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慢慢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妈妈,慢慢来-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去照料。

    有一些听过我课的女学生们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说我的存在给了她们力量。她
们经常问我:“你是怎么做到能够坚持下来而没有中途放弃呢?”我并不想让她们
也和我一样成为所谓的“superwoman(女超人)”,我之所以做出了那样的选择,
是因为周围不为你提供帮助的环境,而我热爱我的孩子和所从事的工作,两者我都
不想抛弃。我只想对她们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梦。”

    无论所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你坚持、不放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纽约大
学宗教学教授詹姆斯?卡司认为,家庭是一个“无限游戏”。对于足球、选举、工
作这样的事情来说,它们都是以一方的成功为目的的“有限游戏”。与此相反,
“无限游戏”却是以游戏本身能够持续下去为目的。因此,在“无限游戏”中,所
有的参加者都必须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分享胜利的果实。

    因此,我们不需要只要求女性做出默默牺牲的胜利,而是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
都可以品尝到成功喜悦的那种胜利。女性们,为了这样一种胜利去奋斗吧。如果没
有尝试就中途放弃的话,那么将来你一定会感到后悔。我始终相信,只有那些敢于
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梦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最后,我真切地希望年轻的母亲
们不要像我那样成为一个不熟练的所谓“superwoman(女超人)”,而是要采取其
他一些更明智、更有效的方法获得成功。只有这样,在家庭这个游戏中女性才不会
被单方面地牺牲。


返回

 
为了孩子作一个精明的妈妈

    最近,我在读戈尔?艾文思写的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像男人一样地工作,像
女人一样地成功》。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我是这样定义“愧疚感”的,即它是一种“因为确信自己确实有错而产生的痛
苦的”自责感“。这种感觉虽然很难用图画来表示,但是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
似乎可以用和”绞刑架“较为接近的画面来表示。如果真有这样一幅画面的话,那
么女性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的女性总是为愧疚感所折磨。开始的时候,以成为一个善良的淑女为目标
而被培养,之后,自己又成了心地善良的牺牲品。我们的女性都试图成为女强人,
并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是自己主动地走上绞刑架又是什么呢?

    “愧疚感”不仅会使人们掉入绝望的深渊,而且还会使人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
降低。一个经常责备自己连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又怎么能直视并坚持她的
奋斗目标呢?

    这使我不由想起了抚养第一个孩子时的艰难情景。由于没有任何育儿经验,我
在抚养性格比较古怪的大儿子时倍感做母亲的不易。同时,因为医院的事务特别繁
忙,不知不觉中我也会时时疏忽对孩子的照料。

    “这样做母亲实在是不行啊。”

    当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的这种愧疚感就会更加强烈。每当我把孩子留在
家里出去工作或上课的时候,我都会深深地怀疑,我做这些事的正当性。

    直到有一天,在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想法:“我整天这样苦恼和愧
疚,对孩子到底能有什么好处呢?”

    结论当然是No。 我们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语吗:“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一村子的人。”
所以抚养一个孩子决不是我个人能够完全解决的事。虽然在育儿问题上,母亲应该
处于中心的位置,但是在事情不太顺利的时候,母亲应该具有将周围的人都动员起
来的智慧,使他们成为帮助你抚育孩子的助力。

    从此,我不再为各种苦恼和愧疚感所困扰。因为我已经明白做母亲的这种愧疚
感不仅对孩子、对我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那么,为什么还要愧疚、还要烦恼呢?
整天地为育儿问题感到愧疚和烦恼,完全是一种时间和精神上的浪费。当我从这种
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后,我就一边为抚养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积
极寻求丈夫和婆家的帮助,使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爸爸、爷爷、奶奶在一起。这
样的话,当我对孩子的抚育有所疏忽的时候,孩子仍可以从他们那儿得到的无条件
的爱心,从而弥补我暂时留下的空白。

    当然,要想得到整天忙于工作的丈夫和公公婆婆们的帮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是,为了我和我的孩子,我必须耐心地去坚持。

