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并不可怕:破解重大疾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癌症并不可怕:破解重大疾病-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实情况是,一些中医大家能够治疗肿瘤,而且效果很好。比如南通的朱良春、北京的樊正伦等人。他们同样不看你是什么癌症,就是严格的辨证施治。当然也包括一些患者改变了患病前的生活方式。
  董草原解答:
  我治疗癌症,过去很快,也容易,一个月、两个月的;但是现在不容易了,现在的生活条件越好,医治癌症的难度就越大。而且多见复发,为什么复发率高?就是“三分治,七分养”的这个七分养没有实现。
  这个七分养是什么?不仅仅是单纯营养的补充,休息的好坏,而要包括自我身心的重新调养,建立或者找回全新的生命秩序。
  这个是我很揪心的事情,你给他治得很好,但是,他好了伤疤忘了疼,仍然回到过去的生活与习惯中,最后有可能癌症卷土重来。这样的人真是痛心。其实只要你得了病,不管什么病,就都应该进行自我的反思。尤其是癌症,它说明你之前的生活是错误的,是违背了你自己的“天道”,那么为什么不能远离以前你的“生活”,而重建新生活?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一个胃癌的女孩子,她的工作是美食家,发病后切除了2/3的胃,又进行了放疗、化疗。表面上看症状没有了,指标也正常了,她又开始工作了。因为热爱这个不断品尝美味的工作,所以终究没能逃离厄运,后来再次突变,花落尘埃。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的胃已经不能承受这些东西了,需要静养与调护,而她还在重复得病前的工作,这个七分养就没有实现。
  中医里面有一句话:“至虚之所必是致病之处”。如何理解这个虚?所谓虚之处,大家普遍认为就是营养不足之处,其实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过犹不及。
  像上面说到的肝癌患者,他发病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激烈的痛,胃痛到肝痛,肝痛到腿麻,再到肩膀麻,在西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来日不多。他这种不是肝湿,是肝阴虚,肝火盛。他平时吃的多数是高营养的,高营养往往是热的,最主要的是他喜欢吃的东西对肝脏不利。他喜欢吃什么?都是现在科学家指示说有营养的。实际上造成肝阴虚的一般情况是平时吃的蛋白质类的物质超标了。所以饮食上我让他吃素,并且限制量,吃八分饱,多吃泄肝火的青菜,比如马齿苋、苋菜、冬瓜等。气温高了就吃点红枣、桂圆肉煮冰糖、百合等。用这些东西滋阴养肝,而且养肝不伤肝,是爱护而不是溺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发现癌症的迹象(4)
4。潜伏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现实问题:
  什么是潜伏期?一个癌症病人要多长时间才能发展到晚期?从感觉来说,如何体察身体的变化?所谓身体内某一个“部门”的功能亢进,是否也应该有一个界线:没有越过这条线就不会变成癌,越过这条线才会激变。在生活中,如何探查或者感觉到这条明显的界线呢?
  董草原解答:
  我们老祖宗早就发明了度量之尺。所谓“节、度”为美,尽管身体内的“度”不太好理解,不太好把握,但是它并非不存在。
  比如你今天感冒了,身体机能本来就不正常了,这时有人请你吃饭,并且认为感冒以后虚弱,为你补了人参汤。人参进去后首先影响这个肾,导致大量的、不正常的水分和营养囤积在里面,继续引起整个五脏六腑机能的不正常,迫使血液妄行。如果原本你的阴阳力很强,这个血液妄行很快就超过界线。超过这个看不见的“战线”,一夜之间正常细胞就可能极变成癌细胞。在这个基础上,这个人的健康走向就出现了癌症的可能。如果后来的条件继续提供,到最终发病呢,较短时间的是一到两年,再长一些的也有10年、8年发病的。当然,也有不发病的。这是我在临床中考察出来的问题,并非危言耸听,只是想提供出来一个思考的角度,让我们知道人体的复杂性与微妙。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就能够理解了为什么有的人得了癌症却不治而愈,比如宋美龄曾经与癌症共舞,却也是105岁的长寿之人。
  我认为所谓的潜伏期,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好比潜伏的特务等待机会一般,有了这个潜在因素,潜伏着,它就在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了诱因,比如大的情绪波动、刺激,就可能极变。比如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早期都会有胃胀的症状,只是时好时坏,不会引起注意。可是突然一段时间的郁闷、生气、冲动,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发作肝癌。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患者,这就是山西李可老中医说的问题,不要管他什么癌症,只要调整阴阳、气血使之正常就好了。
  有句古话,是说做人的道理,也是说致病的道理,“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腐烂的水果一定是从里面开始的,内在的功能不行了,以后才会慢慢腐烂。
  5。吃不到高营养的人为什么也患癌症
  现实问题:
  近些年流行富贵病。都说生活好起来了,日子好过了,可是与之而来的恐惧,害怕得富贵病,得癌症的心悸也伴随而来了。问题是,有些人还没有过上天天吃红烧肉的好日子,竟然也得了癌症。这是为什么?
