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与迷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冬季与迷醉-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近木工房门口时,李三定回头望望,金盼已在向回走了,她穿了件碎花棉袄,棉袄上披了块翠绿色的方巾,正午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很耀眼,也很年轻。本走得好好的,一只母鸡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咯嗒咯嗒地叫着,就见她手指伸进嘴里,冲母鸡狠狠地打了个长长的呼哨,吓得那母鸡立刻拍打着翅膀跑走了。李三定惊奇地望着她,简直怀疑是换了个女人了,那狠狠的样子,那长长的响响的呼哨,明明是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呢。
  走进木工房,姑夫要三定帮忙,挪开了靠北墙的几块木板。木板后面,是四五根粗粗的圆木,姑夫指指上面的一根,要三定到小头儿那边,自个儿则抱住大头儿,嗨地一用力,与三定抬了起来。抬到空荡荡的屋中央,放在那条长板凳旁边,姑夫又从工具箱里取出了铅笔、墨斗。铅笔夹在耳朵上,墨斗则左手拿了,右手抻出墨线,固定在圆木的一头儿,然后手摇动墨斗的摇把儿,哗哗哗哗的,直走到了圆木的另一头儿。姑夫蹲在这另一头儿,眼睛沿了墨线瞄一瞄,忽然冲三定说道,开始吧。
  李三定听到这三个字,先是怔了怔,接着竟是一阵莫名的狂喜!
  姑夫没说别的,没说跟划线有关的任何的话,只说,开始吧。多么奇妙的三个字!显然姑夫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那顽皮的胡涂乱抹,而胡涂乱抹,却已被姑夫在今天当成了一种资格了!
  李三定站到姑夫指定的中间位置,郑重地伸出拇指和食指,抻起琴弦一般绷紧的线,砰地一松,一条笔直的黑线就清晰地印在圆木上了。
  接着,姑夫将墨斗交给李三定,要他按了刚才的做法划第二条线。李三定准确无误地照做了。然后又开始划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
  屋里充溢着墨和木料的馨香,在这馨香中,李三定划一条线,姑夫说一声好,划一条线,说一声好。这真让李三定兴奋,真是再好没有的感觉了。原本李三定想问一问金盼的事的,现在金盼已被全然忘在了脑后,甚至,给姑姑上坟的事也一时想不起来了。
  李三定在豆腐村的第一天,就这样从木工房里开始了。划好线,姑夫和李三定搭起架子,将圆木斜了固定起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开始拉起大锯来了。哧啦——哧啦——初听有些刺耳,没多会儿竟变得好听起来了,渐渐地,其中的细微变化都能听出来了。这让李三定忽然想起了笨重的大提琴,在城市上学的时候,学校文艺宣传队就有一把,拉出的声音低沉、动听。圆木上的线就好比那琴弦吧,他和姑夫拉的大锯,就好比弦上的琴弓吧,而这琴弓是多么巨大啊,只弓弦就有一巴掌宽,他和姑夫拉啊拉,拉啊拉……琴弓微微地颤动着,声音低沉而又有力,细碎的锯末落在身上,落在脚下,就仿佛飞扬的音符。李三定,这时是又一次地有些迷醉了。多么出乎他的意料,一个冬天的种种事件,已让他对任何事都不敢抱有指望了,可这笨重的拉大锯,这简陋的木工房,竟让他生出了近乎幸福的感觉呢!幸福感可是他从未有过的,过去他曾经迷醉的时候也似没有过,他隐约觉得,那条模糊不清的路仿佛在慢慢变得清晰起来,至少这一段日子,他是不必去想路的事了。
   。。

第六章 34姑姑(1)
正月初四的早晨,也就是李三定来到豆腐村的第三天早晨,姑夫带李三定去了姑姑的坟上。
  姑夫先出了正屋的后门,又从门外的菜园子往木工房里走。李三定跟在后面,愈走愈有些疑惑,他问姑夫,不是去看姑姑吗?姑夫嗯了一声,仍是往前走。走进木工房,打开木工房的后门,还走。
  就见房后是一块小小的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仿佛一户人家的院落,院落里有一张石桌,两张石凳,还有几棵碗口粗的枣树。枣树之间,是一座很大的土堆,堆上的土是新添上去的,湿漉漉的,引得李三定直吸鼻子。李三定还发现,一整个场地,由一道篱笆墙紧紧地围了起来!他还是头一回在这村子里看见围墙,围墙的两头与木工房衔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场地,出入的通道似唯有木工房的后门。
  李三定不解地看看土堆,看看姑夫。
  姑夫说,三定,给你姑磕头吧。
  李三定说,姑姑的坟不是在村东的坟地吗?
