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健�
  釜底抽薪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想办法消灭其赖以生存的条件,断其后援,使其从根本上瓦解。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释义】
  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善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回北方,天下大局由明晰变得复杂起来。东吴一战成功,因之势大。周瑜在西线,孙权在东线分别和曹仁、张辽所部发生冲突,意欲趁曹操势弱之际占据中原的大片领土。但是曹操在败退之际也留下了稳定中原防线的计划,加之曹仁和张辽防御得当,所以尽管孙权全力攻打,双方的战线一直僵持,孙权也很难获得一些好处。就在孙曹两家大打出手要分赤壁之战之后的鱼羹的同时,另一股力量在悄悄行动,那就是刘备。
  天下三分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刘备的角色曾经非常不起眼。这位没落的皇室后裔一直以来不温不火,拥有小股兵力的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等人,如丧家之犬一般四处辗转无容身之处。最后得到了同为皇族的荆州牧刘表的接纳,同时,获得了自己一生中的知己诸葛亮,这才幸免于曹操泰山压顶式的斩首战争。赤壁之战是刘备事业的重要转折点,正是曹操和孙权的一番混战给了刘备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从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刘备浑水摸鱼的第一步就是所谓的“三气周瑜”。趁周瑜和曹仁在湖北境内作战时,刘备从周瑜的侧后方获得了南郡,并以此为契机利用周瑜作战不利,逐渐占据了荆州的广大领土,拥有了坚实的战略基地。然而就在此时,曹操和孙权还不觉醒,仍然在合肥一带僵持不下,这给了刘备更好的机会获取西川。
  西川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而它的管理者刘璋是个绣花枕头,且是刘备的同宗亲戚,所以刘备有很大的机会将其据为己有。最妙的是在这时传来了张鲁准备攻打西川的消息,刘璋惊惶不已,最终决定投靠一个强势的主子,而不是整饬战备,这就是一个庸主的典型。刘璋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主子,这一点众人皆知。他手下张松就亲自去许都为刘璋说服曹操对付张鲁,并以做附庸国为交换条件。按说这样的条件非常丰厚,但是曹操居然没有看出西川的战略价值,他冷淡地招待了张松。
  张松本来以为凭借着西川的战略地位和优越的经济地位,曹操一定会对自己的到来感到非常的兴奋,自己一定会受到优待。没想到曹操莫名其妙地对自己不理不睬,这让张松心中十分郁闷。在筵席间张松狠狠地羞辱了曹操一番,这让曹操暴跳如雷,曹操一顿乱棍把张松打出了许昌。张松没想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想到同僚们可能会对自己冷嘲热讽,心中感到无比郁闷。
  张松垂头丧气地回西川,这一天来到了荆州地界,忽然看见一队军马有五百余骑,为首一员大将勒马向前恭敬地问道:“请问您是张松先生吗?”张松有点吃惊地说:“我就是。”那个将军慌忙下马,非常高兴地说:“赵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时赵云在长坂坡一战名扬天下,他前来迎接让张松受宠若惊,张松立刻下马答礼说:“将军莫非常山赵子龙?”赵云说:“正是在下。我奉主公刘备之命,得知先生远涉路途鞍马劳顿,特命我在这里伺候您酒食。”说完有随行军士献上好酒好菜,并且亲自敬酒。张松不由得暗自思量:“别人都说刘备宽仁爱客,果然如此。”遂与赵云饮了数杯,上马同行。刚进荆州城,来到驿馆之外,只见驿门外百余人击鼓相接,一位将军在马前施礼说:“奉兄长将令,知道您远涉风尘,令关羽洒扫驿庭,等您歇息。”关羽的名气比赵云更为响亮,他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威震天下。这两个人接待自己,让张松感到很有面子。宴请了两天之后,主角终于出场了。刘备又亲自迎接张松,大小筵席招待了数天。张松很感动,于是和刘备结成了战略同盟。张松回西川后拉拢了法正、孟达一批人,天天在刘璋面前游说,让他招自己的同族兄弟刘备入川帮忙抵御张鲁,好过向曹操乞怜。
  刘璋认为可行,不顾忠臣的极力反对,派法正、孟达去荆州迎接刘备入川。刘备刚刚入川时迫于舆论不敢动手,双方尚且相安无事,不过很快传来了曹操大军进攻东吴威胁荆州的消息,庞统献计,让刘备向刘璋借精兵三万以支援荆州,刘璋自然不愿意花自己的钱为刘备办事,接信后犹豫再三只拨了四千老弱残兵给刘备。刘备借此翻脸,掉转枪口杀向西川,逼得刘璋出城投降。刘备至此还握着刘璋的手边哭边说:“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于是就在曹操孙权的一番混战之下,刘备从容地占领了巴蜀四十一州,再加之前得到的荆州,刘备的势力空前庞大,足以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释义】
  “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友不疑,敌不动”,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势。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例如,诸葛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蝉从壳中飞走,蝉蜕还是个整蝉的样子,眉眼齐全,不仔细看则不会发现已经没有了肉身。金蝉脱壳的运用有时候就是这样用最原始的手段达到目的。