  董草原解答:
  癌症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也有癌症,那个时候叫“岩”,之所以用这个字,当然是取其意,形容癌症像岩石一样难以瓦解,攻破。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来说呢,现代医学认为致癌的原因很复杂,比如说精神压力、环境、水土……从我的临床经验来讲,有的人没有富贵的生活,一日三餐没有高营养,也得了癌症。但是这样的人很少,尤其是得恶性肿瘤的人很少。可是他们为什么也得癌症呢?我认为,原来他们的生活是贫穷的,身体内机能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饮食机制,近些年突然生活好了,相对来讲,“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去,就改变了身体的内机能,在身体没有完成“转型”和“改制”的条件下,问题就有可能出现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发现癌症的迹象(5)
我们东方文化讲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方圆是什么?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制度,是轨道,是规范社会良性发展的“道”和“理”。那么在一个人的身体里是什么呢?是阴阳之道,也是人体自然形成的阴阳规律。所以突然的改变或者畸变都会带来混乱,就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疾病。就像有些人突然戒烟戒酒,反倒出现了疾病一样。
  更为隐患的就是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就是因为其他疾病,如肺炎去看医生,这个医生一看,认为你是身体虚弱的病,开点补养的药给你吃吧,这就错了!别小看任何一个疾病,前面我们说过,人体只有一种病,就是内环境失调造成的机能运作失常疾病,所以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引起内机能失调,在失调的情况下,如果辨证不当,这个营养再补进来,就会引起内机能进一步失调,就可能集中在某一点,为产生其他疾病或者变异成癌细胞做了准备。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生活不富裕的人出现的这种癌症相对来讲很好医治,有的人甚至几付药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出现的癌症,其核心问题还在于“三失”,也就是身体内部机能失调、失衡、失和。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应该了解什么是自己的最佳状态,生活水平改善了是好事情,但不是世上好的东西都是你可以拥有的。比如我自己,从来就是吃草的命,草是什么?我就是指那些土里土气的,土里长出来的菜呀,什么生猛海鲜,海参鱼翅都不是我应该吃的东西。如果没有病就胡来,有病就交给医生,那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有一句话说得好:医生治得了你的病,救不了你的命!你的命在哪里?就在你的衣食住行里面,就在你的生活细节中。这个可以说是最难以得到的智慧,也是容易得到的智慧。
  在我治好的癌症患者里面,有一个江门市的谭舒闽,得病前是搞外贸工作的,争强好胜,生活毫无规律,2000年得了乳腺癌。经过西医的手术,以及化疗以后,转移扩散到肝脏,头发掉光了,严重腹水,医院告诉她家人准备后事。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我,住院治疗了两个月后,肿块消失,痊愈出院。这六年以来,经江门市中西医院,广东市中山医院每年做检查,没有复发。不仅肿瘤没有了,身体状况至少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她就是病愈后改变了生活方式,放弃了很多奢望,重建了一份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
  6。外伤也是癌细胞的“基地”
  现实问题:
  生命体是一个组织紧密的整体,像一户门窗完整的房屋,一旦房门、墙壁破损,或者局部出现“*”,这些都等于身体门户大开,贼就进来了,这个原本安静的家庭肯定要发生混乱,一切正常的秩序都将被打乱了。
  在生活里,经常有“受到伤害”这类的语言出现,通常指心灵或者身体外部、内部。其实,“受伤”的意义还远非如此。
  董草原解答:
  伤是什么呢?伤的范围很大,我通过在临床调查中发现:癌症患者中,有80%以上的人有过跌打损伤或者气伤、血伤、劳伤、神伤和炎症损伤,药物、食物损伤的经历。