  姑夫说,移回来了,你姑说她在那儿太孤单。
  果真就是姑姑的坟了,李三定不由自主地双膝跪下,随了这一跪,眼圈也一下子红了。
  一晃离开姑姑有十二年了,过去一年,姑姑在他的心里就好上一圈,一年一年的,到今天他心里的姑姑,已好得近乎一个女神了。
  姑夫悄悄地回木工房去了,木工房的后门也被他轻轻地关好了,只剩了他和姑姑,以及这安静的小小的世界。这世界是真静,树上连只鸟也没有,地上连只昆虫也没有,石桌上连粒灰尘也没有,坟堆上连根冬草也没有。李三定想,姑姑回来是回来了,可回来就不孤单了吗?
  李三定记得,姑姑做针线的时候总是喜欢让他坐在身边的,姑姑的针线笸箩里永远有一把用皮筋扎好的竹棍儿,到时他便拿出来,一挑就是大半天。自个儿挑腻了,他就央求姑姑加入,姑姑每回都痛快地放下针线,跟他一递一盘地挑,挑坏了一脸的沮丧,挑好了就拍了手呵呵地乐。看得出来,姑姑对这游戏也是真心地喜欢的。有时姑姑还拿出几张报纸,教他叠各样的物件儿,纸船,纸印,纸元宝,纸蝴蝶,纸棉袄、棉裤……什么什么都会叠。姑姑叠一下,教他叠一下,姑姑叠成了,他也叠成了。姑姑手巧,他也手巧,再叠,姑姑就只管做自个儿的针线,再不用去教他了。姑姑还缝过布托儿、让姑夫锯过翻板儿给他玩儿,布托儿是将六个颜色不同的方块布缝在一起,里面装足了玉米豆或大豆,玩儿时将两个或三个布托儿拿在一只手或两只手里,轮番地向空中抛,布托儿落在地上为败。翻板儿是用木材的下脚料,锯成四块一指厚两指宽的长方形木块儿,然后每块的四面上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玩儿时手里拿一只布托儿,抛一下布托儿翻一下木块儿的颜色,翻不过去为败。李三定记得,那时姑姑缝的布托儿姑夫锯的翻板儿在村里是最漂亮的,姑姑的布托儿是十二块正三角布对成的六个方块,就是说,别人的布托儿是六种颜色,姑姑的布托儿是十二种颜色,这些颜色轮番抛在空中,就如同一道五彩缤纷的彩链。姑夫的翻板儿呢,用的是沉实的枣木,边边角角都耐心地用砂布打磨过,颜色上完,还上了一层透明漆,使这翻板儿愈发地精致、美观,几乎都可称得上是艺术品了。不过,那时李三定对布托儿和翻板儿兴趣不大,倒是姑姑和姑夫,闲下来时就玩儿上一阵,玩儿完了,东西也由姑姑放起来,好像真是他们大人的玩物一样。他们玩儿起来也真是好看,姑姑可以将胳膊绕到背后或是腿下去抛接那布托儿,姑夫则可以将布托儿抛到树尖一般高,低却也可以让布托儿高不过头顶。布托儿在他们那里就如一只只鸟一样,飞得自由自在,却又听话得很,回回都能准确及时地落回他们的手上。翻板儿呢,姑姑是可以做到抛一下翻两块,姑夫则可以做到闭了眼睛,翻、接都不会错。翻板儿在他们手里真是反正自如,就如同他们的针线、木工一样熟巧,再加上嗒嗒嗒清脆又沉实的声音,把姑姑和姑夫乐得呀,回回都是笑了又笑,嘴都合不上了。李三定看着他们,有时竟会忌妒地想,姑夫的翻板儿不是就为给姑姑做的吧?姑姑的布托儿不是就为给姑夫做的吧?这么想着,李三定就愈发地对这两样东西失去兴趣了,有时候,他甚至悄悄把它们藏起来,让姑姑和姑夫左找右找地找不到。最后,总是他不忍心看姑姑着急的样子,终又将它们放回了原处。
  

