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有点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三国有点猛- 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楚笑着点了点头,思忖道:“现在只有十万亩,这个数量太少了!”抬起头来,吩咐道:“待会儿,传令给刘晔,让他放手给我去干,最好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这些水源丰富、周围地势平坦的地方全力开垦!同时尽可能地在已有的稻田推广两季稻!”

    诸葛亮抱拳道:“陛下英明!”

    “对了,差点忘了一件事情。枣祗和韩浩这两人你知道吗?”陈楚问道。

    诸葛亮点头道:“倒是听说过,当日曹操在兖州、青州屯田就是采纳这两人的意见!”

    陈楚点了点头,“此二人早已经归顺,他们不仅精通农事,而且似乎对此事非常痴迷。之前之所以没有让他们做事,是要让他们到各地去看一看我大秦农垦地特点。现在这两个人已经返回,呵呵,想不到竟然给我上了万言的建议书!~”陈楚从案头上取出一封书函交给诸葛亮,笑道:“孔明看看他们所言可妥当!”

    诸葛亮细细翻阅起来。陈楚喝了一口茶等待着。

    一刻钟后,诸葛亮将书函交还给陈楚,颇有些感慨地道:“陛下,此二人对农事真是见解独到啊!”

    陈楚笑了笑,问道:“孔明也认为可行?”

    诸葛亮道:“此二人的建议借鉴了昔日秦国变法及汉朝农垦的一些措施,同时别开生面!”

    陈楚点了点头,笑道:“此事我也同公瑾说过,他的说法跟你差不多。既然你们都这么认为。那么便如此施行吧!”顿了顿,“此二人可谓难得的农垦人才,放在洛阳闲置实在可惜,不如这样吧,让枣祗到南方帮助刘晔开垦土地。让董浩去江北协助江北各州继续扩大农垦!”

    “陛下英明!”诸葛亮抱拳道。

    陈楚笑了笑。“子敬的报告中还提到一件事情,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从各国涌入我国异族百姓竟然多达近五十万人!现在,这些百姓聚居在边境各城!不妥善处理这些人,只怕迟早会生出事端来!”

    “陛下的意思是~?”

    陈楚稍作思忖,“自然不能将他们赶出去。现在我大秦各行业都急缺忍受,但也不能让这些人成规模的聚居在一起,以免生出事端,最好将他们打散放到各郡县去。”

    “陛下说的是!不过还得有其他的政策来收拢这些异族百姓的民心!”诸葛亮建议道。

    陈楚点了点头,突然想到后世所谓的国籍概念。立刻对诸葛亮道:“不如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核发身份文凭,同时对于那些愿意成为我国百姓的异族人也发放这样的身份凭证,其上除了籍贯、出生年月及地点外,还要在醒目位置注明‘大秦帝国公民’这样的字样!~~”

    “好啊!如此不仅可以使天下百姓更加归心,同时也便于官府管理!恩,只是这‘公民’是何意?”

    陈楚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又漏嘴了,解释道:“就是百姓的是意思!”

    诸葛亮不疑有它。点了点头。思忖道:“亮以为注明‘大秦帝国百姓’不妥,因为我大秦臣民因爵位不同而社会地位不同,一概以百姓称之。议事时尚可,然而落于这种正式的身份文凭上似有不妥!不如在‘大秦帝国’之后加上此人的爵位!陛下以为如何?”

    陈楚不禁双眼一亮,击掌道:“妙啊!如此一来,则使军爵制更深入人心!那就如此办吧!”

    诸葛亮笑着抱拳道:“陛下,此事牵扯较大,还是带早朝公议后再做决定!”

    陈楚笑道:“孔明所言极是!”

    “陛下。有一事,亮不知当讲不当讲?”诸葛亮有些犹豫地道。

    陈楚笑道:“孔明有话。但说无妨!”

    “陛下,商部尚书现在是陛下的贵妃。现在朝野都有些议论!”诸葛亮点道。

    陈楚微微一皱眉头,冷哼一声,“这些传言我也听到了,无外乎说我这个皇帝颠覆了亘古以来轻商的传统,是乱国之道,如此之类的!说这话的无外乎三种人,一则别有用心者,二则心怀嫉妒者,三者迂腐之辈!”朝野有这些议论的原因很简单,杨月娇身为贵妃,同时兼领商部尚书一职,这就仿佛让世人感到陈楚这个帝国皇帝极为重视商业及商人。

    “陛下明见!不过这些人向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实力不容小觑,因此陛下不能过去轻视!”诸葛亮郑重地道。

    陈楚点了点头,“多谢孔明提醒!我自会留意!”

    诸葛亮不禁有些惶恐,连忙抱拳垂首道:“陛下过歉了!谏言本就是臣子的本分!”