  中医将伤归纳成很简单的两种:内伤和外伤——外部和内部的组织被动受伤都叫外伤。因为气血积滞、劳累过度、精神疲劳过度、食物或药物过度等引起内机能损伤是内伤。 。。

第一章 发现癌症的迹象(6)
曾经有一个东北的患者跟我说,一年前滑雪的时候摔了一跤,大腿外侧有些疼,家里人都不太在意,以为就是伤了筋骨,慢慢地就好了。但是呢,过了一年,疼痛不但没有好,还越来越重了。到西医院检查以后说是囊肿,就把里面的肿物用手术取出来了,没想到做病理的时候,发现这个肿块是恶性的骨癌。
  其实这个囊肿呢,在他摔倒以前可能不存在,为什么摔跤后就出现了,并且是恶性的?就是因为伤。凡是伤,都要损害、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比如突然遭遇击打或手术等,原来的组织细胞被破坏过,有伤痕,这就为癌细胞的产生提供了基地。反过来说,就算身体里产生了癌细胞,只要身体组织不给这些癌细胞生存发展的空间,它们也没有机会形成肿块儿。如果说每一个癌细胞都是社会上的不良份子,那么癌肿块就是这些不良份子组成的黑社会团体。
  从“行政职能”来看,身体内各组织机构紧密无缺口,相当于一个规范的社会,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癌细胞就没有空间发展成黑社会,顶多就是一些小混混,混不下去了就自生自灭。一旦正常的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再有贪污、*,那么小混混就开始钻漏洞,悄悄集结成小团体,形成肿块儿,小团体再变大团体,最后蔓延全身,出动多少警察都摆不平了。
  体内气血的损伤和组织功能的紊乱,是癌肿块生成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有伤或有衰弱的组织机构,就为亢进力量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比如你平时伤了内脏的气血,五脏六腑某一个部位有损伤,比如肝炎,肝炎也是一种伤,伤了以后,坏死的细胞在里面,没有及时解决,不能恢复原来的机能,这儿就有个空间。因为没有损伤的细胞组织是很紧密的,癌细胞没那么容易入侵。因为癌细胞产生首先就是在血液里面,来到这个空间就在这住下去了,住下去以后,一旦条件成熟就可能发展变化成肿块,癌细胞就形成了自己的家,就会长出自己的血管,形成自己的一套循环机能,癌的生命机能就产生了,而且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B超检查、CT检查,都会或多或少地对人体有所伤害,尤其是穿刺检查形成的内伤,临床上很常见。这个病人本来没事,按照查病的规矩,用B超检查了,再用CT检查,为了能更准确点,一步一步地检查下来,第一次检查确实没事,过一段时间再做一轮检查,结果呢?发现有了肿块。
  广州一个人,想到很长时间没有检查身体了,今天就到医院去看看吧。B超检查一看,医生说你这个问题大了,肝脏边缘有点粗糙,于是就住院了。接下来连续三天检查B超、CT、核磁共振,查完了说没大事,用点保肝的药就行了。没想到用药以后就开始出现腹水,腹水第一天用B超检查,有肝硬化的表现;第二天再做CT检查,发现了一点、一点的好几个肿块;再过一天用核磁共振检查,原来1公分的肿块已经3公分了,而且原来是几个,后来整个肝区都有了。
  所以不仅仅看得见的流血才是受伤,像夫妻之间的吵架,没有动手,但是语言的伤害可能更大,是无形的内伤。这些内耗在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有些人夫妻不和几十年下来也会得癌症,甚至一个家族,家庭内部的共同习性,习以为常,最后很多人出现癌症。所以平时一定要思考这些问题,注意这些不良的因素。
  

第二章 癌症“行走”的蛛丝马迹(1)
1。治癌,必须“删除”它的生存条件
  现实问题:
  在我们身边,一旦有人发现自己或者亲人患了癌症,多数人首先选择手术、化疗,渴望迅速结束战斗,似乎很少有人思考癌症为何而来的问题。而媒体广告中,也频繁出现醒目的标题:某种药能阻断癌细胞。西方医学有“饿死疗法”,也有中医称其为“大寒之象”,是体内“瘀”所致,还有人干脆就是活血化瘀……究竟怎样认识癌症的治疗?
  董草原解答:
  国学大师南怀瑾对《黄帝内经》的诠释可谓精到。他说他的几个朋友检查出来了肿瘤,癌症什么的,根本没有吃药就好了。在他的学生中也不乏优秀的西医专家,曾经真诚地对他说:绝大多数的时候,手术对于癌症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因为有时候肿瘤是由气的变化结块而来的。
  这个认识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从这个角度能解释一些人患癌以后可以不治而愈。《内经》指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