第六章 34姑姑(2)
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也是有的,但李三定很少出去,偶而出去了也是站在一旁看人家玩耍。他不是不想参加,是由于难以克制的胆怯,站在一旁他其实一点不轻松,拳头攥得紧紧的,心跳得突突的,因为胆怯和愿望一刻不停地在打架。他这样子,反倒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其中的一个孩子,不由分说地将他一推,就推进了玩耍的圈子。玩耍着是快乐的,但怕就怕两拨儿孩子为输赢争吵起来,一争吵就难免要动手,一动手李三定一定是挨打的一个,因为他的拳头总是在迟疑,在他迟疑的时候,人家的拳头早到了,他想反抗也已经没了机会了。挨打还不是他最怕的,最怕的是他正站在一旁看一群孩子玩耍,这群孩子忽然不玩儿了,呼啦啦地围拢过来,看猴子似的盯了他看,然后七嘴八舌地问他,你不是豆腐村的吧?你是你姑捡来的?你爸你妈在哪儿?他们干嘛不要你了?他不回答这群孩子就决不肯放过他,而他不得已地回答了,又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哄笑。他对他们说,我就是豆腐村的。他们便哄地一笑;他对他们说,我不是捡来的,是爸妈送来的,他们也哄地一笑;他对他们说,我爸妈在李家营,他们没有不要我。他们还是哄地一笑。他们不管他说什么都要哄地一笑,他猜他要是按了他们的意思说自个儿是姑姑捡来的,他们也会哄地一笑的,他们呼啦啦地围拢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这哄地一笑。这笑是太可怕,有一回,他的尿水都被他们笑出来了,裤子湿了,鞋子湿了,挨了鞋子的一小片土地也湿了,他们看着傻了一会儿,忽然愈发地哈哈大笑起来了。这一回的笑持续的时间很长,一个个的肚子都捂起来了。趁了他们捂肚子的机会,他才满心屈辱地逃出包围,回家找姑姑去了。
  姑姑没有像别的女人一样扯了他去找人家算帐,只是把门关起来,要他往后少出门,就在家里玩儿好了。她说,人啊,集不得群,一集群就要出事。她为他换上干净的裤子、鞋子,用手擦去他屈辱的泪水,但擦着擦着,她自个儿的泪水也流出来了,她又接着擦自个儿的。望着姑姑,李三定心里的屈辱一下子远去了许多,他想,有姑姑在家,干嘛还要出去呢?