  南宋宁宗开禧年间,宋金关系再度紧张,金兵屡次侵入南宋。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毕再遇是兖州人,其父为岳飞部将,受父辈的影响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以武艺高强著名,曾经受到孝宗皇帝召见,赐以战袍、金钱。
  有一次毕再遇和金军交战,连胜数阵,金兵恼羞成怒,拨数万精锐骑兵向他的军队直扑而来。当时毕再遇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如果贸然决战,在快速推进的金军骑兵的冲击之下必败无疑。毕再遇随机应变,决定保存实力,于是下令撤退。但是金军近在咫尺,如果宋军的撤退不够隐秘,对方的骑兵肯定会加以追杀,还是达不到安全撤退的效果。如何全身而退?毕再遇陷入了沉思。
  一天晚上,金军在营内休息,突然听到鼓声大作,他们下意识的反应是宋军趁夜劫营,于是迅速集合准备迎战。但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宋营那边就是没有士兵出来进攻。尽管没有攻势,宋军的鼓声却接连不断。金军一开始还有点诧异,后来一分析才知道这应该是宋军自知实力不济,采取的疲兵之计。
  于是金兵对于宋军的鼓声置之不理,任凭这鼓声响了两天两夜。但是到了后来宋营的鼓声不知为何逐渐微弱下去,金军以为宋军已疲惫了,就分兵包抄逼近宋营。但见宋营内部悄无声息,人声马声皆无。金兵觉得有点不对,于是全力冲击宋营,可是宋营根本就没有防守,金兵冲进去后才发现是一座空营。
  金兵在营里发现了很多奄奄一息的羊,这些羊的后腿被捆在树上,每只羊的前腿上垫着一面鼓,由于后腿被绑,这些羊都痛苦地踢动前腿,于是在羊群的踢动之下这些鼓隆隆作响。金军所猜测的“宋军”,不过是一群羊罢了,这就是毕再遇的脱身之计。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释义】
  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名曰“剥”。剥,落。《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关门打狗自然是省时省力,但是在什么时候关门也很重要。关得早就会打草惊蛇,关得晚敌人就要夺路而逃。
  唐朝末年,地方上藩镇割据混战不休,朝廷中宦官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统治阶级拼命压榨百姓,民不聊生。终于在公元875年,爆发了在王仙芝、黄巢领导下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王仙芝战死,黄巢继而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880年,黄巢一路取胜,最终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起义军却未乘胜追击。因此唐政府得以纠集残余部队,并像在安史之乱中向回鹘借兵一样,向当时的实力派军阀沙陀族李克用借兵,请他出兵帮助中央政府攻打黄巢的起义军。这是唐朝政府的传统,在唐太宗时期,唐朝把投降的少数民族武装放在西域地区,整编为中央政府的军队,这些军队为保卫西部领土立下了大功。进入唐玄宗的时代,唐朝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将领更为重用,自从平定安史之乱以来,唐朝就一直通过和少数民族武装保持关系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一代名臣郭子仪就在回鹘人当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数次通过回鹘兵挽救了唐朝的危局。而李光弼原本就是契丹族人。
  李克用在唐末的军阀中属于典型的实力派,也希望获得一些政治资本,于是就欣然接受了唐朝的乞援,率领精兵强将一万七千人南下助剿,政府军军力大大增强。第二年,唐军的反攻部署已完成,于是准备出兵收复长安。
  义军和唐军在凤翔首先交火,义军将领尚让中了敌人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首战不利,黄巢发现唐军声势浩大,准备也很充分,加之是乘胜进兵直逼长安,所以在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之后,认为不宜硬拼。军事会议作出决定:义军全部退出长安,往东撤退。唐朝大军抵达长安,本来已经做好了打一场恶战的准备,却不见黄巢迎战,感觉很不对劲。唐军没遇到丝毫抵抗就进入了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他们自觉立下了大功,于是恶劣的军阀习气暴露无遗,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整日饮酒作乐欢庆胜利,城防十分松懈。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得意忘形。义军看到时机已到,当天半夜时分迅速回师长安,义军攻城的时候唐军刚刚喝完酒,都在呼呼大睡。这时义军突然神兵天降,城上的守军不战而溃。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毫无戒备的唐军伏尸无数。黄巢在弱势的情况下勇于放弃,把敌人的战果变成了敌人的牢笼,用“关门捉贼”之计在一夜之间重新占据长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释义】
  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乖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不测。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远交近攻尽管是野心大于实力的选择,但也绝不能随意利用,以下例子就是其最好的注脚。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了当时的霸主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