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悬念的结果。事实上,自从他1999年受当时的奥申委之邀拍摄申奥宣传片开始,张艺谋执导了每一次奥运会相关的大型活动,可以构成一套“奥运系列片”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盏大红宫灯在台上慢慢升起,在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韵味的《茉莉花》乐曲中,一个小姑娘用稚嫩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邀请:“Wele to Beijing!”张艺谋执导的“中国8分钟”获得众多好评。那么他将如何在这北京奥运开幕式盛典上演绎一个人文传统深厚的中国、演绎一个活力四射的北京?这个问题,没法不令世人关注。
  张艺谋说,执导奥运会开、闭幕式压力很大。因为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盛大文化庆典,同时也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常重大。
  事实上,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对办好奥运会开、闭幕式显得格外重要。张艺谋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绝非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因此,他将集中全体创作团队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有意思的是,虽然张艺谋的职务叫总导演,但是,这个“总”并不是“最后说了算”的意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统筹”,“我这次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风格、特点,以大局为重。”
  为了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品,并能够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北京奥组委确定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强大创作团队。除邀请张艺谋出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和国家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总监陈维亚将担任副总导演。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及曾经执导过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澳大利亚著名大型活动制作人里克·伯奇等将作为艺术顾问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出谋划策。 2007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刚刚结束了创意阶段,就要入场排练,我跟好几个创作人员联系,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避开一切关于2008年开幕式的话题——在2008年8月8日之前,要绝对保密。
  开、闭幕式创意方案于2005年7月开始面向全球招标,收到了409件作品,奥组委从中选出13个方案,再选出5个方案,将其中主力重组为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健康所在的团队进入了5强,路健康也成为开、闭幕式的制作总监。尽管北奥公司参与了国内近十几年很多重要的大型庆典的策划,但与奥运会是无法比拟的,因此,路健康也全力投入了创作中。
  因为朋友介绍,我在2006年4月20日——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宣布还不到一周的时间专访了路健康,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我试图解读张艺谋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创作思想。
    一、挖空心思就是要创新
  “国内的观众早已熟悉团体操式的大型活动的开幕式,利用人海优势制造气势,但是可以发现,目前国际上对这种形式采用的并不多,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样的形式已经不符合目前的时尚潮流了,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是否会考虑创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2)
路健康:“你的问题应该是总导演回答的问题,但我也可以从制作的角度谈谈我的见解。我参与过北京亚运会和去年南京的十运会以及东亚运动会,还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策划工作。拿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来说吧,开幕式的经典之作——“黄河水”从“天”而落时,场地中间由黄色气球组成的黄河水也汹涌澎湃,一会儿又似巨龙摆尾,最后,几十条巨龙缓缓升天而去。古乐声中,雄壮的兵马俑、轻盈的飞天、四大发明等勾勒出秦汉古韵、唐宋遗风,让人恍若置身几千年前。悉尼奥运会的导演彼特和瑞克对这个开幕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如果奥运会开幕式采用这个方案,应该是“开幕式的金牌”。这种整齐、一致带来的震撼力是西方人所喜爱的。而我们国内的观众可能习以为常,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创新是我们这个团队挖空心思要做的事情。我们也会考虑通过公众调查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意见。”
    二、给13亿人看,也给50亿人看
  记者:“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外观众在审美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那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设计上,会更多地考虑中国观众的感受还是外国观众的喜好,也就是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究竟是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
  路健康:“我觉得不应该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在13亿人和50亿人的审美取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目前国内的观众可能比较喜欢观看更多高科技元素的东西,大家可能觉得比较新奇。但是西方观众可能更欣赏我们传统文化中那种团体力量带来的气势磅礴的东西,他们追求那种脸孔发烧、血压升高的感觉,期待能更多地参与到开幕式的活动中去。在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导演就特意增加了一些高科技的元素,比如用镭射在夜空中表现出人类“DNA”的认识阶段,通过21世纪的技术将古希腊的优美神话故事生动地展现到观众面前,中国观众对此大加赞美,但美国的观众对此却反映平平,因为他们早就熟悉了这些手段的运用。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不能让13亿中国观众失望,更不能给50亿世界观众留下遗憾。”
    三、每届开幕式都有亮点
  您能给我们谈谈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现在,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哪一届给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路健康:应该说,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有它的亮点。没有3到5个亮点,就不足以支撑起一台成功的开幕式。我亲历过巴塞罗那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和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它们都因不同的特点给世人留下了印象。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残奥会银牌得主雷波洛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火种点燃箭头,并准确地射中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当时的场地上出现了一片蓝色的水,观众坐在场中,仿佛置身于爱琴海边,不知道是导演特意安排还是巧合,当时海天一色的景象,带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
    四、导演团队已进入状态
  记者:“目前选出来的创作团队可以说是大牌云集,都是有国际影响的重量级人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相互之间差异相当大,你们之间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如何合作?”
