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香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学的香槟-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赎回要求。调查发现,麦道夫有好几套账本和伪造文书,并且还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有关其咨询活动的虚假信息。2009年3月12日,麦道夫出庭接受监方指控的11项罪名,并为新犯罪行“深感抱歉和羞愧”。最后落实的诈骗金额高达648亿美元,麦道夫最高将获刑150年。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诈骗这么多钱,麦道夫为什么没有同案犯?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场庞大骗局的受害者名单不断扩大,许多美国犹太名人成为麦道夫的客户——美国房地产大亨祖克曼,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的犹太学校和基金会,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慈善机构2006年大约有70%的利息和股息收入来自于麦道夫的神秘生意。麦道夫以拆东墙补西墙方式运作的吸金骗局持续多年,直到他不能吸收更多的投资者来维系资金链,这一丑闻才得以败露。可悲的是,在美国金融界,麦道夫的骗局绝非个案。
  每当有资产泡沫时,骗局就会产生。资产泡沫扩张引起的贪婪,是不良行为滋生的土壤。麦道夫的失足,也许是华尔街的一个缩影,也许是美国政府为了掩盖自己的监管失误而寻找的一名替罪羊。唯一可以欣慰的是,这次和反犹主义却没有多大关系。而真正为美国政府背黑锅的,却是另一个犹太人——格林斯潘。
  在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的19年间,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成功应付了纽约股市大崩盘、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网络经济泡沫、“”恐怖袭击等一系列危机,使美国进入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时代。曾被华尔街奉为神明,誉为“最聪明的犹太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选的时候,美国流传着一个说法:管他谁当选呢,只要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主席就够了。很多严肃的经济学家称赞格林斯潘是美联储成立以来最有建树的主席。然而一夜之间,格林斯潘却被称为“泡沫先生”,被指责为制造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2)
有人认为,美联储在过去19年里最关键的时候犯下了一系列错误,从而导致1987年股市崩溃、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倒闭危机、2000年科技股泡沫、对千年虫的盲目恐惧、2007年以来的次贷和信贷危机等。令人吃惊的是,格林斯潘在每一次危机中所犯的错误都是一样的,他在不停地重复过去的错误。而且,他善于改写自己过去的记录,以便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开脱。
  格林斯潘所犯的过错是降息的幅度过大,而且维持过低利率的时间太长。利率太低,使得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格林斯潘成功地使得美国婴儿潮一代疯狂地将自己的储蓄取出来,投向股票市场,以弥补因降息而缩水的收益。他还不断地为“新经济”摇旗呐喊,他认为通货膨胀率被高估,而生产率被低估了,因此美国需要担心的不是通货膨胀,因为股票市场并没有什么泡沫。调低通货膨胀率的结果是,类似社会保障这样的与通货膨胀挂钩的财政支出项目将被削减,而政客们会把这笔钱挪作他用。至少在格林斯潘对新经济大加赞赏的时候,经济学家根本找不到生产率提高的证据。后来,学者们才领悟到,从新技术问世到生产率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适应期的。格林斯潘所津津乐道的生产率奇迹仅仅是一个统计上的幻觉。
  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格林斯潘对策”是说,当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格林斯潘就会立即出手控制局面,但是当资产价格上涨的时候,他却坐视不管。比如,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之后,美联储在9月份已经降了一次息,而市场也较为稳定;但到10月15日,格林斯潘就又匆忙召开临时会议,再次降低利率。这是美联储历史上最不负责任的举动之一。当市场形成预期,投资者相信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之后,投机行为成了一场全民娱乐,而这也直接触发了1999年之后网络股的疯狂上涨。
  是泡沫总会破灭的。当网络泡沫崩溃之后,格林斯潘故会重施,仍然希望通过降低利率刺激美国经济。在降低利率的同时,美国的住房贷款机构不断放宽房贷标准,尤其是针对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开发出各种新型贷款,比如可调整利率。这种贷款在最初两三年的利率非常优惠,但之后就会重新设定利率,大部分借款者到时其实是很难偿还贷款的。这种所谓的创新,使得没有足够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贷款人盲目贷款,而这些贷款后来就成了隐蔽的定时炸弹,到期就会爆炸,让贷款人无力还款,陷入困境。格林斯潘当时对这种非固定利率贷款非常支持,他认为在降息的背景下,这种贷款方式能够让贷款人省很多钱。他似乎认为,只要他还能掌舵,美国经济就会一直欣欣向荣;但房地产价格从2006年之后开始下跌,很多贷款买房者才惊奇地发现,其所要偿还的贷款,已经远远超过了房产本身的价值。
  格林斯潘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说,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有更深远的原因,央行想力挽狂澜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其在位期间,美国经济的繁荣也和他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格林斯潘制造了泡沫,而他过去所享受的尊重和爱戴中又有多少泡沫呢?股市泡沫崩溃了,房地产泡沫崩溃了,最后崩溃的,则是格林斯潘自己的泡沫。
  对于这种现象,《经济学人》杂志就曾表达过忧虑:
  随着美国廉价货币肆无忌惮地蔓延和膨胀,全球金融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印钞机……全球性流动的猛涨并没有带来通货膨胀。相反,它们却流进全世界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催生了一系列的资产价格泡沫。 ()②
  马丁是另一位连续18年担任过美联储主席的人,他却主张通货紧缩政策,他说,“美联储的功能,就是在晚宴即将达到高潮之前,撤下所有的美味佳肴”。问题是,仅凭格林斯潘一个人能吹出全美经济那么大的泡沫吗?③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克鲁格曼的批判与反省(1)
“亲爱的总统,就像四分之三个世纪之前的罗斯福,您在一个确定性消失的时刻就任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一改往日对政府大肆批判的风格,在2009年伊始给刚上任的总统奥巴马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达了他希望奥巴马能成为罗斯福第二的厚望。信中,克鲁格曼列举了所有奥巴马成为罗斯福第二“必须做”的事:暂时国有化银行、提高赤字创造就业、全民医保、强化劳工保护……岂止克鲁格曼,经济风暴中,无数美国人都期盼奥巴马能够力挽狂澜,再现“20世纪最伟大总统”的身姿。
  保罗·克鲁格曼,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理论,是主流经济学家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萨缪尔森和索洛的爱将(他们三人都是犹太人,而且同处一个办公套间)。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他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1978年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使他一夜成名,1991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在美国获克拉克奖比诺贝尔奖还难),而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又被誉为“经济学的急先锋”和美国最重要的经济专栏作家,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也敢于对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进行一针见血的批判,在揭露事情的真相方面,没有人比克鲁格曼更加语言犀利和逻辑缜密。
