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皇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皇权-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光绪有心大展宏图,只是这大展宏图的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   

  光绪、康有为都难以驳斥世铎等人的〃变通之策〃,这〃变通之策〃表面看来和康有为的〃开制度局〃并无多大区别。最后,康有为也只得长叹一声〃制度局一条了矣〃,光绪也无奈地将〃开制度局〃变成开懋勤殿。   

  开制度局一仗,保守派占了上风。   

  经过这一仗,光绪愈发察觉到自己〃势单力弱〃,于是他冒了一次险,在没有向慈禧请示的前提下,朱笔一挥,革了若干大臣的职。1898年8月30日,光绪下诏裁汰冗员,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大理寺,裁了湖北、广东、云南的巡抚,并对地方官员进行清减。没过多久,光绪又下令大学士、六部及各省督抚,都要对局中冗员大裁特裁,不分文武。         

▲虹桥▲书吧▲BOOK。  

第51节:三 无奈,展不开的雄图大志(5)         

  裁撤官府,即意味着会有一大批大臣小臣丢了工作,整个清廷都不免怨声载道。这回,不只保守派官员极力反对,原本一些既不倾向改革,也不反对改革的中间派官员,也恼怒起来。   

  从废八股到裁冗员,每一条政策的新政实施都极不顺利。光绪不免焦躁不安,翁同龢被罢官故里,康有为、梁启超职位低微,宋伯鲁、杨深秀又实力有限。光绪撤不了荣禄、刚毅,光绪也没办法给维新人士多高的官职,最后,他只有依康有为的计,将办理新政之事更多的交给小臣。   

  礼部主事王照上书论变法之事,要求光绪亲赴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的经验,结果这份上书却被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扣了下来。光绪得知后,便在1898年9月4日,将怀塔布、许应骙革了职,同时还对王照大大表扬了一番。第二天,光绪又越过那些亲王要臣,授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维新名士四品卿衔,就任军机章京。之后,他颁布朱谕,要杨锐等人思时事之危,凡所见的应该开办的事,都要据实汇报,由军机大臣呈递,不可有所欺瞒。通过这道朱谕,光绪暗示四人〃我给你们的权力不仅是批阅奏章,更是议论政事,为我出谋划策。〃   

  杨锐等人赴任后,立即成了光绪的左膀右臂,他们专门阅览有关新政的折子,无论是批评的还是支持的,在阅览完毕后,要在上面批上处理意见,然后直接交给光绪决断。而光绪后来颁布的一些新政谕旨也多由这四人起草。自任命这四人后,光绪就很少再通过王大臣会议讨论新政了,王大臣多和慈禧关系密切。   

  慈禧不可能不对光绪的这些举动没有察觉。光绪到颐和园请示开懋勤殿的事,果不其然遭到慈禧痛骂。为此,光绪还悄悄给杨锐下了道密诏,说慈禧并没有将法尽变的意思,更不愿将那些〃老谬昏庸〃的大臣罢黜,光绪很担心慈禧的态度会让那些有心维新的人感到失望。光绪向杨锐等人讨教,到底如何才能将那些〃老谬昏庸〃都开缺出去,如何才能让〃通达英勇〃都得以重用。   

  而未等杨锐想出对策,慈禧就出手了。         

虹桥门户网。  

第52节: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1)         

  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   

  光绪实施变法时,慈禧也曾小心观察康有为等人,还曾专门召李鸿章来,询问他对康有为的看法。   

  李鸿章是畅游政治江湖的老手,他早前支持维新派,康有为办强学局时,他曾出2000两银子资助。而当维新派和保守派各占山头展开大战时,他又觉察到维新派不是保守派的对手,便收起对维新派的支持,静观时变。   

  〃回老佛爷,康有为、梁启超不过是书院经生,那种在市井里不依不饶打官司的人,不值为虑。〃   

  慈禧又问他:〃既是如此,为什么洋人要支持他们?〃   

  李鸿章答:〃洋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把中国的书生都当成他们自己的书生,所以能容忍康有为这样的人,但一旦他们知道这号人究竟是什么货色,别说支持,恐怕躲都躲不及。〃   

  李鸿章这番话,虽让慈禧暂时放下了治康有为的心,但慈禧很快又发现,康有为并非像李鸿章说得那样不成大事。光绪的党羽逐渐壮大,懋勤殿日后难保不架空军机处的权力。   

  据1894年考中进士的胡思敬记载。光绪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时,慈禧厉声指责他:〃九列重臣,没有大过错,不可废弃,现在你以远替亲,以新替旧,因康有为一人而乱家法,祖宗要怎么说我!〃光绪哭着答:〃祖宗如果现在还在,其法一定不是这样,儿宁肯坏祖宗之法,也不忍抛弃祖宗之民,不忍失祖宗之地,被后世嘲笑!〃   

