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赵本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企业家赵本山-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本山造星的第一步是开办辽宁民间艺术团,以及坚持在剧场里演出。
  赵本山当然知道电视剧是极好的造星平台,但问题在于,周期较长,而且主角只有那么两三个,根本不够徒弟们分。况且一开始,赵本山也不知道电视剧能否和他的小品一样受到观众的好评,但他知道,这些二人转演员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会如何出彩。
  对处于草根阶层的二人转艺人而言,贴上赵本山的标签就意味着身价飙升。张小飞在成为赵本山徒弟之前,上台连脸都不洗,睡觉也都在地板上,而现在不仅有房有车,出场费也高达5万元。2006年,小沈阳还只是在哈尔滨跑场子,拜师后两年内便火遍东北三省,如今还登上了春晚舞台。立竿见影的示范效应和赵本山个人的品牌号召力,使赵本山很容易将民间二人转市场中最优秀的人才延揽麾下,迅速打造出一个“赵家班”。
  在此之前,二人转越唱越黄,很多二人转艺人平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这个行当的。用赵本山弟子唐鉴军的话说,刘老根大舞台把“绿色二人转”的概念推广开了之后,“我们这帮徒弟跟师傅一起走上了正路,别说腰杆挺直了,现在走到哪,观众都能认得出我们来,又是合影又是签名的,我们也有了做明星的感觉。”
  赵本山多次表示,本山公社2009年以后的商业重点会放在舞台表演的经营上。刘双平也明确在媒体上讲过“演出是本山传媒的主业”。至于电视剧和央视春晚造出来的明星,将是本山公社未来的种子,他们得把赵本山的衣钵接过去。因为,在这个模式里,没有明星就收不了徒弟,收不了徒弟就无法管理,难以继续造星,产业链就无法贯彻落实。同理,如果没有舞台表演,将无法形成批量,也就无法形成活水,自然也谈不上形成内部竞争体系。
  赵本山所收徒弟的最大特点就是各有绝活,上台演出不用培训,可以直接替剧场赚钱;不足之处就是不好管理,用赵本山的话来说就是“都是‘野生’的,只能一点一点地调教,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而“野生”也是他们的优势,“民间接地气”。在民间二人转舞台上的多年磨炼已经让他们找到了和观众交流的最恰当方式,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让这些有绝活的二人转演员先在舞台上立业无疑是赵本山的高明所在。一是在长期的演出市场中磨炼,能造就独特的“绝活”。这既是传统二人转技艺的传承,又需要和新时代观众的趣味相适应。比如说赵本山出色的模仿能力,往往用在模仿乡村老人等方面,而“小沈阳”则更加时尚化,他善于模仿明星,演唱当下流行歌曲等。这种模仿能力是“绝活”,但模仿的对象则可以与时俱进。这种经过长期演出磨炼的“绝活”一旦有了更大的平台和机遇,就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一章 造星者赵本山(2)
二是由于长期市场化的演出,像赵本山和小沈阳这样的演员都有在现场充分掌控观众情绪的超凡能力。对于人情世故和生活情态有深入的理解,因此能够与观众充分互动,能够让全场的气氛飙到最高。这种魅力的核心当然是以观众为中心的。“绝活”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基本功,“互动”则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既然平时就可以让观众掏钱,又能为大场面做练习和铺垫,为什么不呢?
