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忘于江湖之鱼水盟-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四迈了一步,掩饰不住的兴奋:“大人,丞相他们,打了大胜仗!把陇上的麦子全抢了!”

    帐中其余的兵士护卫都看着王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刘琰却未动声色,取过从成都特意带来的牙杯,喝了一口,仰头漱漱,僮仆慌忙从案上取过漱盂接住。

    “大惊小怪。”他轻轻嘀咕了一句。“不就是,弄了些粮食吗?”

    王四对于这样的答复显然极其不满,他特意强调着说:“是从司马懿手里抢过来的!”

    刘琰挥手打发了僮仆,从袖子里取出一把精致的小玉梳,仔细地梳理着花白的胡须。双睛微闭。鼻子里发出了轻轻的哼声。

    王四压了压窜上胸头的怒气,生硬地躬身:“方才丞相着人传下命令,让各个营盘准备小麦打磨之物。明日丞相他们回来,就要开工。大人,你看……”

    刘琰微睁二目,斜着王四:“本车骑大将军可不是来这儿磨面的。”

    王四眼睛里燃起了火色:“丞相有令……”

    刘琰抬手止住了他:“对了,刚才不是让你去找钓竿儿么?找着了没有?”

    王四直起身子,“没有!”

    “没有?”刘琰睁开双眼:“给我找去!”

    “这军营之中,谁有大人这样的气派,忙都忙不过来,还有闲心钓鱼?”

    “匹夫!!”刘琰执起案上的牙杯朝着王四扔了过来。他猛地站起身,左右顾盼着去寻架上的宝剑,他手下的人纷纷跪下求情。乱做了一团。正此时,帐外急急地跑进一个文官样人,“大人息怒,大人息怒……”他喘息着,好容易将这口气喘匀。

    刘琰转过头,认出这是杨仪帐下的一名从事官,他手指着王四,大声斥骂着:“你!你!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

    从事官向着下面拂了拂袖子,众人拥着王四下去了。从事扶着刘琰坐回座上。刘琰怒气未息,胸口剧烈起伏着。

    从事执起案上的茶水:“大人,不必与小人一般见识。”

    刘琰喝了一口,平了平心绪:“你来干什么?”

    从事笑着说:“丞相在陇上大胜,明日就要回营了,特命杨长史先行准备,这不,杨长史一回来,忙着备办打麦的器物,来不及过营问安,先派我过来看看,大人有什么吩咐。”

    刘琰觉得心上的火焰慢慢地息了些,转回头来:“丞相大胜了,真是用兵如神呀……让人防不胜防……”。

    “是呀是呀……丞相用兵,一向神妙。”从事顺着刘琰说着。

    “那……老夫……该做些什么?”

    “这……”从事想了想:“哦,您的事,交由卑职去办吧。杨长史会给您安排的。”

    刘琰捋着稀疏的胡须,微微点头。从事又近前一步说:“钓鱼嘛,我看,大人先缓缓,过了这两天,打磨完了小麦再去也不迟嘛。何必在丞相眼前讨不是呢?”

    刘琰双手撑着膝,闷闷地吐了口长气。

    一天之后,从陇右到祁山大营的兵道上,成千上万的人马押着长长的麦车,兴高采烈地走着。明烈的阳光洒在饱满圆实的麦穗上,漾起一层金色的光韵。

    汉军将士的脚步出奇的一致,似是在小道上打着轻快的节拍。不知是谁,扯开了嗓子,

    “打起了雀子哟——不要吃俺的粮——俺的粮多呀,满了粮仓——”

    粗犷的歌声在大山间回旋。引得一群人哄笑不已。

    孔明在车中打起了车帘,向外望着,粮车蜿蜒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龙。粗野的小调荡进耳鼓,孔明不禁微笑起来。

    子安策马从前面转回来:“先生,你看!”他用手指着祁山下自己的大营,远远的,已经能听见嘹亮的号角声,沉着而令人振奋的皮鼓声,将士们一阵响似一阵的欢呼声。

    羽扇轻轻摆了摆,放下了车帘:“全速行军。”

    整个汉营沸腾了。到处是搬着麦捆儿的兵卒,到处是堆积的麦垛,打场的撒扬声,石碾子的滋滋声,都在唱着丰收的小曲。

    军帐中,将士们还在围着丞相,对那充满离奇色彩的诱敌一遍遍意犹未尽地说着。爽朗的笑声不时飞出中军大帐。

    姜维率先站起身来:“众位将军,丞相连日劳累,我等还是退下,让丞相早点休息吧。”

    此语一出,众人全都起身向孔明告退。孔明也未阻拦,笑着摆摆羽扇:“好,列位也各自歇息。”他停了停,又叫住了姜维:“伯约,文长后天该回来了吧?”

