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路,有水匪,走旱路,有土匪。
要是被打劫一次,那损失可就惨重了。
安容这样,将成本和损失都降低了不少,利人利己。
崔尧听后,是赞赏不已。
要不是顾及安容身份,他真想夸一句,安容是天生的商人!
崔尧道,“京都和那三个州郡的生意,我崔家不做,其他地方……?”
安容明眸善睐,声音沥沥如水一般清澈,“至少八成是崔家的,但我有一个要求。”
听到至少八成,崔尧心都雀跃了起来。
有了锦绣庄和添香阁的生意,崔家大周首富的位置谁能撼动?
只是听到安容有要求,崔尧心里又打鼓了。
能给崔家这么大的好处,要求必然不简单啊。
可是再不简单,也得办得到啊。
崔尧忙问道,“什么要求?”
安容笑道,“崔大少爷想要绸缎和香料,而我需要的是粮食。”
她先大方了,这回轮到崔大少爷大方了。
崔尧嘴角抽了一抽,别告诉他,萧表少奶奶想要崔家八成的粮食生意……
那样的话,崔家的铺子能关闭三分之一了。
崔尧是大周最大的粮商,靠买粮卖粮发家啊。
崔尧稳定心神,他知道,仅萧湛的十三万大军远吃不下崔家八成的粮食生意,三成足够了。
“要多少?”崔尧问道。
安容耸肩一笑,“我也不知道,看边关需要多少,崔大少爷保证管够就行。”
崔尧囧了。
萧国公府的霸气,闻名大周。
估计也没有萧表少奶奶霸气,边关粮草,哪有管够的时候?
那该是朝廷的事,怎么就成萧湛的私事了?
崔尧碰了碰鼻子,想着自家老爹离京会冀州前的叮嘱,萧湛之前要粮草的事,他必须答应。
“好,我答应了!”崔尧语气坚定。
他一说完,安容就道,“那麻烦崔大少爷让人先送十万担粮食去应城。”
崔尧,“……。”
有没有搞错啊,他锦缎还没买到呢,就先送粮食了?
他是来谈生意,催生意的,怎么就成上赶着被人谈生意了一般?
崔尧郁闷的点头,“粮草不是问题,不消三五日就能凑齐,只是十万担粮食太多了,我崔家怕是没那么多人手运去应城。”
安容表示,粮食怎么运送,她会想办法。
好吧,她的办法,就是……通知萧湛想办法。
等崔尧和萧迁走后,安容就叹气了。
芍药问道,“少奶奶,怎么了?”
安容翻白眼,“还不是朝廷,用盐引换粮草,好歹能缓解边关粮草压力,可是朝廷不给爷盐引!”
不给盐引就算了,萧湛还欠了一堆的盐引。
别问为什么,他接手的是敖大将军的烂摊子。
也就是那一堆欠条。
除了粮食,安容还得解决将士们吃盐的问题。
她上哪儿弄一堆盐引去?
难道要她花钱去买?
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买不是长久之计。
“上哪儿弄盐去啊?”安容绵长的叹息道。
外面,崔尧和萧迁去而复返。
进门,正好听到安容说这话。
崔尧瞥了萧迁,萧迁翻白眼,“萧国公府不缺盐,缺盐的是我大哥。”
“我当然知道了,”崔尧也翻白眼道。
萧迁就道,“你家卖盐吗?”
崔尧腿软了,“别打我主意了,李家才是卖盐起家的,崔家的食盐生意,还不及李家十分之一。”
那边,芍药提醒安容,道,“少奶奶,崔大少爷他们又回来了。”
安容望着走进来的两人,微微诧异,“怎么又回来了?”
萧迁瞥了崔尧道,“他忘记说一件事了,之前大嫂不是问他大周谁家有大量猪卖吗,他打听到了,黎城朱家是养猪世家,世世代代都养猪,他们家养的猪少说也有几万头。”
芍药捂嘴笑,“养猪也能成世家,那庄家户个个都是世家了。”
养鸡世家,养鸭世家……
安容也忍俊不禁。
不过有猪卖就好。
安容向崔尧道谢。
萧迁转了话题道,“大嫂,你要盐引?”
安容点头,“你有?”
萧迁摇头,“我没有,不过……。”
安容一听,就知道他有办法,忙问,“不过什么?”