  慈禧怒不可遏:〃小子以天下为玩弄,老妇无死所矣!〃。   

  慈禧和光绪的关系愈发僵了。   

  其实,从1898年7月开始,京城里就流传着〃换皇上〃的说法。光绪的地位岌岌可危。内务府总管大臣立山带着十多名重臣一起跪在慈禧面前,大控光绪。荣禄本人也生了废光绪之心,只是由于害怕没来由地〃搞倒〃光绪会引起众怒,才决定按兵不动,他想待光绪的改革出了大乱子,再将维新人士一网打尽。荣禄每在离京赴任之前,就曾再三要求慈禧训政。   

  光绪并不是不知道慈禧已经织好天罗地网,就等着他自己往网里面跳,可他除了往网里跳外,又别无他法。他早已抱着必死的心推行新法:〃朕不自惜,死生听天,汝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   

  康有为谈起变法滔滔不绝,可论起官场世故,就像是门外汉了。他和杨锐一起为救皇上寻主意。康有为认为,光绪没有兵权,要保护光绪,必要寻一个支持维新又兵权在手之人,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出身名门,父祖中有不少显赫之人,袁氏一家都在朝中极有势力。袁世凯是清廷中少有的支持维新的大臣,他又手握重兵,在1895年就和荣禄、李鸿藻等大臣在天津演练新兵。1897年,袁世凯升为直隶按察史,主练兵事。一年多后,他又升任为工部右侍郎。   

  康有为办学会、建报纸,袁世凯都出钱出力,还时常和维新人士把酒谈政。人们对袁世凯的评价也很高,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话,将他看作〃一世之雄〃。翁同龢被开缺回乡后,曾路过天津,袁世凯对其进行了殷切接待,让翁同龢感动不已。与此同时,袁世凯在荣禄、李鸿章等朝廷要员眼里也是可造之材,他督练的新军让荣禄啧啧赞叹〃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   

  如果将袁世凯拉拢到自己一方,维新派不仅可以通过袁世凯了解到保守派的动向,还可以借袁世凯来接近那些保守派要人。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53节: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2)         

  康有为要亲信徐仁禄去刺探袁世凯,看看袁世凯是否能为己所用。徐仁禄去了,回来后对康有为大讲袁世凯是如何坚定地支持新政。袁世凯曾大赞康有为是经天纬地之材,他还故意向徐仁禄透露自己和荣禄的不合,抱怨在荣禄手下得不到重用。   

  听完徐仁禄的报告,康有为大喜,他连夜草拟折子,向光绪提出摆脱困境的办法。   

  康有为认为光绪应模仿日本成立参谋本部,放眼天下寻找忠心耿耿又英勇过人的志士,以建立自己的〃亲擐甲胄〃。他认为光绪应一不做二不休,加大变法力度,断发易服,以冲击保守派的心智。认为光绪最好立即以〃巡幸〃的名义,带数十名精干迁都上海,以远离紫禁城这保守势力聚集之所。沙俄屯兵旅顺,直指京师,京师守无可守;上海交通便利,以武力为盾,很方便号令天下。   

  谭嗣同将康有为的主意呈给光绪,光绪看罢只能连连长叹。论拥兵自重,变法开始前大清的兵权就被慈禧捏住了,慈禧有〃亲擐甲胄〃。光绪没有,慈禧有能力在没有他光绪的情况下坐主大清,光绪却无法在没有慈禧的情况下主持大局。那忠心不二的精兵良将,岂是一日两日便能召集得起的?   

  康有为见光绪并未对奏折做多大反映,便又写了份新奏折力荐袁世凯,要光绪 〃隆其位任,重其事权〃。   

  光绪不清楚袁世凯的为人,无奈情势危急,他也只能在袁世凯身上豪赌一把。他看罢奏折,遂给天津的荣禄发去电报,要荣禄通知袁世凯,进京面圣。与此同时,光绪也试图借洋人的势力来保护自己。他计划在9月20日接见伊藤博文,在9月23日接见李提摩太,前者是日本的大政治家,后者则是《泰西新史揽要》的作者。   

  荣禄接到光绪的命令,对光绪的心思自是猜到大半,可他又不好违逆圣意,便将光绪的意思通知袁世凯。袁世凯不敢怠慢,遂拣了一匹快马,飞奔入京。   

  1898年9月14日,袁世凯抵达京城。9月16日,袁世凯便得到了光绪的召见。此时的光绪已经将自身的安危,新政的推行都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光绪和袁世凯在颐和园的玉澜堂低调地开起了会。光绪询问袁世凯军情,袁世凯条分理晰一一作答。光绪顿觉袁世凯是个用兵能手,有能力被委以重任。光绪又询问袁世凯对变法的看法,以刺探袁世凯的忠心,袁世凯也不慌不忙,巧妙应对。他大力称赞新政,认为国家腐败,只有推行新法,方可挣出一线生机。光绪听了,好不快慰,认定袁世凯就是可以托付要事的,遂命袁世凯〃以侍郎候补〃,还告诉袁世凯:〃可与荣禄各办各事。〃   

