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行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飞行员-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云醉了,但他清醒;宋秀敏也醉了,她却醉得糊糊涂涂,醉得寸步难行。贾云只好将她抱回家。进门儿之后,秀敏就进了洗漱间,贾云则一个劲儿地喊着。“亲爱的,把睡衣递给我。”秀敏在洗漱间内叫。贾云四处寻找也没发现她的睡衣。“怎么这么慢!”她催道,同时把头伸了出来,“在大衣柜里,找到没有?”“没有啊,你是不是忘在长春了?”“笨蛋,我自己来!”
  
      贾云洗漱完后又回到了准备做新房的家,他要陪秀敏去招待所吃早饭。他一进门儿见秀敏正在洗床单,便不解地问:“干吗这么勤快,刚起床就洗衣服?走,先去吃饭,回来后再慢慢布置新房。”秀敏这时洗床单是有意向贾云出示她守身如玉的证据。“傻子,这床单不早洗,你血迹斑斑的罪证就洗不掉了,你瞧!”她拎起了带血的床单。贾云明白了她的意图,但并没有表示出过度的激动,只淡淡地一笑:“不用证明,我贾云从来就不相信那些污言秽语,压根儿就没怀疑你,就是没有这珍贵的落红,你同样是纯洁的。”宋秀敏放下水淋淋的床单,从里屋取出那只小皮箱,将它放到他的身前。“发什么呆,快打开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在秀敏的催促下,贾云掀开了箱子盖儿:“这么多信!”他蹲下身子,翻看那些比黄金还贵重的信。那全是给他的信。上面端端正正写着“贾云收”的字样。这些信按年份顺序,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每一年的信件用红绸带系成一捆,一共六捆。“我这次来北京,没给你带任何礼物,我知道你不稀罕那些东西。我只带来了这一箱没有寄出去的信,这是我的心,在苦水中浸泡了六年多的心。”贾云用微微发颤的双手捧着一捆捆信函,热泪夺眶而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时。这是他第一次在女人面前流泪,他将挂满泪珠的脸庞紧紧地贴在信封上。秀敏也含着泪,从后面抱住了他那高大的躯体。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对久经磨难的有情人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即将迈上红色的地毯。

      1978年12月30日,贾云与宋秀敏在候机楼的大候机厅里举行婚礼。婚礼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举行,因为这是新娘的娘家。参加婚礼的人很多,挤满了整个大厅,其中有王副师长、季副主任,新娘、新郎的父母与亲友,一团的领导和空勤人员,姚玉兰、刘晓云及西郊机场乘务队的全体成员等。贺铭是婚礼的主持人。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婚礼与60年代相比,少了几分政治的严肃,多了几分温馨的柔情;少了一些革命气氛,多了一些热闹场面。第一项高唱《东方红》给免掉了,改成向毛主席敬礼;第二项是向双方父母鞠躬;第三项是证婚人念结婚证,这时的结婚证不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4寸小红本,上面也没有毛主席语录,代替它的是一个金色双喜字儿;第四项是新人介绍恋爱经过。这时候大厅里的来宾开始骚动,向新人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贾副大队长,讲讲你在宣传队追新娘的故事,据说还有鲜为人知的内幕,今天你给公开公开。”“贾队副,谈谈你‘和尚’外号的来历。‘和尚’啥时还俗的?”“新郎官儿,说说你长期保持地下航线的秘密,你是怎样长期欺骗组织和糊弄环境同志们的?今晚你得从实招来,否则甭想进洞房!”贺铭一看这么多问题,如果让贾云一一回答,不仅他入不了洞房,大伙儿也进不了食堂,午饭也别想吃了。于是他对众人笑道:“各位来宾,贾云和宋秀敏之间的罗曼史太长了,可以写一部歌剧,考虑时间关系,就让他介绍最精彩的片段,你们同不同意?同意就请鼓掌。”他的话音刚落,大厅里就响起了掌声。贾云站了起来,走到大厅中间,先向甲方的来宾各敬了一个军礼,当过演员的他自然不会怯场:“各位首长、同志和朋友们,首先真诚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我与秀敏能走到这里,的确很不容易。是我们赶上了实事求是的好政策。今天我不想谈我们的恋爱史,不谈并非保密,是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的经历对在座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那种因政治原因而拆散有情人的悲剧,我相信不会重演。贺主持让我谈谈精彩片段,那我简要地讲讲秀敏的故事吧!”此时,宋秀敏突然跑过来拉他,不让他往下讲。她这一拉引起了“众怒”,她忘了现在是啥年月?今天是啥日子?来宾是干啥来的?现在是没有了“四人帮”的年月,今天是闹喜的日子,来宾是奔笑声来的。越神秘的事儿,越不好意思张口的事儿,他们越感兴趣,越想听,越是不肯放过。几名乘务员在众多男飞行员的鼓噪下将宋秀敏又拉了回去。贾云不顾新娘的反对讲开了。