    “是,丞相,文长将军断后,如期,应是两日之后。”

    孔明点点头,姜维又笑着说:“丞相放心吧。早点安歇。”

    四周渐渐安静下来,孔明站起身:“子安,让他们守着,我可是真困了。”

    “好。”子安笑着答应。下去吩咐。待他转回身时,孔明却已和衣侧卧在了榻上,沉沉睡着了。

    子安轻手轻脚的为他盖上被子,放下了帷幕。头脑中仍浮动着这两天两夜里,他家先生神出鬼没的足迹。

    子安站在帷帐外,又细心的听了一会儿,只有均匀的呼吸声从里面微微的传出来。他轻轻吁了口气。放轻脚步地走了出去。

    丞相的侍卫走过来,子安急忙冲着他摆手。侍卫笑着点头,拉着子安出了内帐。子安低声问:“先生睡着了。无论如何不能再去惊动他。”

    侍卫笑着说:“我哪能忍心惊动丞相,这两天两夜,丞相还是割麦子前打了那么个小盹吧。唉。是得好好睡睡了。不然,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何况,丞相知天命之年了……身子又不强健……”

    子安感慨地点点头:“唉,我是真恨自己,不能为丞相分忧啊。哦,你有事?”

    侍卫轻声说:“子安哥也劳累了,去歇一会儿,我和石头看着。”

    子安连连摆手:“不用不用。这两天丞相也不曾让我上阵去,我倒是睡了。这会儿可不能离开,万一哪个毛头鬼吵醒了先生。可就坏了。”

    侍卫点点头:“好,那我去外面看着些。”

    目送着那侍卫的背影,子安轻轻叹了口气。来到孔明的书案后,用拂尘细细的拂拭着,又细心的整理着案头累起来的文书簿册,文房四宝。

    忽然间,一份看似刚起草的表章引起了子安的注意:

    表中都护、骠骑大将军李平署丞相府事,其子丰为江州都督……

    子安没有再看,闷闷的合起了表,放在一边。回头向着帐里不满的看了看。凭什么又给李严封官,署丞相府事?他现在,快与丞相平起平坐,越发的得意了。丞相北伐,让他出江州两万的兵力,他竟然敢借机要胁,为自己讨赏晋级……

    子安抚着朴素的案几,眼神注目着案角斑驳的漆皮:丞相啊……如今可有人,为你讨封?除了那个别有用心的李严!却为什么,别人做了一点点的事情,你都要如此宽弘,是了,如今你位极人臣,用不着什么封晋,但是我知道,你想要的,绝不是那个虚名荣显,也绝不是那些赞颂称誉,知己凋敝,故人远行,先生你最想要的,是他们的鼓舞与他们真心的,欣赏的目光吧……

    子安叉开手指,平平抹过案面。他惊讶地感到,这案沿,竟然微微地向里凹了薄薄的一层。

    子安把身子贴过去,眼睛有些发酸。先生啊,这小小的书案,竟被你磨薄了一层,说出去,谁能信……你倒底,为了什么?大汉是多么幸运,因为有了先生。

    子安把目光送向帐口,却没有看什么,只是游离在透过帐隙洒进来的阳光之中。脑海之中,滚过那尘封的片段。

    “恭贺皇叔坐领西川——”简宪和大袖舒卷,执着杯子走到主座前,大声说着时,又转回身,向着在座的文武高举起酒爵。

    “老张也敬大哥一杯!”张飞没有举杯,而是抓住了酒瓮。

    “末将等敬皇叔!!——”

    “下官等敬皇叔——”

    刘备站起身来,酒力与兴奋让他的脸上溢着红光。他的手微微有些抖,略停了停,步下座来,站到厅中:“备能有今日,全赖诸公用命,备与诸公同饮!”

    说时,一饮而尽。座下又推杯换盏热闹起来。孙乾笑眯眯地站起身:“主公,我想,这是你河北举兵以来,最高兴的一天了!!”

    “对对!”魏文长也摇晃着站起身:“取了益州,占着荆襄,兵强马壮!岂能不乐!”

    众人又纷纷举起酒。

    刘备看着诸人,待他们平静下来,刘备似是微叹了一声:“诸公差矣。备,至乐之时,是七年前。”

    大家端着酒杯互相望着,不明所以。张飞掰着粗笨的手指:“大哥,你醉了吧。七年前,咱们兄弟正让曹阿瞒追着跑呢。”

    众人哈哈大笑。刘备也苦笑着摇头。

    俄尔,他转回身,向着张飞的案子上倒了一盏酒:“七年前,备寻得了复兴汉室的至宝。也让刘备,这个雄心渐泯的落魄之人,得见光明。”

    众人安静下来。望着刘备。刘备面带微笑,轻轻的,向着侧坐在主席旁的诸葛亮举起酒。

    孔明一时之间有些尴尬,但是在刘备执着的目光注视之下,他似是明白了什么,也轻轻的端起杯,向着刘备举举,座下文武肃然起立,也举起了杯子。

    子安还记得,他在先生身边,感觉得到孔明在微微的颤抖,他也看见,先生眼睛里闪动着的泪光。

    唉……如今,要是有个人,就是这样的,在胜利的时候,向着先生,远远的举举酒杯,默契地对一下眼神,那该有多好。

    子安摇着头,从案角边站起身。而此时,似乎从帐子外面传来一些纷乱的声音。他一急,几乎是踮着脚飞快地跑了出去。

    帐外果然来了几个人。子安认出来,是为丞相开灶的田伯,他笑盈盈的,手里捧着一个大食盒,正与侍卫们说着什么,看见子安更是高兴。

    “哎子安小哥啊——”

