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赵本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企业家赵本山-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再了解不过。赵本山的小品虽然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争论也一直伴随左右。比如,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就说:“我觉得这个小品要展示的就是一个人为了一夜成名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下跪巴结,可以说自己的祖辈也姓毕。赵本山以前有‘卖拐’、‘卖车’等小品,但这些小品是对欺骗行为的讽刺,可在《不差钱》中我没看到这些,反而觉得它很推崇这些不好的东西。”
  我们再看看赵本山是如何回应的。赵本山说:“小品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别较劲地说我想说明什么,问我这个主题有多深刻。”赵本山说,让老百姓快乐是小品的第一目的,“人们不应该指望一部小品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小品教育不了人,正如一名犯人不可能因为一部小品而改邪归正。一年365天,前面的日子都已经在教育中走过了,最后一晚你还教育有用吗?”赵本山告诉采访他的杨澜,魏明伦是大学问家,研究小品太屈才了……他压根就不理会魏明伦那一套。
  既然没用,那么就要有点娱乐精神,不要总是给全国人民演《火炬手》和《三鞭子》,其实演这些主旋律的定制式作品是赵本山最累的时刻。演完《火炬手》,赵本山在后台哭了。这不是他想要的,但没有办法,谁也代表不了赵本山,他是一个符号。赵本山说:“这些年让我感到最累的,还有一个《三鞭子》,我在那儿喊得脖筋都鼓出来了,说教式的小品是最累人的。”
  所以,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带给大家快乐,让大家在精神上“桑拿”一把,是赵本山的原则,而这也成了他常青于春晚的一大原因。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1)
在位于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赵本山有三个不同的称谓:徒弟们叫他“师傅”或“师爷”;普通员工叫他“赵老师”;只有总裁班子和行政人员会毕恭毕敬地尊称他为“董事长”。
  所有走进基地办公楼的人,都会在上楼时看到一面硕大的山石,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本山本色。在接受《新京报》记者周健森专访时,赵本山承认:“我至今都是个有江湖义气的人。”这种江湖义气在很长时间里都支撑着他的商业王国。
  黄金三角的分合
  所有二人转演员身上都有江湖习气,因为所有的二人转演员都是一路闯荡江湖走过来的。但在赵本山看来,江湖人也要有分寸,若是江湖味儿过重就会变俗,只会事理不分了。江湖也要黑白分明,什么事你应该江湖;什么事,你不应该江湖,都要掌握得恰当好处。
  赵本山对于江湖义气的理解是:对待朋友,要用心体会他的感受。“每个客人到我这里来,我都会思考一下,他有什么需要?他满不满意?对待观众也是,他看我这次演出满意吗?他不满意我该怎么办?”每次他都会检讨自己。
  与赵本山合作过的演员,命运也都各不相同,有人渐渐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人早已经改了戏路,只有赵本山还像一棵老树根,弯曲在那里多年。东北人讲究排场,也喜欢传带。赵本山这么多年来干了很多事情,拍电视剧、办演艺学院,甚至还鼓捣足球俱乐部,这些事情多少与他好揽事的东北性格有关。无论是创建影视基地,还是收徒弟,他都是招朋引伴,身边永远不乏追随者,因为在东北人的观念里,这样的一棵大树肯定是要庇护一方水土和亲朋好友的。
  赵本山的搭档高秀敏也曾经是他身边很重要的一个人,由于一次演出上的不愉快,两个人渐行渐远,之后高秀敏因病去世,两人终究没能完美收场,而高秀敏生前的合作伙伴何庆魁也从此与赵本山分道扬镳。
  “他是朝廷,我是宋江,我随时随地听候他的调遣……”多年前何庆魁曾以此比喻他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以赵本山为首的朝廷里,充当“宋江”的还有高秀敏、范伟两人。赵本山与何庆魁、高秀敏夫妇及范伟曾被称为“黄金三角”,风光一时。但随着高秀敏的意外离世,媒体报道的“黄金三角”充斥更多的却是不和谐的声音。
  2006年1月,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说“不会跟老何合作了,因为他已经写不动了”,这令甘当“宋江”的老何很是受伤。他对媒体记者感叹:“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我应该看开了。本山现在变化很大,旁边站10多个保镖……”在另一个场合中,何庆魁说得更为凄凉:“我现在的心态已经很平和了。其实我们的合作是经由高秀敏开始的,如今已经应该化作青烟了。再说了,我也不能以给他写本子为主,如果总是这么活着,我就毁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对于两人的关系,老何表示,“生活中还是很好的朋友,只不过不能合作了。”