  可是没多少日子,李三定就又憋不住了,悄悄地溜出去,再次看见了集群的孩子们。他的出现也让孩子们有些兴奋,两方就像相互试探的狗,一步步地靠近着。结果是,他再次地被包围,再次地感受屈辱,再次地逃离出来。有一次,他甚至带上了他最心爱的竹棍儿去见孩子们,他也不知自个儿是为了炫耀还是为了讨好,但还没等他炫耀也没等他讨好竹棍儿就被一个孩子夺了过去,手一扬,天女散花一般撒得遍地都是。孩子们有的蹲下捡着,有的用脚踩着,还有的拿在手里咔吧咔吧地折着。他们却不知道,这时竹棍儿的主人在片刻的目瞪口呆之后已开始向他们反攻了,他先一个一个推倒了蹲着的孩子,然后把踩在竹棍儿上的脚也一只一只地搬倒了,他还拿起竹棍儿,把那些折断竹棍儿的手们扎得东躲西藏……孩子们一时间都有点傻,不明白这个软弱的李三定为什么忽然地强硬起来了,只为了几根破竹棍儿?可那破竹棍儿谁又真正地稀罕呢!孩子们眼睁睁地看他大获全胜,眼睁睁地看他擦了把眼泪扬长而去了。可是,他大获全胜了还擦什么眼泪呢,该哭的是被他打败的他们大家啊。
  回到家里,李三定没敢对姑姑提起,姑姑也没问,只悄悄又往针线笸箩里放了一把竹棍儿。看到新竹棍儿,李三定不由地心里一颤,终于将那把竹棍儿的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了。姑姑听完,一点没怪他,反立刻停了针线,跑到厨房给他包饺子去了。姑夫回来问姑姑怎么想起包饺子了,姑姑说,三定干了件大事,我心里高兴。待姑夫弄明白,就怪姑姑是纵恿三定跟人打架。姑姑不服地说,他那是打架吗?三定这样的孩子,再纵恿也不会去打架的,是不是三定?三定清楚地记得,那顿饺子是他最爱吃的茄皮馅儿,香而不腻,松软而又筋道,是姑姑辛辛苦苦攒下的一夏天的茄皮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34姑姑(3)
自那以后,李三定就再也不肯找别的孩子玩耍了,一心一意地跟姑姑呆在家里,挑竹棍儿,叠纸船,逮蚂蚱,喂小鸡……小鸡是一只老母鸡孵出来的,足有30多只,晚上关进鸡窝,早上再放出来。鸡门是一块木板,木板外面再挡块大石头,这石头李三定搬过,用尽全力石头动也不动,可就从吃过姑姑包的饺子以后,竟莫名地长了力气,两手一抓身子一起一下就搬起来了。从此,关鸡、放鸡喂鸡,李三定就都自个儿揽起来了,有时姑夫替他干了他还不高兴,好像侵犯了他一样。逢到这时候,姑姑总是又弄回原来的样子,要他再去干。姑夫就说姑姑,惯吧惯吧,孩子早晚要被你惯坏的。姑姑说,你懂什么,这是他的伴儿,外头的伴儿没了,家里的伴儿还不留给他啊。听姑姑这么说,姑夫再也没管过鸡的事了。李三定是真感激姑姑,句句话好像都说到了他的心坎儿上,这一群小鸡,开始还不觉得,总喂总喂的,真就成了他的伴儿一样,一会儿看不见,就要去找一找。但这伴儿跟外面的伴儿可不一样,外面的伴儿没人听他的,家里的伴儿却比他撒开的竹棍儿还听话,只要他啵啵啵地一叫,鸡们就立刻挤挤攘攘地涌到的他的脚下了;他佉佉佉地一赶,鸡们就乖乖地钻进鸡窝去了;他一声呼哨,鸡们就呼啦啦散开四处找食去了,他就如它们的统帅一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连姑姑、姑夫,也做不到他这份儿上呢。姑姑对姑夫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三定这孩子,天生和你我一样,是个巧人儿呢。
  但鸡们很快地长大了,长大了就不那么听话了,原来的鸡窝也显得小了,姑姑便按了往年的习惯,只留下一只打鸣的公鸡,四五只下蛋的母鸡,其它的就都卖掉的卖掉,送人的送人了。姑姑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和三定商量过的,三定也点过头的,但真的到它们离开的一天,他还是忍不住哭起来了。他想他倒没什么,那只母鸡怎么办?从小到大一天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