萧迁轻咳了,他瞥了崔尧一眼,道,“你别偷听。”
崔尧,“……。”
崔尧脸红了,谁偷听了?
他走行了吧。
崔尧扭头就走,芍药也走了。
安容眼珠子睁圆了,难道弄盐引的途径见不得人?
只听萧迁咳了又咳道,“大嫂,你没进过萧国公府的厨房吧?”
安容,“……。”
一句话,问的安容面红耳赤。
她嫁进萧国公府,还真没进过厨房。
可是盐引和厨房有关系吗?有吗?
萧迁笑道,“萧国公府的盐,和别处的盐不同。”
安容眼珠子睁大,“不同?为什么不同?”(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棉城(5K)
临墨轩,内屋。
安容坐在小榻上,以手托腮,闭目沉思。
窗外,灿烂的阳光照射在老槐树上,洒下斑驳的疏影。
珠帘外,海棠走过来。
她手里端着托盘,步子轻缓。
打了珠帘,碧玉藤花的珠帘相撞,发出悦耳的响声。
“少奶奶,盐拿来了,”海棠唤道。
闻言,安容忙站了起来。
等走到桌子旁时,海棠已经把托盘放下了。
托盘上摆着五六个青花瓷罐子。
之前萧迁问安容有没有去过厨房,等他走后,安容是想去厨房一看究竟的。
可是海棠拦着不许她去,厨房油烟重,人多手杂,没有去的必要。
要看什么,她去端过来就是了。
是以,安容只在屋子里等着。
海棠将罐子打开。
安容这才看见罐子里装的盐。
有粗有细,有干净的,也有夹了杂质的。
海棠一一介绍,各种盐的用途。
其实没有介绍的必要,安容一眼就看出来不同之处了。
虽然她是没有进过临墨轩的厨房,可他进过东钦侯府的厨房啊,而且不止一次。
安容紧盯着一盐罐子不挪眼。
上面贴了纸条:珍珠盐。
那盐,如雪白,细如珍珠粉。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雪盐才对。
而一旁的真雪盐,却颜色泛黄。
安容试了试味道,雪盐略带涩味,但是萧国公府特有的盐没有。
雪盐,乃贡盐。
是大周最好的盐,除了世家大族常年食用之外,寻常之家,都吃稍细稍干净的盐。
贫穷之家,甚至连盐都吃不起。
为什么萧国公府的却格外好些?
安容问海棠,海棠摇头,“奴婢不知道,厨房管事妈妈出府了,其他人知道的不多,只知道府里主子吃的都是珍珠盐,雪盐是烧府里下人吃的菜用的。”
安容,“……。”
吃个盐,还分出三六九等来了?
“芍药去前院问萧总管了,萧总管肯定知道,”海棠又道。
安容呲牙。
心底低声咒骂萧迁,既是说了不同,为什么就不干脆了当的全告诉她,万一芍药也打听不出来,她不得好奇死?
好在,芍药没一会儿就回来了。
芍药是跑着去,跑着回的,脸红如霞,气喘吁吁。
双手撑着膝盖,是上气不接下气,道,“问出来了,珍珠盐,又叫太夫人盐。”
“太夫人盐?”安容声音不自觉的拔高了三分。
芍药点头如捣蒜,一边接过海棠给她倒的茶,咕咕两口干下去,才道,“是太夫人盐,奴婢去问萧总管,他还当奴婢是去找他要盐的,萧总管还很为难的告诉奴婢,太夫人盐半年前各院就分了,只留了两大缸,那是给国公爷做菜用的,谁都不许碰,许是想起国公爷的叮嘱,不论少奶奶你要什么,都要给,萧总管才改口,说给临墨轩一小罐……。”
芍药嘴撅着,觉得萧总管甚是小气。
不就一点点盐吗?
至于小气吧啦成那样吗?
安容也挺无语的,“除了这些,还问出来点什么?”