  “黄金三角”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范伟这些年却风头甚劲。
  范伟也出身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比赵本山小几岁,但在艺术团工作期间,两个人阴差阳错,不曾为同事。但之后相互为对方才华所折服,开始搭档。特别是春晚上的“忽悠”三部曲,赵本山和范伟的合作让大家刮目相看,范伟也一下子加入一线明星的行列,而不仅仅是给赵本山搭戏的配角。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2)
对赵本山,范伟一向敬畏有加。早年那个不敢与赵本山同桌吃饭的小弟,成名后依然处处恪守小弟角色。在电视剧拍摄现场,一般的演员或者工作人员都敢于坐在导演椅上,但范伟从来不去碰导演椅。即使是在显示器前面看着赵本山和其他演员对戏,他也宁愿坐在导演椅的旁边或者后面,把椅子空着,他始终明白,导演椅在片场其实是不容他人侵犯的。
  范伟在早期戴着眼镜,衣着朴素,没有个性,演员没有个性就很难出名。后来他把头发一剃,立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随着范伟的走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微妙起来。
  让赵本山在意的是,之前别人有事找范伟,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掉,来为自己做事,但成名后的范伟就做不到了。在赵本山看来,是他给了范伟一切(赵本山接受著名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时所说),范伟怎么能和自己讨价还价呢?
  2004年,赵本山、范伟合作《马大帅》时,赵本山还能轻松调侃:“我没有什么压力,他演得好是事实,大家别忘了我可是该剧的导演。范伟跟了我10年,他是我一手扶起来的,最初他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到了《卖拐》才飞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我天天给他戏拍,他也不可能超过我,我的经历他永远不会有。”
  但到两年后拍摄《马大帅3》时,赵本山的心态已经不那么轻松了:“范伟过去当陪衬,现在他需要别人陪衬了。我和他合作这么多年了,他演的是我拍的戏,怎么火的大家都清楚,我就是希望他在火暴的时候别忘记过去。无论当不当陪衬,友情最重要。”
  拍《马大帅3》时,赵本山和范伟住在同一个楼层,本地的开原市政府特意给他们俩开了两个房间,一套给范伟,一套给赵本山。范伟很少去赵本山的房间。但两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不能不交流,后来赵本山用了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别人转达,可是越转达范伟越觉得别扭,两个人的心离得很远。两人这时其实已经有了分手的意思。
  有传言说,后来范伟得了蒙特利尔影帝,回来后赵本山跟范伟在一起吃饭,赵本山说“影帝回来了”,这一说范伟哪受得了,范伟说:“哥,从今天起咱们不说这个事。”以后赵本山就不说了,但两个人的关系就更疏远了,之后则形同陌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范伟多次强调:“我是个饮水思源的人,借用戏里的一句话——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只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但无论两人表面上如何亲密,赵本山与范伟已是渐行渐远。
  “本山把所有难听的话都说了,把所有好事都做了。他就是这个脾气。但他对一个平时做得很好的人没有霸气。”这点上,范伟看得很准。
  从身边的人与赵本山传出的各种传闻来看,他有着很强烈的控制欲。春晚19年,虽然一路走来,赵本山感到越来越孤独,但他却依靠春晚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春晚舞台上曾有赵丽蓉、巩汉林搭档,也有赵本山与高秀敏、宋丹丹、范伟的组合。但现在,不是故人西去,就是老搭档之间分分合合。在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越来越像一个大哥,带领着他的小弟们冲锋陷阵,因为不悦于小弟们先后离去,最后他干脆培养起自己的嫡系。
  对于这些合作者,赵本山对前去采访自己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说:“我的小品走到今天,19年了。过去的合作者,秀敏、丹丹、范伟,抛开这三个了,对于我来说,我要是找一些大腕来演,演成功了,还得说我离不开别人。领着我自己的学生上,别人没得说,也打造了队伍。”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3)
2009年,赵本山推出小沈阳,一方面是为了提携弟子,另一方面则是无奈之举。2008年末,赵本山的经理人高大宽说:“在赵老师心里,宋丹丹和范伟是最好的两个搭档,但今年他们不会再合作。赵老师说,宋丹丹年初就表示不再上春晚,这几年春晚也是他硬拉着人家来的,不能总强人所难。而范伟,赵老师一直没有联系上他,也不希望给对方造成负担。”