    陈楚微笑着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对了,那个百家辩论大会好像推迟到了后天吧?”由陈楚筹划的这个百家辩论大会原本半个月前就应该举行了,不过在原定之日的前一天,抵达洛阳的儒家之外的学者非常少,陈楚不得已只好推辞百家辩论大会,而儒家学者们则暗自窃喜不已。

    诸葛亮回禀道:“正是后天!现在儒家一派确定参加辩论的有八人,都是当世声名赫赫的大儒,而诸子百家的学者总共参加辩论的只有十二人,其中法家、道家最多,各两人。”

    陈楚点了点头,看着诸葛亮问道:“孔明是哪一家?是儒家吗?”

    诸葛亮笑着回禀道:“亮确实读过儒家经典,不过对于阴阳家、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学说也有修习,因此亮并不算是任何一家!”

    陈楚哈哈笑道:“如此最好!只有有用才是最重要的!”

    “陛下英明!其实,不知是亮,公瑾、文和、元直等等都不算是哪一家的!”

    陈楚颇有感触地道:“正因如此,你们才能成为大才!纳天地精华锤炼己身!”

    “陛下谬赞了!”诸葛亮连忙自谦道。

    “陛下,届时,可要亲临大会?”诸葛亮问道。

    “当然!不仅要亲临大会,而且我还会当众宣布,胜出者为我大秦的国师!”陈楚非常郑重地道。

    “如此一来,各派只怕会竭尽全力!”

    “就是要他们竭尽全力!否则,这辩论大会岂不成了笑话!”

    “那辩论大会结束后,陛下将如何处置那些失败的学派?”诸葛亮的脸上有担忧之色。

    陈楚笑道:“孔明是担心我之后像当年的武帝那样独独遵从一家?孔明大可不必,我弄这个辩论大会旨在让各学派都能在竞争中蓬勃发展起来,而不至由于一家独大而使各派学说一起走向死亡!~~”

    陈楚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沉默了片刻。

    陈楚喃喃道:“不管是什么方面,一家独大的接过就是一同走向毁灭!”

    诸葛亮乃智深如海之辈,当即便明白了陈楚的意思,一脸敬佩地抱拳道:“陛下雄才大略,帝国大幸,天下大幸!”

    陈楚脸上的凝重之色倏地不见,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孔明,待会儿你去国学馆给我传一道圣旨!”诸葛亮连忙抱拳恭立,一旁的官则提笔以待。

    陈楚顿了顿,道:“今次辩论大会旨在弘扬我传承千年的各派文化,望诸位先生体念朕之苦心!寡人将亲自任命这次辩论大会的胜出者为大秦国师,可见君不拜,任三年!此辩论大会今后将作为常事,每三年举行一次,胜出者便为大秦国师!另外,再给我加上一条,忠孝节义乃亘古以来的美德,就如日月亘古不变的至理一样,无论哪派学说均不得违背此,若有违,则此派学说的士子永世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更不得参加辩论大会!”陈楚扭头问诸葛亮道:“孔明以为如何?”诸葛亮一脸钦佩地抱拳道:“陛下英明!”

    陈楚扭头问一旁的官:“写好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完成!”语落,官起身双手捧着草拟的圣旨呈给陈楚。

    陈楚看过后,取过玺印盖上。“孔明,你立刻到国学馆宣读此旨!”

    诸葛亮双手从陈楚的手中接过圣旨,随即便退出了临德殿。

    陈楚随即又开始处理奏章。

    诸葛亮带着陈楚的圣旨在数十名铁卫的护拥下来到国学馆。这国学馆位于临进朱雀大街的一处幽静的所在,六进院落,占地面积不小,原本是董卓之弟的一处别院,负责这国学馆的是蔡邕的得意弟子,杨文涛,此人非常博学,算是儒家士子,不过并非腐儒,然而现在负责这国学馆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老师蔡邕,由于各地博学之士汇聚于此,以杨文涛的名望只怕难以管理。

    当诸葛亮抵达国学馆的时候,这处原本幽静的所在如同市集一般热闹,数千从各地来的士子汇聚于此,一些士子正在辩论着,有的面红耳赤,有的则恬静如常;另有一些学子则呆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书。

    得到消息的杨文涛连忙带着几名属员出来恭迎钦差。诸葛亮扶起杨文涛,道:“亮此来代表陛下表明圣意!掌书大人立刻集合所有士子、学者!”