  路健康:“在北京奥组委开始对开幕式的设计进行全球竞标之后,共有13个团队参与了竞争。最后有5个团队脱颖而出,我和陈维亚、瑞克是其中的一个团队。现在的组合就是从这5个团队中抽调人员组成的。虽然张艺谋、陈维亚、张继刚这些导演之间创作风格不同,但他们以前大都有过合作,对彼此的创作风格比较熟悉,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任何个人的风格都可以放弃,这一点张艺谋已经明确作了表态。
  “2006年4月19日上午,奥组委召集我们开会,介绍奥运场馆建设进度,要求我们的速度和体育场的建设速度齐头并进。我们这个团队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天晚上,大家几乎都要碰面,把创意拿出来讨论,一般是晚上八点半集合,有时干到凌晨两三点钟。大家都很努力,最累的是张艺谋导演,天天两头跑,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摄制现场出来主持讨论。目前,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只有八百多天了,我们都感到压力很大。”
    五、四大活动的全面挑战
  记者:“北京奥运开幕式对你们来说,难度和挑战在哪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3)
路健康:“难度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吧。首先就是中国人对这次奥运会的期望值很高,这是中国首次承办奥运会,因而全国人民对此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我们这个团队也是以竞标的方式选出来的,要对得起全国观众的信任,这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其次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标准和水准很高。以前我们也策划过大型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是国家级或者地区级的活动,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它的策划涉及的方面以及标准要大大高于以往的活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光演员就有三四万人,服装道具上百万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四场大活动要组织。再次是灯光、音响、舞美、烟花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调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不能出任何差错,这对我们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最后就是观众评估标准的多元化,所谓众口难调,要讨好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文化背景的观众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如何尽量让更多的观众满意,是我们策划中所关注的重点。”
    六、期待张艺谋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一个正在腾飞的巨龙,一个历经忧患的民族,一个把奥运梦变成现实的发展中国家,它在2008年8月8日夜晚将要展示给全世界的是什么呢?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历届冬奥会、夏奥会的举办城市无不挖空心思在开幕式上做足了文章,因为“开幕式吸引了眼球,就等于奥运会成功了一半”。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幕式上高科技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天上、地下、水中,只要你能想到的,包括你想不到却让你瞠目结舌的,开幕式的导演们都会为你展现出来。
  这顿饕餮大餐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神秘感,保密程度类似于国家机密,不到最后一刻,是见不到庐山真面目的。正因如此,等摆到餐桌上时,早已按捺不住渴望的数十亿观众才会倍加关注。
  中国人不乏想象力,也有着众多的大艺术家,此次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团队是个大腕云集的国际团队。国际奥委会的有关权威人士早就预言,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一定是历史上最好的开幕式。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以后的时间里,张艺谋和他的同事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发挥出最大智慧,才能博得喝彩。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曾子墨:墨迹?心迹?(1)
曾子墨,香港凤凰卫视《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等栏目的著名主持人。
  前摩根投行的高级职员,是怎样踏上凤凰卫视美女主持之路的?这个北京女孩,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2007年3月3日,黑龙江亚布力,那天晚上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一次见到凤凰卫视大名鼎鼎的美女主持曾子墨。
  像每一次企业家聚会论坛一样,讨论会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这时候大家像猎人一样搜寻自己的有用目标,过去交换名片,攀谈,或者合影。
  我只是一个记者,不想做生意,也不想认识那么多的老板。于是我走向主持人曾子墨。递给了她一张名片。她说:“抱歉,张先生,我的名片用完了。”“我给你写个手机号吧”,名片上有没有手机号,我没见到。也许她看我是同行,才留手机号码吧!
  前一段时间逛书店,见到了她的书《墨迹》,就买了本留作纪念,我有个习惯,在书店如果看到认识的人写的书,我一定会买的。
  正好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北京奥运会特刊》有个栏目“知名华人寄语北京奥运”,就想到采访她。我觉得她上这个栏目很合适。首先凤凰卫视的影响力加上她自己的魅力使她成为名人;其次,她出生在北京算个北京人,对北京的变化应该比较了解;再次,她留学美国名牌大学,曾在摩根投行工作,也是可以摆出来说的资本;最后,我觉得她不像一般的美女主持,是比较有内涵有味道的那种。
  东方广场。星巴克咖啡。
  身着蓝色上衣黑色休闲裤的曾子墨安静地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一边随手翻看《三联生活周刊》,一边轻轻啜饮卡布其诺咖啡。这是北京2007年5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明亮的阳光透过玻璃斜照进这家咖啡馆,十来张桌子上点缀着三两个客人,一切都看起来懒洋洋的。 对她来说,这可能是个奢侈的下午——她们这些做电视的太忙了。
  “奥运会将更多地展示中国的软实力,比如,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人们精神意识的提升。”出生在北京、游学于海外的曾子墨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更有一番感触。与此相对应的是,她在接受我采访的这天上午,刚刚主持了2007年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活动,并成为其形象大使。
    一、北京与世界
  怎么看,曾子墨的人生履历表都像一个圆,从北京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保送上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一年后去美国名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学经济,然后任职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却出人意料地放弃这个让人羡慕的工作,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并回到北京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1971年出生的曾子墨,有一种成熟的美。
  近来她书写自身传奇的《墨迹》一书持续热销,成为各大图书排行榜追捧的对象,使公众对她的经历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出版人金丽红去看北京作家王朔,拿了出版社的许多样书去,王朔就要了一本《墨迹》,他说“我喜欢曾子墨。”
  这个北京女孩有什么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在摩根斯坦利做分析师后,她惊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几乎让公司主要负责人开始考虑重点招收中国职员,“他们也一定会像子墨这样棒!”这让子墨觉得骄傲和自豪:“在我之前,摩根斯坦利也雇用过中国女孩。但我是从大陆过去的唯一一个。我走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