  保罗·克鲁格曼在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中能够胜出,算是爆了一个不算“冷门”的冷门。此前在各方的预测中,未见克鲁格曼的名字。汤姆森——路透公司提出的三组名单分别是: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汉森、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因其运用计量经济学等复杂的经济理论来对实际证券市场进行预测;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阿门·阿尔奇安和哈罗德·德姆塞茨,因其在知识产权理论方面的贡献;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因其在税收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成果。然而,克鲁格曼仍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青眯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他的夺冠,既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理论的胜利,也延续了诺奖偏爱美国经济学家的传统。颁奖后,瑞典延雪平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弗罗姆莱特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当前席卷全球主要市场的金融风暴或许会为金融学增加一些获奖机会。他说:“如果银行负责人能够多看看这些研究成果,或许今天面临的严重问题中有些就可以避免。”弗罗姆莱特同时也表示,一些交叉学科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热门,如对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他说:“目前的金融市场危机自然有其基本面的原因,但其加剧也和心理层面的夸大不无关系。”
  1953年2月,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肯尼迪高中毕业后,他来到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大二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车的价格和消费的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时期,由于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文以后,便奔赴耶路大学任教去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克鲁格曼的批判与反省(2)
克鲁格曼在耶路大学也不得志,由于性格原因,他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奖学金也丢掉了。1978年,他去探访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的作者),多恩布什的鼓励使他找回了自信,他发现自己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便开始写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当年7月,他把这篇论文提交到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暑期研讨会上,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当他开始宣读论文时,人们没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谈。渐渐地,大厅安静下来,人们停止交谈,专心地倾听克鲁格曼的演讲。克鲁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鲁格曼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钟。”接下来的日子里,荣誉和金钱接踵而来,克鲁格曼开始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发表演说,参加研讨会,会见各式各样的人。但是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忙碌的应酬之余,仍然潜心于学术研究。
  1982年,克鲁格曼刚从瑞典的一个国际会议回来就接到费尔德斯坦的电话,邀请他去华盛顿任职,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华盛顿的经历并不愉快,他发现,在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产生了离开的念头。不过,在华盛顿他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才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严肃的经济学问题。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由克鲁格曼主笔的。
  华盛顿的一年使克鲁格曼身心俱疲。很长一段时间,他既不做学问,也不问政治。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混得很不错:年纪轻轻就成为终身教授,拿着丰厚的薪酬、常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各种会议,甚至还写出了几篇挺好的论文。不过,克鲁格曼的内心极为失落,他说:“和世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我的参照对象是同辈中最成功的经济学家,我还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1987年,克鲁格曼开始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他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克拉克奖。
  1988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用了一名经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使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92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起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而是选择了伯克利大学的女经济学家泰森,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在华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克鲁格曼的批判与反省(3)
克鲁格曼历来是一个处在漩涡中心的人,当20世纪90年代初以亚洲四小龙为首的亚洲经济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却于1994年发表了那篇不合时宜的著名文章《亚洲奇迹的神话》,他认为东亚经济的高速的增长率是建立在大规模资本和密集劳动的投入上的,没有真正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也缺少健全有效的制度支持,所以这种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不久以后,亚洲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1996年克鲁格曼又一次令世人大吃一惊,他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8次,总印数达120万。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