    杨文涛应诺一声,当即令两名属员去召集众士子、学者,随即领着诸葛亮一行人前往大堂。一路上,看到诸葛亮一行人的士子、学者都不禁猜度起来。如果单单是诸葛亮一个人,还不会引起众人的关注,而诸葛亮身边的那些黑衣黑甲气势如山的铁卫分明告诉所有人,来的这个人身份很不简单。(未完待续)
第884章 辩论大会
    “这人是谁?”一个士子小声问一旁的人。

    旁边那人看了他一眼,解释道:“这人名叫诸葛亮,原本只是卧龙岗一个闭门读书的士子,与第一届科举考试博得头筹,现在是大秦内阁大臣,官居极品!”语气很平淡,圣旨有些不当一回事,完全不同于一般百姓的反映。士子听到这话恍然大悟,随即看着诸葛亮的眼神献出一丝骄傲之色。

    诸葛亮来到大堂之上。片刻后,数千名士子、学者都聚集到了大堂之中,这些人中,有年轻士子,也有垂垂学究。

    诸葛亮拿出圣旨,右手托着高高举起。站在最前面的蔡邕当即跪拜下去,随即他身后的数千人也跪拜了下去,现场鸦雀无声。

    诸葛亮当堂宣读了陈楚的圣旨。跪在大堂下的数千人小声议论起来,有的兴奋不已;有的面有不屑之色,眼中却分明溢满了狂热之色;有的则一脸淡然。

    诸葛亮扫视了一眼众人,身旁的铁壁卫军官扬声喝道:“安静!”现场登时安静下来。

    诸葛亮扬声道:“陛下用心良苦,望诸位不要辜负!两日后的辩论大会,陛下将亲自莅临,参会的诸位好好准备一下吧!”

    众人的眼中闪过惊喜之色。

    当诸葛亮回到临德殿交旨时,陈楚仍在处理公文。见诸葛亮回来了,放下手中的公文笑问道:“孔明,那些士子、学者的反应如何?”

    诸葛亮回禀道:“自然是欣喜若狂!”

    陈楚哈哈一笑,“孔明这话不实啊!以那些人的做派,只怕就算高兴得不得了,也会一脸不实人间烟火的模样!最有趣的是。这种人往往被认为修为深湛!”

    诸葛亮不禁笑了笑,抱拳道:“陛下真是明察秋毫啊!”

    陈楚神情郑重起来,“此事现在还看不出多少影响,然而对于后世千秋万代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陈楚神情轻松下来,笑问道:“孔明。蕊儿介绍的那个姑娘,端庄秀丽,有兰菊之姿,孔明以为如何?”

    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诸葛亮登时面色大变,连连摆手道:“陛下,这。这绝不行!这~~!”诸葛亮面色涨得通红,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陈楚见诸葛亮这样一副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心头一动,问道:“孔明,你是不是有了意中人了。而此人名叫黄月英?”

    诸葛亮一副震惊的模样,愣了半晌,异常诧异地问道:“陛下如何得知?”

    陈楚暗道:‘还真是这样啊!’不禁想起后世有关黄月英母夜叉模样的传说,又看了看眼前这个玉树临风的诸葛亮,不禁道:“真是委屈孔明了!”

    诸葛亮大讶,疑惑地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陈楚摆了摆手,“好了,这些琐事就不谈了!我刚刚收到来自倭国的传书。有关罗斯人的,你看看吧。”说着,陈楚将一封书函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书函。细看了一遍。抬起头来,颇有些诧异地道:“罗斯人请求议和分倭国而治?”

    陈楚点了点头,思忖道:“看来,这烈策族的只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猛烈得多!”

    “陛下所言极是!但不知陛下想要如何回复?”

    陈楚道:“佯装应允有利于我们在烈策族的行动,不过于长远不利!所以我打算对于罗斯人的请求不予理会!”

    “陛下英明!不过此事最好与其他内阁大臣商议后再做决定!”诸葛亮建议道。

    陈楚点了点头,“这是自然!对了。最近总是看见公瑾神神叨叨的,今天早朝之时。居然也走神,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诸葛亮笑了笑。抱拳道:“陛下勿虑!公瑾神情恍惚全因小乔姑娘有喜了!”

    陈楚一愣,哈哈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我这个做君上的也不能坐视不理啊!”

    这些天,罗斯王宫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氛,原因有二,一则原本就要吞没倭国的大军竟然突然遭到数量并不多的秦军精锐的反击,让几乎所有罗斯人都震惊而愤怒的是一向引以为傲的舰队竟然在陆奥海面上遭到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二则烈策族的版乱规模远远超出当初预期,边防军已经难以遏制,而让罗斯皇帝彼得凯懊恼的是,虎族和蝤蛴族竟然对于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在一旁坐山观虎斗。

    “我决定派重兵平乱,你们谁愿意领兵前往?”罗德凯看着殿下的众武将沉声问道。

    众武将一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