  可是光绪、康有为、徐仁禄都错看了袁世凯。袁世凯并不是那种以诚信为本的〃谦谦君子〃,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着光绪康有为,他可以侃侃而谈新政之妙,当着慈禧荣禄,他也可以疾声痛骂新政之恶。想当初,他亲近康有为等人,不因为他多看好新政,而由于新政中的编练新军内容,于袁世凯格外有利。袁世凯很想借新政的推广而壮大自己的兵权。一个叫林曾的维新人士曾给康有为写了首诗:〃伏蒲泣血知何用,慷慨何曾报主恩。愿为公歌千里草,本初建者莫轻言。〃〃千里草〃看似指三国时的董卓,实指荣禄手下的另一将领董福祥。〃本初〃看似指三国时的袁绍,实指袁世凯。林曾暗示康有为袁世凯并不可信,可康有为并没有记在心上:〃以将帅之中,夙驻高丽,知外国事,讲变法,昔与同办强学会,知其人与董、聂一武夫迥异,拥兵权可救上者,只此一人。〃         

。←虫工←木桥 书←吧←  

第54节: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3)         

  在赴京之前,袁世凯对京城政坛派系纷争已有所耳闻,入京之后,他更是意识到这争斗到底有多么强烈。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争斗的结果不仅将关系他未来仕途,甚至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于是,袁世凯前脚刚对光绪〃感激涕零〃,后脚就忙着拜会慈禧一派的要员了。他毕恭毕敬地造访了礼亲王世铎和庆亲王奕劻,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到兵部尚书刚毅和军机大臣王文韶那里探风向,甚至还跑到贤良寺去会了李鸿章。袁世凯生怕这次召见会为自己惹来祸端,他想方设法让这些保守派大臣相信,他袁世凯无功受禄,心下不安。到了最后,这些保守派大臣还真的放下对袁世凯的戒备,王文韶甚至安慰他,皇帝的恩情不用推辞,推辞了反倒显得不自然。  

  9月17日下午,光绪收到杨锐的折子,嘱咐光绪在见慈禧时,要顺着慈禧的意思说话,不要固执己见。光绪立刻明白了事有变故,杨锐是维新派中政治敏感度甚高之人,行事老道小心,他无非是在暗示光绪,慈禧就要对光绪做一些不利之事了。   

  9月18日,光绪给康有为等人下了密诏。   

  〃今朕位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   

  康有为接到密诏,痛哭不止,便在当天晚上,召集维新派各要人,商量营救光绪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这次密会的还有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此时的康有为已经把袁世凯当成了自己人,他们讨论来讨论去,决定要依靠袁世凯杀荣禄夺兵权。   

  18日深夜,谭嗣同来到袁世凯的居所,他开门见山地问袁世凯:〃您觉得皇上是什么样的人?〃   

  袁世凯答:〃旷代之圣主。〃   

  谭嗣同明言相告:〃皇上有大难,能救皇上的,唯有足下,足下要救就救,要不想救就请和我到颐和园去将我杀掉,以得富贵。〃   

  袁世凯知道谭嗣同是在试探自己,厉声正色:〃您把袁某看成什么人了?皇上是咱们共事的主子,我和您都受到了非常的待遇,救护皇上的责任岂是您一人的,要救皇上,我愿意听从吩咐。〃   

  谭嗣同不知有诈,大为感动,便拿出光绪的密诏,还把救皇帝的计划悉数透露给袁世凯。   

  〃9月20日,皇上会交给您一道上谕,您拿着这份上谕,到天津找荣禄,将荣禄就地正法。之后,您就可以带着新军冲入京城,杀旧党,辅皇帝。〃   

  袁世凯听到这话,冷汗暗冒:〃天津是各国聚集之处,突然杀了总督,中外官民必生大乱,外国势力亦很有可能借机瓜分。现在,北洋军的宋庆、董福祥、聂士成都各有大军数万人。淮、练各军又有70多营,京内旗兵同样不下数万。而鄙人手下只有7千多人,要出兵的话最多只能出6千,如何办得了这等大事?况且一旦外面动起兵来,京城内势必严加防备,到时,恐怕不等事成,皇上就已经深陷危险。〃         

虹桥门户网。  

第55节: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4)         

  谭嗣同对袁世凯的担心不敢苟同:〃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到动兵时,即将皇帝的朱谕传达下去,然后照会各国说明情况,谁敢乱动?〃   

  袁世凯辩称:〃袁某大军的武器弹药都在天津,营内存得极少,要动大兵必须先被其弹药粮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