        “1972年,秀敏还没有回到长春,有关她的种种传闻就在大街小巷传开了,她的父亲兄妹都不敢出门儿。秀敏被遣送回家后,她家成了动物园,好奇的人络绎不绝,都想一睹林彪专机空姐的芳容。秀敏早有思想准备,她不向任何人做解释,也不回避任何人,对人们的围观尾随视若无睹,全然不顾,独自一人四处奔波找工作。可想而知,像她这样一个敏感人物,哪个单位敢接收她?但她不碰钉子,不怕冷嘲和热讽,几乎跑遍了整个长春市,终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觅得了一份保管资料的工作。长影之所以收留她,正是看中了她那种不畏人主、我行我素的品格。任何东西见多了也就麻木了,慢慢地没有人再对秀敏好奇了,她才慢慢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就没有人挖过你的墙脚?”“这我就不清楚了,你得问她本人。”

       贺铭替秀敏回应:“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她今天能站在这里就是答案。”说完他看了看表,已经11点30多了,他忙转移话题:“各位来宾,下面我们请王副师长给新人祝福,大家欢迎。”在他的带动下大厅里又响起了掌声。

        “首先我代表师长、政委,向宋秀敏、贾云致以新婚的祝福,祝你们恩爱百年,白头到老,共同进步,事业有成。另外,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经济将出现崭新的局面,因此,中央军委、国务院决定,从大后天,也就是从1979年1月1日开始,我师将协助中国民航执行航班飞行任务,以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民航运力不足的矛盾。师里考虑,元旦后由姚玉兰副科长带一个机组,先去广州民航局参加他们的航班飞行,摸索执行民航客运的规律,总结经验,而后再在全师推广,使我师广大空勤人员尽快完成‘军转民’的转变。”王副师长的话博得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不再是为欢闹而响起,而是为全师的事业兴旺发达而庆贺。专机部队兵强马壮,飞机设备先进,人员技术过硬,但由于单纯地执行军事航空运输任务,和平时期运力大量过剩,不少飞机停在停机坪里晒太阳,不少空勤人员待在家里坐冷板凳。这不仅造成运力的浪费,飞行人员也缺少飞行实践的机会。听了王副师长宣布的这一意外喜讯,“老飞”们自然要拍手叫好。

      大部分客人走后,贺铭与玉兰将贾云和宋秀敏叫到一旁,贺铭将包着银行存折的红包递给贾云。贾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贺铭捣什么鬼,打开红包一看,竟是写有自己名字的存折,他更糊涂了,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贺铭与玉兰。贺铭将张志敏如何执意给他俩送贺礼的事儿说了一遍,二人听后要将红包退给贺铭:“我们怎能要他的钱,俞大姐走后,靠他那点儿工资要减少一家三口,多困难,你还是赶快把钱退给他吧!”“你们真不收?”“真不能收。”“你们知道张副团长为啥要给你们喜钱吗?”两位新人都茫然地摇头。“素梅大姐临走的前一天拉着老张的手含泪道:“贾云,秀敏他俩跟亲弟妹一样,咱们有难时,小贾不怕牵连,替咱们照顾老人与孩子。如今,他俩苦尽甜来,终成眷属,我本想参加他俩的婚礼,看来等不到那一天了,你一定替我送份儿贺礼,表达我的心意。”这钱是老张遵照俞大姐的遗愿留给你们的,难道你们要违背大姐的遗愿?”说完再次将存折塞给了两位新人。两位新人对视一下后,没再推迟,秀敏将存折收下了。见二人收下存折,姚玉兰高兴地说:“这就对了,以后你们报答大姐的机会有的是。眼下就有一个。大姐的骨灰从八宝山移到永安公墓后,张副团长按大姐的遗愿真就没给大姐立碑。我与贺铭商定,还是准备立块儿碑。众可利用休婚假的机会,与贺铭一起把这件事给办了,你们同意吗?”姚玉兰的提议自然无人反对。

        “这事得通知雅君和晓云,让她俩也参与,要不雅君会骂我们一个狗血喷头的。”贺铭补充道。什么事儿一有许雅君参与操办,事情不仅好办,而且进度快,俞素梅的墓碑一天就刻好了,关于墓碑上刻什么字的问题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以谁的名义立碑首先要明确,以她家人的名义,显然不妥。张志敏是百分之百按俞素梅的遗愿办事,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要立他早立了;以蓝天姐妹的名义,也不好,蓝天姐妹几十位,刻谁的名字,不刻谁的名字,不好摆平。后来还是贺铭出点子:“武则天立了一块儿无字碑,咱们也可以立一块儿无立碑人名字的碑嘛。”“不好,没有立碑人的碑,会跟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引出各种猜疑,我看不刻具体人名,只刻‘蓝天姐妹’四个字。”姚玉兰的意见得到了许雅君、刘晓云、宋秀敏的支持,少数服从多数。“蓝天姐妹”四个大红字被刻在了俞素梅的墓碑上