    结果,我们家的孩子不仅比别的孩子从爷爷奶奶那儿得到了更多的爱,而且和
同龄的孩子相比,他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更为深厚。当公公婆婆给我们打来电话的时
候,孩子就会对着话筒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你难道不想我吗?”看
到孩子这种天真无邪的神态,我感到特别地幸福。不仅如此,孩子就像对待在一个
家里生活的亲人一样,非常喜欢他的姑姑和叔叔们。只要到了周末,孩子就像到朋
友家玩儿一样,常常会跑到亲戚们家里玩儿个痛快。有时候,看到孩子更喜欢缠着
他的姑姑和叔叔而不是我,我还会产生出一种轻微的妒忌心理。但是,看到孩子在
没有我的时候也能照样嬉笑玩耍,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哭闹不休,我就会想,我还真
是做对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母亲。孩子长大以后,回想起自己母亲的时候,也不可
能百分之百都是美好的东西。因为母亲们都是普通的人,她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因此,我认为,如果母亲们能在百分之八十的程度上做一个好母亲、尽到自己责任
的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其他百分之二十,明智的母亲会积极地动员自己的
家人和亲戚们去填补这个空白。有一天,我接到了妹妹的电话,她告诉我说,她邻
居家有两个小男孩儿,她的小女儿只要一有空儿,就往邻居家跑。可能是由于没有
兄弟姊妹的原因吧,她的小女儿整天和邻居家的男孩子们玩的乐不思蜀。

    问题是,孩子除了睡觉时间以外,一整天都泡在邻居家,连自己的家都不想回
了。对已经被两个男孩子搞得筋疲力尽的邻居来说,对此当然只能是感到嫌恶,决
不会感到高兴的。

    妹妹看出了邻居的心思,就哄劝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去了。哄劝不见效,妹妹甚
至还动手打了孩子。无论是哪一个母亲,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孩子而看别人的脸色,
于是妹妹就把孩子像犯人一样地在家里关了好几天,每天都好像在和孩子打一场战
争。可是,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妹妹只好打电话给
我,看能不能为她想个解决的办法。听完妹妹的讲述以后,我对她说你不应该打骂
孩子,而应该先去拜访一下隔壁的那位母亲。比如说可以提一袋水果什么的到邻居
家,诚恳地对她说:“我们家的孩子非常喜欢和你家的孩子们玩儿,给您添了很多
的麻烦,实在是对不起,请您原谅。”请求她的谅解。孩子们能有自己的朋友是一
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熟悉同龄文化、扩展交际关系的一个捷径。而且,
这不也是母亲们不能直接给予孩子,而对孩子们来说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历吗?

    打这以后,我的妹妹为了取得邻居那位母亲的欢心,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其结
果就是,她的女儿又可以尽情地在隔壁玩儿了。

    我想对母亲们说这样一句话:“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不论是为了你,还是为
了你的孩子,你与其去做一个‘厚道’的狗熊,还不如成为一个‘精明’的狐狸。”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抛弃掉你的愧疚感。对于母亲们来说,根本没有
必要在孩子犯了哪怕是一丁点错误的时候就自责说:“都是我不好”。以我的经验,
常常是那些从这种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的母亲们,才能够更好地抚养自己
的孩子。请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并付诸行动,做一个百分之八十的好母亲吧。当你成
为一个非常精明的、甚至有点让人讨厌的狐狸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孩
子,都将会变得更加幸福。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



返回
 
母亲需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

    不管是哪一个家庭,只要是同时抚养有两个以上的男孩子,出现的问题可能都
差不多。我们家的两个男孩子打架打的尤其厉害。有一天,在睡觉之前,为了给两
个打架的孩子仲裁,我把整晚的时间都搭了进去。

    有时,当我悄悄地注视着我的小儿子的时候,我就会感到隐隐地心痛。因为他
的哥哥实在是太强大了,常常从源头就把他所能感觉到的母爱给封锁了。我大儿子
惟恐自己的弟弟得到妈妈的关心,有时甚至不惜故意地制造事端来把妈妈的视线引
向自己一边。说实在的,我的二儿子要比大儿子好哄得多,所以和哥哥比起来,我
在二儿子身上花的精力并不多。