  赵本山在选拔电视剧演员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也参考了这些徒弟在大舞台上的表现状况,如此,形成了舞台演出立业与电视剧造星相长的局面。
  和徒弟一起捆绑进牛年春晚
  直到2009年,赵本山用尽心机才如愿以偿。首先是不让徒弟报独角戏,一定要把自己绑进去,如果要枪毙,那就把自己也毙了。然后自己的戏码减少,同时通过剧本和舞美的设计,把小沈阳的低俗往上拔高,就算穿裙子,也只能穿人家英国皇室的王子都穿过的裙子。并再三教导小沈阳必须收敛大舞台表演的习气,尽量沉着。终于,《不差钱》成了一代小品王交接班进行时的见证。
  小沈阳上2009年央视春晚可谓一波三折,但仔细回顾起来,一切却都在赵本山的谋划之中。
  2008年3月,宋丹丹宣布不再上春晚。在小沈阳背后的商业团队或者说本山大叔的军师们看来,这恰恰是小沈阳营销的最佳契机。2009年,赵本山拿什么上春晚?这个话题被公众议论纷纷后,赵本山马上宣布自己要给新人让路。于是舆论焦点再次对准小沈阳:他能接过师傅的重担吗?当观众真的考虑去迎接一个没有赵本山的春晚时,赵本山又向媒体“喊冤”——谁说我不上春晚了!这样的回答宣告了小沈阳2009年春晚事件营销已经成功完成了舆论埋伏——以静制动,抑师扬徒,借师傅之火,炒熟徒弟的品牌之豆。
  2009年春晚,为把悬念制造得更为持久和迷离,赵本山故作高深地表示:“我这次不带徒弟上春晚了!”其实,小沈阳早已跟着师傅进驻剧组了。
  在2009年的春晚中,赵本山“以退为进”,先是拿出小品《送蛋糕》,这个小品里小沈阳的戏份并不多,且因为笑料不够很快被“毙”。在被“毙”之后,赵本山再拿出精心准备的《不差钱》。这个时候,央视就不得不下决心推出小沈阳了。因为,在火烧眉毛的日子里,再次“毙”掉《不差钱》,就意味着“毙”掉赵本山。
  央视“毙”掉赵本山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如果赵本山的小品被地方台给拣去了,那么央视的收视率肯定会下降很多。作为一家国家电视台,央视没有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为了让小沈阳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盛放”,赵本山不但自己甘当绿叶,还让毕福剑收起其在主持《星光大道》时的幽默功夫。所以,观众在《不差钱》里看到的毕福剑,是那样的谦恭,甚至有点木讷。总结赵本山精心包装徒弟的过程,作者认为,表面“示弱”是为了更好地“显强”——这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生存智慧,也是赵本山小品中多次演绎的人物形象。
  在电视剧这条路上,赵本山可以说已经成功地从泰森转型成为唐金,毕竟不用亲自面对镜头,也能斩获观众的钱包。张小飞、王小宝、孙丽荣、唐鉴军、王小利这些徒弟,已经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独当一面。但在央视春晚这个独特的舞台上,多年的努力,多个徒弟轮番上台,直到2009年,才造就了一个小沈阳。虽然出演丫蛋的毛毛也是赵本山的徒弟,但《不差钱》里面,小沈阳的光芒太盛,毛毛的风头被盖过。这或者就是赵本山所说的小沈阳用力太猛,不但表演依旧硬了点,不够沉着,而且还把小师妹也都给淹没了。
  可以说,赵本山在经营徒弟方面像一个营销大师,他一心想把徒弟们往央视春晚平台上推。这是属于典型的利好项目,能推上去,就成了,推不上去,也是理所当然,不会有太大损失。但随着岁数的增长,赵本山着急,如果这几年依然没法把自己春晚的位置转移给自家人的话,这个位子就要消失了,这种江湖地位一如权力,过期作废。赵本山自己也多次表示,春晚已经成了自己的一种压力和鸡肋。但是为了徒弟们能够维持一个平台,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演出开始之后,观众看到的是赵本山在台上卖力演绎着小品,但同时他也在维护着自家企业的无形资产。
  “我哪怕一声不吱,站着陪你演完,你能火就行。”不管是真心还是为了激励,在整个《不差钱》小品的创作过程中,赵本山不止一次跟小沈阳表达这样的意思。为了让徒弟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魅力,赵本山甘当绿叶,他说:“自己多说一句话就会把徒弟的话挤没了,所以自己还是保持朴实老爷爷的形象,让孩子们去演吧。”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培养接班人把位子让出去也许不会太难受,但对于一个在舞台上习惯了掌声的公众人物,将注意力割让出去,总是带有不少的伤感。不过赵本山之所以把舞台交出去,目的还是让企业能够在自己的手里继续得到良好的运营。
  有了这一次成功案例,可以预见来年春晚赵本山卷土重来的做法了。再选派一名徒弟,为他度身定做一个剧本,自己依然甘当配角,再拉上央视某个著名主持人作陪衬,复制小沈阳的春晚模式。
  电视剧造星的操作不是孤例,可以复制,相信2009年春晚出了一个小沈阳,以后自然也能再出第二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二章 为什么是小沈阳(1)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认清了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兴趣所在后,赵本山便定位于娱乐产业,这一战略定位清晰而又精准。
  二人转是这一定位的最核心要素,之所以从产品导向的方式来确定企业战略,这和赵本山本人的兴趣有关,也和他自身可掌控的资源有关。从这一定位出发,演出是其基业,电视剧是其最为出彩的策略和衍生产业。把电视剧和舞台演出捆绑起来,形成一个运营过程中的两个增值环节,这是赵本山在战术上的一大突破。至此,赵本山的企业,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
  但是,只有春晚,才是最重要的营销平台,还成就了赵本山个人的无形资产,并没有纳入到本山集团中去。直到2009年,借助春晚,在赵本山的平台上,升起了一个小沈阳,他才称得上功德圆满。
  小沈阳怎么这么红
  2009年春晚过后,娱乐圈大嘴宋祖德曾预言,小沈阳只有三个月的“爆红命”。但直到笔者撰写本书时,已经过了三个月,小沈阳依旧人气很旺。
  2009年3月14日晚,“小沈阳?赵家班笑转2009全国巡演”在天津体育中心上演,接下来,还有杭州站、上海站、西安站、温州站……此前,天津站的主办方每日疲于应付索票电话。据说,那次演出创下了天津演出市场的票房销售新纪录,在演出前一周门票就销售一空。总之,再怎么“不差钱”也买不到票了。温州站在3月11日开票后,短短两天,销售额已近三成,计千余张。小沈阳的“火”势,怎么就不见弱呢?