    子安不等他说完,揪着他走得远了些。用手指挡在唇上:“小声些,丞相才睡了不到一个时辰。”

    “哦哦。”田伯张着嘴,向帐子的方向看看,连忙压低了声音:“子安小哥,我是来给丞相送蛮头来啦,你看。”

    他说着,掀开了食盒,顿时,一阵清香夹杂着热气扑面而来。“嘿、新磨下来的面,让丞相尝个新鲜!”

    子安笑了:“呵,真香啊。你先拿回去,晚上让丞相吃。”

    田伯有点遗憾地盖了盒盖:“好吧,等晚上,给丞相做新的!”

    “别等晚上啦……”

    熟悉的声音传出来,大家都朝着帐口望去。

    田伯一脸的惊喜:“丞相……”他小跑着奔过去,来到孔明面前,又有些担心的问:“丞相,是不是我把您吵醒了?”

    子安追过来:“先生,怎么就睡这么一会?”

    孔明披好了衣服,看了田伯一眼:“被田伯的蛮头味馋醒了。”

    众人全都笑起来。田伯更是乐开了花,他又急着打开食盒:“丞相,您尝尝。”

    子安笑着说:“进去吧,进去再尝。”

    孔明却似是对那雪白的蛮头发生了兴趣,卷了卷袖子:“不不,现在吃!”

    说着便掰了一块放进嘴里。田伯张着嘴一眼不眨地看着丞相,见丞相向他笑着竖起大指,他高兴得脸上像是开了一朵菊花。

    孔明揩着手:“好吃,田伯,今天让大家都得吃上啊!”

    “放心吧丞相!”田伯答应着,一阵风似的走了。子安无奈地摇摇头,“丞相,再睡一会儿。这个田伯。”

    孔明注目着田伯的背影:“哪能冷了他的一番心意。不睡了!”孔明伸展了四肢。快步往帐中走:“子安,让杨长史来见。”

    说着撩起长袍,又复坐在了案前。打开了砚。

    杨仪匆匆地赶来了,一进帐,施礼过后便问:“丞相没有歇息?”

    “啊,睡过了。”孔明伸出羽扇,示意杨仪坐下。不等杨仪再说,便问道:“威硕那里怎么样?”

    杨仪的目光有些闪烁:“嗯。还好。”

    孔明望望他:“唉,多让他磨砺一下,见识一下将士的辛苦,让他莫忘了,追随先帝时,披风沐雨的日子吧……”

    杨仪点着头,有些沉默。孔明又拿起案上的文书:“这个,发与卤城太守,命他晓谕卤城百姓,汉军只取粮税,余者发还,不要惊惧。”

    杨仪接过,仔细的放在袖中。

    “嗯,让主簿将此表审议抄写,上达陛下。”

    杨仪接过那份草表看了看,皱起眉:“丞相,对李正方,是不是……”

    孔明微微皱着眉头:“尽其所欲,只要他肯尽心助我北伐。”

    “怕是他腹有鳞甲,意不在此吧……”杨仪盯住孔明。孔明却翻开了另一策文簿,轻轻地说:“无事,看他还有何说。告诉从事们,日后凡李正方来书,皆要抄录存档。”

    杨仪玩味着孔明的话,未敢接言。轻轻点头。

    “还有,知会汉中留守的军士,满百日轮换,做好准备。”

    孔明一件一件的交待着,杨仪不时寻问,渐渐的,中军帐里又亮起了烛光。

    车骑将军帐中,刘琰皱着眉头,斜着眼睛看着僮儿小心地撕下了一张蛮头皮,将蛮头轻轻的破开,递了过来。刘琰接过,咬了一小口,细细嚼了嚼,挥了挥手:“拿走拿走。”

    望着案上的蔬食,他深深的叹了口气。用筷子来回的扒着。僮儿走过来:“老爷,先凑和着吃几口,我已经写信回去告诉夫人了,老爷要的东西,过些日子就送来了。”

    “唉!”刘琰扔了筷子。“杨仪让人把渔竿儿送来了没有?”

    “老爷放心,送来了。明天,我陪着您到下洼溪去,那儿的鱼可多了。”

    刘琰微闭了眼,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我听说,军中是不让家里私相传递东西的?”

    僮仆压低声音:“没事,放心吧老爷。话是这么说,前几天,我看个快骑给子安小哥送东西,我打听了,是丞相夫人给丞相送来的,丞相尚如此,老爷还怕什么?”

    刘琰睁开了眼:“丞相的?”他抚着胡须,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