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富兰克林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骗者不再受骗……”富兰克林在支持自己的哥哥。

    詹姆士一出狱,他的悔罪的心情也就无影无踪了。《新英格兰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的面貌依然故我。1723年1月14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严厉地写道:“有许多人看上去比一般人更信教,但在几件事情中却比那些声称一点也不信教的人恶劣得多。”这一下,参事会再也不能容忍了,他们下令“禁止詹姆士·富兰克林继续出版《新英格兰报》或任何其他这类性质的小册子或文件,除非事先经过本省秘书的检查。”

    在这种形势下,詹姆士和他的朋友们在印刷所举行了一次会议,以决定对策。有人提议改变报纸的名称来避开法令的规定,但詹姆士认为变换报名会带来许多麻烦。最后,大家决定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办报。为此他们又商定将当初签订的师徒合同还给小富兰克林,并在合同背后注明解除合同规定的一切业务,意在不引起州议会的非难,指责詹姆士仍在通过自己的学徒出版这份报纸。同时,为了保障詹姆士作为老板和师傅的权益,双方另外签订一份新的适用于未到期的师徒关系的合同,这份合同将不予公开。立即,弟兄俩将这些办妥了。这样,《新英格兰报》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

    然而,几个月过去,富兰克林兄弟俩之间的不和日益表面化,终于达到不能相容的地步。

    从富兰克林跟随兄长学艺以来,詹姆士就视弟弟为普通学徒,认为弟弟应当像其他学徒一样为他服务。小富兰克林则认为两人毕竟是弟兄,詹姆士对待自己应有别于其他学徒,所以常常感到哥哥的某些要求过分地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时候,两人在父亲面前为此发生争执,小富兰克林一般都能得到父亲的支持。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印刷所冲突起来,詹姆士的脾气急躁,常常对弟弟拳脚相加,伤害了两人的手足之情。富兰克林一直觉得学徒生活令人生厌,渴望能早日结束它。前一年,当富兰克林用化名为报纸写稿的事被发觉后,一向拿他当孩子看待的詹姆士的朋友们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而詹姆士当初虽然也曾赞赏过那些文章,一旦知道它们是弟弟所写并因之受到朋友们的器重,心里却感到不是滋味,唯恐弟弟会过分自负,更加不服管教。弟兄俩的隔阂加深了。

    哥哥被捕的事件发生后,富兰克林站在哥哥一边,对当局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慨。在他独自主持报务期间,他撰文对当地统治者冷嘲热讽来支持哥哥。但是他希望摆脱学徒地位的心愿没有变。这次詹姆士表面解除与他的师徒关系无疑是一次机会。尽管暗中有另一份合同,但富兰克林料定哥哥在当时的情势下是不敢将它公开的。在那以后的几个月中,富兰克林常常利用旧合同已被作废的事实来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做法,更加激怒了詹姆士而以加倍的暴戾对待弟弟。对此,富兰克林在多年以后也承认自己当时利用哥哥的不利处境来摆脱学徒身份是“趁火打劫”,是不公正的,但这种做法源于不满哥哥对自己的苛酷。他说:“我想我哥哥对我的粗暴专横的态度也许是使我在后来的一生中对独断专横的强权怀有强烈反感的原因之一。”

    富兰克林终于决心离开哥哥的印刷所。詹姆士为了阻止他这样做,走遍了城里的印刷所,对每一个老板打招呼,使他们全都拒绝雇用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呆不下去了。富兰克林打听到三百英里之外的纽约有一家印刷所,便打算到那里去做工谋生。然而,公开地离开波士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富兰克林提前离开哥哥的印刷所这件事上,他们的父亲是维护詹姆士的权益(那是合同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必然会设法阻止他。要走,只能是秘密行事。

    富兰克林和好友柯林斯商量后,柯林斯找到一只纽约州的帆船,告诉那船长说,他的一个朋友想搭他的船去纽约,但因为这个朋友使一个不正经的女孩怀了孕,女孩的亲友逼着他们结婚,所以这个年轻人不能明目张胆地上船离开此地。船长答应让富兰克林悄悄地上他的船。

    就这样,17岁的富兰克林怀揣着变卖一部分书籍凑得的一点钱,在1723年9月底10月初秋风送爽的日子里,离家出走了。船行顺风。三天后,他已经在纽约城了。

    ★年轻的帮工

    如果富兰克林仍像几年前那样热爱航海,这时他便得到实现梦想的机会了。但是,现在已自信是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的富兰克林,已经打算靠手艺谋生了。