    终于有一天,我的二儿子得到了一个可以尽情地享受母爱的机会。原因是大儿
子在学校放假后向我们宣布,他要去爷爷家几天。在大儿子离开家的第二天,我决
定用一整天的时间陪二儿子出去玩儿。我们先去了儿童乐园,接着看了电影,还去
了平时就经常去的叔叔家。孩子玩得非常痛快,时常发出让人侧目的尖叫声。

    回家以后,在我正要上床睡觉的时候,二儿子推开我的房门,对我说:“我想
和妈妈一起睡。”从他稍稍长大一点以后,直到现在为止,他还从没有主动找我睡
过一次觉。

    第二天一起床,他就对我说:“我今天不摸哥哥的玩具,我要乖乖地玩儿。”

    平时,无论我怎么哄他、骂他,他都改不掉的一个坏毛病,就是常常去动哥哥
的东西。现在,他主动说不去摸哥哥的东西,真是让人高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
看,我又不由得感到有些心酸。平时让他这么做,他就是不听;而今天他却主动提
出不去碰哥哥的东西,就是因为他平时感受到的母爱不够的缘故啊。

    无论如何,在这几天他一个人可以尽情地享受往常要和哥哥平分的母爱了,他
显得非常幸福。

    不仅如此,在他独享母爱的这几天,他以前的很多坏毛病都明显地减少了。平
时他的衣服总是随处乱扔,现在则整理的好好的。吃完饭后,尽管没有谁命令他,
他却主动把碗放到了洗碗桶里。他还缠着我说要为我整理衣服,为这还闹了大半天。

    我常常对找我来咨询的母亲们说:要拿出一些“时间”,向孩子们表现出对他
们的“关心”。或许有人会反问说:在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对
自己的孩子舍不得进行时间投资的母亲吗?她反问的很对。问题是好多母亲对“时
间”和“关心”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母亲们一说起“时间”和“关心”,就会向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东西
这个方向理解。她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行动是否有什么变化、心灵有没有受到伤
害、心理上是不是也在健康地成长这些问题,而是热衷于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
养的更聪明。

    有一条必须明确:在“时间”和“关心”里面,需要有母亲的牺牲;同时,还
需要从心底里去除掉企图使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欲望。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
按照孩子的需要、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只有这样,你所付出的“时间”和“关心”
才能够收到效果。听到我的这番说辞,既要上班又要抚育孩子的母亲们也许会这样
发问:“和在孩子们身上投入时间的数量相比,投入时间的质量不是更重要的吗?
我听说,真正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和孩子们玩儿。”

    这种说法不能说不正确。设想有这样两位母亲,其中一位虽然整天都和孩子在
一起,可是却只顾埋头做自己事情。而另外一位尽管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
短短的一个小时,却能够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如果将她们做一个
对比的话,我想到底哪一位的做法更值得称赞是不言自明的。

    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需要有一定量的时间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也就是说,
在讨论对孩子投入时间的数量和质量之前有一个前提条件:母亲一定要拿出一定的
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在我大儿子出生后18个月左右的时候,他突然开始经常啼哭,还动不动就使性
子。刚开始的时候,我想可能过几天就会好。可是情况正好相反,过了几天,孩子
不仅使性子,而且还发展到了动手打保姆、用脚踢保姆的地步。

    可是,不论我如何费尽心力地想,也找不出过去在什么地方有可能使孩子的心
理上受到伤害的事情。虽然,我因为医院的事情整天忙个不停,但是,只要一回到
家,我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孩子、和他一起玩耍。就是我在医院上班的时
候,也要经常地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正在我无论如何苦思冥想都找不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为
期一周的休假机会,这样,每天就可以和孩子在一起了。在休假期间,虽然我并没
有刻意地去为孩子做什么,但是我和孩子形影不离,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
说来也怪,就这样经过两天以后,孩子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而在这之前,无论我
们使用什么办法都不见效果。

    我并不怀疑我们雇佣的保姆已经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去看护孩子了,然而母亲和
保姆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当孩子一到白天就发现,昨晚还和自己一起玩耍的
妈妈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时候,他的心理能不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吗?

    我所忽视了的东西就是,母亲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一个事
实。与其试图去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还不如不要对孩子抱太多的期待,抽出一定
的时间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