  魏明伦炮轰小品《不差钱》差道德,格调低下;王蒙认为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有积极意义;赵本山说高雅就是一种伪装……铺天盖地的各种言论,你方唱罢我登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砝码是,张艺谋的电影锁定了由小沈阳主演,保证了他至少在这两年内都会是被关注的焦点。确实,当对你的关注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时,想瞬间被忘记是不可能的,比如当年的赵薇和李宇春。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浏览互联网……小沈阳的名字在所有的媒介平台上都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就连风马牛不相及的科技产品的推广新闻,也要拉上小沈阳的名字助力。政府官员、演艺名人、文化学者、普通百姓,形形色色的人都在为小沈阳现象发声,无论是兴奋的追捧也好,抑或是充满质疑的挞伐也罢,总之,小沈阳火了,他和他的名字成了2009年伊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其影响力已经远远不限于文化领域,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2009年春晚之后,江湖传言,小沈阳的身价已经到了50万元。这个数字并没有得到当事人的确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小沈阳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本书作者之一的宋守山最近在某报社参与访谈,该社社长谈及同城媒体竞争时,还特意提到,2009年春天他们请到了小沈阳,小沈阳的到来为报社带去了极大的人气。同城某报业集团在得知他们邀请小沈阳的同时,也派人到本山传媒接洽,但因为他们已先行一步签了合同而只好作罢。由此,可以看出春晚的巨大能量:让一个原本每场演出费为150块钱的演员一夜成名。
  赵本山在《不差钱》中为搜狐公司做了两次广告,但事后赵本山和张朝阳都矢口否认是给了广告费的,之后本山搜狐官网开通,搜狐想来也没有收赵本山的银子。赵本山不上网,赵本山在网上的影响力也不如荧屏上的大,但小沈阳很大程度上是在互联网上走红的,他早期的很多视频在网民中流行一时。因此,小沈阳在搜狐官网上发布的博客也相当地火暴,即便是一句简单的问好都会有上万条粉丝的点击和回帖,小沈阳真当是红得发紫。

第十二章 为什么是小沈阳(2)
你看,你看,那张低俗的脸
  赵本山选择小沈阳是经过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考虑的,在这点上,赵本山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位企业家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2008年,为了迎接奥运会,神州大地的一切娱乐活动都绕道让路。不过,奥运会只能满足公众短期内的情绪需求,因此,这一年娱乐需求的宣泄口越积越大,形成了一波可怕的注意力期待。有谁留意到这一波注意力不得而知,但是赵本山肯定是看到了。
  中国有足够多的农民,他们仓廪足而知娱乐,朴素而直接。所以,在“超级女声”(即改为现在的“快乐女声”)被停播之后,在网络口水歌曲被排斥之时,小沈阳悄悄地来了,在赵本山的精准指点下,他摸到了中国大众娱乐在后奥运时期已经憋了半年的兴奋点。如果说要摸准男人的心是通过胃,那么要摸准老百姓的心则只有通俗这个兴奋点。
  在上春晚之前,赵本山早已经在低俗和高雅的艺术境界之间来去自如,所以,指导小沈阳进行有层次的包装举重若轻。男扮女装低俗,跑偏的苏格兰七分裤就是高雅;娱乐圈的潜规则低俗,认姥爷就是高雅;说真话低俗,忽悠高雅……所以,顺利登上了春晚舞台的小沈阳,糅合了低俗和高雅,形成了新的通俗定义,他不红谁红?
  其实,赵本山在2009年强推小沈阳上春晚并非偶然。首先,他看到了大势所在,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节目是什么。而他手下弟子的绝活都是纯正的通俗演出,年纪大的人需要保持尊严,要丑化也只能丑化年轻人。而太年轻又不行,缺乏经验,不但台上能否撑得起来是个疑问,成名之后能否保持本色也是个问题。综上,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