    到了纽约,富兰克林直奔城里的印刷所,找到了那里的老板威廉·布拉福德。布拉福德原是宾夕法尼亚的第一家印刷所老板,数年前,他将在费城的店铺留给儿子经营,自己迁到了纽约。在听说了富兰克林的来意后,老布拉福德说他那里的生意不多,人手已经够用,所以他不能雇用富兰克林,但是他在费拉德尔菲亚(以下简称费城)的儿子刚刚失去了得力帮手,如果富兰克林到费城去,小布拉福德可能会雇用他。布拉福德的话使富兰克林在失望之余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刚到纽约的年轻人又踏上了旅途,要到距纽约100英里的费城去。

    富兰克林搭船经过阿姆波伊时,他将箱子和铺盖留在那里交由海路托运,以便减轻陆路跋涉时的重负。帆船继续前行。在横渡海湾时,狂风骤起,撕碎了破烂的船帆,并把无法定向的船吹往相反方向的长岛。在此途中,船上的一个乘客,是个喝得烂醉的荷兰人,在船的颠簸中落水,当他即将沉没的时候,富兰克林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他的头发,其他乘客也一起动手,把他救了上来。富兰克林在帮这人弄干他随身放在衣袋中的一本书时,发现那是一本自己喜爱的作者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的荷兰文译本,而印刷装帧比他读到过的原文版本更为精致。从那以后,富兰克林注意到这部书曾被译为欧洲的多种文字,由此可知它的读者之广。约翰·班扬的写作方法给富兰克林印象最深的是把叙述和对话混合在一起。富兰克林认为,这样写作可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自参加书中有关问题的讨论,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富兰克林后来也曾用这种方法写作,或许最早给他影响的就是班扬的作品。

    航船渐渐接近了长岛,船上的人向岸上眺望,发现他们无法靠岸,因为那里的海滩上浪潮汹涌,礁石丛立。船老板下了锚,船身向着海岸摇摆晃动。对岸有些人向着船上的人呼喊,船上的乘客和水手也一边高声呼叫,一边做着手势,希望岸上的人用船来接他们登陆,但是风大浪高,谁也听不清对方的话,也许是岸上的人认为乘小船下海接人无法办到,不一会儿,他们就离开了。富兰克林一行人除了等待风势减弱,别无办法。天黑了,大家只得和那个衣服还湿着的荷兰人一道挤在狭小的船舱里睡觉,尽管难以入睡,因为浪花打在船头上,水漏进舱里,不多时,大家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第二天,海风渐小,他们摆渡到了阿姆波伊。至此,富兰克林已和旅伴们在水上度过了30个小时,既无食物,也无饮水,全船人只有一瓶混浊的甜酒。那天夜里,富兰克林发起高烧,身边既没有亲友照料,又没有钱财求医治病。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富兰克林按照不知什么时候在哪里读到过的一则偏方,喝下大量的凉水。出了大半夜的汗以后,第二天早上,富兰克林的高热果然退去。他不愿再耽搁,便上路了。

    这一天上午,富兰克林过了渡,冒着大雨徒步走向50英里以外的伯林顿,在那里,据说有船可以搭乘去费城。到了中午,浑身湿透、疲惫不堪的富兰克林在一家小客店住了下来,由于外表狼狈不堪,甚至被人们怀疑是私自外逃的佣仆。第二天,富兰克林已经赶到了距伯林顿8到10英里的地方,当晚在一家客店住下。这家客店的主人是布朗医生,他在和富兰克林攀谈时,言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主要城镇,见识很广,却不大信教。富兰克林猜他曾是一位游方郎中。他见富兰克林读过一些书,便待他十分友好和气。自此,两人的交往一直不断,直到布朗医生离开人世。

    第二天是星期六,富兰克林赶到了柏林顿,但开往费城的定期航船已在他到达前不久启程离港,下一班去费城的船要到下星期二才有。心情沮丧的富兰克林回到城里,找到刚才去码头路过时曾向她买过姜饼的老妇,向她讨教自己该怎么办。那老妇人请他就住在自己家里,等候班船。富兰克林连日赶路,十分疲乏,便接受了老妇人的邀请,打算留住下来。老妇人招待富兰克林吃了一顿牛肉饭,富兰克林则拿出一壶啤酒给那妇人作为答谢。吃过饭,富兰克林信步走出屋去,来到河边,和一条新到航船上的人搭讪,却打听出这条船是到费城去的,当下便上了船,马上,船启航了。

