来了,朱氏赶忙问,没有大事,罗老爷子可不会亲自来找罗平。

“也没什么,就是我们打算年后买船。”罗平假装不在意的说。

“这船可不便宜,你哪儿来那么多钱?”朱氏首先想到资金问题。

“老刘出的钱。”罗平往床上一躺,“等买了船,不用多久,我们就能盖新屋子了。”

朱氏可没被罗平说的美好未来所蒙住,依旧问道:“这老刘家那么有钱,为什么要和你们合伙?”

这个问题罗平也想过,想不明白,索性就不想了,横竖自己又没什么让老刘图的。

“老刘只是想当个富家翁,不想管太多事,这才找的我们合伙。”罗平胡诌了一个理由。

“是吗?”朱氏问了一句,就不再管他。

罗平松了口气,他就怕朱氏突然来一句: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没和我商量?

罗平和朱氏算是挺恩爱的一对,像很多人一样,他们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他们更离谱的是媒婆介绍认识的第三天,就过了聘礼,第四天,罗家就敲锣打鼓的把朱氏迎进了门。

这事儿,是罗老爷子做的主,他找算命大师算过,朱银铃和大儿子的命格特别配。黄氏一直对此颇有怨言,才几天,还不清楚这人的好歹呢。罗老爷子她不敢说,所以啊,这所有的怨气就记在了朱氏的头上,那么快就赶着嫁人的姑娘,肯定不是好姑娘!

没几天就要过年了,白水荡的人都匆匆忙忙的准备着过年要的东西。

白水荡的人过年要蒸包子,朱氏可没这手艺,她是家里最小的,在娘家的时候她只负责吃来着。

朱氏也就是在黄氏做的时候打打下手,因为要做的量比较大,所以揉面团的时候用的不是面盆,而是水缸。

通常都是由罗平,罗中这两个壮劳力在水缸边拿着木棍使劲的搅和。

说是面粉,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己家磨的玉米面。

活好了的面粉,一小半是用来做馒头的,这个馒头可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片成馒头片,在日头好的天里,拿出来晒成干,这样就不怕它会坏掉。等以后煮粥的时候,加点馒头片进去,又香又软又甜。

另一大半当然是用来做包子的,包子大部分都是咸菜馅或者萝卜丝馅的,咸菜是自家院子里的菜收了自个儿腌的,萝卜丝也是自家的萝卜,腌制完之后,小炒了一下而已。只有那么六七个是肉馅的。

包子蒸出来,可不像街上卖的包子那样白白嫩嫩,而是有些发黄。不过,味道还是可以的。

蒸一次包子可要管半个冬天的伙食,能在包子蒸完的当天就能吃到的包子那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还得被晒干,想吃的时候再放在锅里蒸一下就行了。反正冬天气温低,食物不会那么容易坏。

大年三十的晚上,白水荡的人一般还要祭祖。人累了一年了,老祖宗也累了一年了,自个儿过不了好日子,总得让老祖宗过一下好日子啊。不过,因为白水荡的人都是从各个地方迁来的,所以祠堂什么的是没有的。

徐茂林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兄弟姐妹们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互相也不来往,罗二姐就带着徐茂林和徐俊到娘家来过年来了。

大年三十下午,黄氏拿出早早准备好的红纸,罗老爷子磨好墨,大手一挥,没过多久三幅对联就成了。

“爷爷,这是什么字啊?”丫头指着一张正方形的红纸问道。

“这字的笔画可真多!”徐俊也感叹道。

罗老爷子哈哈大笑:“这个呀是黄金万两!”

“你们看,这最上面的是不是黄,它下边两笔再加上下面的是不是就凑成了金,这是万,这是两。”罗老爷子边说,边用手一点一点往下遮。丫头和徐俊这才看出了字的原型。

浆糊是罗老爷子自制的,拿着刷子把春联背后都涂上。

“爷爷,有一根头发!”丫头伸出手想把粘在春联后面的头发拿掉。

罗老爷子连忙制止:“这可不能拿,头发,发,大发啊,你爹明年一定能发大财!”

罗平:爹,您确定您每天是跑去和陆大师下棋而不是拜师去了?

贴好了春联,黄氏在桌子上摆好了炒蛋,红烧肉,红烧鲤鱼,一碗米饭,一碗酒。再在桌子上放上一对香烛。

桌子前面放了一个蒲团,罗老爷子先是嘴上念念有词:“老祖宗啊,保佑我罗家来年过的平安顺意啊。”罗老爷子边说着,边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拜了又拜。

罗老爷子拜完,紧接着就是罗平和罗中,罗中拜完后,朱氏就用眼示意丫头赶紧去拜。前一天晚上,朱氏就和丫头说了,让她必须要在她二叔拜完之后拜就。

“俊儿,你去拜一下老祖宗!”还没等丫头动弹,黄氏就开口了。

霎时,朱氏的脸就变了。

“娘,这不太好吧,二姑说什么也是嫁出去的女儿了,怎么能让她的儿子先拜呢?”出乎黄氏的意料,一向闷不吭声的朱氏竟然回嘴了。

别的都没关系,祭祖可是大事,什么时候拜关系到在整个家里的身份和地位。

“俊儿,拜去!”黄氏不理会朱氏,直接拉着徐俊到了蒲团前。

“胡闹!”罗老爷子骂道。

“让俊儿拜什么拜,你这不是在咒你儿子没后吗?!”罗老爷子语气严厉。

黄氏噤了声,心里却又把朱氏嫉恨上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