  而范伟则说:“本山大哥压力很大,每次到了春晚就很焦虑,总是发誓明年再也不上春节晚会了,但第二年他还是会上春晚,因为观众有需求啊。”连赵本山自己都年年发誓不上春晚,更何况他的那些搭档们。和赵本山依靠春晚形成一条产业链相对比,他的搭档们的产业链没有那么明显。
  赵本山,已经是春晚响当当的人物。
  小心翼翼博弈央视
  关于春晚和演员们的报道是每年春节前后众多媒体,特别是娱乐媒体的一场盛宴。如果记者策划得好,并与赵本山有关,就有上头版的可能。
  每年,赵本山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与央视的关系都被用来热炒,真假难辨、耐人寻味。比如,2006年曾经传出赵本山在央视耍大牌。有媒体报道,赵本山当时没有在第四次春晚彩排现场出现,是因为他想进入贵宾室休息却被工作人员拒绝,随后怒而离场。有央视人士称,在春晚第四次彩排前,赵本山与其他演员一样也在候场演员之列。除了圆形走廊外,春晚剧组还专门开辟了大审看间供演员候场,演员们都在这里背台词、吊嗓子,准备参加接下来的彩排。赵本山觉得现场太吵,找他签名的人又多,希望单开小灶到没有对外开放的贵宾室休息。但是,他的要求被工作人员拒绝了,赵本山因此非常恼火,采取了罢演的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
  同时,还有人透露了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赵本山的小品原本有近18分钟,但整个春晚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导演建议赵本山把节目缩短一点,而赵本山从艺术角度考虑不愿改动剧本,于是发生了一些摩擦,之后的“贵宾室事件”就成了罢演的导火索。
  但是赵本山的助理则否认了这一说法。赵本山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专访时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回答:“这里面有个三角关系:中央电视台,我,还有就是媒体。因为媒体的加入,把这种关系复杂化了,这样容易带来一种误解,让中央电视台有了一种自卫心理。连央视一个扫地的人也会想,凭什么你赵本山这么牛?唉,央视就爱把自己当中央。其实,现在大家都在走市场,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我没有观众了,想上春晚?请客送礼都不行。”
  实际上,赵本山在这个时候与央视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有全国电视观众在后面撑着,他很有底气。这也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赵本山可以耍大牌,也有理由耍大牌。但仔细看赵本山与央视合作的十几年,他是对得起央视的,他对于春晚的尊重大家有目共睹。
  自从经姜昆介绍他上春晚之后,赵本山就很注意维护自己和央视之间的关系。虽然偶尔会有细微摩擦发生,但这些都无关大局。比如,在2004年央视直播节目中,赵本山的学生张小飞等在演出小品的时候,因为“格调不高”,节目没演完就被“赶”下台。紧接着,赵本山走上台,对着亿万观众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我知道这是中央电视台,但也别这样,让人家演完再说啊。”现场一片哗然,也只有赵本山敢这样当面表达自己的不满。。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4)
第二天,小品大赛颁奖晚会上赵本山“炮轰”央视的新闻就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新浪网上的留言竟然突破了1万条。一个是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一个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小品演员,他们之间发生了冲突,按照某些人的推测,两个重量级选手的碰撞肯定会伤亡惨重,甚至一度传出“赵本山被央视*”的消息。但这些人失算了,事后央视和赵本山的对外口径一律是:没有炮轰、没有交恶。
  只是,事后“央视春节晚会*赵本山”的小道消息已经传开,消息说央视几位领导经开会讨论后,对赵本山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决定2004年春晚*赵本山。当时,有记者听到这条消息后,立刻致电央视某副台长。消息称该副台长因有事在身,匆忙中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但这更多的是央视没有考虑好到底是否*赵本山的一种托词。还是另一位官员给了该记者一个答复,那就是“赵本山这次是给央视出了一个大难题”。
  这件事发生后,如果小品因为格调低不能上春晚的话,很多观众会认为是央视*他,将背负恶名。上春晚,皆大欢喜,央视有度量;不上的话,问题就大了,不管央视给出什么理由,观众都会和这次的事件联系起来。所以,对央视来说,赵本山的节目已经是只能上不能下了。这让央视骑虎难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1994年,赵本山携小品《儿子大了》,进京赶考。截至这年赵本山已经参加过四次春晚了。去的那天*的审查已经结束。于是,他在一家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