       1979年元旦,一块儿高大的汉白玉墓碑矗立在了俞素梅的墓前,墓前红烛高照,鞭炮齐鸣,香烟袅袅,哀乐阵阵。一对新人和姚玉兰、贺铭、许雅君、刘晓云等在墓前默默致哀,久久不愿离去。

       1979年1月2日,姚玉兰机组驾驶268号三叉戟飞机飞抵广州白云机场。第二天就开始执行航班任务,主要飞广州——桂林、广州——北京航线。

       桂林以它得天独厚的碧水青山,奇洞秀石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这条航线也就特别繁忙。这天下着毛毛细雨,沐浴在雨水之中的水光山色,显得苍翠欲滴、清新醒目,酷似一幅壮锦。姚玉兰驾驶的268号飞机在桂林机场平稳着陆。

      吃过午饭后,姚玉兰按计划准时载着100多名旅客从桂林起飞直返广州。从桂林到广州的整个航线上都风平浪静,白云机场的天气也非常好,晴空万里,能见度极佳。姚玉兰驾驶268号三叉戟飞机对准跑道着陆时,突然一股巨大的无形压力向飞机袭来,268号直向地面扑去,玉兰知道这是罕见的风切变,她下意识地把三台发动机的油门儿推到最大位置,双手使劲儿拉杆,同时对机组大声喊道:“复飞!”这一切发生在几秒之间,姚玉兰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与航行经验,避免了几乎无法避免的空难。

      飞机着陆后,有两位60多岁的德国老人非要见机长。当姚玉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惊呆了:“奇迹,女机长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飞机着陆时遇到风切变,还很少不摔的。你是女神,是你拯救我们,谢谢你,东方的女神!”原来这两位老人是老飞行员,是飞行专家。
 
      姚玉兰在广州飞了半个多月的民航航班,完全掌握了民航客运飞行的特点,准备离开广州回北京。晚上广州民航局设宴为姚玉兰机组饯行,饭后局领导找姚玉兰个别谈话。“通过你们机组半个多月的飞行,我们全面了解了你们的情况,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不愧是专机部队的飞行员,飞行技术、航行经验、工作作风都非同一般。特别是那次风切变的处理,不仅保证了安全,还为中国民航争了光,在国际民航界反响很大。新加坡的一家华文日报,在头版位置详细报道了此次航行的经过。你在北京,又经常执行中央首长的专机任务,消息比我们灵通。我们感到我国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民航运输的春天也即将到来,为了迎接空运的大发展,我们急需要像你这样的机长。我们局党委研究决定,准备通过民航总局军委写报告,想请你们部队支援一批像你这样的机长。我们真诚希望你能来。如果你能来,准备给你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一辆小汽车,年薪10万元,不算奖金,你看如何?”姚玉兰愣住了,忘了表态,局长开出的条件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是“神话”。“怎么?对我们提的条件不满意?那你开个价,我们再商量。”“谢谢局长的好意和盛情,但我是一名军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如果我们点名要你过来呢?”“那不好,领导上是派我来了解机场规律的,如果你们点名要人,岂不成了我为自己找出路了?”局长摇头叹息:“真可惜,你不来是我们一大遗憾,你不仅技术、作风过硬,思想也过硬,不计较物质待遇。”“您甭夸我,我没有‘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我是家庭观念重,恋家。舍不得北京的老窝,也舍不得这身军装。”

      第二天上午8点,268号飞机满载旅客直飞北京。起飞前,局长等人亲自为姚玉兰机组饯行。飞机改平后,姚玉兰打开自动驾驶仪,靠在坐椅背儿上琢磨初次飞民航航班的体会,直到昨晚与局长谈话后,她才真正明白师领导的用心。派她来广州不光是为了摸索飞航班的规律,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专机飞行员闯牌子,以赢得民航领导对空军运输机飞行员的信任,为他们将来大胆使用军航飞行员打基础。实践证明,她不虚此行,无论“探路子”还是“闯牌子”,这两项任务她都出色地完成了。不过师领导也许没有想到,广州民航局差点儿挖了他们的“墙脚”。

       姚玉兰只是个案,后来一大批专机部队的飞行人员,先后被民航“挖”走,成了一些航空公司的主力。


                                       十九、爱在蓝天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转眼间进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