    当晚无风,船上的人划船前进直到午夜,然后登岸燃起火堆,围坐着取暖过夜,清晨才又开船。第二天,也就是星期日上午八九点钟,船在费城的市场街码头靠了岸。

    这时的富兰克林因为没带行李,身上还一直穿着那套工作服,而且肮脏褴褛,衣袋里鼓鼓地塞着衬衣和袜子,样子十分寒伧。他的全部现金只有一元荷兰币和一先令左右的铜币。他不顾船家的拒绝——因为富兰克林曾帮助水手划船——用铜币付了船钱,然后向市场走去。又累又饿的富兰克林这时满心渴望的就是食物和宿处。靠着街上孩子的指点,富兰克林来到城中第二街的一家面包铺,向店家买三个便士的面包卷。出乎富兰克林的意料,他拿到了三个鼓鼓的大面包卷。原来,费城的物价比波士顿低。富兰克林两臂各夹一个面包,手里拿着第三个,一路边走边吃,一直走到了第四街。经过一家人家的屋宅时,一位姑娘碰巧站在门口,看到了富兰克林一边走一边狼吞虎咽的样子。富兰克林也瞥见了她的目光,一时间感到十分难堪,便折转身向另一方向走去,一边仍在吃着面包卷。他一路经过板栗街和胡桃街的一段,再转了一个弯,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市场街码头。他搭乘来此的那只船还在码头,一个同船来的妇女带着孩子还在船上,等待开船继续赶路。富兰克林把剩下的两个面包卷给了他们,便离开了码头,向街上走去。

    这时,街上有许多衣饰整洁的人向同一个方向走去,富兰克林走进他们当中,被带入了市场附近一所教友会信徒的大会堂,又跟着大家坐了下来。他四下里看了看,还没等到有什么人说话,便己沉沉地睡去,直到有人好意地叫醒他,才知道散会了。至此,富兰克林在吃过了他在费城的第一顿饭后,又睡了在费城的第一觉。

    他离开了那会堂,一路上注视着人们的脸,然后向一位面色和善的年轻的教友会信徒打听外地人可以住宿的旅店,从而被指引到了水街的“曲棒”旅店住下了。在这里,他不顾店里人对他猜疑的目光和询问,兀自饱餐了中餐和晚餐,酣睡了一个下午和一夜。第二天清晨,重又精神抖擞的富兰克林尽可能将自己收拾齐整,前往安德鲁·布拉福德的印刷所。

    令富兰克林诧异的是他在印刷所同时见到了布拉福德父子两人。原来,彼得·布拉福德从纽约骑马先到了费城。父子俩招待富兰克林吃过早餐,然后告诉他说,印刷所最近刚添了一个工人,因此不需要人手,但城里的一家新开的印刷所或许可以雇用他。即使那家印刷所不要人,富兰克林也可以暂住在这里,干些零活,直到他找到工作。听到这里,富兰克林有些踏实了的心又悬了起来。

    待到老布拉福德带他到新开的印刷所和老板凯梅尔面谈后,富兰克林的心才放了下来。凯梅尔答应不久便可以雇用富兰克林。几天之后,凯梅尔果然要富兰克林到他店里干印刷工作,不久又让富兰克林从布拉福德那里搬出来,住到他那里去。

    观察了这两家印刷所和两位老板以后,富兰克林发现凯梅尔的设备破旧,两人中,布拉福德干印刷是半路出家,而且文化水平很低,凯梅尔有些学识,有时还写点诗,尽管写得不好,但只能排字,不懂印刷。为这样的老板干活,富兰克林对自己的技艺充满信心。

    至于住宿之处,似乎巧得有些戏剧性。凯梅尔自己有所住宅,但里面没有家具,还空着。为了安置富兰克林,他便在自己的房东里德先生家里为新帮工联系好了寄宿。待到富兰克林搬来时,却发现这就是他在初到费城那天啃着面包经过的那家屋宅,那天站在门口看到了他的狼狈模样的姑娘是房东的女儿里德小姐。当然,富兰克林的行李已经到了,他的仪表早已是今非昔比,无须担心在小姐面前不够体面。他这时还无从知晓,这位里德小姐就是他未来的终身伴侣。

    就这样,富兰克林在费城安下了身,白天做工,晚上和城里新结识的喜爱读书的青年们一同度过。由于勤俭,他还攒了一点钱,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对于波士顿的亲友们,他严守自己行踪的秘密,只给柯林斯一个人写信,而柯林斯也注意为他保密。可是,富兰克林的第一个自由的冬天刚刚过去,一件偶然的事情打破了他和家人隔绝的状态,令他不久后便重返故乡波士顿。

    事情要追溯到富兰克林一位姐夫的来信。这位姐夫名叫罗伯特·霍尔莫斯,是一只往返于波士顿和特拉华之间的商船的船主,他在费城以南的纽卡斯尔听到了富兰克林的消息,便写信到费城,信中提到波士顿亲友们对富兰克林突然出走的忧虑和对他的思念之情,并向富兰克林保证,只要回到波士顿,一切都可以按照他的愿望安排。富兰克林回了信,除了感激姐夫的善意劝告,还详尽地陈述了离开波士顿的理由,以使姐夫理解,他只身出走绝非任性胡为。

    这以后的一天,富兰克林正同凯梅尔一道在窗前工作,忽然看到两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从街对面向印刷所走来,其中的一位是费城所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