芍药摇头,“奴婢还没来得及问其他的呢,靖北侯夫人就来了,萧总管去招呼她先了,说是一会儿得闲了,就来见少奶奶你。”
安容点点头。
等了约莫两刻钟,萧总管才来。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抬了一个大缸来。
不用猜,也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对此,安容囧了。
她不是缺盐才让芍药去找他的啊。
偏萧总管当是,进门就做了解释,闹的安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等萧总管解释完,就轮到安容解释了,安容讪笑道,“萧总管误会了,我让芍药去找你,不是找你拿珍珠盐,而是听大少爷说,府里吃的盐和府外的不一样,我是好奇,让芍药去问你的。”
萧总管恍然一笑,他就说呢,当初给临墨轩的盐和其他各院一样,表少爷一个人,又不是日日在临墨轩用饭,盐哪用的那么快。
萧总管望着安容道,“少奶奶有什么不解的,但问无妨。”
安容就不客气了,摆摆手,让屋子里丫鬟退出去,方才问话。
问了一通之后,安容才明白,为什么珍珠盐又叫太夫人盐。
这盐是太夫人制的。
盐的来历,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当年萧家没落,比人能想象的还要没落,萧老国公又顽劣不堪,将太夫人气的卧病在床。
当时,大夫都说太夫人熬不过去了,让萧家准备好棺材。
谁想到太夫人好了。
非但好了,一个娇贵了几十年的太夫人,居然下厨做羹汤。
当时,萧家可没有雪盐吃,用的就是现在萧家用来搓猪下水的糙盐。
用糙盐做菜,那菜泛苦味。
也不知道太夫人用的什么法子,把糙盐变成了珍珠盐。
听到这里,安容眼前一亮。
盐的利润有多大,看看李家就知道了,萧太夫人有此秘法,萧家不可能一直没落。
事实,萧家也没有没落,只是珍珠盐,只有萧国公府有,市面上没有啊。
萧总管点头道,“确实,太夫人手里有此秘法,萧家发达是迟早的事。”
萧总管陷入回忆中。
当初,萧太夫人确实卖过珍珠盐,还是萧总管跟在萧老国公身后去卖的,偷偷的卖。
要知道,盐是朝廷把持的,卖私盐是犯法的事。
当年,珍珠盐在京都引起了轰动。
可惜,只是昙花一现。
这样精致的盐,有多少人盯着,尤其是那些盐商和朝廷。
多方打听,想占为己有。
可惜萧家没落,萧老国公性子纨绔,又霸道,没有兵权在手,他的霸道就是一把悬在头顶上的锋刃。
那些权贵们想抢秘方,萧家能不给吗?
萧太夫人当时就放弃了卖盐的想法。
不为别的,因为萧老国公的性子,他不适合做商人,和人谈生意,两句话听不顺耳,当即就上了脾气,和人吵起来,谁愿意和他谈生意?
可萧家就这么一个顶梁柱,他要是一直纨绔街头,萧家可就真完了。
萧太夫人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萧老国公子承父业,去战场上霸道去。
珍珠盐的事,就这样耽搁下来了。
后来,萧老国公去了战场,所向披靡,很快就封了将军。
大周建朝,又封他为国公。
那时候,萧老国公重提卖盐的事,因为萧老国公上战场之前,太夫人是这样跟他说的,“萧家没落,想做生意都提心吊胆,我不求你封侯拜将,只求萧家不被人欺负,你是萧家男儿,保护萧家是你的责任。”
萧老国公是想通过卖盐来证明自己,证明他达到了萧太夫人的期望。
不过萧太夫人依然没有卖盐。
因为萧老国公太霸道,又兵权在手,他要是卖盐,萧家肯定会富可敌国。
一个战功赫赫,又富可敌国的人。
先皇会留他吗?
萧家不缺钱用,没必要去做触怒龙颜,惹人忌惮的事。
可是萧老国公坚持,太夫人也坚持,谁也奈何不了谁。
后来,萧老国公外出办差。
太夫人叫了心腹妈妈,在厨房制了一堆盐……
当时,太夫人说了,萧老国公就是把盐当饭吃也够他吃一辈子了,卖盐的事不许再提。
这事,把萧老国公气的够呛,几天没理太夫人。
那时候,萧老国公生气的只吃买来的盐,不吃太夫人制的盐。
直到太夫人去世,在太夫人灵堂上,萧老国公才吃珍珠盐烧的饭菜,直到今天。
安容,“……。”
抬手抚额,安容心底越发不解了。
萧迁什么意思啊?
太夫人不许萧国公府卖珍珠盐,他怎么还跟她说这些事?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